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可调节光伏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62136阅读:1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定可调节光伏支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可调节光伏支架,属于电力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对普通的多晶硅光伏组件常用的布置方式是按当地的最佳倾角,采用固定式安装,这种布置方式的优点是支架系统简单,安装方便,布置紧凑,节约场地;缺点是不能对太阳能资源充分利用,当光伏发电系统整体造价较高时,不能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针对组件固定式布置方式存在的缺点,开发研制出逐日跟踪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根据组件阵列面旋转轴的数量又分为单轴和双轴跟踪。逐日跟踪式光伏发电系统虽然能提高组件对太阳能资源利用效率,但是需要增加机械跟踪设备、感光仪器等,会增加单位工程造价,随着晶体硅电池板价格的不断下降,相对于机械跟踪等设备所增加的成本,总体的经济效益并不划算,因此限制了逐日跟踪式光伏发电系统的推广利用。在本项目中应用固定式布置从技术经济上要优于逐日跟踪式系统;另外逐日跟踪式系统的发电量增加值还与太阳辐射中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的比例密切相关,太阳辐射中散射辐射比例越高,逐日跟踪效果越差。

逐日跟踪式系统中包括单轴跟踪方式和双轴跟踪方式。双轴跟踪式支架的传动机构最为复杂,跟踪精度要求很高,安装要求也最高。由于采用双轴跟踪式安装,东西南北两个方向均要保证全年9~15点(真太阳时)时段内对组件不遮挡,留出遮光阴影区域,占地很大。另一方面,由于风载影响,对土建基础的承载要求很高。根据IEC标准要求,双轴跟踪式太阳能光伏阵列支架按抗风能力满足27m/s。对单轴跟踪系统,又分为仰角跟踪式和极轴跟踪安装。仰角跟踪式,支架只对太阳高度角进行跟踪,比按最佳倾角固定安装只增加5%左右的发电量,南北方向间距增加明显,占地较大。对土建基础的承载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固定可调节光伏支架,在光伏发电场内,可对光伏支架进行手动调节,角度可选,提高发电量。

为了解决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固定可调节光伏支架,该光伏支架包括支腿,调节板,主梁,檩条,活动臂,方管压板,前支撑,后支撑,第一次梁,第二次梁及轴承连接件;所述支腿的两条腿之间固定调节板,调节板上设有手动调节栓孔,支腿顶部通过轴承连接件连接主梁,主梁通过方管压板连接活动臂;主梁上方固定有若干檩条,檩条下方主梁的两端分别安装第一次梁及第二次梁,分别通过前支撑及后支撑连接活动臂,所述活动臂上设有栓孔,所述手动调节栓孔与栓孔通过插销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手动调节栓孔与所述栓孔的形状、大小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手动调节栓孔有6个。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板横向固定在所述支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支腿呈三角形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光伏发电场内,可对光伏支架进行手动调节,角度可选,提高发电量,附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设备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与图2所示,一种固定可调节光伏支架,该光伏支架包括支腿1,调节板2,主梁3,檩条4,活动臂5,方管压板6,前支撑7,后支撑8,第一次梁9,第二次梁10,轴承连接件11;支腿1通过两个立柱固定在地面上,所述支腿1的两条腿之间固定调节板2,调节板2上设有6个手动调节栓孔12,支腿1顶部通过轴承连接件11连接主梁3,主梁3通过方管压板6连接活动臂5;主梁3上方固定有若干檩条4,檩条4下方主梁3的两端分别安装第一次梁9及第二次梁10,分别通过前支撑7及后支撑8连接活动臂5,所述活动臂5上设有栓孔13,所述手动调节栓孔12与所述栓孔13的形状、大小相匹配并通过插销固定。所述调节板2横向固定在所述支腿1之间。所述支腿1呈三角形固定。

光伏发电站在运行期间,将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若干檀条4上,如需调节太阳能电池板的倾角,通过手动调节活动臂5,以轴承连接件10为轴,转动主梁3,檩条4,前支撑7,后支撑8,次梁9。到达调节板2与活动臂5对应的栓孔插入插销锁紧,即可实现对太阳能电池板倾角的调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案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