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209206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电子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利用一内绝缘本体及多个端子模块组合设计而成的电子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如图1所示,典型的现有技术例如美国第8,465,302号专利,该连接器属于一种被固定于一电子装置内的电路板(图示未公开)连接器,且该连接器是属于一种在该电路板表面上、下层叠(vertically stacked)连接器。在图1中,该连接器可以是一种双层连接器,即该连接器可以被视为是具有两个对接埠而与二分离的对接连接器(图示未公开)对接。在该现有技术中,该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壳体A及4个信号端子B,各该信号端子B分别具有一对接端B1、一连接部B2及一尾端B3,各该对接端B1可与该对接连接器形成机械接触,各该尾端B3是被用来与该电路板形成电性连接,各该连接部B2是分别连接各该对接端B1与尾端B3。
[0003]在前述附图中,各该信号端子B的尾端B3分别具有一穿孔B31,利用各该尾端B3的穿孔B31,使各该信号端子B的尾端B3具有可弹性变形的能力。各该信号端子B的尾端B3—旦穿越该电路板后,即因各该尾端B3的弹性回复力而扣紧该电路板,此即为俗称押入固定式(press-fit)端子。由于押入固定式端子的尾端B3必须穿越该电路板,因此该电路板上必须制造多个贯穿孔(through holes,图示中未公开),各该端子B的尾端B3才能扣紧该电路板。然而,在传输高频电子信号的电路板上制造多个贯穿孔是不利的,因为各贯穿孔间的间距限制了相邻端子间的间距,且多数量的贯穿孔提高了该电路板上电路导线(trace)布局的困难,特别是该电路板具有多层电路导线。更甚者,由于一般使用押入固定式端子的连接器是不焊接在电路板上,单纯依靠各该端子B尾端B3扣紧该电路板形成的保持力,因此这种连接器不适于让使用者可多次插拔该对接连接器的环境。
[0004]该现有技术为了解决前述问题设计了特殊的端子B尾端B3排列方式,但该种排列方式仍是针对押入固定式端子,未有效解决前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连接器,指一种利用一内绝缘本体及多个端子模块组合设计而成的电子连接器,使该连接器能够通过焊接被固定于一电路板,以减少该电路板上贯穿孔数量,进而增加该电路板上电路导线(trace)布局的便利性。
[0006]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连接器,指一种利用一内绝缘本体及多个端子模块组合设计而成的电子连接器,使该连接器在传输信号时能够减少阻抗的不连续性,且各该端子模块设计亦有助于降低各该端子于生产过程中其外形的变化量。
[0007]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连接器,固定于一电路板,该电子连接器包含一内绝缘本体及多数个端子模块。该内绝缘本体包含一配接部及一安装部,该配接部具有收容一对接连接器部分的至少一配接孔。各该端子模块分别具有一载体及用于传输电子信号的多数端子,该载体装设于该安装部,且各该端子共同由一金属薄板成形且共同被固定于该载体。其中,各该端子分别具有一对接部、一尾端部及连接该对接部及该尾端部的一主体部,各该对接部分别延伸进入该配接孔中,各该主体部共同被定位于该载体,各该尾端部分别直接朝垂直于该电路板表面的方向延伸,使各该尾端部的一表面可贴附于该电路板表面,且不与该电路板表面接触的各该端子的该尾端部的一表面共同连接一料带。
[000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内缘具有多个沟槽,且各所述端子模块的各所述载体分别对应各所述沟槽装设于该安装部。
[000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一外绝缘本体,其中该外绝缘本体具有一组装孔,且所述内绝缘本体从该组装孔嵌入该外绝缘本体中与该外绝缘本体相互匹配形成一体。
[00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至少一定位件及至少一凹槽,其中该凹槽邻近所述组装孔设置于所述外绝缘本体,且该定位件一端嵌设于该凹槽中,而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电路板。
[00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端子的各所述尾端部外形呈L型。
[0012]为了能够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特点和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美国专利公开第8,465,302号专利的剖面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00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图。
[0017]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图。
[0018]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图。
[0019]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0020]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的爆炸图。
[0021 ]图9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的部分结构图。
[0022]图10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的部分结构图。
[0023]图1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的部分结构图。
[0024]图12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的部分结构图。
[0025]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6]A绝缘壳体B信号端子
[0027]B1对接端B2连接部
[0028]B3尾端B31 穿孔
[0029]1电子连接器10内绝缘本体
[0030]11配接部110 上配接孔
[0031]111 下配接孔112 端子槽
[0032]12安装部120沟槽
[0033]13后背盖14外绝缘本体
[0034]140 组装孔141凹槽
[0035]15定位件16金属屏蔽版
[0036]3端子模块31上排端子对
[0037]32下排端子对33载体
[0038]330缺槽34信号端子模块
[0039]341对接部342主体部
[0040]343尾端部345侧边[0041 ]35接地端子模块351对接部
[0042]352主体部353尾端部
[0043]354突起355侧边
[0044]4料带41料桥
【具体实施方式】
[0045]请参图2-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连接器1,固定于一电路板(图中未示出),于本实施例中所公开的该电子连接器1设定为一种垂直式(Vertical)的该电子连接器1,该电子连接器1包含一内绝缘本体10、一外绝缘本体14、至少一定位件15、一金属屏蔽板16及多个端子模块3。
[0046]于本实施例公开中,该内绝缘本体10包含一配接部11及一安装部12,该配接部11由该安装部12—侧延伸,且该配接部11具有一上配接孔110及一下配接孔111层叠排列,使该配接部11可与一个或两个对接连接器连接(图中未示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中,该连接器配接部具有层叠排列的一上配接孔110及一下配接孔111,这是一种可以与一个具有层叠的两个连接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