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87460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指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吹风机用的手指防护装置。
在具有以马达为驱动源而旋转的叶轮的吹风机中,为了防止手指与设置于叶轮上的叶片接触而产生的受伤,在吹风机的进气口,设置手指防护装置。一般,手指防护装置由钢丝网片或合成树脂形成,其按照覆盖吹风机的进气口的方式,直接安装于吹风机上,或按照覆盖吹风机的进气口的方式安装于设置有吹风机的电子装置等的框架的壁部上。这样的手指防护装置包括框体,以及设置于框体内侧的防护部。该防护部阻止人的手指进入,另外具有通气性。
如果吹风机的叶轮旋转,空气通过手指防护装置的防护部的通气通路,实现吸入,则空气通过多个叶片之间,产生噪音。但是,过去的具有手指防护装置的吹风机具有下述问题,即通过手指防护装置的空气产生紊流,使叶片之间的噪音增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抑制噪音增加的吹风机用的手指防护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对象的吹风机用的手指防护装置包括由合成树脂形成的框体,以及防护部,该防护部阻止人的手指进入,具有通气性,该手指防护装置设置于吹风机的进气口侧,按照覆盖进气口的方式使用。在本发明中,用于将空气从框体的外侧吸入由框体围绕的内侧空间的多个连通孔按照围绕上述内侧空间的方式形成。如果按照本发明的方式,在框体中,形成多个连通孔,则在吹风机的叶轮旋转时,空气从开设于框体上的多个连通孔的每个实现吸入。本发明人发现,在过去的手指防护装置中,通过防护部的空气在由框体围绕的空间中产生紊流,这样便使叶片之间的噪音增加。于是,在本发明中,在框体中,形成多个连通孔,通过从这些连通孔的每个吸入空气,抑制紊流的产生。由此,按照本发明,相对过去,还可减小噪音。
形成于框体上的多个连通孔可为下述结构,在该结构中,可抑制在框体附近发生的空气变为紊流的情况,该连通孔可为各种形状。如果通过下述细长孔,形成各连通孔,该细长孔沿下述方向开口,该方向为比如,包括朝向上述框体的内部的内侧空间的方向,与上述内侧空间离开的方向的这两个方向,以及朝向上述吹风机的进气口的方向,则可简单地形成开口部的面积较大的连通孔。
在本发明的吹风机的手指防护装置中,最好在采用矩形状的框体的场合,在构成上述矩形状的框体的4条边的4个主框体部上,分别形成1个以上的连通孔,该连通孔用于将空气从上述框体的外侧,吸入到由上述框体围绕的内侧空间。在此场合,在4个主框体部上,分别形成1个连通孔,该连通孔为下述细长孔,该细长孔沿下述方向开口,该方向为包括朝向内侧空间的方向,与上述内侧空间离开的方向的这两个方向,以及朝向上述进气口的方向。
另外,最好上述防护部包括最大环状内肋部,其分别与4个主框体部连接;多个环状内肋部,其以同心方式设置于最大环状内肋部的内侧;多个直线状内肋部,其从位于上述多个环状内肋部的中心的中心部,朝向外侧呈放射状延伸,将框体,最大环状内肋部和多个环状内肋部连接。在此场合,最大环状内肋部与上述主框体部之间的连接部位于上述主框体部的纵向中心部,形成连通孔的细长孔呈以上述连接部为中心保持对称的形状。如果按照上述方式形成防护部,则可在保持防护部的机械强度的状态下,获得局部没有偏置的较高的通气性。
此外,可在矩形状的框体的4个角部,分别形成安装用的通孔,该通孔将手指防护装置安装于吹风机或电子装置等的框架上。在此场合,最好形成于框体中的连通孔按照不使形成有上述通孔的部分的机械强度降低的尺寸形成。


图1为表示在吹风机上安装有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手指防护装置的状态的局部剖开的剖视图;图2为沿图1的Ⅱ-Ⅱ线的剖视图;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手指防护装置的俯视图;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手指防护装置的侧视图;图5为本发明的手指防护装置的内面图。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个实例进行具体描述。图1为表示在吹风机上安装有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手指防护装置的状态的局部剖开的剖视图,图2为沿图1的Ⅱ-Ⅱ线的剖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在轴流吹风机1中,通过电子装置的框架3的壁部,安装有手指防护装置5。该吹风机1具有在外壳主体7内部设置叶轮9的结构。该叶轮9具有在盖部件11的外侧设置有多个叶片13…的结构,在盖部件11的内部,设置有马达。本实例的吹风机1通过盖部件11的内部的马达的驱动,使叶轮9旋转,朝向图面,从右侧到左侧,将对空气流进行作用的冷却用的风送入电子装置内。外壳主体7的轮廓呈方形,在两个开口端部,具有进气口7a和排气口7b。如图2所示,吹风机1按照进气口7a与形成于框架3上的开口部3a对准连通的方式设置。
手指防护装置5通过合成树脂成一体形成,如图3~5所示,其包括架体15,以及设置于架体15的内侧的一个开口部侧的丝网状的防护部17。另外,图3~5分别为手指防护装置5的俯视图,侧视图和内面图。框体15的轮廓呈基本上为正方形的矩形状,其包括构成4条边的4个主框体部19…。4个主框体部19…分别呈板状,在4个主框体部19…的纵向中间部,分别形成有连通孔23…,该连通孔23…用于从框体15的外侧,将空气从框体15的外侧,吸入由图2所示的框体15围绕的内侧空间21内。这些连通孔23…由下述细长孔形成,该细长孔朝向包括朝内侧空间21的方向和离开内侧空间21的方向的这两个方向,以及未形成防护部17的框体15的另一开口部侧(朝向吹风机1的进气口7a的方向)开口。另外,在框体15的4个角部,分别形成有用于插入螺钉25的安装用的通孔15a…。各连通孔23按照不使形成有通孔15a的部分的机械强度降低的尺寸(在本实例中,为具有主框体部19的长度的1/2左右的长度的尺寸)形成。如图2所示,手指防护装置5按照未形成有防护部17的框体15的开口部与框体3的开口部3a对准连通的方式设置。如前面所述,由于吹风机1的进气口7a与框体3的开口部3a对准,手指防护装置5按照覆盖进气口7a的方式设置。在按照此方式设置的状态,手指防护装置5通过通孔15a…和4个螺钉25…,通过框体3的壁部,安装于吹风机1上,该4个螺钉25…与通孔15a…嵌合(对齐),穿过形成于框体3和吹风机中的通孔。
防护部17与框体15成整体形成,其包括阻止人的手指进入,具有通气性的结构。具体来说,防护部17包括最大环状内肋部17a,其分别与4个主框体部19…连接;3个环状内肋部17b…,其以同心方式设置于最大环状内肋部17a的内侧;圆板部17c,其位于多个环状内肋部17b…的中心;8个直线状内肋部17d,其从圆板部17c朝向外侧呈放射状延伸,将框体15,最大环状内肋部17a和多个环状内肋部17b连接。最大环状内肋部17a按照与主框体部19的连接部位于主框体部19的纵向的中间部的方式形成。由此,连通孔23呈以连接部为中心保持对称的形状。
如图2所示,如果采用本实例的手指防护装置5,则在吹风机1的叶轮9旋转时,空气从形成于框体15上的4个连通孔23…的每个,朝向内侧空间21吸入(箭头A)。在过去的手指防护装置中,仅仅来自箭头B所示的防护部的空气进入内侧空气21,在内侧空间21内部,产生紊流。与此相对,如果采用本实例的手指防护装置5,由于空气从多个连通孔23…中的每个实现进入,故可抑制产生紊流。由此,可减小在叶片13…之间产生的噪音。
按照本发明,由于空气从形成框体上的连通孔中的每个吸入,故可抑制在空气中产生紊流,可降低噪音。
权利要求
1.一种吹风机用的手指防护装置,由合成树脂制成,其包括框体,以及防护部,该防护部设置于上述框体的内侧,阻止人的手指进入,具有通气性,该手指防护装置设置于吹风机的进气口侧,覆盖上述进气口;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框体上,用于将空气从上述框体的外侧,吸入到由上述框体围绕的内侧空间的多个连通孔按照围绕上述内侧空间的方式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指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连通孔为细长孔,该细长孔沿下述方向开口,该方向为包括朝向上述内侧空间的方向,与上述内侧空间离开的方向的这两个方向,以及朝向上述进气口的方向。
3.一种吹风机用的手指防护装置,由合成树脂制成,共包括矩形状的框体,以及防护部,该防护部在上述框体的内侧,与上述框体形成一体,阻止人的手指进入,具有通气性,该手指防护装置设置于吹风机的进气口侧,覆盖上述进气口;其特征在于在构成上述矩形状的框体的4条边的4个主框体部上,分别形成1个以上的连通孔,该连通孔用于将空气从上述框体的外侧,吸入到由上述框体围绕的内侧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指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4个主框体部上,分别形成1个上述连通孔,上述连通孔为细长孔,该细长孔沿下述方向开口,该方向为包括朝向上述内侧空间的方向,与上述内侧空间离开的方向的这两个方向,以及朝向上述进气口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指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防护部包括最大环状内肋部,其分别与4个主框体部连接;多个环状内肋部,其以同心方式设置于最大环状内肋部的内侧;多个直线状内肋部,其从位于上述多个环状内肋部的中心的中心部,朝向外侧呈放射状延伸,将框体、最大环状内肋部和多个环状内肋部连接;最大环状内肋部与上述主框体部之间的连接部位于上述主框体部的纵向中心部;上述细长孔呈以上述连接部为中心保持对称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指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矩形状的框体的4个角部,分别形成有安装用通孔,上述连通孔的尺寸这样形成使形成有上述通孔的部分的机械强度不降低。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抑制吹风机的噪音变大的吹风机用的手指防护装置。在构成矩形的框体(15)的4条边的4个主框体部(19…)上,分别形成1个以上的连通孔(23),其用于将空气从框体(15)的外侧,吸入由框体(15)围成的内侧空间(21)。
文档编号H02K9/04GK1319933SQ0111179
公开日2001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01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00年3月30日
发明者栗林宏光, 池田智昭, 大矢善和 申请人:山洋电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