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动机的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2603538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用于电动机的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动机的冷却系统,尤其涉及一种使电动机的转子冷却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的用于电动机的冷却系统中,因为电动机的定子的线圈的温度比安装在电动机的转子中的磁体的温度更加接近于耐热极限,所以已经采用了用于使定子冷却的冷却方法。在集中于定子的冷却方法中,例如将油倒至定子的外周以降低定子的温度,并且由此将电动机的转子和定子的温度控制至指定的温度或者更低。然而,近年来,存在这样的情形:电动机的转子的温度变得比定子的温度更加接近于耐热极限。为了避免稀土元素的成本的增加以及稀土元素的出口限制,用于避免成本增加以及用于减少制造风险的开发已经在进行中。例如,用于避免成本增加以及制造风险的开发是减小包含在电动机的转子中使用的磁体中的稀土元素的含量。然而,减少稀土元素的含量使得电动机的转子的磁体是耐热性最低的部分。因此,现在有必要考虑用于直接冷却电动机的转子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申请号为2011-83139的日本专利申请和公开号为09-182374的日本专利申请(JP09-182374A)公开了用于包括柱形定子、转子和旋转轴的电动机的冷却系统。在该冷却系统中,供应进沿着旋转轴的轴线形成的通孔中的油通过贯穿旋转轴的周壁的冷却油孔流出以使转子冷却。定子固定在容器状外壳中。在定子中,转子定位成与定子具有规定的间隙。可旋转地支撑转子的旋转轴是柱形的。例如,在上述冷却系统中,如申请号为2011-83139的日本专利申请所公开的,供应至旋转轴的纵通孔的油也用作供应至可旋转地支撑旋转轴的轴承的润滑油。也即是说,在上述用于电动机的冷却系统中,用于使转子冷却的冷却油通道与用于润滑轴承的润滑油通道相连通。在上述用于电动机的冷却系统中,设计供油通道使得供应至转子的油量变为最佳。然而,例如,供油能力依赖于将油供应至旋转轴的通孔的油泵的旋转速度而改变,并且通过离心力排放油的能力依赖于电动机的转子的旋转速度而改变。因此,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没有将从油泵供应的油有效地用于使转子冷却。因此,不能被消耗于使转子冷却的过多的油经由润滑油通道被供应至诸如轴承和齿轮的旋转体。这导致了用于搅动过多的油的能量消耗并且可能导致电动机的低旋转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动机的冷却系统,其防止了由于未被用于使电动机的转子冷却的过多的油导致的电动机的旋转效率的降低。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动机的冷却系统,其包括:柱形定子,其固定在外壳中;转子,其布置为在所述定子的内侧与所述定子具有规定间隙;以及柱形旋转轴,其用于支撑所述转子,并且所述冷却系统通过允许供应至所述旋转轴的纵通孔的油通过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中的冷却孔流出而使所述转子冷却,其中,在所述纵通孔中,在纵通孔的轴向上设置了从所述纵通孔的内周面突出的一对突出部以形成包括冷却孔并且存储所述油的存储区域,并且在所述旋转轴中,在轴向上在距离所述电动机的中心比所述突出部更远的一侧上并且与所述冷却孔相平行地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纵通孔中的所述油排放进所述外壳中的排放孔。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用于电动机的冷却系统,通过所述一对突出部将供应进旋转轴的纵通孔中的油存储在存储区域中。存储的油贯穿冷却油孔并且被供应至转子,从而使转子冷却。此外,当油越过突出部而流动时,通过排放孔将溢出的油排放进外壳中。溢出的油是未用于使转子冷却的过多的油。这防止了过多的油被供应至轴承、旋转体等。这防止了未用于使转子冷却的过多的油使电动机的旋转效率降低。此外,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用于电动机的冷却系统中,可以将所述排放孔设置在用于在所述外壳与所述定子之间在轴向上的距离较长的一侧上排放所述油的位置中。因此,通过排放孔排放进外壳中的油滞留,从而使得油难以渗入电动机中的定子和转子之间的空间中。这防止了第一电动机的旋转效率的降低。此外,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用于电动机的冷却系统中,可以将所述排放孔设置在将所述油排放至所述定子的线圈端的位置中。因此,将从排放孔排放的油供应至定子的线圈端。因此,使定子冷却。此外,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用于电动机的冷却系统中,在所述纵通孔中,可以设置从所述内周面突出的、用于阻挡越过所述突出部而流动的油的突出构件,并且所述排放孔可以布置在所述突出构件和所述突出部之间。因此,通过突出构件阻挡了并且从排放孔排放出了越过所述突出部而流动的油。因此,防止了未用于使转子冷却的过多的油被供应至轴承、旋转体等。此外,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用于电动机的冷却系统中,所述冷却系统可以包括由柱形驱动轴通过旋转轴旋转地驱动以将所述油排放进所述驱动轴的油泵,并且用于将所述油供应到所述存储区域中的供应孔可以形成于所述存储区域的内周侧上的所述驱动轴中。因此,将从油泵排放进油泵驱动轴中的油存储在旋转轴中的油存储区域中。因此,能够使转子冷却。此外,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用于电动机的冷却系统中,所述转子可以具有在轴向上贯穿所述转子的外周部的冷却孔并且具有供应孔,所述供应孔形成为与所述冷却孔相比更靠近所述转子的内周侧并且具有在所述转子的端表面处开口的内开口以及在所述冷却孔中开口的外周开口,并且可以在旋转轴中设置用于将通过所述冷却孔流出的所述油引导至所述内开口的导向件。因此,通过导向件将通过冷却孔流出的油引导至转子中的供应孔并且将所述油供应至冷却孔。因此,使转子冷却。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动机的冷却系统,其包括:柱形定子,其固定在外壳中;转子,其布置为在所述定子的内侧与所述定子具有规定间隙;以及柱形旋转轴,其用于支撑所述转子,并且所述冷却系统通过允许供应至所述旋转轴的纵通孔的油通过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中的冷却孔流出而使所述转子冷却,其中,包括冷却孔的用于存储所述油的凹入部设置在纵通孔的内周面上,并且用于将纵通孔中的所述油排放进所述外壳中的排放孔设置在所述旋转轴的内周面上、在轴向上在所述凹入部的外侧。这防止了未用于使转子冷却的过多的油降低电动机的旋转效率。附图说明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势,以及技术和工业重要性,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构件,并且其中:图1图示出了包括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第一电动机的冷却系统的混合动力车辆的构造;图2是用于图示图1的用于第一电动机的冷却系统的构造的断面图;图3示出了这样的状态:在图2的冷却系统中,从安装在冷却系统中的油泵供应的油的供应量低于从第一电动机的转子的冷却孔排放的油的排放量;图4示出了这样的状态:在图2的冷却系统中,从安装在冷却系统中的油泵供应的油的供应量高于从第一电动机的转子的冷却孔排放的油的排放量;图5是表示相对于油泵的旋转速度(OP旋转速度)从油泵排放的油的供应量(油泵供应量)和相对于第一电动机的旋转速度(MG旋转速度)从第一电动机的转子的冷却孔排放的排放量(MG转子排放能力)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图6是表示MG排放性能欠缺区域的图表,在MG排放性能欠缺区域中在旋转地驱动发动机和第一电动机的HV运行区域中,因为发动机速度(也即是,油泵的旋转速度)较高并且第一电动机的旋转速度较低,因此从油泵供应的油的供应量超出了通过第一电动机的转子的冷却孔排放的油的排放量;以及图7是用于图示图1的用于第一电动机的冷却系统的其他构造的断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应当注意的是,在以下用于说明的附图中没有必要精确地表示出各个部分的尺寸比例或者大小。图1图示出了包括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第一电动机MG1(电动机)的冷却系统10的混合动力车辆12(在下文中称为车辆12)的构造。在图1中,车辆12包括作为行驶用驱动力源的发动机14和用作动力传输装置的驱动桥16。驱动桥16将发动机14的动力传输至未示出的驱动轮。此外,驱动桥16包括动力分配机构24、副轴26、第二电动机MG2,和差速齿轮28。动力分配机构24经由阻尼器18和输入轴20将从发动机14输出的动力分配给第一电动机MG1和输出齿轮轴22。此外,动力分配机构24是行星齿轮型。副轴26具有副从动齿轮26a(counterdrivengear)。副从动齿轮26a与输出齿轮轴22的副驱动齿轮(counterdrivegear)22a相啮合以使得它们不能相对旋转。第二电动机MG2以能够向副轴26传输动力的方式与副轴26相连接。差速齿轮28具有差速器环齿轮28a。差速器环齿轮28a与副轴26的差速驱动齿轮26b相啮合以使得它们不能相对旋转。动力分配机构24构造为具有太阳齿轮S、内啮合齿轮R和托架CA。太阳齿轮S能够围绕输入轴20的轴线C1旋转。内啮合齿轮R布置为围绕太阳齿轮S的外周。托架CA支撑小齿轮P以使得小齿轮P能够旋转和回转。小齿轮P与太阳齿轮S和内啮合齿轮R相啮合。太阳齿轮S通过花键配合(见图2)联接至第一电动机MG1的大致柱形旋转轴32的发动机14侧上的端部以使得它们不能相对旋转。托架CA联接至从输入轴20起在径向上延伸出的凸缘部分20a(见图2)以使得它们不能相对旋转。内啮合齿轮R整体地形成在输出齿轮轴22的内周部上,副驱动齿轮22a形成在输出齿轮轴22中。在以这种构造的驱动桥16中,将发动机14的动力传输至柱形输出齿轮轴22并且然后从输出齿轮轴22传输至副轴26,顺序地经由差速齿轮28、一对驱动轴30等传输至驱动轮。经由阻尼器18和输入轴20输入发动机14的动力。此外,顺序地经由副轴26、差速齿轮28、一对驱动轴30等将第二电动机MG2的动力传输至驱动轮。在图2中部分地示出了驱动桥16的容器状驱动桥外壳34。驱动桥外壳34是不旋转的构件,所述不旋转的构件构造为具有三个外壳构件:第一外壳34a、柱形第二外壳34b,以及第三外壳34c。第三外壳34c使轴向上第二外壳34b的发动机14侧的相对侧上的开口关闭,并且起到侧壁的作用。在驱动桥外壳34中,通过螺栓将轴向上外壳构件的端表面(匹配表面)紧固在一起,从而构造单个驱动桥外壳34。如图1和图2所示,经由阻尼器18将输入轴20的一个端部联接至发动机14的曲轴14a,并且因此通过发动机14旋转地驱动输入轴20。例如通过花键配合将柱形油泵驱动轴36联接至输入轴20的另一端部,使得它们不能相对旋转。通过发动机14旋转地驱动输入轴20,从而经由油泵驱动轴36驱动油泵38。如图2所示,油泵38是环状从动齿轮38a与驱动齿轮38b相啮合的内齿轮型。驱动齿轮38b具有与从动齿轮38a的内周齿相啮合的外周齿。在油泵38中,油泵驱动轴36的在油泵38侧的端部联接至驱动齿轮38b,使得它们不能相对旋转。如图2所示,油泵38包括泵主体40、板42和泵室44。泵主体40固定至第三外壳34c。板42插设在泵主体40和第三外壳34c之间。此外,板42处于平板状态。泵室44形成在板42和泵主体40之间。在泵室44中,可旋转地容纳从动齿轮38a与驱动齿轮38b。泵主体40整体地固定至第三外壳34c。此外,泵主体40是起到驱动桥外壳34的一部分的作用的外壳构件。如图2所示,轴承46插设在泵主体40和旋转轴32的油泵38侧的端部之间。轴承48插设在第二外壳34b的凸缘部34d和旋转轴32的发动机14侧的端部之间。柱形旋转轴32被固定至轴承对46、48以能够围绕轴线C2旋转。如图2至图4所示,第一电动机MG1包括柱形定子52、转子54和柱形旋转轴32。在容器状驱动桥外壳34中通过螺栓50将定子52固定在第二外壳34b中。转子54固定至旋转轴32以在定子52的内侧与定子52具有规定间隙(气隙)。也即是说,转子54布置为在定子52的内侧与定子52具有规定间隙。旋转轴32围绕轴线C2旋转地支撑转子54。冷却系统10允许供应至通孔32a的油通过多个冷却油孔32c朝向旋转轴32的外周流出,并且从而使第一电动机MG1的转子54等冷却。大致圆柱形的通孔32a沿着旋转轴32的轴线C2贯穿旋转轴32。从油泵38供应油。冷却油孔32c设置为贯穿旋转轴32的周壁32b。如图2至图4所示,油泵驱动轴36设置在旋转轴32的通孔32a中。油泵驱动轴36为管状并且在轴线C2的方向上在纵通孔32a中穿过。油泵驱动轴36包括通孔36a和多个供应孔36c(在图2中为两个)。通孔36a在轴线C2的方向上贯穿。供应孔36c设置为贯穿油泵驱动轴36的周壁36b使得通孔36a与旋转轴32的纵通孔32a相连通。此外,当旋转地驱动油泵38时,油泵38将油释放进油泵驱动轴36的通孔36a中。发动机14经由油泵驱动轴36旋转地驱动油泵38。油泵38在图2中所示的箭头F1的方向上排放油。释放的油通过油泵驱动轴36的供应孔36c流出至外周侧并且被供应进旋转轴32的纵通孔32a中。如图2至图4所示,为了形成油存储区域A(见图3),在旋转轴32的纵通孔32a中设置有第一堰部(突出部)32d和第二堰部(突出部)32e。油存储区域A具有在旋转轴32的轴线C2的方向上覆盖冷却油孔32c的规定长度。第一堰部32d在旋转轴32的径向向内方向上整体地并且圆环状地突出。也即是说,第一堰部(突出部)32d与旋转轴32的内周面一体地从内周面以环状整体地突出。第二堰部32e是以与第一堰部32d大致类似的方式在旋转轴32的径向向内方向上整体地并且圆环状地突出的阶梯状。也即是说,第二堰部32e与旋转轴32的内周面一体地从内周面以环状整体地突出。冷却油孔32c在旋转轴32的轴线C2的方向上布置在第一堰部32d与第二堰部32e之间。如图3所示,油存储区域A是在旋转轴32的周向上的圆形管状的区域。此外,油存储区域A存储从油泵38排放出并且通过油泵驱动轴36的供应孔36c流出的油。此外,油泵驱动轴36的供应孔36c布置在油存储区域A的内周侧上的油泵驱动轴36的轴向上面向油存储区域A位置中。第一电动机MG1的转子54包括转子心54a和一对端板56、58。转子心54a由在定子52的内周侧上在轴线C2的方向上堆叠的多个盘状电磁钢板形成。邻接转子心54a的两个相应端的端板56、58在转子心54a插设在其间的状态下固定至旋转轴32,并且大致为盘状。此外,在转子心54a中,在多个位置中形成有冷却孔54b和L形的供油孔54f。冷却孔54b在转子心54a的外周部中在平行于轴线C2的方向上贯穿转子心54a。在冷却孔54b的径向内侧形成有供油孔54f。也即是说,供油孔54f形成为比冷却孔54b更靠近转子心54a的内周侧。此外,供油孔54f具有内开口54d和外周开口54e。内开口54d在转子心54a的发动机14侧的轴向端表面54c处开口。外周开口54e开口至内开口54d并且在冷却孔54b中开口。在一对端板56和58的冷却油孔32c侧上的端板56起到油导向件的作用,所述油导向件将通过冷却油孔32c流出的油引导至供油孔54f的内开口54d。此外,在转子心54a的外周部中,埋设了用于在转子心54a的外周表面上形成多个磁极的多个永久磁铁60。第一电动机MG1的定子52包括定子心52a和线圈端52b和52c。定子心52a由在转子54的外周侧上在轴线C2的方向上堆叠的多个盘状电磁钢板形成。线圈端52b和52c在轴线C2的方向上从定子心52a的两个相应端突出。第一电动机MG1通过移动(旋转)磁场来吸引(或者排斥)埋设在转子54中的永久磁铁60并且因此使得转子54旋转。通过将交流电施加至定子52的线圈端52b和52c而产生移动磁场。第一电动机MG1是在混合动力车辆中所使用的同步电动机。如图2至图4所示,在旋转轴32中设置有排放孔32f。排放孔32f设置为在轴线C2的方向上与冷却油孔32c平行地贯穿旋转轴32的周壁32b。排放孔32f直接将纵通孔32a中的越过第一堰部32d的油排放到驱动桥外壳34中。油在轴线C2的方向上在比第一堰部32d更加远离第一电动机MG1的转子54的中心C3(见图3)的方向上越过第一堰部32d流动。也就是说,与中心C3(见图3)间隔的方向是与中心C3间隔开的一侧。越过第一堰部32d而流动的油是不通过冷却油孔32c流出而越过第一堰部32d流动的油。排放孔32f设置在用于在旋转轴32的轴线C2的方向上在驱动桥外壳34与定子52之间的距离更长的一侧上排放油的位置中。也即是说,排放孔32f设置在用于在距离D1和距离D2之间的较长距离处的一侧上或者在距离D3和距离D4之间的较长距离处的一侧上排放油的位置上,距离D1是当外壳构件固定至第三外壳34c时的泵主体40与线圈端52b的端表面52d之间的距离,距离D2是第二外壳34b的凸缘部34d与线圈端52c的端表面52e之间的距离(在本实施例中距离D1比距离D2更长),距离D3是泵主体40与定子心52a的油泵38侧的端表面52f之间的距离,距离D4是凸缘部34d与定子心52a的发动机14侧的端表面52g之间的距离(在本实施例中距离D3比距离D4更长)。也即是说,排放孔32f设置于在轴线C2的方向上用于将油排放至定子52的线圈端52b的位置中并且设置于线圈端52b的内周侧上。如图2至图4所示,在容纳第一电动机MG1的驱动桥外壳34中,设置了形成在泵主体40和转子54之间的排放通道68。排放孔32f布置在至排放通道68和至第一堰部32d的距离较短的位置中。因此,当油越过堰部32d而流动并且从油存储区域A溢出时,溢出的油通过排放孔32f流出,贯穿排放通道68,并且被排放至线圈端52b。如图2至图4所示,润滑油孔36d设置在油泵驱动轴36中。润滑油孔36d设置为贯穿油泵驱动轴36的油泵38侧的端部的周壁36b。从油泵38排放进油泵驱动轴36中的油的一部分流出至润滑油孔36d并且对轴承46进行润滑。旋转轴32的在油泵38侧的端部和泵主体40之间,形成了用于将通过润滑油孔36d流出的油供应至轴承46的润滑油通道62。如图2至图4所示,堰构件64设置在旋转轴32的纵通孔32a中。堰构件(突出构件)64从旋转轴32的油泵38侧的端部起在径向向内方向上突出,以阻挡已经越过第一堰部32d而流动的油。也即是说,堰构件64从旋转轴32的油泵38侧的端部的内周面突出。此外,堰构件64与纵通孔32a的内周面整体地设置。排放孔32f布置在堰构件64与第一堰部32d之间。堰构件64设置在邻接润滑油通道62的旋转轴32的油泵38侧的端部中。因此,防止已经越过第一堰部32d而流动的油直接进入润滑油通道62。此外,堰构件64包括柱形气缸部64a和凸缘部64b。气缸部64a固定至旋转轴32的通孔32a中的旋转轴32的周壁32b。凸缘部64b在径向向内方向上从气缸部64a的发动机14侧的端部整体地突出。也即是说,凸缘部64b从气缸部64a的发动机14侧的端部并且从旋转轴32的内周面整体地突出。如图3所示,在旋转轴32的径向上,堰构件64的凸缘部64b的高度H1大于第一堰部32d的高度H2。在从油泵38供应的油快速增加的情形中,凸缘部64b能够阻挡已经越过第一堰部32d而流动的油并且能够允许油通过排放孔32f排放。此外,在旋转轴32的径向上,第一堰部32d的高度H2大致上与第二堰部32e的高度H3相同。如图2至图4所示,在用于第一电动机MG1的冷却系统10中,冷却油通道66(见图3)与润滑油通道62连通。冷却油通道66使用已经从油泵38排放进油泵驱动轴36中并且通过冷却油孔32c流出的油使转子54冷却。通过允许从油泵38排放进油泵驱动轴36中的油流出至润滑油孔36d,润滑油通道62对轴承46进行润滑。如图3所示,根据在上述构造中的用于第一电动机MG1的冷却系统10,在HV行驶状态中,当旋转地驱动发动机14并且由此驱动油泵38时,排放进油泵驱动轴36中的油通过供应孔36c流出并进入旋转轴32中并且存储在油存储区域A中。然后,由第一电动机MG1的转子54的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使存储在油存储区域A中的油通过冷却油孔32c流出。因此,通过转子心54a中的供油孔54f供应至冷却孔54b的油使转子54冷却。此后通过冷却孔54b将油排放进驱动桥外壳34中。供应至转子心54a的冷却孔54b的油直接使嵌入在转子心54a中的永久磁铁60和转子心54a的外周部冷却。此外,将通过冷却孔54b排放至驱动桥外壳34的油供应至定子52的线圈端52b和52c以冷却定子52。HV行驶状态是旋转地驱动发动机14和第一电动机MG1的状态。如图5所示,在用于第一电动机MG1的冷却系统10中,随着油泵38的旋转速度(OP旋转速度)增加,从油泵38排放进油泵驱动轴36中的油供应量(油泵供应量)增加。也即是说,随着发动机14的发动机速度增加,从油泵38排放进油泵驱动轴36中的油供应量增加。此外,随着第一电动机MG1的旋转速度(MG旋转速度)增加,通过第一电动机MG1的转子54的冷却孔54b排放至驱动桥外壳34的排放量(MG转子排放能力)增加。因此,如图6所示,在用于第一电动机MG1的冷却系统10中,在HV运行区域E中的MG排放性能欠缺区域E1中,经由油泵驱动轴36从油泵38供应进旋转轴32中的油的供应量超出了通过第一电动机MG1的转子54的冷却孔54b排放至驱动桥外壳34的排放量。结果,未用于使第一电动机MG1的转子54冷却的过多的油在旋转轴32中增加。HV运行区域E是旋转地驱动发动机14和第一电动机MG1的区域。MG排放性能欠缺区域E1是发动机14的发动机速度较高并且第一电动机MG1的旋转速度较低的区域。也即是说,MG排放性能欠缺区域E1是油泵38的旋转速度较高并且第一电动机MG1的旋转速度较低的区域。在本实施例的用于第一电动机MG1的冷却系统10中,即使在MG排放性能欠缺区域E1中,也防止未用于使第一电动机MG1的转子54冷却的过多的油经由润滑油通道62供应至轴承46。也即是说,如图4所示,在用于第一电动机MG1的冷却系统10中,当通过油泵38通过供应孔36c流出的油越过第一堰部32d而流动并且从油存储区域A溢出时,通过堰构件64阻挡油并且使油通过排放孔32f直接排放进驱动桥外壳34中。因此,防止未用于使转子54冷却的过多的油经由润滑油通道62供应至轴承46。通过排放孔32f排放进驱动桥外壳34中的油供应至定子52的线圈端52b以使定子52冷却。如上文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第一电动机MG1的冷却系统10,在旋转轴32的纵通孔32a中,设置了在径向向内方向上突出以形成油存储区域A的第一堰部32d和第二堰部32e。油存储区域A包括轴线C2的方向上的冷却油孔32c。此外,排放孔32f设置在纵通孔32a中。排放孔32f设置为与冷却油孔32c平行地贯穿旋转轴32的周壁32b。排放孔32f直接将越过第一堰部32d而流动的纵通孔32a中的油排放进驱动桥外壳34中。油在轴线C2的方向上在与第一堰部32d并且与第一电动机MG1的转子54的中心C3间隔的方向上越过第一堰部32d而流动。因此,通过第一堰部32d和第二堰部32e将供应进旋转轴32的纵通孔32a中的油存储在油存储区域A中。存储的油贯穿冷却油孔32c并且供应进转子54中,从而使转子54冷却。此外,当油越过第一堰部32d而流动并且从油存储区域A溢出时,溢出的油通过排放孔32f直接排放进驱动桥外壳34中。溢出的油是未用于使转子54冷却的过多的油。因此,防止过多的油经由润滑油通道62供应至轴承46、旋转体等。这防止了未用于使转子54冷却的过多的油降低第一电动机MG1的旋转效率。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第一电动机MG1的冷却系统10,在轴线C2的方向上在用于在驱动桥外壳34与定子52之间的距离更长的一侧上排放油的位置中设置排放孔32f。因此,使通过排放孔32f排放进驱动桥外壳34中的油滞留,从而使得油难以渗入第一电动机MG1中的定子52和转子54之间的空间中。这防止了第一电动机MG1的旋转效率的降低。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第一电动机MG1的冷却系统10,在轴线C2的方向上的用于将油排放至定子52的线圈端52b的位置中排放油的位置中设置排放孔32f。因此,将从排放孔32f排放的油供应至定子52的线圈端52b。因此,使定子52冷却。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第一电动机MG1的冷却系统10,在旋转轴32的纵通孔32a中,设置了在径向向内方向上突出以阻挡已经越过第一堰部32d而流动的油的堰构件64。也即是说,在旋转轴32的纵通孔32a中,设置了从内周面突出以阻挡已经越过第一堰部32d而流动的油的堰构件64。排放孔32f布置在堰构件64和第一堰部32d之间。因此,通过堰构件64阻挡已经越过第一堰部32d而流动的油并且通过排放孔32f排放油。因此,防止使未用于使转子54冷却的过多的油供应至轴承46、旋转体等。此外,本实施例的用于第一电动机MG1的冷却系统10包括通过油泵驱动轴36旋转地驱动并且将油排放进油泵驱动轴36中的油泵38。油泵驱动轴36是纵向地通过旋转轴32的内侧的筒状体。在油存储区域A的内周侧上的油泵驱动轴36中,形成了将油供应至油存储区域A的供应孔36c。因此,将从油泵38排放进油泵驱动轴36中的油存储在旋转轴32中的油存储区域A中。因此,能够使转子54冷却。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第一电动机MG1的冷却系统10,转子心54a具有冷却孔54b和供油孔54f。冷却孔54b贯穿在轴线C2的方向上在其外周部中的转子心54a。供油孔54f径向地形成在冷却孔54b的内侧。也即是说,供油孔54f形成为与冷却孔54b相比更靠近转子54的内周侧。此外,供油孔54f具有内开口54d和外周开口54e。内开口54d在转子心54a的发动机14侧的轴向端表面54c处开口。外周开口54e在冷却孔54b中开口。油导向件56设置在旋转轴32中。油导向件56将通过冷却油孔32c流出的油引导至供油孔54f的内开口54d。因此,通过油导向件56将通过冷却油孔32c流出的油引导至转子心54a的供油孔54f并且将通过冷却油孔32c流出的油供应至冷却孔54b。因此,使定子54冷却。在上文中,已经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可以应用至其他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将本发明应用至用于设置在混合动力车辆12中的第一电动机MG1的冷却系统10,也即是说,应用至用于车辆的电动机的冷却系统10。然而,本发明不限于用于车辆的电动机的冷却系统10。能够将本发明应用至用于除了混合动力车辆12以外的车辆的电动机以及除了用于车辆的电动机以外的电动机。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动机MG1是同步电动机,所述同步电动机通过旋转通过将交流电施加至定子52的线圈端52b和52c而产生的磁场,来吸引(或者排斥)永久磁铁60(埋设在转子54中的固定磁极)以使转子54旋转。然而,例如,第一电动机MG1可以是直流电动机、感应电动机等。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旋转轴32中,设置了在旋转轴32的径向向内方向上整体并且圆环状地突出的第一堰部32d。然而,可以使第一堰部32d形成为如第二堰部32e的以阶梯形状在旋转轴32的径向向内方向上整体并且圆环状地突出。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将堰构件64设置为防止已经越过第一堰部32d而流动的油直接进入润滑油通道62。然而,例如,如果不设置堰构件64,则排放孔32f防止已经越过第一堰部32d而流动的油经由润滑油通道62被供应至轴承46。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堰部32d的高度H2与第二堰部32e的高度H3大致相同。然而,例如,第二堰部32e的高度H3可以设置为大于第一堰部32d的高度H2,并且是与堰构件64的凸缘部64b的高度H1的高度相同的高度。因此,即使油越过第一堰部32d而流动并且从油存储区域A溢出,也防止已经从油存储区域A溢出的油被供应至动力分配机构24的作为旋转体的行星齿轮。对行星齿轮供应从旋转轴32的发动机14侧的端部和输入轴20的油泵38侧的端部之间的空间溢出的油。这防止了降低第一电动机MG1的旋转效率。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从旋转轴32的内周面突出的第一堰部32d和第二堰部(堰部)32e,从而形成油存储区域A。然而,如图7所示,可以通过在旋转轴32的内周面中设置凹入部32g而形成油存储区域A。凹入部32g是从旋转轴32的内周面朝向旋转轴32的外周面凹入的凹入部。此外,凹入部32g是在旋转轴32的内周面的周向上圆环状地凹入的。排放孔32f设置在旋转轴32中。排放孔32f在轴线C2的方向上设置在凹入部32g的外侧。已经从凹入部32g溢出的油通过排放孔32f直接排放进驱动桥外壳34中。应当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一个实施例,但是能够在本发明所应用的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的知识的基础上以具有各种改进或者改善的方式来实施本发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