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合物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89705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聚合物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特别是一种聚合物电池。
【背景技术】
[0002]从1859年普莱得试制成功化成式铅酸蓄电池以后,化学电源进人了萌芽状态。在1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新系列的化学电源不断出现,化学电源的性能得到不断改善。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化学电源的发展更加迅速。后来产生了 Cd-Ni电池,20世纪80年代产生了 MH-Ni电池,经过近20年的探索,终于在20世纪90年代初研制出锂离子电池和锂聚合物电池,它们的发展也到了即将商品化的阶段,目前,锂离子电池以其高比能密度和使用寿命长而受到重视,发展迅速,美国、日本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也重点发展锂聚合物电池。锂聚合物电池发展迅猛,正在逐步取代镉镍和氢镍电池,采用聚合物作电极和电解质材料的研究开发尤为引人注目。但是,目前的锂聚合物电池的离子导电性和机械强度较差,制造工艺复杂,电池体积较大,电池容量不够,由于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活性物质容易脱落,长时间使用后离子电导率和电化学稳定性差,隔离膜的强度以及稳定性也会随着电池的使用而变化,很容易导致锂聚合物电池在长时间使用后老化,充放电的寿命受到很大的限制。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体积小,质量轻,使用过程安全稳定,电池容量大,电极不易损耗,放电性能优异的聚合物电池。
[0004]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一种聚合物电池,包括设于电池外壳内部的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设有隔离膜;所述正极片与隔离膜之间依次设有正极覆膜和正极催化网,所述正极覆膜覆于正极片的表面,所述正极催化网覆于隔离膜的表面;所述隔离膜与负极片之间依次设有负极催化网和负极覆膜,所述负极催化网覆于隔离膜的表面,所述负极覆膜覆于负极片的表面。
[0005]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锂电池在充放电的过程中,会由于过载而钝化在在电极上形成氧化物,从而导致电池容量的下降,电极的充放电效率降低,在正极片和负极片表面覆膜,能够有效改善电极与隔膜之间的亲和力,增加离子导电性能,减少氧化物的产生,从而延长的电池的使用寿命。
[0006]本发明的一种聚合物电池,所述正极片为纳米Rh_石墨烯复合电极,所述正极片的厚度为40μηι;所述负极片为纳米Co2Sn04聚磺酸萘电极,所述负极片的厚度为50μηι;所述正极片在电流为lA/g时放电比电容为576.3F/g,所述负极片在电流为lA/g时放电比电容为817.6F/g0
[0007]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正极片材料从微观结构上来看,Rh呈多孔方片状结构附着于石墨烯纳米片上有利于增大铑与电解质的接触面积,提高活性物质的利用率,同时石墨烯也有助于提高材料的导电性,改善正极片的电池性能,从而提高电池的工作效率。
[0008]负极片材料从微观结构上来看,Co2Sn04与聚磺酸萘相互镶嵌,形成三维空间立体结构,改善了 Co2Sn04颗粒的团聚,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空间导电网络,改善了负极片的电池性能,从而提高了电池的工作效率。
[0009]本发明的一种聚合物电池,所述正极催化网的厚度为ΙΟμπι,所述正极催化网负载有正极催化剂,所述正极催化剂为Cr-二噻吩乙烯基四氮杂卟啉二维共轭聚合物,所述正极催化网上正极催化剂的承载量为0.38mg/cm2;所述负极催化网的厚度为ΙΟμπι,所述负极催化网负载有负极催化剂,所述负极催化剂为低聚笼形倍半硅氧烷-石墨烯,所述负极催化网上负极催化剂的承载量为0.71mg/cm2 ο
[0010]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在正极和负极上添加适量的催化剂,能够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使电池的容量和工作平台得到提高,特别是在低温及大电流放电时,从而有效地避免Li离子在电极钝化形成氧化物,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本发明使用的催化剂能够保证电池在-50?60°C的范围内均能够正常工作。
[0011]本发明的一种聚合物电池,所述隔离膜为聚合物-LiC104_Li4Ti5012复合电解质,所述聚合物为聚苯乙烯-乙烯吡咯烷酮-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所述隔离膜的厚度为40μπι。
[0012]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聚苯乙烯-乙烯吡咯烷酮-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作为基质,具有较强的极性,并含有易形成氢键的基团,能够结合一些小分子,提高锂离子的传导效率,离子导体Li4Ti5012纳米粒子的加入减小了聚合物的结晶度,提高了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导率,增加了聚合物中在流子数目,从而提高了电池的工作效率;同时聚苯乙烯-乙烯吡咯烷酮-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具有良好的弹性,质量较轻,从微观上看,其分子结构呈现稳定的网状结构,表面活化能较大。
[0013]本发明的一种聚合物电池,所述隔离膜表面覆有涂覆层,所述涂覆层为聚偏氟乙稀-六氟丙稀,所述涂覆层的厚度为lOOnm。
[0014]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涂覆后,隔膜的拉伸强度增强,对电子的吸附能力增大,收缩率减小,透气能力略有降低,内阻大幅度降低,从而减小了电池内部发热的现象产生,增加了电池的安全稳定性能。
[0015]本发明的一种聚合物电池,所述正极覆膜为全氟磺酸质子膜,所述负极覆膜为二氧化娃,所述正极覆膜的厚度为300nm,所述负极覆膜的厚度300nmo
[0016]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在正极片和负极片表面的覆膜,能够有效改善电极与隔膜之间的亲和力,增加离子导电性能,减少氧化物的产生,从而延长的电池的使用寿命。
[0017]本发明的一种聚合物电池,所述电池外壳由软性塑料制成,所述软性塑料包括二甲基硅油18.5%,滑石粉7.8%,TPR33%,硬脂酸锌2.2%,白炭黑10.2%,硼酸1.2%,十溴二苯醚9.5%,抗氧化剂168为0.25%,芥酸酰胺3.3%,有机硅树脂14.05%。
[0018]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柔性塑料可以在电池内部出现问题时,及时的体现出来,表现为鼓胀而不会爆炸,本发明采用的材料性质稳定,耐老化,使用周期长,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0019]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能够有效改善电极与隔膜之间的亲和力,增加离子导电性能,减少氧化物的产生,从而延长的电池的使用寿命。
[0020]2、能够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使电池的容量和工作平台得到提高,特别是在低温及大电流放电时,从而有效地避免Li离子在电极钝化形成氧化物。
[0021 ] 3、内阻大幅度降低,从而减小了电池内部发热的现象产生,在电池内部出现问题时,及时的体现出来,表现为鼓胀而不会爆炸,增加了电池的安全稳定性能。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一种聚合物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正极片的SEM图;
图3是负极片的SEM图;
图4是聚苯乙烯-乙烯吡咯烷酮-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的SEM图。
[0023]图中标记:1为正极片,2为负极片,3为正极催化网,4为负极催化网,5为隔离膜,6为电池外壳,7为正极覆膜,8为负极覆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0025]为了使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6]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聚合物电池,包括设于电池外壳6内部的正极片1和负极片2,正极片1与负极片2之间设有隔离膜5;正极片1与隔离膜5之间依次设有正极覆膜7和正极催化网3,正极覆膜7覆于正极片1的表面,正极催化网3覆于隔离膜5的表面;隔离膜5与负极片2之间依次设有负极催化网4和负极覆膜8,负极催化网4覆于隔离膜5的表面,负极覆膜8覆于负极片2的表面,正极覆膜7与正极催化网3相接,负极覆膜8与负极催化网4相接。
[0027]正极片1为纳米Rh-石墨烯复合电极,正极片1的厚度为40μπι;负极片2为纳米Co2Sn04聚磺酸萘电极,负极片2的厚度为50μηι;正极片1在电流为lA/g时放电比电容为576.3F/g,负极片2在电流为lA/g时放电比电容为817.6F/g。
[0028]正极催化网3的厚度为ΙΟμπι,正极催化网3负载有正极催化剂,正极催化剂为Cr-二噻吩乙烯基四氮杂卟啉二维共轭聚合物,正极催化网3上正极催化剂的承载量为0.38mg/cm2;负极催化网4的厚度为ΙΟμπι,负极催化网4负载有负极催化剂,负极催化剂为低聚笼形倍半娃氧烧-石墨稀,负极催化网4上负极催化剂的承载量为0.71mg/cm2 ο
[0029]隔离膜5为聚合物-LiC104_Li4Ti5012复合电解质,聚合物为聚苯乙烯-乙烯吡咯烷酮-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隔离膜5的厚度为40μπι。隔离膜5表面覆有涂覆层,涂覆层为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涂覆层的厚度为lOOnm。
[0030]正极覆膜6为全氟磺酸质子膜,负极覆膜7为二氧化硅,正极覆膜6的厚度为300nm,负极覆膜7的厚度300nmo
[0031]电池外壳6由软性塑料制成,软性塑料包括二甲基硅油18.5 %,滑石粉7.8 %,TPR33%,硬脂酸锌2.2%,白炭黑10.2%,硼酸1.2%,十溴二苯醚9.5%,抗氧化剂168为0.25%,芥酸酰胺3.3%,有机硅树脂14.05%。
[0032]实施例2 如图2所示,纳米Rh-石墨稀复合电极通过以下步骤制备而成,
步骤一:称取一份石墨粉,在冰浴的条件下加入适量浓硫酸作为溶剂,搅拌,控制反应温度低于20°C的条件下,按照石墨粉:硝酸钠:高锰酸钾质量比1:0.5: 3向溶液中缓慢加入硝酸钠和高锰酸钾,搅拌lOmin;将温度升至35°C,搅拌反应3h,按照浓硫酸:去离子水体积比1:0.2向溶液中加入去离子水,升温至98°C,搅拌30min,再按照浓硫酸:去离子水体积比1:0.5加入去离子水,停止反应,按照石墨粉:双氧水摩尔比1:0.2向溶液中加入5%的双氧水,趁热离心,分别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