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057183阅读:来源:国知局
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他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
[0064]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元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元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元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0065]以下结合本说明书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0066]参见图1至图9,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一较佳实施例。该电连接器10能够以板上安装的方式装设到电路板20上。该电连接器10大致包括:一第一端子模组1 ;叠置固定在该第一端子模组1上的一第二端子模组2 ;设置在两个端子模组1、2之间的一接地屏蔽片3 ;注塑成型于两个端子模组1、2的前端的一引导固定件4 ;分别覆盖在这两个端子模组1、2上的两个内金属壳5 ;以及套设在两个端子模组1、2以及两个内金属壳5的外周的一外屏蔽壳7。
[0067]该第一端子模组1包括由塑胶制成的一第一绝缘件11和采用嵌入成型的方式固定在该第一绝缘件11上的一排第一导电端子13。
[0068]该第一绝缘件11具有一第一主体112和由该第一主体112向前延伸出的一第一舌板部114,该第一舌板部114具有较厚的一后舌板1141和较薄的一前舌板1143,该后舌板1141的下表面上设有凹陷的一第一凹部1145。该第一主体112的前端面与顶面的交接处凹设有两个第一收容槽1123,并在这两个第一收容槽1123之间向下凹设有一固定槽1121。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凹部1145是上下贯通后舌板1141的。该第一凹部1145由于有第一导电端子13的阻隔,可能只显现出为多个下侧开口的凹槽。
[0069]具体而言,该第一凹部1145包括多个在后舌板1141上呈凹陷设置的第一孔洞1148及凹设在该后舌板1141的对接表面(即下表面)的两侧的两个较大的第一凹槽1146(参见图7)。较佳地,该第一凹部1145包括在朝向第二端子模组2的上表面对应于每个第一导电端子13各设有一个较小的且相互独立的第一孔洞1148,从而便于在嵌入成型时供模针压设并保留较强的结构强度。该第一凹槽1146的底部设有三个第一孔洞1148,这种较大的第一凹槽1146的结构设计可以便于提供与内金属壳5的接触。
[0070]每个第一导电端子13具有位于前方并暴露于该前舌板1143的下表面的一对接部132、位于后方并伸出于该第一绝缘件11的一焊接部134以及埋设在该第一绝缘件11中并外露于该第一凹部1145的一固定部136。这排第一导电端子13包括分别位于两侧的两个接地端子131和位于这两个接地端子131之间的两个电源端子133以及多个信号端子135。其中接地端子131、电源端子133的前端较信号端子135的前端是向前突伸的。并且,这两个电源端子133与两个接地端子131是向前突伸出其所在的舌板114前缘的。较佳地,每个接地端子131的固定部136上暴露于对应第一凹部1145的一部分构成一接触段137,该接触段137较固定部136的其他部分是向外侧横向加宽的结构。通过在后舌板1141处设置该第一凹部1145,可以调整第一导电端子13的高频传输阻抗特性从而提升传输性能;并且便于在嵌入成型时压制这些第一导电端子13并使其在第一舌板部114上准确定位。
[0071]该第二端子模组2包括一第二绝缘件21和采用嵌入成型的方式固定在该第二绝缘件21上的一排第二导电端子23。
[0072]该第二绝缘件21具有一第二主体212及由该第二主体212向前延伸出的一第二舌板部214,该第二舌板部214具有较厚的一后舌板2141和较薄的一前舌板2143,该后舌板2141上设有凹陷设置的一第一凹部2145。该第二主体212与该第一主体112围合出一个第二凹部8。该第二主体212的前端面的两侧凹设有两个第一收容槽2123,并在这两个第一收容槽2123之间凹设有一固定槽2121。该第二主体212在第一收容槽2123的后方还凹设有两个第二凹槽2127。该第二主体212上凹设有一第三凹部2125,这两个卡固槽2127的后侧与该第三凹部2125连通。
[0073]在该第二绝缘件21中,该第一凹部2145包括多个凹设在后舌板2141上的第一孔洞2148。较佳地,该第一凹部2145在后舌板2141的下表面对应于每个第二导电端子23各设有一个第一孔洞2148。参见图8,该第一凹部2145在后舌板2141的对接表面(或上表面)的两侧各凹设有一个较大的第一凹槽2146,该第一凹槽2146的底部设有三个第一孔洞2148ο
[0074]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三凹部2125包括凹设于该第二主体212的后部上表面的一第三凹槽2126与多个凹设在该第三凹槽2126的底部的第三孔洞2128。较佳地,该第二主体212的底面对应于每个第二导电端子23各自设有一个第三孔洞2128。
[0075]每个第二导电端子23具有位于前方并暴露于该前舌板2143上表面的一对接部232、位于后方并伸出于该第一绝缘件21的一焊接部234以及埋设在该第一绝缘件21中并外露于该第一凹部2145的一固定部236。并且,第二导电端子23的固定部236的上下两侧分别外露于该第三凹部2125的第三凹槽2126与该第三孔洞2128。这排第二导电端子23包括分别位于两侧的两个接地端子231和位于这两个接地端子231之间的两个电源端子233及多个信号端子235。这些接地端子231、电源端子233的前端较信号端子235的前端是向前突伸的。并且,这两个电源端子233与两个接地端子231是向前突伸出其所在的舌板214前缘的。较佳地,每个接地端子231的固定部236上对应暴露于对应第一凹部2145的部分构成一接触段237,该接触段237较第二导电端子23的其他部分是向外侧横向加宽的结构,从而便于提供较好的接触效果。
[0076]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电端子23的对接部232与第一导电端子13的对接部132是上下对称排布的。参见图8,这些第二导电端子23的固定部236具有一横向偏移段2361,具体而言,这些第二导电端子23分为左右两半部分,其固定部236分别背向地往两侧横向偏移,从上往下看,呈人字形排布。这种横向偏移结构,可以使这些第二导电端子23的焊接部234与这些第一导电端子13的焊接部134在横向上错开,有利于从电连接器10的后方观察两排导电端子13、23的焊接部134、234,从而便于进行质检。
[0077]该接地屏蔽片3是由一金属片冲压弯折而成的。该接地屏蔽片3包括一主片体31、由该主片体31的后端缘向下弯折延伸出的一折边33和位于该折边33两侧的两个接地脚35。这些第一导电端子13的焊接部134是表面贴接型的,且排列为一第一横排;这些第二导电端子23的焊接部234也是表面贴接型的,且排列为一第二横排;该接地屏蔽片3的折边33横向延伸间隔在第一横排与第二横排之间,从而防止前后排的信号端子135、235的焊接部134、234发生串扰。该主片体31的两侧分别向该后舌板1141、2141的两外侧突伸出两个电性连接部312。这两个接地脚35大致与第一导电端子13的焊接部134横向对齐并分列两侧。在本实施例中,该接地屏蔽片3的折边33以及两个焊接脚35从该第二凹部8向下延伸而出,而该接地屏蔽片3是向前突伸出这两个端子模组1、2的前缘的。
[0078]该引导固定件4将这些导电端子13、23及该接地屏蔽片3的前端包覆在其中,并将两个端子模组1、2及接地屏蔽片3的前端牢固地结合到一起。在本实施例中,下方的两个电源端子133与两个接地端子131的前端是埋设于该引导固定件4的下侧表面;上方的两个电源端子233与两个接地端子231的前端是埋设于该引导固定件4的上侧表面,从而可以起到防止这些导电端子13、23的前端向上翘曲的作用。该接地屏蔽片3的前端是暴露于该引导固定件4的前缘表面及两侧表面,从而可以起到提升结构强度和为对接插头提供接地的效果。
[0079]该两内金属壳5是由金属片冲压弯折而成的。每一内金属壳5包括覆盖在对应绝缘件1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