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频电机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51960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电路,具体是一种变频电机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变频电机是现代化电子技术常用的电机,具有精度高、转速稳定等优点,能够提高工业生产的机械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目前市场上的变频电机控制电路大多结构复杂、耗电量高,不仅制作成本高,而且增大了变频电机的体积,不利于设备的小型化、节能化的目的,而且现有的变频控制器容易受到电网波动的影响,导致电机的控制精度下降,可能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频电机控制电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频电机控制电路,包括电容C1、二极管D2、芯片IC和电机M,所述电容C1的一端连接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DW、变频电机M和220V交流电,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和二极管D2的阴极,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电容C2、电容C3和芯片IC的引脚1,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电阻R11、二极管D6的阴极、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DW的另一端、双向晶闸管Q1的一个主电极、220V交流电的另一端、芯片IC的引脚4和芯片IC的引脚8,变频电机M的另一端连接双向晶闸管Q1的另一个主电极,双向晶闸管Q1的控制极连接电阻R3,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的引脚3,芯片IC的引脚2连接电位器RP的滑动端、电容C3的另一端和芯片IC的引脚6,电位器RP的一个固定端连接电阻R2,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4的阳极,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二极管D5的阳极和芯片IC的引脚7,电位器RP的另一个固定端连接二极管D5的阴极,所述芯片IC的型号为NE55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二极管D3为发光二极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变频电机控制电路结构简单、元器件少,使用555计时器芯片和双向晶闸管结合组成电机频率控制器,通过改变双向晶闸管的导通角进而实现了对电机转速的控制,同时电路中还设置了电网波动抑制元件,增加了电路的稳定性,因此具有使用方便、性能稳定和抗干扰性强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变频电机控制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一种变频电机控制电路,包括电容C1、二极管D2、芯片IC和电机M,所述电容C1的一端连接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DW、变频电机M和220V交流电,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和二极管D2的阴极,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电容C2、电容C3和芯片IC的引脚1,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电阻R11、二极管D6的阴极、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DW的另一端、双向晶闸管Q1的一个主电极、220V交流电的另一端、芯片IC的引脚4和芯片IC的引脚8,变频电机M的另一端连接双向晶闸管Q1的另一个主电极,双向晶闸管Q1的控制极连接电阻R3,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的引脚3,芯片IC的引脚2连接电位器RP的滑动端、电容C3的另一端和芯片IC的引脚6,电位器RP的一个固定端连接电阻R2,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4的阳极,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二极管D5的阳极和芯片IC的引脚7,电位器RP的另一个固定端连接二极管D5的阴极,所述芯片IC的型号为NE555。二极管D3为发光二极管。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电路中的电源电路由降压电容器Cl、整流二极管D1、D2、滤波电容器C2、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DW、电源指示发光二极管D3和稳压二极管D6组成。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DW能够将市电波动产生的尖峰电压钳位到安全值,从而防止尖峰电压对电路元件造成损坏和影响控制精度,可控振荡器由时基集成电路IC、电阻器RI、R2、电容器C3、电位器RP和二极管D3、D4组成。控制执行电路由风扇电动机M、晶闸管Q1、电阻器R3和IC第3脚内电路组成。交流220V电压经Cl降压、D1和D2整流、VL和VS稳压及C2滤波后,为IC提供约8V的直流电压。可控振荡器振荡工作后,从IC的3脚输出周期为105、占空比连续可调的振荡脉冲信号,利用此脉冲信号去控制晶闸管Q1的导通状态。调节电位器RP的阻值,即可改变脉冲信号的占空比(调节范围为1%-99%),控制风扇电动机M转速的高低,产生模拟自然风(周期为10s的阵风)。改变C3的电容量,可以改变振荡器的振荡周朔,从而改变模拟自然风的周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