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容置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3012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容置设备。



背景技术:

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再也离不开电力的使用,而随着电力的广泛使用,发电方式也更加多样化,而发电厂大多都选址在远离城市的地方,不可避免的,电力从发电厂到家家户户需要进行变电传输。

变电传输通常使用电缆,而电缆却不能直接放置在地表,不仅不美观,占用土地,更重要的是这样电缆容易损坏,并不安全。通常,电缆的排布使用地下电缆明沟和地上电缆槽沟。地下电缆明沟首先要挖槽,然后在槽中使用钢筋混凝土或者砖来制造沟,然后将电缆放入沟中,再将盖板平铺于沟上,阻挡风沙的侵袭。而地上电缆槽沟相比地下电缆明沟仅仅是减少了挖槽的工序。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对混凝土需要现场制作,使得工作湿作业量较大,施工周期长,并且由于现场施工复杂,使得各个单项工程之间交叉施工,互相影响,特别是对于寒冷地区的冻胀问题需要特殊处理。地上电缆槽沟经过一到两年的使用,沟槽内会被风沙覆盖,极难清理,而地下电缆明沟虽然能够解决风沙问题,但以隧道形式布置,工程周期和投资都会成倍增加。如何能够有效且经济的解决风沙问题,是电力系统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缆容置设备,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具良好密闭性,且施工难度较小的电缆容置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缆容置设备,包括:

底座;

容置部,所述容置部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容置部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底板,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底板围成U型的容置通道,所述容置通道用于容置电缆;

盖板,所述盖板覆盖于所述U型容置通道的开口上,所述盖板与所述容置部为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容置部为U型钢槽。

进一步的,所述容置部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分别为第一C型钢和第二C型钢,所述第一C型钢的槽口和所述第二C型钢的槽口相对设置,所述底板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C型钢和所述第二C型钢的槽口内。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分别搭接在所述第一C型钢和所述第二C型钢的槽口内。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由水泥材质制成,所述底座上预埋有地脚螺栓,所述地脚螺栓连接于所述容置部底板。

进一步的,所述容置部的底板与所述底座之间具有缝隙。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防火板,所述容置部的容置通道内设有防火板,所述防火板垂直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防火板的延展方向与所述容置通道的延展方向相同,其中:所述第一侧壁、所述底板和所述防火板之间围成第一区域,所述第二侧壁、所述底板和所述防火板之间围成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用于放置动力电缆,所述第二区域用于放置控制电缆。

进一步的,所述防火板通过角钢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角钢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角钢的第一侧板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防火板,所述角钢的第二侧板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底板。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上设有密封组,所述密封组具有两条向背的密封条,所述密封组沿所述容置部的槽口设置在所述容置部与所述盖板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是由水泥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技术方案中,一种电缆容置设备,包括:底座、容置部和盖板;其中,容置部固定在底座上,容置部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底板,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底板围成U型的容置通道,容置通道用于容置电缆;而盖板覆盖于U型容置通道的开口上,盖板与容置部为可拆卸连接。底座为电缆容置设备提供了固定的平台,使容置部能够有一个平稳的放置环境,同时底座能增加整个设备的重量,使整个设备不会因风而移动或者侧翻,盖板使容置部成为一个封闭空间,使放置在容置部内的电缆免于风沙的侵袭。在现有技术中,同样是设置在地上的电缆明沟,首先需要挖槽,砌建造沟,然后才能安置电缆,工作量较大。而砌建造沟时或者用砖,或者直接使用钢筋混凝土,在施工现场直接制作,施工周期长,且施工现场东西繁杂,比较混乱,并且对于寒冷地区的冻胀问题需要特殊处。而地上电缆槽沟经过一到两年的使用,沟槽内便会被风沙覆盖,极难以清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的部件主要是提前预制好和施工现场常见的材料,现场施工速度快,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因电缆处于密闭空间内,能受到良好的保护,底座与容置部之间具有缝隙,也使风沙流动,不会埋藏设备,同时使用材料大多不怕严寒天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缆容置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缆防沉系统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缆容置设备,包括:

底座1;上述底座1通常使用由水泥铸造的水泥块,因其造价低廉,同时稳定性好,为上述电缆容置设备提供一个稳固的基座,不容易发生侧翻等状况。

容置部2,上述容置部2固定在上述底座1上,上述容置部2包括第一侧壁21、第二侧壁22和底板23,上述第一侧壁21、上述第二侧壁22和上述底板23围成U型的容置通道,上述容置通道用于容置电缆;上述容置部2可以是U型槽钢,直接用于盛放上述电缆,没有缝隙,最大限度的保护了上述电缆不受风沙影响。若施工现场没有能够盛放上述电缆的U型槽钢,上述容置部2还可以使用C型钢做上述第一侧壁21和第二侧壁22,比上述U型槽钢小的C型钢更加容易寻找,只需将上述两个C型钢槽口相对,并在两个C型钢上放置底板23,即能组成上述容置部2,从而盛放电缆。

盖板3,上述盖板3覆盖于上述U型容置通道的开口上,上述盖板3与上述容置部2为可拆卸连接。使用上述盖板3覆盖容置部2槽口,可以使上述容置部2形成封闭空间,保护上述容置部2内电缆。同时为了方便于后期维护,上述盖板3是可拆卸的,这样工作人员可以随时查看和维护电缆。

以下通过本实施例中电缆容置设备的工作过程和远离具体说明实施例中的电缆容置设备:

底座1为电缆容置设备提供了固定的平台,使容置部2能够有一个平稳的放置环境,同时底座1能增加整个设备的重量,使整个设备不会因风而移动或者侧翻。在底座1上设置固定容置部2,并将电缆放置在容置部2的槽内,最后将盖板3覆盖在容置部2槽口,使容置部2成为一个封闭空间,使放置在容置部2内的电缆免于风沙的侵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技术方案中,一种电缆容置设备,包括:底座、容置部和盖板;其中,容置部固定在底座上,容置部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底板,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底板围成U型的容置通道,容置通道用于容置电缆;而盖板覆盖于U型容置通道的开口上,盖板与容置部为可拆卸连接。底座为电缆容置设备提供了固定的平台,使容置部能够有一个平稳的放置环境,同时底座能增加整个设备的重量,使整个设备不会因风而移动或者侧翻,盖板使容置部成为一个封闭空间,使放置在容置部内的电缆免于风沙的侵袭。在现有技术中,同样是设置在地上的电缆明沟,首先需要挖槽,砌建造沟,然后才能安置电缆,工作量较大。而砌建造沟时或者用砖,或者直接使用钢筋混凝土,在施工现场直接制作,施工周期长,且施工现场东西繁杂,比较混乱,并且对于寒冷地区的冻胀问题需要特殊处。而地上电缆槽沟经过一到两年的使用,沟槽内便会被风沙覆盖,极难以清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的部件主要是提前预制好和施工现场常见的材料,现场施工速度快,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因电缆处于密闭空间内,能受到良好的保护,底座与容置部之间具有缝隙,也使风沙流动,不会埋藏设备,同时使用材料大多不怕严寒天气。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的,上述容置部2为U型钢槽。U型钢槽作为上述容置部2,使上述第一侧壁21、上述第二侧壁22和上述底板23之间没有连接缝隙,是一个一体结构,更有利于防止风沙进入上述容置部2内,从而保护电缆。同时U型钢槽较为普遍,工程当中使用较多,很容易获得材料,同时作为钢槽,并不会因天气寒冷而发生冻胀开裂等问题,不需要经常对其进行维护。

除了使用U型钢槽以外,还可以使用其他材料,具体的,上述容置部2的第一侧壁21和第二侧壁22分别为第一C型钢和第二C型钢,上述第一C型钢的槽口和上述第二C型钢的槽口相对设置,上述底板23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上述第一C型钢和上述第二C型钢的槽口内。C型钢在工程当中也很容易找到,有时需要放置在上述电缆容置设备内的电缆较多,U型槽钢不够大,可以使用C型钢和板组装成为上述容置部2,上述底板23可以固定连接于上述第一C型钢和第二C型钢,确保上述底板23与上述第一C型钢之间不会有缝隙,确保上述底板23与上述第二C型钢之间不会有缝隙,使上述容置部2本身成为一个密闭连接的容器。

若上述底板23重量较大,可以不分别与上述第一C型钢和上述第二C型钢固定,具体的,上述底板23分别搭接在上述第一C型钢和上述第二C型钢的槽口内。在实际施工现场,通常作为上述底板23的材料,如钢板、水泥板,重量都不会太小,可以直接搭接在上述第一C型钢和上述第二C型钢的槽口,也能保证其密闭性能,同时也可以减少固定上述底板23的工序,加快施工速度,提高效率。

为了能够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也为了方便上述底座1和上述容置部2的连接,具体的,上述底座1由水泥材质制成,上述底座1上预埋有地脚螺栓4,上述地脚螺栓4连接于上述容置部底板23。使用水泥可以将上述底座1筑造的厚重一点,使上述电缆容置设备在使用时不容易因大风天气而侧翻,且使用上述电缆容置设备的地方,有时并没有人烟,若发生问题可能无法及时处理,所以稳固问题极其重要。同时使用在用水泥筑造上述底座1时,可以将上述地脚螺栓4预埋于上述底座1中,为以后连接上述容置部2做准备工作。

为了使上述上述电缆容置设备不会被风沙掩埋,具体的,上述容置部的底板23与上述底座1之间具有缝隙。将上述容置部2悬接于上述底座1,风沙可以直接通过上述缝隙,使风沙不会积蓄在上述底座1上,进而掩埋上述电缆容置设备。这样无需工作人员经常维护上述电缆容置设备,从而减轻工作人员负担,同时也减少了维护成本。同时上述容置部2远离底面,免受冻胀问题影响。

由于上述电缆容置设备并不一定只放置一种电缆,为防止多种电缆之间产生影响,具体的,上述底板23上设置有防火板5,上述容置部2的容置通道内设有防火板5,上述防火板5垂直连接于上述底板23,上述防火板5的延展方向与上述容置通道的延展方向相同,其中:上述第一侧壁21、上述底板23和上述防火板5之间围成第一区域,上述第二侧壁22、上述底板23和上述防火板5之间围成第二区域,上述第一区域用于放置动力电缆,上述第二区域用于放置控制电缆。使用上述防火板5分成两个区域,即使一个区域内的电缆发生火灾,也不会影响到另一个区域里的电缆,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小火灾带来的损失。

为了固定上述防火板5,具体的,上述防火板5通过角钢6固定连接于上述底板23,上述角钢6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述角钢6的第一侧板通过螺栓连接于上述防火板5,上述角钢6的第二侧板通过螺栓连接于上述底板23。由于上述防火板5通常较薄,且上述防火板5最大的面与上述底板23垂直,不太方便固定,使用自身垂直的上述角钢6,便能够将上述防火板5和上述底板23固定连接。

为了能够使上述电缆容置设备具有密闭性能良好的空间,具体的,上述盖板3上设有密封组7,上述密封组7具有两条向背的密封条,上述密封组7沿上述容置部2的槽口设置在上述容置部2与上述盖板3之间。上述盖板3使用密封组7后,可以是上述电缆容置设备的密闭性能更好,同时也增加里上述盖板3和上述容置部2之间的阻力,不会被风掀起。

为了能使上述电缆容置设备更好的工作,具体的,上述盖板3是由水泥材质制成。上述盖板3使用水泥材质可以提前预制,将上述密封组7更好的固定于上述盖板3当中,并且上述水泥塑性简单,同时重量大,不容易被风掀起。也可以使用钢材板作为上述盖板3,但钢材板需要专门处理上述密封组7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技术方案中,一种电缆容置设备,包括:底座、容置部和盖板;其中,容置部固定在底座上,容置部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底板,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底板围成U型的容置通道,容置通道用于容置电缆;而盖板覆盖于U型容置通道的开口上,盖板与容置部为可拆卸连接。底座为电缆容置设备提供了固定的平台,使容置部能够有一个平稳的放置环境,同时底座能增加整个设备的重量,使整个设备不会因风而移动或者侧翻,盖板使容置部成为一个封闭空间,使放置在容置部内的电缆免于风沙的侵袭。在现有技术中,同样是设置在地上的电缆明沟,首先需要挖槽,砌建造沟,然后才能安置电缆,工作量较大。而砌建造沟时或者用砖,或者直接使用钢筋混凝土,在施工现场直接制作,施工周期长,且施工现场东西繁杂,比较混乱,并且对于寒冷地区的冻胀问题需要特殊处。而地上电缆槽沟经过一到两年的使用,沟槽内便会被风沙覆盖,极难以清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的部件主要是提前预制好和施工现场常见的材料,现场施工速度快,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因电缆处于密闭空间内,能受到良好的保护,底座与容置部之间具有缝隙,也使风沙流动,不会埋藏设备,同时使用材料大多不怕严寒天气。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