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包装电池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689713阅读:来源:国知局
需对电池内部做特殊的散热处理,不仅简化了现有电池的制作工艺,还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35]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软包装电池内部的隔膜结构示意图。
[0036]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3是本发明所述的软包装电池的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8]图4是本发明所述的软包装电池的一电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中:
[0040]111、第一散热间隔部;112、第二散热间隔部;113、散热片间隔连接部;114、第一负极间隔部;115、第一负极片间隔连接部;116、第二负极间隔部;117、第二负极片间隔连接部;118、第一正极间隔部;119、第一正极片间隔连接部;120、第二正极间隔部;121、第二正极片间隔连接部;200、散热片;311、第一负极片;312、第二负极片;321、第一正极片;322、第二正极片;331、电极连接片;332、电极集流体;333、电极导线板;401、负极连接部;402、正极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
[0043]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软包装电池,包括:电池主体和散热片200。
[0044]电池主体又包括电极片和隔膜;其中,电极片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
[0045]—种软包装电池中,根据实际需求,电池主体中可设置有多块正极片和多块负极片。
[0046]隔膜用于安装或放置正极片、负极片和散热片,并使各个电极片之间以及电极和散热片之间相互保证物理隔离,如此设置可避免短路或一块电极片池故障时影响其他电极片的工作。
[0047]本实施例以两块正极片、两块负极片和一块散热片为例对本发明的软包装电池的结构进行说明,但不应理解为本发明的软包装电池只包括两块正极片和/或两块负极片和/或一块散热片。在本发明的技术基础上,仅仅是电极片或散热片的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相应作出的隔膜结构或电池主体结构上的改变,其均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0048]请参考图1和图2,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软包装电池内部的隔膜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0049]隔膜包括第一散热间隔部111、第二散热间隔部112、电极间隔部。
[0050]为便于理解,请以图1所示的隔膜的放置状态为参考,本实施例所述第一表面为间隔部的上表面,第二表面为间隔部的下表面。
[0051]散热片200两侧分别紧贴第一散热间隔部111的第二表面以及第二散热间隔部112的第一表面;电极片的两侧分别紧贴第一散热间隔部111的第一表面以及电极间隔部。
[0052]散热片200的端部设置有散热片间隔连接部113;散热片间隔连接部113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散热间隔部111的第二端,散热片间隔连接部113的第二端连接第二散热间隔部112的第二端;第一散热间隔部111、第二散热间隔部112以及散热片间隔连接部113组成一类似抽屉的安装空间或放置空间,散热片200紧贴的安装于该空间内,如此设置,可方便随时更换散热片200。同样的,散热间隔部和电极间隔部之间也组成一类似抽屉的空间,电极片紧贴的安装于该空间内,可方便随时更换电极片。
[0053]电极片的端部设置有电极片间隔连接部;所述电极片间隔连接部的第二端连接第一散热间隔部111的第一端,所述电极片间隔连接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极间隔部。或则,所述电极片间隔连接部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散热间隔部112的第一端,所述电极片间隔连接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极间隔部。
[0054]具体的,电极片包括第一负极片311、第二负极片312、第一正极片321、第二正极片322,相应的,隔膜包括第一负极间隔部114、第二负极间隔部116、第一负极片间隔连接部115、第二负极片间隔连接部117、第一正极间隔部118、第二正极间隔部120、第一正极片间隔连接部119、第二正极片间隔连接部121、第一散热间隔部111、第二散热间隔部112以及散热片间隔连接部113。
[0055]第一负极片311的两侧分别紧贴第一散热间隔部111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一负极间隔部114的第二表面;第二负极片312的两侧分别紧贴第二散热间隔部112的第二表面以及第二负极间隔部116的第一表面;第一正极片321的两侧分别紧贴第一负极间隔部114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一正极间隔部118的第二表面;第二正极片322的两侧分别紧贴第二散热间隔部116的第二表面以及第二正极间隔部120的第一表面。
[0056]为便于理解,请参考图1,间隔部的第一端为间隔部的左端部,间隔部的第二端为间隔部的右端部。间隔部包括散热间隔部以及电极间隔部。间隔连接部的第一端为间隔连接部的上端部,间隔连接部的第二端为间隔连接部的下端部。间隔连接部包括散热片间隔连接部以及电极片间隔连接部。其中,电极片间隔连接部又包括正极片间隔连接部和负极片间隔连接部。
[0057]更具体的,第一负极片311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负极片间隔连接部115;第一负极片间隔连接部115的第二端连接第一散热间隔部111的第一端,第一负极片间隔连接部115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负极间隔部114的第一端;第二负极片312的端部设置有第二负极片间隔连接部117;第二负极片间隔连接部117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散热间隔部112的第一端,第二负极片间隔连接部117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负极间隔部116的第一端。
[0058]第一正极片321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正极片间隔连接部119;第一正极片间隔连接部119的第二端连接第一负极间隔部114的第二端,第一正极片间隔连接部119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正极间隔部118的第二端;第二正极片322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正极片间隔连接部121;第二正极片间隔连接部121的一端连接第二负极间隔部116的第二端,第二正极片间隔连接部121的第二端连接第二正极间隔部120的第二端。
[0059]上述只是其中一种放置方式,其散热片200的两侧放置的是负极片,同理,散热片200的两侧也可放置正极片。其结构和原理相似或相同,其结构不再赘述,但均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0060]本发明通过采用隔膜的结构将电极片和散热片200集为一体,通过散热片200便能迅速将电池内部的热量导出到外边环境,无需对电池内部做特殊的散热处理,不仅简化了现有电池的制作工艺,还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负极片统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