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辆用驱动内水冷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77857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车辆用驱动内水冷电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驱动电机,具体地讲,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设有内水冷结构的电动车辆用驱动电机。
背景技术
:电机持续作功必然产生相应的热量,呈线性增长的热量造成电机温度升高而恶化工作环境,从而降低驱动效率,甚至造成损坏。普通电机安装位置相对宽敞,具有较好的通风环境,在不同工况条件下,选用设有自冷或风冷结构的电机就能实现安全运行。电动车辆用驱动电机的工况特点是低压大电流,其温升较大,而且安装位置相对狭窄,对其外部结构及尺寸有严格限制,既不能用增加电机外部尺寸的风冷结构,也不能用散热降温效果差的自冷结构。中国专利号200310111013.8公布了一种电动汽车驱动电机水冷腔体,该技术在机壳中内置螺旋形散热筋构成中间水道层,利用流动的水作热交换介质,从而达到吸热降温的目的。尽管现有技术能够较好地解决电动车辆用驱动电机的降温问题,但制作环绕在水冷腔体内圈层上的螺旋形散热筋工艺难度大,生产效率差。如釆用铸造成形方法制作螺旋形散热筋,因螺旋形散热筋与水冷腔体内圈层起模方向不一致,起模困难,铸造质量较难控制。釆用机加工螺旋形散热筋因螺距大,螺旋升角大,机加工搡作难度大,工人劳动强度大,不适合大批量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过流通道结构简单、制作容易、热交换充分、降温均匀的电动车辆用驱动内水冷电机。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电动车辆用驱动内水冷电机,它包括定子组件、转子组件、机壳、端盖、进水管接头和出水管接头;所述机壳由圆简状内筒和外简密封套合而成;外筒外壁左端径向安装进水管接头,右端安装出水管接头。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内简外壁两端对应外筒外壁上设置的进水管接头和出水管接头位置设有环形槽,内筒外壁圆角上设有均勾间隔的轴向凹形直槽沟通两环形槽。内水冷结构,由内筒外壁圆周上均勾间隔的轴向凹形直槽和两端环形槽与设有进水管接头和出水管接头的外简密封套合而成。所述轴向凹形直槽轴向截面为矩形或U形、V形,内筒外壁圆周上均匀间隔的轴向凹形槽累积换热面积大,满足电机降温要求。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1、与内筒和外筒之间内置均布的轴向凹形直槽,结构简单,制作容易;2、在内筒和外简之间内置由径向均布轴向凹形直槽和两环形槽组成的冷却水过流通道畅道无阻,过流量大,降温快。3、内简外壁上均匀间隔的轴向凹形直槽比单条螺旋形散热筋换热面积大,热交换效率高。图i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内简外壁上径向均布的轴向凹形直槽轴向局部剖面示意图,图示的是矩形轴向凹形直槽。图3是内简外壁上径向均布的轴向凹形直槽轴向局部剖面示意图,图示的是U形轴向凹形直槽。图4是内简外壁上径向均布的轴向凹形直槽轴向局部剖面示意图,图示的是V形轴向凹形直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WTGSDJ-30A型号电动车辆用驱动内水冷电机示意图,它包括定子组件l、转子组件2、机壳3、端盖4、进水管接头5和出水管接头6。所述机壳3由圆筒状内简3.1和外筒3.2密封套合而成,外简3.2外壁左端径向安装进水管接头5,右端安装出水管接头6。本实用新型在机壳3中内置的水冷结构主要设在内简3.1外壁上,内筒3.1外壁两端对应外简3.2外壁上设置的进水管接头5和出水管接头6位置设有环形槽3.3,两环形槽3.3之间外壁由均匀间隔的轴向凹形直槽3.4沟通。本实施例中,内筒3.1外壁上的两只环形槽3.3和均句间隔的轴向凹形直槽3.4均通过铸造成形,轴向凹形直槽3.4轴向截面采用图2所示的矩形,其顶部经机加工后与外简3.2内壁密封配合构成内水冷结构。电动车辆用驱动内水冷电机运转时,从进水管接头5引入冷却水,经内筒3.1左端的环形槽3.3向所连通的轴向凹形直槽3.4供水,冷却水在流经轴向凹形直槽3.4时进行热交换,已吸收热量的冷却水汇集到内简3.1右端环形槽3.3中,统一从出水管接头6中流出。本实用新型内水冷效果按GB/T18488.1-2001《电动汽车用牵引电机及其控制器技术条件》和GB/T18488.2-2001《电动汽车用牵引电机及其控制器试验方法》进行实测。测量连续工作特性上测点的温升和峰值工作特性上测点的温升测量,测量结果均小于标准温升指标。具体测试方法和测试结果见下表一和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表二峰值工作特性下的温升测试<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本实用新型内水冷结构简单、制作容易,过流通道畅通无阻,降温均匀,本实用新型最重要的是热交换面积大,热交换效率高,完全满足电动车辆用驱动电机运转时的降温需求。本实用新型中的轴向凹形直槽3.4轴向截面形状改用图3或图4所示的U或V形,仍具有上例所述的同样结构特点,同样具有较大换热面积,能够满足电动车辆用驱动电机运转时的降温要求。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内简3.1外壁上两只环形槽3.3之间制作轴向均匀相间的开口环,相邻开口环的开口错位,内筒3.l与外简3.2密封套合后,形成环绕内筒3.1外壁的环形过流通道。该水冷结构也同样具有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换热面积大、降温均匀的特点,满足电动车辆用驱动电机运转时的降温要求。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车辆用驱动内水冷电机,它包括定子组件(1)、转子组件(2)、机壳(3)、端盖(4)、进水管接头(5)和出水管接头(6);所述机壳(3)由圆筒状内筒(3.1)和外筒(3.2)密封套合而成;外筒(3.2)外壁左端径向安装进水管接头(5),右端安装出水管接头(6);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3.1)外壁两端对应外筒(3.2)外壁上设置的进水管接头(5)和出水管接头(6)位置设有环形槽(3.3),内筒(3.1)外壁圆周上设有均匀间隔的轴向凹形直槽(3.4)沟通两环形槽(3.3)。2、根据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用驱动内水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凹形直槽(3.4)轴向截面为矩形。3、根据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用驱动内水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凹形直槽(3.4)轴向截面为U形。4、根据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用驱动内水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凹形直槽(3.4)轴向截面为V形。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车辆用驱动内水冷电机,它包括定子组件、转子组件、机壳、端盖、进水管接头和出水管接头。所述机壳由内筒和外筒密封套合而成,外筒外壁左端径向安装进水管接头,右端安装出水管接头,内筒外壁两端对应外筒外壁上设置的进水管接头和出水管接头位置设有环形槽,内筒外壁由均匀间隔的轴向凹形直槽沟通两环形槽。本实用新型内水冷结构简单、制作容易,过流通道畅通无阻,降温均匀,而且热交换面积大,热交换效率高,完全满足不同功率电动车辆驱动用电机运转时的降温需求。文档编号H02K5/20GK201185366SQ200820033860公开日2009年1月21日申请日期2008年4月9日优先权日2008年4月9日发明者宋立伟,施红亮,阮晓勇申请人:江苏微特利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