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其制造方法以及电池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77712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其制造方法以及电池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其制造方法以及电池堆。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包括:非水系二次电池,其具有电池主体以及端子,该电池主体具有一面、与一面隔开间隔而与一面相对配置的另一面、将一面的周端缘以及另一面的周端缘连结起来的周侧面,该端子设于一面以及另一面中的至少任一者;以及覆盖材料,其以使端子暴露的方式覆盖电池主体。覆盖材料具有基材和配置于基材的一面的压敏粘接剂层,覆盖材料通过使压敏粘接剂层压敏粘接于所述电池主体的一面以及另一面中的至少任一者的周端缘的至少一部分而覆盖电池主体的一面以及另一面中的至少任一者的周端缘的至少一部分。
【专利说明】
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其制造方法以及电池堆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其制造方法以及电池堆、详细而言涉及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由该制造方法获得的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以及具有带该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的电池堆。
【背景技术】
[0002]以往以来,公知有利用覆盖片等覆盖锂离子二次电池等非水系二次电池。
[0003]例如,提出有一种方形电池,该方形电池包括在上方具有开口部的方形包装罐和密封开口部的封口体,其中,利用弯曲了的一张绝缘片覆盖方形包装罐的底面以及侧面(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1 —181485号公报。)。
[0004]不过,日本特开2011 —181485号公报所记载的方形电池的方形包装罐以及封口体的上表面暴露,因此,若被在高湿气氛下使用,则存在如下不良情况:水滴附着于上述的上表面,该水滴从方形包装罐和封口体之间进入内部,使方形电池劣化。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性优异的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其制造方法以及电池堆。
[0006]本发明(I)是一种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0007]该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包括:非水系二次电池,其具有电池主体以及端子,该电池主体具有一面、与所述一面隔开间隔而与所述一面相对配置的另一面、将所述一面的周端缘以及所述另一面的周端缘连结起来的周侧面,该端子设于所述一面以及所述另一面中的至少任一者;覆盖材料,其以使所述端子暴露的方式覆盖所述电池主体,所述覆盖材料具有基材和配置于所述基材的一面的压敏粘接剂层,所述覆盖材料通过使所述压敏粘接剂层压敏粘接于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一面以及所述另一面中的至少任一者的周端缘的至少一部分而覆盖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一面以及所述另一面中的至少任一者的周端缘的至少一部分。
[0008]采用该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基材通过使压敏粘接剂层压敏粘接于电池主体的一面以及另一面中的至少任一者的周端缘的至少一部分而覆盖电池主体的一面以及另一面中的至少任一者的周端缘的至少一部分,因此,能够抑制水从电池主体的一面以及另一面中的至少任一者的周端缘的至少一部分进入电池主体内。因此,能够抑制非水系二次电池的劣化。其结果,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的可靠性优异。
[0009]本发明(2)包括根据(I)所记载的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材料覆盖所述一面以及所述另一面中的至少任一者的60%以上。
[0010]采用该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能够有效地抑制水从一面以及另一面中的至少任一者进入电池主体内。
[0011]本发明(3)包括根据(I)或(2)所记载的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设于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一面,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一面以及所述另一面分别具有大致矩形形状,该大致矩形形状具有相对的两个长边和处于所述两个长边之间的相对的两个短边,所述周侧面具有:两个第I面,其与所述两个长边连续,彼此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两个第2面,其与所述两个短边连续,彼此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所述覆盖材料通过使所述压敏粘接剂层压敏粘接于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另一面以及所述两个第I面而覆盖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另一面以及所述两个第I面,并且具有所述覆盖材料在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两个第2面的外侧彼此重叠的重叠部分。
[0012]在该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中,重叠部分不是设于第I面的外侧而是设于第2面的外侧,因此,能够抑制在第I面相邻的方向上膨大。因此,即使以第I面相邻的方式堆积多个来制造电池堆,也能够紧凑地制造电池堆。
[0013]本发明(4)包括根据(I)?(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材料在展开状态下具有大致矩形形状。
[0014]采用该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覆盖材料在展开状态下具有大致矩形形状,因此,不对覆盖材料实施切口、缺口等外形加工,就能够以简单的形状覆盖非水系二次电池。
[0015]本发明(5)包括根据(I)?(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敏粘接剂层配置于所述基材的所述一面的整个面。
[0016]采用该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压敏粘接剂层配置于基材的一面的整个面,因此,不用将压敏粘接剂层形成为图案等,就能够简单地形成压敏粘接剂层,使覆盖材料的结构简单。另外,能够没有间隙地覆盖非水系二次电池。
[0017]本发明(6)是一种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电池准备工序,在该电池准备工序中,准备非水系二次电池,该非水系二次电池具有电池主体以及端子,该电池主体具有一面、与所述一面隔开间隔而与所述一面相对配置的另一面、将所述一面的周端缘以及所述另一面的周端缘连结起来的周侧面,该端子设于所述一面以及所述另一面中的至少任一者;覆盖材料准备工序,在该覆盖材料准备工序中,准备覆盖材料,该覆盖材料具有基材和配置于所述基材的一面的压敏粘接剂层;以及覆盖工序,在该覆盖工序中,利用所述覆盖材料以使所述端子暴露的方式覆盖所述电池主体,在所述覆盖工序中,通过使所述压敏粘接剂层压敏粘接于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一面以及所述另一面中的至少任一者的周端缘的至少一部分,利用所述覆盖材料覆盖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一面以及所述另一面中的至少任一者的周端缘的至少一部分。
[0018]采用该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在覆盖工序中,压敏粘接剂层压敏粘接于电池主体的一面以及另一面中的至少任一者的周端缘的至少一部分,因此,能够抑制水从电池主体的一面以及另一面中的至少任一者的周端缘的至少一部分进入电池主体内。因此,能够抑制非水系二次电池的劣化。其结果,能够制造可靠性优异的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
[0019]本发明(7)包括根据(6)所记载的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设于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一面,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一面以及所述另一面分别具有大致矩形形状,该大致矩形形状具有相对的两个长边和处于所述两个长边之间的相对的两个短边,所述周侧面具有:两个第I面,其与所述两个长边连续,彼此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两个第2面,其与所述两个短边连续,彼此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所述覆盖工序具有如下工序:第I工序,在该第I工序中,通过使所述压敏粘接剂层压敏粘接于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另一面以及所述两个第I面,利用所述覆盖材料覆盖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另一面以及所述两个第I面;第2工序,在该第2工序中,在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两个第2面的外侧形成所述覆盖材料彼此重叠的重叠部分。
[0020]采用该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在第I工序中,利用覆盖材料覆盖电池主体的另一面以及两个第I面,在第2工序中,在电池主体的两个第2面的外侧形成覆盖材料彼此重叠的重叠部分,因此,能够将重叠部分可靠地配置于第2面的外侧,而不是配置于第I面的外侧。
[0021]本发明(8)是一种电池堆,其特征在于,其具有多个(3)所记载的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该电池堆是多个所述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分别以所述第I面相邻的方式堆积而成的。
[0022]在该电池堆中,重叠部分设于第2面的外侧而不是设于第I面的外侧,因此,能够抑制在第I面相邻的方向上膨大而谋求小型化。
【附图说明】
[0023]图1表示本发明的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024]图2表示图1所示的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的主视图。
[0025]图3是图2所示的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的侧剖视图且是沿着图2的A—A线的剖视图。
[0026]图4是图2所示的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的侧剖视图且是沿着图2的B— B线的剖视图。
[0027]图5是图3以及图4所示的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的俯视剖视图且是沿着图3以及图4的C一C线的剖视图。
[0028]图6是图1所示的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0029]图6A表示电池准备工序以及覆盖材料准备工序、
[0030]图6B表示将非水系二次电池载置于压敏粘接剂层的工序、
[0031 ]图6C是使压敏粘接剂层与非水系二次电池的前表面以及后表面接触的工序、
[0032]图6D表示使压敏粘接剂层压敏粘接于上表面并形成第I重叠部分的工序、
[0033]图6E表示使压敏粘接剂层压敏粘接于右表面以及左表面并形成第2重叠部分的第2工序。
[0034]图7表示具有多个图1所示的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的电池堆的立体图。
[0035]图8表示从上侧观察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的变形例(非水系二次电池是圆筒型的形态)的立体图。
[0036]图9表示从下侧观察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的变形例(非水系二次电池是圆筒型的形态)的立体图。
[0037]图1OA?图1OB是表示使用覆盖材料的变形例(压敏粘接剂层设于基材的表面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并利用基材彼此形成第2重叠部分的形态)的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0038]图1OA表示将非水系二次电池载置于压敏粘接剂层的工序的立体图、
[0039]图1OB表示第2工序的俯视剖视图(与图5相对应的俯视剖视图)。
[0040]图1lA?图1lD是表示使用覆盖材料的变形例(压敏粘接剂层设于基材的前侧部分并利用基材和压敏粘接剂层形成第2重叠部分的形态)的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0041]图1lA表示将非水系二次电池载置于覆盖材料的中央部的工序的立体图、
[0042]图1IB表示第2工序的俯视剖视图(与图5相对应的俯视剖视图)、
[0043]图1lC表示第2工序的侧剖视图(与图3相对应的侧剖视图)、
[0044]图1ID表示第2工序的侧剖视图(与图4相对应的侧剖视图)。
[0045]图12表示覆盖材料的变形例(压敏粘接剂层呈条纹状设于基材的表面的形态)的立体图。
[0046]图13表示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的变形例的俯视剖视图且是与图5相对应的俯视剖视图。
[0047]图14表示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的变形例(利用基材彼此形成第2重叠部分的形态)的俯视剖视图且是与图5相对应的俯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一实施方式>
[0049]以下依次说明本发明的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其制造方法以及电池堆的一实施方式。
[0050]1.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
[0051]在图2中,纸面上下方向是上下方向(第I方向),纸面上侧是上侧(第I方向的一侧),纸面下侧是下侧(第I方向的另一侧)。纸面左右方向是左右方向(与第I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纸面左侧是左侧(第2方向的一侧),纸面右侧是右侧(第2方向的另一侧)。纸厚方向是前后方向(与第I方向以及第2方向正交的第3方向),纸面近前侧是前侧(第3方向的一侧),纸面进深侧是后侧(第3方向的另一侧)。具体而言,依照各图的方向箭头。
[0052]另外,在图6A中,在覆盖材料3中示出了基材8以及压敏粘接剂层9(后述),但在图6B?图6E中,为了明确表示覆盖材料3和非水系二次电池2(后述)之间的关系,省略了基材8以及压敏粘接剂层9。
[0053]另外,在图6A以及图6B中,示出了包装部7(后述),但在图6C?图6E中,为了明确表示覆盖材料3和非水系二次电池2(后述)之间的关系,省略了包装部7。
[0054]如图1所示,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I具有非水系二次电池2(虚线)和覆盖材料3。
[0055]I 一1.非水系二次电池
[0056]如图6A以及图6B所示,非水系二次电池2例如是具有大致箱形形状的方形非水系二次电池。作为非水系二次电池2,可列举出例如锂离子二次电池、锂金属二次电池等,优选的是,可列举出锂离子二次电池。
[0057]非水系二次电池2具有电池主体4和端子5。
[0058]电池主体4具有左右方向较长的大致箱形形状,具有充放电部6、在上部形成有开口部并用于收容充放电部6的包装部7、和覆盖包装部7的开口部的上盖18(参照图3以及图4)0
[0059]充放电部6具有大致箱形形状,具有公知的正极、负极以及非水系电解液。
[0060]包装部7是具有大致有底方筒形状的包装壳体。包装部7在其内侧收容充放电部6。
[0061]如图3以及图4所示,上盖18以覆盖充放电部6的上表面的方式配置于包装部7的开口部。
[0062]如图2、图4以及图5所示,电池主体4具有作为一面的一个例子的上表面10、作为另一面的一个例子的下表面11以及周侧面12。上表面10是上盖18的上表面,下表面11是包装部7的下表面,周侧面12是包装部7的外周侧面。
[0063]如图1中的虚线所示,上表面10具有矩形形状,该矩形形状具有相对的两个长边20和处于两个长边20之间的相对的两个短边21。
[0064]两个长边20具有前长边23和在前长边23的后侧与前长边23隔开间隔地相对的后长边24。
[0065]两个短边21具有短右边25和在短右边25的左侧与短右边25隔开间隔地相对的短左边26。
[0066]另外,上表面10具有周端缘30。周端缘30具有:前端缘31,其包括前长边23;后端缘32,其在前端缘31的后侧与前端缘31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包括后长边24;右端缘33,其与前端缘31以及后端缘32这两者的右端连续,包括短右边25;左端缘34,其与前端缘31以及后端缘32这两者的左端连续,包括短左边26。
[0067]上表面10还具有:前部35,其位于上表面10的前侧一半部分,包括前端缘31;后部36,其位于上表面10的后侧一半部分,包括后端缘32。
[0068]下表面11与上表面10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在上表面10的下侧。如图4所示,下表面11具有与上述的上表面10相同的外形形状。
[0069]周侧面12将上表面1的周端缘30和下表面11的周端缘30连结起来。具体而言,如图1以及图5所示,周侧面12具有与前长边23以及后长边24连续的第I面40和与短右边25以及短左边26连续的第2面41(参照图5)。
[0070]两个第I面40彼此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由前表面13和配置于前表面13的后侧的后表面14构成。前表面13与前端缘31连续。后表面14与后端缘32连续。
[0071]如图5所示,两个第2面41彼此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由右表面15和配置于右表面15的左侧的左表面16构成。右表面15与右端缘33连续。左表面16与左端缘34(参照图1)连续。
[0072]如图1所示,端子5设于电池主体4的上表面10。具体而言,如图6A所示,端子5具有在电池主体4的上表面10的前后方向中央部从上表面10朝向上方突出的大致箱形形状。另夕卜,端子5沿着左右方向隔开间隔地设有两个。两个端子5中的一个端子是与充放电部6的正极电连接的正极端子,另一个端子是与充放电部6的负极电连接的负极端子。
[0073]1-2.覆盖材料覆盖材料3以使端子5暴露的方式覆盖电池主体4。
[0074]并且,如图3?图5所示,覆盖材料3具有一体的、覆盖非水系二次电池2的上表面10的上表面覆盖部80、覆盖下表面11的下表面覆盖部81、覆盖前表面13的前表面覆盖部83、覆盖后表面14的后表面覆盖部84、覆盖右表面15的右表面覆盖部85和覆盖左表面16的左表面覆盖部86。
[0075]另外,覆盖材料3具有:形成于上表面10的上侧的第I重叠部分45;覆盖端子5的下部的端子覆盖部87;形成于右表面15以及左表面16各自的外侧的第2重叠部分60。
[0076]如图3所示,第I重叠部分45与上表面覆盖部80连续,具有从上表面覆盖部80的前后方向中央部朝向上侧延伸的形状。第I重叠部分45是通过覆盖材料3的上侧两端缘(后述的最前部63以及最后部64)重叠而形成的。第I重叠部分45和上表面覆盖部80成为一体而形成为侧截面呈大致T字的形状。
[0077]如图4所示,端子覆盖部87与上表面覆盖部80连续,覆盖端子5的下部。另一方面,端子覆盖部87使端子5的上部暴露。另外,如图1以及图2所示,端子覆盖部87在左右方向上与第I重叠部分45并列地配置。
[0078]如图5所示,两个第2重叠部分60中的一个第2重叠部分60以与右表面覆盖部85连续的方式设置,两个第2重叠部分60中的另一个第2重叠部分60以与左表面覆盖部86连续的方式设置。两个第2重叠部分60中的一个第2重叠部分60具有从右表面覆盖部85的前后方向中央部朝向右侧延伸的形状,两个第2重叠部分60中的另一个第2重叠部分60具有从左表面覆盖部86的前后方向中央部朝向左侧延伸的形状。第2重叠部分60是通过覆盖材料3的右侧两端缘(后述的最右部56)重叠以及覆盖材料3的左侧两端缘(后述的最左部57)重叠而形成的。右侧的第2重叠部分60和右表面覆盖部85成为一体而形成为俯视截面呈大致T字的形状。左侧的第2重叠部分60和左表面覆盖部86成为一体而形成为俯视截面呈大致T字的形状。
[0079]如图6A所示,覆盖材料3在展开状态下具有矩形形状。覆盖材料3具有基材8和压敏粘接剂层9。
[0080]作为基材8,可列举出由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酸、聚烯烃等公知的挠性塑料形成的片。基材也可以具有单层以及多层中的任一种形态。基材8的厚度例如是5μm以上,优选的是ΙΟμπι以上,另外,例如是ΙΟΟμπι以下,优选的是60μπι以下。
[0081]如图6Α所示,压敏粘接剂层9配置于基材8的表面(厚度方向的一面的一个例子)的整个面上。压敏粘接剂层9具有由压敏粘接剂形成的片形状。作为压敏粘接剂,可列举出例如丙烯酸系压敏粘接剂、橡胶系压敏粘接剂、有机硅系压敏粘接剂、聚烯烃系压敏粘接剂等公知的具有封装性(密封性)的压敏粘接剂。压敏粘接剂层9的厚度例如是Ιμπι以上,优选的是5ym以上,另外,例如是I OOym以下,优选的是50ym以下。
[0082]覆盖材料3可通过利用公知方法将压敏粘接剂层9配置于基材8的表面(上表面)而获得。另外,对于覆盖材料3,能够通过将压敏粘接剂层9配置于I张矩形状基材8并反复这做法而逐张地(单张式)制造每I张覆盖材料3,但对此并未图示。或者,也能够是,一边将卷成卷的基材8连续地放出,一边将压敏粘接剂层9连续地配置,之后,将它们的连续体切断成矩形形状,制造I张覆盖材料3。
[0083]覆盖材料3的尺寸以能够形成上述的覆盖部(上表面覆盖部80、下表面覆盖部81、前表面覆盖部83、后表面覆盖部84、右表面覆盖部85、左表面覆盖部86以及端子覆盖部87)和重叠部分(第I重叠部分45以及第2重叠部分60)的方式进行适当调整。
[0084]具体而言,如参照图3、图4以及图6A那样,覆盖材料3的前后方向长度LI被设定得比例如下表面11的前后方向长度L3、前表面13的上下方向长度L4和后表面14的上下方向长度L4这三者的总长度(L3+2XL4)长。另外,覆盖材料3的前后方向长度LI被设定得比上表面10的前后方向长度L3、下表面11的前后方向长度L3、前表面13的上下方向长度L4、后表面14的上下方向长度L4这四者的总长度(2XL3+2XL4)短。
[0085]如图6A所示,覆盖材料3的左右方向长度L2被设定得比例如下表面11的左右方向长度L5长。另外,覆盖材料3的左右方向长度L2被设定得与例如下表面11的左右方向长度L5、右表面15的前后方向长度L3和左表面16的前后方向长度L3这三者的总长度(L5+2XL3)相同或比总长度(L5+2XL3)长。
[0086]覆盖材料3的厚度例如是5μπι以上,优选的是ΙΟμπι以上,另外,例如是200μπι以下,优选的是10ym以下。
[0087]2.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0088]接着,对制造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I的方法进行说明。
[0089]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I的制造方法包括电池准备工序(参照图6Α)、覆盖材料准备工序(参照图6Α)、以及覆盖工序(参照图6Β?图6Ε)。以下对各工序进行详细论述。
[0090]2 — 1.电池准备工序在电池准备工序中,如图6Α所示,准备具有电池主体4和设于电池主体4的上表面1的端子5的非水系二次电池2。
[0091]2 — 2.覆盖材料准备工序在覆盖材料准备工序中,准备具有基材8和配置于基材8的表面的压敏粘接剂层9的覆盖材料3作为矩形形状的片。
[0092]2-3.覆盖工序在“2 — I.电池准备工序”以及“2 — 2.覆盖材料准备工序”之后实施覆盖工序。
[0093]覆盖工序包括:第I工序(参照图6Β?图6D),在第I工序中,利用覆盖材料3覆盖电池主体4的下表面11、前表面13以及后表面14;第2工序(参照图6Ε),在第2工序中,使覆盖材料3在右表面15的外侧以及左表面16的外侧彼此重叠在一起。
[0094]2 — 3 — 1.第I工序在第I工序中,将压敏粘接剂层9压敏粘接于电池主体4的下表面11(参照图3以及图4)、前表面13以及后表面14(参照图3以及图4)。于是,利用覆盖材料3将电池主体4的下表面11、前表面13以及后表面14覆盖。也就是说,在覆盖材料3形成下表面覆盖部81、前表面覆盖部83以及后表面覆盖部84。
[0095]为了实施第I工序,首先,如图3、图4以及图6Β所示,使非水系二次电池2的下表面11与压敏粘接剂层9的中央部51接触。也就是说,将压敏粘接剂层9的中央部51压敏粘接于下表面U。具体而言,将非水系二次电池2的下表面配置(载置)于压敏粘接剂层9的中央部51。由此,利用覆盖材料3的中央部51覆盖下表面11。由此,在覆盖材料3形成下表面覆盖部
81ο
[0096]接下来,如图3、图4以及图6C所示,将覆盖材料3中的位于比中央部51靠前侧的位置的前部52以及位于比中央部51靠后侧的位置的后部53向上侧折回,使压敏粘接剂层9的前部52与非水系二次电池2的前表面13接触,使压敏粘接剂层9的后部53与非水系二次电池2的后表面14接触。
[0097]详细而言,如图6Β的箭头所示,使前部52的前端部以中央部51为支点向后侧摆动。与此同时使后部53的后端部以中央部51为支点向前侧摆动。
[0098]由此,使压敏粘接剂层9的前部52(前部52的除了前端部之外的部分)压敏粘接于非水系二次电池2的前表面13,使压敏粘接剂层9的后部53(后部53的除了后端部之外的部分)压敏粘接于非水系二次电池2的后表面14(参照图3以及图4)。由此,利用覆盖材料3的前部52(前部52的除了前端部之外的部分)覆盖非水系二次电池2的前表面13,利用覆盖材料3的后部53(后部53的除了后端部之外的部分)覆盖非水系二次电池2的后表面14。由此,在覆盖材料3分别形成前表面覆盖部83以及后表面覆盖部84。
[0099]接着,如图3、图4以及图6D所示,使覆盖材料3的前部52的前端部以及后部53的后端部在中央拢在一起。具体而言,如图6C的箭头所示,将覆盖材料3的前部52的前端部向后侧折回。与此同时将覆盖材料3的后部53的后端部向前侧折回。
[0100]由此,使压敏粘接剂层9的前部52的前端部压敏粘接于上表面10的前端部31。具体而言,如图3以及图4所示,使压敏粘接剂层9的前部52的前端部(更具体而言,前端部的前端基部61)压敏粘接于上表面10的前部35。另外,使压敏粘接剂层9的后部53的后端部压敏粘接于上表面10的后端部32。具体而言,使压敏粘接剂层9的后部53的后端部(更具体而言,后端部的后端基部62)压敏粘接于上表面10的后部36。
[0101]由此,压敏粘接剂层9在前端缘31的整个左右方向上进行压敏粘接。另外,压敏粘接剂层9在后端缘32的整个左右方向上进行压敏粘接。
[0102]总之,压敏粘接剂层9压敏粘接于上表面10的整个前部52以及整个后部53(除了用于设置端子5的部分之外)。
[0103]由此,在覆盖材料3形成上表面覆盖部80。
[0104]接着,如图3所示,利用压敏粘接剂层9将前部52的前端部的最前部63(在展开状态下位于比上述的前端基部61靠前侧的位置的前自由端部、也就是说,前部52的形成了上表面覆盖部80之后所剩余的部分、S卩、前端缘63)以及后部53的后端部的最后部64(在展开状态下位于比上述的后端基部62靠后侧的位置的后自由端部、也就是说,后部53的形成了上表面覆盖部80之后所剩余的部分、S卩、后端缘64)彼此重叠在一起。由此,压敏粘接剂层9的最前部63和最后部64压敏粘接,在覆盖材料3形成覆盖材料3的最前部63和最后部64重叠的第I重叠部分45。
[0105]另一方面,在形成上述的第I重叠部分45的过程中,在与端子5相对应的部位,如图4所示,使压敏粘接剂层9的前部52的最前部63压敏粘接于端子5的前表面,使压敏粘接剂层9的后部53的最后部64压敏粘接于端子5的后表面。此时,利用覆盖材料3以使端子5的上部暴露的方式覆盖端子5的下部。由此,在覆盖材料3形成端子覆盖部87。
[0106]此外,在该第I工序中,如图6D所示,覆盖材料3的右部54(位于比中央部51靠右侧的位置的部分)还未与非水系二次电池2的右表面15接触,覆盖材料3的左部55(位于比中央部51靠左侧的位置的部分)还未与非水系二次电池2的左表面16接触,覆盖材料3基于上述的第I重叠部分45的形成而具有上下方向较长的截面呈大致环形的形状。
[0107]2 — 3 — 2.第2工序在“2 — 3 — 1.第I工序”之后实施第2工序。
[0108]在第2工序中,如图5以及图6E所示,在电池主体4的右表面15的外侧以及左表面16的外侧使压敏粘接剂层9彼此压敏粘接。由此,在覆盖材料3形成第2重叠部分60。
[0109]为了实施第2工序,将覆盖材料3的右部54以及左部55分别向右表面15以及左表面16这两者的前后方向中央侧折回。
[Ο??Ο]具体而目,使压敏粘接剂层9的右部54的右端部(更具体而目,右部54的右端基部58)压敏粘接于右表面15。由此,在覆盖材料3形成右表面覆盖部85。
[0111]另外,使压敏粘接剂层9的左部55的左端部(更具体而言,左部55的左端基部59)压敏粘接于左表面16。由此,在覆盖材料3形成左表面覆盖部86。
[0112]接着,在右表面15的右侧,利用压敏粘接剂层9使右部54的最右部56(位于比上述的右端基部58靠右侧的位置的右自由端部、也就是说,右部54的形成了右表面覆盖部85之后所剩余的部分、即、右端缘56)彼此重叠在一起。另外,在左表面16的左侧,利用压敏粘接剂层9使左部55的最左部57(位于比上述的左端基部59靠左侧的位置的左自由端部、也就是说,左部55的形成了左表面覆盖部86之后所剩余的部分、S卩、最左部57)彼此重叠在一起。
[0113]由此,将压敏粘接剂层9的最右部56和最左部57压敏粘接,在覆盖材料3形成覆盖材料3的最右部56重叠和最左部57重叠的第2重叠部分60。
[0114]由此,利用覆盖材料3以使端子5暴露的方式覆盖电池主体4。利用上述的工序可获得具有非水系二次电池2和覆盖材料3的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I。
[0115]3.电池堆如图7所示,电池堆70具有多个上述的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I。
[0116]在电池堆70中,多个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I分别以前表面13以及后表面14(在图7中并未图示。参照图4。)相邻的方式沿着前后方向堆积。例如,第I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101以及以与第I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101相对的方式配置于第I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101的后侧的第2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102以第I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101的后表面14(在图7中并未图示。参照图4。)和第2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102的前表面13(在图7中并未图示。参照图4。)沿着前后方向没有间隙地相邻的方式堆积。具体而言,在电池堆70中,第I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101的后表面覆盖部84的整个面和第2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102的前表面覆盖部83的整个面没有间隙地接触。
[0117]在电池堆70中,与多个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I相对应的端子5具有从上表面10向上侧突出的形状。
[0118]另外,与多个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I相对应的、多个第2重叠部分60并不位于在将电池堆70沿着前后方向投影而成的投影面的内侧而是位于投影面的左右方向外侦叭右侧以及左侧)。此外,与多个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I相对应的、多个第I重叠部分45并不位于上述的投影面的内侧而是位于投影面的上侧。
[0119]<作用效果>采用该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1,通过将基材8压敏粘接于上表面10的周端缘30的前端缘31以及后端缘32,而覆盖上表面10,因此,能够抑制水从上表面1的周端缘30的前端缘31以及后端缘32进入电池主体4内。具体而言,能够抑制水从前端缘31以及后端缘32进入上盖18和包装部7之间。因此,能够抑制非水系二次电池2的劣化。其结果,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I的可靠性优异。
[0120]此外,在该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I中,基材8压敏粘接于上表面10的整个周端缘30、也就是说,除了压敏粘接于前端缘31以及后端缘32之外,还压敏粘接于右端缘33以及左端缘34,并将它们覆盖,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上述的水的进入,有效地抑制非水系二次电池2的劣化。
[0121]另外,在该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I中,第2重叠部分60不是设于第I面40的外侧而是设于第2面41的外侧,因此,能够抑制在前后方向上膨大。因此,即使以第I面40相邻的方式堆积多个来制造电池堆70,也能够紧凑地制造电池堆70。
[0122]另外,采用该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I,如图6A所示,覆盖材料3在展开状态下具有矩形形状,因此,不对覆盖材料3实施切口、缺口等外形加工,就能够以简单的形状覆盖非水系二次电池2。
[0123]另外,采用该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I,压敏粘接剂层9配置于基材8的表面的整个面,因此,不用将压敏粘接剂层9形成为图案等,就能够简单地形成压敏粘接剂层9,能够使覆盖材料3的结构简单。另外,能够没有间隙地覆盖非水系二次电池2。
[0124]另外,采用该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I的制造方法,在覆盖工序中,通过使压敏粘接剂层9压敏粘接于上表面10的周端缘30的前端缘31以及后端缘32,覆盖材料3覆盖上表面10的周端缘30的前端缘31以及后端缘32,因此,能够抑制水从上表面10的周端缘30的前端缘31以及后端缘32进入电池主体4内。具体而言,能够抑制水从前端缘31以及后端缘32进入上盖18和包装部7之间。因此,能够抑制非水系二次电池2的劣化。其结果,能够制造可靠性优异的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I。
[0125]另外,采用该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I的制造方法,在第I工序中,如图6C所示,利用覆盖材料3覆盖下表面11(参照图3以及图4)、前表面13以及后表面14(参照图3以及图4),在第2工序中,如图6E所示,将覆盖材料3彼此重叠的第2重叠部分60形成在右表面15的右侧以及左表面16的左侧,因此,能够将第2重叠部分60可靠地配置于右表面15的右侧以及左表面16的左侧,而不是配置于前表面13的前侧以及后表面14的后侧。
[0126]因此,在该电池堆70中,能够使彼此相邻的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I的前表面覆盖部83和后表面覆盖部84密合。其结果,能够抑制电池堆70在前后方向上膨大而谋求电池堆70的小型化。
[0127]<变形例>在变形例中,对于与上述的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构件以及工序,标注相同的参照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0128]在上述的一实施方式中,以非水系二次电池2为方形非水系二次电池进行了说明。不过,非水系二次电池2并不限定于上述内容,例如,如图8以及图9所示,也可以是具有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圆柱形状的圆筒型非水系二次电池。
[0129]如图8以及图9所示,在非水系二次电池2中,端子5分别设于电池主体4的上表面10和下表面11。周侧面12形成为圆周外侧面。
[0130]在具有这样的非水系二次电池2的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I中,通过使压敏粘接剂层9压敏粘接于上表面10的周端缘30和下表面11的周端缘30这两者,覆盖材料3覆盖上表面10和下表面11这两者的周端缘30。
[0131]采用图8以及图9所示的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I,能够抑制水从上表面10以及下表面11这两面的周端缘30进入电池主体4内。
[0132]另外,在上述的一实施方式中,压敏粘接剂层9压敏粘接于上表面10(除了要形成端子5的部位之外的部分)的整个面(100%)。不过,并不限定于此,压敏粘接剂层9(覆盖材料3)覆盖上表面10的周端缘30的至少一部分、也就是说至少覆盖前端缘31以及后端缘32即可,具体而言,覆盖上表面的、例如60 %以上、优选的是75 %以上、更优选的是90 %以上、并且99%以下即可。
[0133]并且,压敏粘接剂层9压敏粘接于整个前端缘31以及整个后端缘32,但是,例如,也可以是,仅压敏粘接于前端缘31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前端缘31的除了左右两端部之外的部分)和/或后端缘32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后端缘32的除了左右两端部之外的部分),与前端缘31的左右两端部和/或后端缘32的左右两端部隔开间隔地配置,但对此没有图示。也就是说,也能够使如端缘31的左右两端部和/或后端缘32的左右两端部暴露。
[0134]另外,在上述的一实施方式中,如图6A所示,覆盖材料3在展开状态下具有矩形形状。但是,覆盖材料3也能够与非水系二次电池2的形状相对应地具有切口、缺口,但对此没有图示。
[0135]另外,上述的一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利用压敏粘接剂层9彼此的压敏粘接,在右表面15的外侧以及左表面16的外侧,在覆盖材料3形成了第2重叠部分60。不过,只要能够形成第2重叠部分60,就不限定于压敏粘接剂层9彼此的压敏粘接。
[0136]例如,如图1OA所示,首先,将压敏粘接剂层9以使基材8的最右部56以及最左部57暴露的方式仅配置于基材8的幅方向中央部。此外,基材8由能够进行热压接的材料(具体而言,由包含聚丙烯、聚乙烯、丙烯一乙烯共聚物、聚酯、聚氨酯、乙烯一乙烯醇共聚物、乙烯一醋酸乙烯共聚物等的热塑性树脂等)形成。
[0137]在使用具有这样的压敏粘接剂层9的覆盖材料3实施第2工序时,如图1OB所示,在右表面15的右侧,使基材8的最右部56(右端缘56)彼此重叠在一起并将它们彼此热压接。另夕卜,在左表面16的左侧,使基材8的最左部57(最左部57)彼此重叠在一起并将它们彼此热压接。
[0138]由此,将基材8的最右部56和最左部57分别热压接,在覆盖材料3形成覆盖材料3的最右部56和最左部57分别重叠的第2重叠部分60。
[0139]也就是说,将基材8的没有形成压敏粘接剂层9的部分彼此热压接而仅利用覆盖材料3形成第2重叠部分60。
[0140]另外,如图1lB所示,也能够通过使基材8的没有形成压敏粘接剂层9的部分和压敏粘接剂层9压敏粘接,形成第2重叠部分60。
[0141]如图1lA所示,将压敏粘接剂层9以基材8的比沿着左右方向通过基材8的中央部51的线段L靠后侧的部分暴露的方式配置在基材8的比该线段L靠前侧的部分。
[0142]在使用图11A所示的覆盖材料3实施第I工序时,使非水系二次电池2的下表面11的前侧部分与压敏粘接剂层9的中央部51接触。如图1lC以及图1lD所示,使位于比中央部51靠后侧的位置的后部53朝向上侧折回,与前部52的压敏粘接剂层9接触。
[0143]第2工序中,如图1lB所示,在右表面15的右侧,使位于最右部56的前侧部分的压敏粘接剂层9和位于最右部56的后侧部分的覆盖材料3压敏粘接。另外,使位于最左部57的前侧部分的压敏粘接剂层9和位于最左部57的后侧部分的覆盖材料3压敏粘接。由此,形成由前侧部分的压敏粘接剂层9和后侧部分的基材8构成的、覆盖材料3的最右部56彼此重叠和最左部57彼此重叠的第2重叠部分60。
[0144]另外,在上述的一实施方式中,如图6A所示,压敏粘接剂层9配置于基材8的表面的整个面。不过,并不限定于这种情况,如图10A、图11B、以及、图12所示,压敏粘接剂层9也能够配置于基材8的表面的一部分。
[0145]如图12所示,压敏粘接剂层9在基材8的表面具有条纹状。在图12中,压敏粘接剂层9具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带状,沿着左右方向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例如3个)。
[0146]另外,在上述的一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形成了第2重叠部分60,但例如,也能够在第2工序(参照图6E)中不形成第2重叠部分60,使压敏粘接剂层9分别压敏粘接于右表面15以及左表面16,但对此没有图示。
[0147]另外,在上述的一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压敏粘接剂层9的右端基部58对电池主体4的右表面15进行压敏粘接,在覆盖材料3形成了右表面覆盖部85,并且,压敏粘接剂层9的左端基部59对电池主体4的左表面16进行压敏粘接,在覆盖材料3形成了左表面覆盖部86。不过,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13所示,也能够在右表面15以及左表面16的外侧,在覆盖材料3不形成右表面覆盖部85以及左表面覆盖部86而仅形成第2重叠部分60。
[0148]在图13中,在右表面15的右侧,两个右端基部58隔开间隔地彼此相对配置。右表面15暴露。
[0149]另外,两个左端基部59隔开间隔地彼此相对配置。左表面16暴露。
[0150]在图13中,压敏粘接剂层9配置于基材8的整个表面,但如图14所示,将压敏粘接剂层9以使基材8的最右部56以及最左部57暴露的方式配置。并且,在第2工序中,通过分别对基材8的最右部56以及最左部57进行热压接,形成第2重叠部分60。
[0151]另外,在上述的一实施方式中,覆盖材料3和上表面10具有矩形形状,但也可以具有例如大致矩形形状。即、大致矩形形状能够没有明确的4个顶点,包括形成在与4个顶点相对应的位置的湾曲形状。
[0152]另外,在上述的一实施方式中,如图6D所示,利用覆盖材料3覆盖上表面10,之后,如图6E所示,覆盖右表面15以及左表面16。不过,并不限定于这样的顺序。也就是说,如参照图6E那样,也能够覆盖右表面15以及左表面16,之后,覆盖上表面10,但对此没有图示。
[0153]并且,在上述的一实施方式中,利用覆盖材料3覆盖下表面11,接下来,覆盖前表面13以及后表面14,之后,覆盖上表面10。不过,并不限定于这样的顺序。也就是说,例如,能够首先覆盖上表面10的前部35,紧接着,依次覆盖前表面13、下表面11、后表面14和上表面10的后部36,但对此没有图示。另外,也能够与此相反,S卩、首先,覆盖上表面10的后部36,紧接着,依次覆盖后表面14、下表面11、前表面13以及上表面10的前部35。
[0154]此外,作为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上述发明,但这只不过是例示,并不能进行限定性的解释。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本发明的变形例包含在权利要求书中。
【主权项】
1.一种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该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包括: 非水系二次电池,其具有电池主体以及端子,该电池主体具有一面、与所述一面隔开间隔而与所述一面相对配置的另一面、将所述一面的周端缘以及所述另一面的周端缘连结起来的周侧面,该端子设于所述一面以及所述另一面中的至少任一者, 覆盖材料,其以使所述端子暴露的方式覆盖所述电池主体, 所述覆盖材料具有基材和配置于所述基材的一面的压敏粘接剂层, 所述覆盖材料通过使所述压敏粘接剂层压敏粘接于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一面以及所述另一面中的至少任一者的周端缘的至少一部分而覆盖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一面以及所述另一面中的至少任一者的周端缘的至少一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覆盖材料覆盖所述一面以及所述另一面中的至少任一者的60%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设于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一面, 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一面以及所述另一面分别具有大致矩形形状,该大致矩形形状具有相对的两个长边和处于所述两个长边之间的相对的两个短边, 所述周侧面具有: 两个第I面,其与所述两个长边连续,彼此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 两个第2面,其与所述两个短边连续,彼此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 所述覆盖材料通过使所述压敏粘接剂层压敏粘接于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另一面以及所述两个第I面而覆盖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另一面以及所述两个第I面,并且具有所述覆盖材料在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两个第2面的外侧彼此重叠的重叠部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覆盖材料在展开状态下具有大致矩形形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敏粘接剂层配置于所述基材的所述一面的整个面。6.—种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 电池准备工序,在该电池准备工序中,准备非水系二次电池,该非水系二次电池具有电池主体以及端子,该电池主体具有一面、与所述一面隔开间隔而与所述一面相对配置的另一面、将所述一面的周端缘以及所述另一面的周端缘连结起来的周侧面,该端子设于所述一面以及所述另一面中的至少任一者; 覆盖材料准备工序,在该覆盖材料准备工序中,准备覆盖材料,该覆盖材料具有基材和配置于所述基材的一面的压敏粘接剂层; 以及覆盖工序,在该覆盖工序中,利用所述覆盖材料以使所述端子暴露的方式覆盖所述电池主体, 在所述覆盖工序中,通过使所述压敏粘接剂层压敏粘接于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一面以及所述另一面中的至少任一者的周端缘的至少一部分,利用所述覆盖材料覆盖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一面以及所述另一面中的至少任一者的周端缘的至少一部分。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设于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一面, 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一面以及所述另一面分别具有大致矩形形状,该大致矩形形状具有相对的两个长边和处于所述两个长边之间的相对的两个短边, 所述周侧面具有: 两个第I面,其与所述两个长边连续,彼此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 两个第2面,其与所述两个短边连续,彼此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 所述覆盖工序具有如下工序: 第I工序,在该第I工序中,通过使所述压敏粘接剂层压敏粘接于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另一面以及所述两个第I面,利用所述覆盖材料覆盖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另一面以及所述两个第I面; 第2工序,在该第2工序中,在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两个第2面的外侧形成所述覆盖材料彼此重叠的重叠部分。8.—种电池堆,其特征在于, 该电池堆具有多个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 该电池堆是多个所述带覆盖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分别以所述第I面相邻的方式堆积而成的。
【文档编号】H01M2/10GK105938883SQ201610118489
【公开日】2016年9月14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日
【发明人】河边茂树, 下川大辅
【申请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