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转子型电动机的转子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49275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外转子型电动机的转子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转子型电动机的转子组件(ROTOR ASSEMBLY FOR OUTERROTOR TYPE ELECTRIC MOTOR),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具有以下特点的外转子型电动机的转子组件,即转子组件中的用来将动力传导给旋转轴的转子衬套的轴衬连接部位是用高强度的材料通过夹物模压(insert molding)的方法制成的,因而它可以承受过载的负担,从而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背景技术
电动机一般是通过旋转运动产生动力的,但最近一种能够通过直线运动产生动力的所谓往复运动式电动机(liner motor)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动机根据电源的种类可分为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
一般来说,电动机分为以下几种,一种是通常的旋转式电动机,这种电动机具备固定安装着的定子(stator)和能够相对于定子进行相对运动即旋转运动的转子(rotor)。一种是往复运动式电动机,这种电动机具备能够相对于定子进行线性往复运动的滑动子(slider)。
旋转型电动机又可以分为内转子型(inner rotor)和外转子型(outerrotor),其中上述内转子型电动机的转子安装在定子的内部并可以旋转,而上述外转子型电动机的转子则安装在定子的外部并可以旋转。
图1为现有的外转子型电动机的剖面图。如图所示,现有的外转子型电动机具备以下部件,即定子1,固定安装在中央部位;转子组件2,安装在定子1的外部并与定子1保持一定间隔,并且它是可以旋转的;旋转轴3,连接在上述组转子组件2的中心部位,能够传导动力。
上述定子1由以下部分构成,即定子铁芯12,呈圆筒形状并且外周形成了若干个狭槽(slot),它是用钢板绝缘叠加而成的;定子线圈13,缠绕在定子铁芯12的各个狭槽11内,能够产生磁力。
上述转子组件2由以下部件构成,即转子铁芯21,安装在定子铁芯1的半径方向的外侧并与定子铁芯1相距一定间隔,能够在电磁力的作用下相对于定子线圈13做旋转运动;转子支架22,安装在转子铁芯21的外侧,其内表面上连接着转子铁芯21;转子衬套(rotor bushing)23,是用塑料(plastic)制成的,安装在上述转子支架22的底部的中心,以啮合(serration)的方式与旋转轴3相连接。
用塑料制成的上述转子衬套23是通过螺钉(screw)24固定在转子支架22的底部中心部位的。
如果具有上述结构的现有外转子型电动机的定子线圈13上接通了电源,那么在定子线圈13与转子铁芯21之间就会产生感应磁场,从而使转子铁芯21旋转,随之,包括装有转子铁芯21的转子支架22在内的整个转子组件2就会旋转,这样一来,啮合在旋转着的转子组件2的转子衬套23上的旋转轴3也会旋转,由此就可以通过旋转轴3把电动机的旋转力传导出去。
但是,在如上所述的现有外转子型电动机中,用来把转子组件2的旋转力传导给旋转轴的转子衬套23是用塑料制成的,因而电动机使用较长一段时间之后,其锯齿连接部位容易磨损从而产生噪音,严重的话其锯齿部位还有可能破损,无法实现动力的传导,从而导致电动机的故障,这正是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设计出来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特点的外转子型电动机的转子组件,即其转子衬套的锯齿连接部位是用高强度材料通过夹物模压(insert molding)的方法制成的,因而可以提高部件的耐久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外转子型电动机的转子组件,其特征是外转子型电动机的转子组件安装在定子的外部并可以旋转,并且上述转子组件上组装着转子支架、转子铁芯、转子衬套。上述转子组件的转子支架的上方是开口的,转子支架的上端部分的内侧装有转子铁芯,转子支架的底部的中心固定着用来向旋转轴传导动力的转子衬套,在这个转子衬套中,衬套固定部是用塑料制成的,连接在旋转轴的锯齿部位的轴衬是用高强度金属材料制成的,并且轴衬是通过夹物模压(insert molding)的方法组装在衬套固定部上。
在本发明的外转子型电动机的转子组件中,转子支架的上端部分的内侧装有转子铁芯,转子支架的底部的中心固定着转子衬套,在转子衬套中,用塑料制成的衬套固定部的中心部位上通过夹物模压(insert molding)的方法组装了用高强度铝材制成的轴衬,也就是说连接在旋转轴的锯齿部上的轴衬是用高强度的材料制成的。因此本发明可以防止电动机长时间驱动时轴衬因与旋转轴之间的摩擦而破损,从而延长部件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电动机的耐久性。


图1为现有外转子型电动机的纵向剖面图;图2为装有本发明的转子组件的外转子型电动机的纵向剖面图;图3为本发明的转子组件的侧视图;图4为本发明的转子衬套的组装侧视图;图5为图4的纵向剖面图;图6为本发明的轴衬的侧视图。
主要部件附图标记说明101定子 102转子组件103旋转轴 121转子支架(rotor frame)122转子铁芯 123转子衬套(rotor bushing)131衬套固定部 132轴衬(shaft bushing)141轴衬本体部 142锯齿(serration)部143贯通部 144突出部145齿状结构形成部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所示的示例对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外转子型电动机的转子组件予以更加详细的说明。
图2为装有本发明的转子组件的外转子型电动机的纵向剖面图,图3为本发明的转子组件的侧视图,图4为本发明的转子衬套的组装侧视图,图5为图4的纵向剖面图,图6为本发明的轴衬的侧视图。
如图所示,在采用了本发明的转子组件的外转子型电动机中,定子101固定安装在中央部位,定子101的外部装有可以旋转的转子组件102,转子组件102的底部的中心连接着旋转轴103,这个旋转轴103可以把转子组件102的旋转力传导出去。
上述定子101由以下部分构成,即定子铁芯112,呈圆筒形状并且外周形成了若干个狭槽(slot),它是用钢板绝缘叠加而成的;定子线圈113,缠绕在定子铁芯112的各个狭槽111内,能够产生磁力。
上述转子组件102安装在上述定子101的外部并可以将定子101罩起来,并且可以旋转。转子支架121的上方是开口的,其内侧上端部位上装有环形的转子铁芯122。上述转子支架121的底部的中心部位固定着转子衬套123,通过这个转子衬套可以把动力传导给旋转轴123。
上述转子衬套123由以下部分构成,即衬套固定部131,呈圆盘形状,用塑料制成,通过螺钉124固定在上述转子支架121的内部的中心部位;轴衬132,用高强度的铝材制成,通过夹物模压(insert molding)的方法组装在上述衬套固定部131的中心部位。
上述轴衬132的轴衬本体部141的内表面上形成了能够啮合在旋转轴103的下端的锯齿部142。为了增大夹物模压的连接强度,轴衬132的外圈沿圆周方向形成了若干个突出出来的突出部144,并且这些突出部144上还形成了上下贯通的贯通部143。为了增加旋转方向上的连接强度,上述突出部144的上面还形成了齿状结构形成部145,这个齿状结构形成部145上形成了若干个朝外突出的齿状结构。
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外转子型电动机的转子组件102中,转子支架121的上端部分的内侧装有转子铁芯122,转子支架121的底部的中心固定着转子衬套123,这个转子衬套123是用螺钉124固定在转子支架121上的。在这样固定着的转子衬套123中,用塑料制成的衬套固定部131的中心部位上通过夹物模压(insert molding)的方法组装了用高强度铝材制成的轴衬132,因此即使电动机长时间驱动,旋转轴103的连接部位也不会轻易磨损。
另外,由于通过夹物模压的方法组装的轴衬132上还形成了贯通部143和突出部144以及齿状结构形成部145,并且这些结构可以提高夹物模压的连接强度,从而使轴衬132很牢固地组装在衬套固定部131上,因此即使在传导大扭矩(torque)的力情况下,轴衬132也不会轻易脱落或破损。
权利要求
1.一种外转子型电动机的转子组件,其特征是外转子型电动机的转子组件安装在定子的外部并可以旋转,并且上述转子组件上组装着转子支架、转子铁芯、转子衬套;上述转子组件的转子支架的上方是开口的,转子支架的上端部分的内侧装有转子铁芯,转子支架的底部的中心固定着用来向旋转轴传导动力的转子衬套,在这个转子衬套中,衬套固定部是用塑料制成的,连接在旋转轴的锯齿部位的轴衬是用高强度金属材料制成的,并且轴衬是通过夹物模压的方法组装在衬套固定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转子型电动机的转子组,其特征在于上述轴衬是用高强度铝材制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转子型电动机的转子组,其特征在于上述轴衬的轴衬本体部的内表面上形成了能够啮合在旋转轴的下端的锯齿部,轴衬的外圈沿圆周方向形成了若干个突出出来的突出部以增大夹物模压的连接强度,并且这些突出部上还形成了上下贯通的贯通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转子型电动机的转子组,其特征在于上述突出部的上面形成了齿状结构形成部,以增加旋转方向上的连接强度,上述齿状结构形成部上形成了若干个朝外突出的齿状结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外转子型电动机的转子组件安装在定子的外部并可以旋转,并且上述转子组件上组装着转子支架、转子铁芯、转子衬套。转子支架的上端部分的内侧装有转子铁芯,转子支架的底部的中心固定着转子衬套,在转子衬套中,用塑料制成的衬套固定部的中心部位上通过夹物模压的方法组装了用高强度铝材制成的轴衬,也就是说连接在旋转轴的锯齿部上的轴衬是用高强度的材料制成的。因此本发明可以防止电动机长时间驱动时轴衬因与旋转轴之间的摩擦而破损,从而延长部件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电动机的耐久性。
文档编号H02K1/22GK1707909SQ20041001952
公开日2005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9日
发明者金汗基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