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用连接器连接部件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266944阅读:来源:国知局
050]11接触板
[0051]Ila平面部
[0052]Ilb 孔部
[0053]12铰链孔部
[0054]12a 插入口
[0055]14卡合孔部
[0056]20主体机身部
[0057]20a主体侧台阶部
[0058]21 侧面上(侧面)
[0059]22 侧面下(侧面)
[0060]23 侧面左
[0061]24 侧面右
[0062]25 主体卡合片
[0063]25a宽度方向爪部
[0064]25al倾斜面部
[0065]25a2 平面部
[0066]25b高度方向爪部
[0067]25bI 突出部
[0068]25b2 壁部
[0069]27 止动凸起
[0070]29 止动销
[0071]30 导向销
[0072]40 盖部
[0073]41 铰链部
[0074]41a止动凸起部
[0075]41b深孔部
[0076]43 盖卡合片
[0077]43a 爪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78]以下,对于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连接器连接部件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9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将USB连接器作为连接器示例进行说明。为了便于说明,将图1的箭头方向作为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前后方向,进行以下说明。另外,该实施方式所述的组成部件的材质、形状、其相对的配置、连接端子的种类等,其宗旨并不是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限定于此,而仅作为说明例。
[007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即在车辆用连接器连接部件I上纵向连接有USB连接器80的状态的斜视图,图2为在盖部40相对于主体部10处于背离状态时的车辆用连接器连接部件I的斜视图。如图1以及图2所示,车辆用连接器连接部件1,具有:主体部10,其围住设置于车辆90上的连接端子91并且可以安装到车辆90上;以及盖部40,其安装在主体部10上并且开闭自如,可以使连接端子91露出。
[0080]盖部40由橡胶状具有弹力的弹性体(树脂)等弹性构件形成。另一方面,主体部10与盖部40相比,由硬树脂等形成,若进一步追加图3 (a)(侧视图)、图3 (b)(前视图)、图3(c)(平面图)进行说明,则在前视图中,具有:接触板部11,其形成为大体长方形形状;以及主体机身部20,其从接触板11的后侧延伸。
[0081]主体机身部20,形成为方管状以覆盖连接端子91并且在后方形成开口,内部为空心。在主体机身部20的上下方向两侧设置有在前后方向延伸形成的侧面上21以及侧面下22,分别在侧面上21以及侧面下22的后侧端部形成有主体卡合片25。主体卡合片25,分别在侧面上21以及侧面下22的后侧端部的左右两侧形成为一对,至少比后述的铰链部41的宽度留出更大的间隔而在左右两侧形成一对。主体卡合片25,后侧端部分别与侧面上21以及侧面下22的后侧端部相连接,随着前侧端部分别向侧面上21以及侧面下22的前侧前进,在上下方向上向着背离侧面上21以及侧面下22的方向延伸。也就是说,主体卡合片25,在相对于侧面上21以及侧面下22的倾斜交叉方向延伸(参照图4)。另外,主体卡合片25,没有必要设置在形成于主体机身部20的上下方向两侧的侧面上21以及侧面下22上,而可以设置在设置于主体机身部20左右的侧面左23和侧面右24上。
[0082]主体卡合片25,可以在相对于侧面上21以及侧面下22的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与宽度方向正交的高度方向)上弹性变形,相对于设置在车辆90上的安装孔部93 (参照图5 (b)),形成有:宽度方向爪部25a,其进行盖部40的左右方向(宽度方向)定位;以及高度方向爪部25b,其进行盖部40的高度方向定位。
[0083]如图3(a)所示,高度方向爪部25b,在主体卡合片25的前侧端部向外侧突出的同时,形成有:突出部25bl,其从主体卡合片25的前侧端部的内侧向前侧突出;以及壁部25b2,其在连接高度方向爪部25b的倾斜部和突出部25bI的上下方向上延伸。另外,图5 (b)示出了图5(a)所示的盖部40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相当于V-V箭视部分的截面图。如图5(b)所示,高度方向爪部25b,在向主体机身部20的安装孔部93插入时,高度方向爪部25b朝向侧面上21以及侧面下22而在上下方向上弹性变形,起到安装孔部93的安装导向作用,越过高度方向爪部25b的倾斜部,高度方向爪部25b前端的壁部25b2抵接安装孔部93的内侧端部,同时突出部25bl以在上下方向上向安装孔部93的内侧端部偏置的状态而接触。此外,在主体机身部20的前侧所形成的主体侧台阶部20a与在安装孔部93的深度方向中间部所形成的孔侧台阶部93a接触,被主体机身部20与高度方向爪部25b的壁部25b2夹持而在前后方向被固定在安装孔部93上。为此,主体机身部20在前后方向进行定位的同时,通过主体卡合片25的高度方向爪部25b的突出部25bl可以抑制其在上下方向上的晃动。
[0084]此外,如图3(c)所示,主体卡合片25宽度方向的爪部25a,形成在主体卡合片25的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面,具有:倾斜面部25al,其超过配置在主体机身部20的上下方向的侧面上21以及侧面下22的宽度方向端而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倾斜;以及平面部25a2,其与倾斜面部25al的前侧端部连接并沿着形成在主体机身部20左右两侧的侧面左23和侧面右24而大致平行延伸。也就是说,平面部25a2位于对应的侧面左23和侧面右24的外侦U。由于主体部10由ABS树脂等一体形成,所以主体卡合片25也可以弹性变形。为此,如图6(平面图)所示,在将主体机身部20安装在安装孔部93(参照图5(b))的情况下,主体卡合片25,在向安装孔部93安装时,宽度方向爪部25a的倾斜面部25al起到对安装孔部93的安装导向作用,向安装孔部93的内侧方向弹性变形而越过倾斜面部25al,在平面部25a2处于与安装孔部93接触的状态的同时,向着对应的侧面上21以及侧面下22 —侧发生弹性变形,宽度方向爪部25a的平面部25a2处于向安装孔部93偏置的状态,主体机身部20被安装在安装孔部93上。因此,主体部10,相对于安装孔部93定位于左右方向,同时以没有晃动的状态安装。
[0085]如图9(b)(斜视图)所示,在主体机身部20的侧面上21的前侧左右方向中央部,为了防止铰链部41从设置在接触板部11上的铰链孔部12脱出,而形成有止动凸起27。止动凸起27,具有:止动销29,其从侧面上21突出;以及导向销30,其从止动销29的上端部向侧面上21的宽度(左右)方向两侧延伸并且引导铰链部41向前后方向移动。导向销30设置于相对于铰链部41的上面而有空隙的位置。
[0086]如图3 (a)、图3 (b)、图3 (C)所示,接触板部11,形成在主体机身部20的前侧端部,并超出主体机身部20的周边而延伸。接触板部11,在前视图中,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长方形形状,在其前面,形成有形成为平面状的平面部11a。在接触板部11的中央部,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长方形形状的孔部lib。在该孔部Ilb内配置有连接端子91 (参照图1)。孔部Ilb的形状根据连接端子91以及与此连接的USB连接器80的外形形状而设定。
[0087]在接触板部11的上部,设置有向接触板部11的左右(横向)方向延伸的长方形形状的铰链孔部12 (参照图3 (b))。在该铰链孔部12插入有形成在盖部40上的铰链部41 (参照图1)。在形成有铰链孔部12的接触板部11的前面,形成有与铰链孔部12连通且具有开口比铰链孔部12的开口更大的插入口 12a。从铰链孔部12a朝向铰链孔部12设置有尖端较窄的倾斜面,在插入铰链部41时也可以进行导向。铰链孔部12的大小,在以下详述,其具有可以使铰链部41自如地插入,同时可以使设置在铰链部41上的止动凸起部41a(参照图7(c))在弹性变形状态下插入铰链孔部12的大小。在接触板部11的下部左右(横向)方向两侧,设置有长方形形状的一对卡合孔部14。在该卡合孔部14中插入有设在盖部40上的盖卡合片43(参照图7(a))。
[0088]如图2、图7(a)(侧视图)、图7(b)(前视图)、图7(c)(平面图)所示,盖部40,具有:盖主体部45,其与主体部10 (参照图3 (c))的接触板部11相对配置;铰链部41,其从盖主体部45的后面上侧突出;以及一对盖卡合片43,其从盖主体部45的后面下侧突出。
[0089]盖部40,由弹性构件即弹性体(树脂)形成。为此,盖部40可以弹性变形。盖主体部45,在前视图中,形成为与主体部10的接触板部11大体相同形状(长方形形状),形成有USB连接器80未连接到车辆用连接器连接部件I的状态下的外观设计面。在盖主体部45的下侧,形成有向前侧倾斜且容易把持住盖部40的把持部45a。当盖部40相对于主体部10处于闭合状态时,在盖主体部45后面的中央部,设置有可以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