一种对称吸附式连接器及其连接方法_2

文档序号:9566227阅读:来源:国知局
,造成短路等意外现象,使连接器更安全、可靠。
[0025]相应地,公端磁吸体13包围了公端第一触点11与公端第二触点12,且公端磁吸体13低于公端第一触点11和公端第二触点12,确保公端1与母端2能够实现有效连接。
[0026]本实施例中,公端第一触点11和公端第二触点12凸起于公端连接面14,母端第一触点21和母端第二触点22凹陷于母端连接面24,即可通过凸起的公端第一触点11和公端第二触点12与凹陷内的母端第一触点21和母端第二触点22对应连接。由于母端2通常是设置在终端产品上,终端产品具有电源或需要连接电源,且终端产品使用频繁,将母端第一触点21和母端第二触点22设置在凹陷内,能够有效地避免母端第一触点21和母端第二触点22与外界导体接触,使连接器更安全可靠;还能够避免母端第一触点21和母端第二触点22遭受外界的破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0027]本实施例中,公端第一触点11和公端第二触点12均为弹性触点;由于采用了弹性触点,当公端1与母端2连接时,公端1上的触点与母端2上的触点之间具有一定的弹性调整空间,确保公端1上所有的触点均能够与母端2上的触点连接,使连接具有更强的可靠性。
[0028]具体地:弹性触点包括接线座15、弹簧16以及触点17,弹簧16 —端与接线座1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触点17固定连接,结构简单。
[0029]本实施例中,母端连接面24的边缘延伸出限位凸边26,限位凸边26形成与公端1配合的限位槽27。在连接过程中,可将公端1置入限位槽27内,便于公端1的连接定位;同时,限位槽27还能对公端1形成一定的支撑,使公端1与母端2之间的磁吸软连接更稳固。
[0030]本实施例中,母端磁吸体23的N极端朝向公端1,相应地,公端磁吸体13的S极端朝向母端2,即可实现公端1与母端2的吸附连接。其中,公端磁吸体13可以是硬磁铁或软磁铁;母端磁吸体23也可以是硬磁铁或软磁铁。当然,还可以是母端磁吸体23为金属体,公端磁吸体13为硬磁铁或软磁铁;或母端磁吸体23为硬磁铁或软磁铁,公端磁吸体13为金属体。
[0031]本实施例中,母端磁吸体23延伸至母端连接面24的边缘处,相应地,公端磁吸体13延伸至公端连接面14的边缘处;进一步地,母端磁吸体23还延伸至母端2的对称中心25,相应地,公端磁吸体13也延伸至公端中心,有效地增加了公端磁吸体13和母端磁吸体23之间的连接面积,使公端1与母端2的磁吸软连接更为稳固。
[0032]本实施例中,母端第一触点21和母端第二触点22均为四个,分别设置在对称中心
25的上方、下方、左侧和右侧,且母端第二触点22与对称中心25的距离大于母端第一触点21与对称中心25的距离;进一步地,各母端第一触点21与对称中心25的距离相等,各母端第二触点22与对称中心25的距离相等。相应地,公端第一触点11和公端第二触点12也均为四个,公端第一触点11和公端第二触点12分别对应母端第一触点21和母端第二触点22设置。在连接过程中,公端1每转过90度即可与母端2连接,便于用户的使用,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0033]参照图4图5本发明的对称吸附式连接器的第二施例提供了一种对称吸附式连接器,包括配合连接的公端1以及母端2,母端2上设置有母端连接面24,母端连接面24上设置有对称中心25、母端第一触点21、母端第二触点22以及母端磁吸体23,母端第一触点21于对称中心25两侧形成对称分布,母端第二触点22于对称中心25两侧形成对称分布,母端磁吸体23以对称中心25为中心周向设置,且母端第二触点22与对称中心25的距离大于母端第一触点21与对称中心25的距离,母端第二触点22与对称中心25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母端磁吸体23的外半径,或者母端第二触点22与对称中心25的距离大于母端磁吸体23的外半径(附图中未示出);公端1上设置有公端连接面14,公端连接面14上设置有与母端第一触点21配合连接的公端第一触点11、与母端第二触点22配合连接的公端第二触点12以及可与母端磁吸体23磁吸连接的公端磁吸体13 ;即公端磁吸体13以公端中心为中心周向设置,且公端第二触点12与公端中心的距离大于公端第一触点11与公端中心的距离,公端第二触点12与公端中心的距离小于或等于公端磁吸体13的外半径,或者公端第二触点12与公端中心的距离大于公端磁吸体13的外半径(附图中未示出)。
[003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母端磁吸体23不仅包围了母端第一触点21还包围了母端第二触点22 ;公端磁吸体13不仅包围了公端第一触点11还包围了公端第二触点12,能有效增加公端磁吸体13和母端磁吸体23的面积,使公端1与母端2适配时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0035]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参照图6,使用时,将公端1上的公端第一触点11与母端2上的母端第一触点21 —一对应,将公端1上的公端第二触点12与母端2上的母端第二触点22 —一对应;并在公端磁吸体13与母端磁吸体23的磁吸作用下,磁吸力能够引导公端1与母端2连接,实现电能、数据的传输,使终端产品更具智能化和科技感,给予用户更强的吸引力和体验感;即使在光线较弱的环境中,用户也能够轻易地实现公端1与母端2的连接,十分方便,有效地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效果。并且,上述结构的设置省去了以往连接器中的插装结构,使连接器的结构更简单。
[0036]通过母端第一触点21和母端第二触点22均为对称分布,公端第一触点11和公端第二触点12也均为对称分布,并且公端第一触点11与母端第一触点21 —一对应,公端第二触点12与母端第二触点22 —一对应,使公端1与母端2正、反向均可实现连接,便于用户的使用,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效果。同时,由于公端1与母端2之间为磁吸软连接,在较大外力的拉动下,公端1与母端2容易实现分离,即终端产品与连接线容易分离,避免了终端产品坠落损坏、连接线姅倒行人等现象。其中,终端产品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MP3、MP4、笔记本电脑或台式电脑等。
[0037]其中,母端第一触点21、母端第二触点22、公端第一触点11和公端第二触点12可以是电能传输触点,也可以是数据传输触点。当用于电能传输时,如母端第一触点21为正极电能传输触点,则母端第二触点22为负极电能传输触点,此时的母端第一触点21和母端第二触点22与终端产品电连接;相应地,公端第一触点11为正极电能传输触点,公端第二触点12为负极电能传输触点,此时的公端第一触点11与公端第二触点12与电源的功率适配器3电连接。电能传输触点的其他布置方式,或数据传输触点的布置方式也对应如此,在此也不再一一列举。
[0038]磁吸体的布置方式可以有多种,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母端磁吸体23包围了母端第一触点21与母端第二触点22,且母端磁吸体23凸出于母端第一触点21和母端第二触点22 ;由于母端2通常是设置在终端产品上,终端产品具有电源或需要连接电源,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能够有效地避免母端第一触点21和母端第二触点22同时与外界导体接触而导致母端第一触点21与母端第二触点22发生电导通,造成短路等意外现象,使连接器更安全、可靠。
[0039]相应地,公端磁吸体13包围了公端第一触点11与公端第二触点12,且公端磁吸体13低于公端第一触点11和公端第二触点12,确保公端1与母端2能够实现有效连接。
[0040]本实施例中,公端第一触点11和公端第二触点12凸起于公端连接面14,母端第一触点21和母端第二触点22凹陷于母端连接面24,即可通过凸起的公端第一触点11和公端第二触点12与凹陷内的母端第一触点21和母端第二触点22对应连接。由于母端2通常是设置在终端产品上,终端产品具有电源或需要连接电源,且终端产品使用频繁,将母端第一触点21和母端第二触点22设置在凹陷内,能够有效地避免母端第一触点21和母端第二触点22与外界导体接触,使连接器更安全可靠;还能够避免母端第一触点21和母端第二触点22遭受外界的破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0041]本实施例中,公端第一触点11和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