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定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35542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马达定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马达的定子装置。
一般的马达,主要以定子和转子两部分构成。其转动的原理,是以定子上磁场的交替变化带动转子转动。转子在转动时,通常以一转轴经由一轴承与定子连接,以支撑转子绕转轴之中心线转动。
然而,不论何种轴承,其中必定有间隙存在,此间隙会导致转子在高速旋转时产生振动,因而降低马达的工作效率且减短马达的寿命。


图1为示意图,显示一种习知之马达定子结构100,包含一导磁圆筒101;一上磁极片102,其位于一第一平面上,略呈一圆环形,圆环之内侧套接于圆筒101之上端外侧,圆环之外侧则间隔设有多数个上凸齿;以及一下磁极片103,其位于一与第一平面平行之第二平面上,亦略呈一圆环形,圆环之内侧套接于圆筒101之下端外侧,圆环之外侧则间隔设有多数个下凸齿,且下凸齿之上视位置与上凸齿为互补;一绝缘层810,设置于上磁极片102、下磁极片103以及导磁圆筒101之间;以及一对线圈820,缠绕于绝缘层810上。
图2为一示意图,显示上述习知之马达定子结构与转子的组合结构。其中与图1相同之元件以相同的参照符号表示。转子700包含一本体701;一转轴702,其连接于本体701之中心以及一磁带703,其环设于本体701周边之内侧。一轴承830设置于转轴702及定子100的内侧之间,使转子700可依定子100的中心线旋转。磁带703的位置,则与线圈820的位置互相对应,如此,可藉由线圈820所产生磁场方向的改变与磁带703感应,以带动整个转子700旋转。
上述定子结构的缺点,是需以三个元件组合而成,导磁圆筒与上下磁极片相接合处会对导磁效果造成影响,甚至在接合的制程中,容易因装配力量的不当而导致导磁圆筒或上下磁极片的破裂。
图3为一示意图,台湾专利公告号为333723号,专利名称为“马达定子结构及其形成之方法”中所揭露之定子的结构。其中绝缘层与线圈与图1中的相同,故以相同的参照符号表示。该定子结构200包含一圆环201;多数个上凸齿202,其间隔连接于圆环201外侧,且形成于一第一平面上;多数个下凸齿203,依圆环201间隔排列,与该多数个上凸齿202之上视位置互补,且形成于一与第一平面平行之第二平面上;多数个腰柱204,位于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其一端连接于多数个上凸齿202与圆环201相接之间隔处,另一端则连接多数个下凸齿203之内侧,以形成一导磁路径;一绝缘层810,设置于多数个上凸齿202、多数个下凸齿203、以及多数个腰柱204之间;以及一对线圈820,缠绕于绝缘层810上。
图4为一示意图,显示上述专利中,定子与转子的配合状况。其中转子部份与图2相同,故以相同的参照符号表示,此外,与图3相同之元件亦以相同的参照符号表示。
图4所显示该专利定子与转子的配合状况与图2之配合状况相同。转子700包含一本体701;一转轴702,其连接于本体701之中心;以及一磁带703,其环设于本体701周边之内侧。一轴承830设置于转轴702及定子200的内侧之间,使转子700可依定子200的中心线旋转。磁带703的位置,则与线圈820的位置互相对应,如此,可藉由线圈820所产生磁场方向的改变与磁带703感应,以带动整个转子700旋转。
上述习知技术的优点,为定子中的导磁路径为一体成型,可以提升磁力线传导的效果。然而其并未解决一般马达中,转子与定子之间仅以一轴承互相连接,其间隙容易造成振动的缺点。
针对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马达定子装置,可大幅减少转子在高速旋转时所产生的振动,进而提高马达的工作效率且延长马达的寿命。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马达定子装置,是以导磁材料制成,与一环设有磁带的转子配合,包含一圆环;多数个上磁极凸齿,成环状间隔排列连接于圆环外侧,且形成于第一平面上;以及多数个下磁极凸齿,成环状间隔排列,其位置与该多数个上磁极凸齿之上视位置互补,且形成于与该第一平面平行的第二平面上;多数个腰柱,位于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其一端连接于多数个上磁极凸齿与圆环相接之间隔处,另一端则连接多数个下磁极凸齿之内侧;一绝缘层,形成于上磁极凸齿、下磁极凸齿及多数个腰柱之间;一对线圈缠绕于绝缘层上,其特征在于该多数个下磁极凸齿之最外侧延伸至对应该转子的磁带下方之位置,以运用磁力维持转子转动时之平衡。
所述的马达定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磁材料为矽钢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马达定子装置,是以导磁材料制成,与一环设有磁带的转子配合,包含一圆环;多数个上磁极凸齿,成环状间隔排列连接于圆环外侧,且形成于第一平面上;以及多数个下磁极凸齿,成环状间隔排列,其位置与该多数个上磁极凸齿之上视位置互补,且形成于与该第一平面平行的第二平面上;多数个腰柱,位于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其一端连接于多数个上磁极凸齿与圆环相接之间隔处,另一端则连接多数个下磁极凸齿之内侧;一绝缘层,形成于上磁极凸齿、下磁极凸齿及多数个腰柱之间;一对线圈缠绕于绝缘层上,其特征在于该多数个上磁极凸齿之最外侧延伸至对应该转子的磁带上方之位置,以运用磁力维持转子转动时之平衡。
所述的马达定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磁材料可为矽钢片。
本实用新型的马达定子装置,由于除了利用轴承来连接定子与转子之外,还利用转子与定子周围的磁力来维持转子的转动平衡,所以可大幅减少马达在旋转时因轴承之间隙所产生的振动。同时,由于未改变定子的结构,所以不需要再为保持转子的平衡而增加额外的制程或元件。
附图图面的简单说明图1为一种习知之马达定子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上述习知之马达定子结构与转子的配合状况的示意图。
图3为台湾专利公告号码第333723号,专利名称为“马达定子结构及其形成之方法”中所揭露之定子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定子结构与转子之配合状况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马达定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马达定子装置与转子之配合状况的示意图。
以下将参照相关图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图5为一示意图,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马达定子装置,其中与前述习知技术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符号表示。参照图5,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马达定子装置300包含一圆环301;多数个上凸齿302,其间隔连接于圆环301外侧,且形成于一第一平面上;多数个下凸齿303,依圆环301间隔排列,与该多数个上凸齿302之上视位置互补,且形成于一与第一平面平行之第二平面上;多数个腰柱304,位于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其一端连接于多数个上凸齿302与圆环301相接之间隔处,另一端则连接多数个下凸齿303之内侧,以形成一导磁路径;一绝缘层810,形成于多数个上凸齿302、多数个下凸齿303、以及多数个腰柱304之间;以及一对线圈820,缠绕于绝缘层810上。
上述之定子结构与图3之习知定子结构200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其下凸齿303的外侧更向外延伸。
图6显示了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马达定子装置与转子之配合状况。其中与前述习知技术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符号表示。由图6可知,由于下凸齿303的外侧向外延伸,故可对应至马达转子700的磁带703下方。如此,可使各下凸齿303的最外侧相对于磁带703产生一轴向之磁作用力。
由于磁带703是环设于转子700的周边内侧,因此该轴向之磁作用力一旋转之轴心成对称分布。藉由利用此作用于整个磁带703下方的轴向磁作用力,可使转子700在旋转时,其旋转轴不易因轴承830的间隙而产生倾斜,以避免转动时因转子200的倾斜所造成的振动。
此外,由于上凸齿302、圆环301、腰柱304以及下凸齿303所形成的导磁路径仍为一体成型,因此不必增加额外的元件或制程,即可达到减少转子700振动的效果。
除上述之外,本实用新型尚可以其它方式实施,例如在图5与图6所显示之较佳实施例中,亦可改为将上凸齿向外延伸至对应磁带的上方,而可达成相同之功效。
权利要求1.一种马达定子装置,是以导磁材料制成,与一环设有磁带的转子配合,包含一圆环;多数个上磁极凸齿,成环状间隔排列连接于圆环外侧,且形成于第一平面上;以及多数个下磁极凸齿,成环状间隔排列,其位置与该多数个上磁极凸齿之上视位置互补,且形成于与该第一平面平行的第二平面上;多数个腰柱,位于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其一端连接于多数个上磁极凸齿与圆环相接之间隔处,另一端则连接多数个下磁极凸齿之内侧;一绝缘层,形成于上磁极凸齿、下磁极凸齿及多数个腰柱之间;一对线圈缠绕于绝缘层上,其特征在于该多数个下磁极凸齿之最外侧延伸至对应该转子的磁带下方之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定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磁材料为矽钢片。
3.一种马达定子装置,是以导磁材料制成,与一环设有磁带的转子配合,包含一圆环;多数个上磁极凸齿,成环状间隔排列连接于圆环外侧,且形成于第一平面上;以及多数个下磁极凸齿,成环状间隔排列,其位置与该多数个上磁极凸齿之上视位置互补,且形成于与该第一平面平行的第二平面上;多数个腰柱,位于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其一端连接于多数个上磁极凸齿与圆环相接之间隔处,另一端则连接多数个下磁极凸齿之内侧;一绝缘层,形成于上磁极凸齿、下磁极凸齿及多数个腰柱之间;一对线圈缠绕于绝缘层上,其特征在于该多数个上磁极凸齿之最外侧延伸至对应该转子的磁带上方之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定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磁材料为矽钢片。
专利摘要一种马达定子装置,是以导磁材料制成,与一包含有磁带的转子配合,该马达定子装置包含:多数个上凸齿,成环状间隔排列,且形成于一第一平面上;以及多数个下凸齿,亦成环状间隔排列,其位置与多数个上凸齿之上视位置互补,且形成于与第一平面平行之第二平面上;多数个上凸齿或下凸齿之最外侧延伸对应至转子之磁带上方或下方的位置,以运用磁力维持转子转动时之平衡。
文档编号H02K1/00GK2405368SQ0020090
公开日2000年11月8日 申请日期2000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0年1月17日
发明者林国正, 黄文喜, 庄德财 申请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