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振马达以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7818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谐振马达以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振动马达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谐振马达以及应用了该谐振马达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振动马达广泛的应用在移动终端中。振动马达的作用是,在移动终端处于静音状态时,提醒用户该移动终端收到信息或者其他的操作请求。

现有的振动马达包括定子和振子,定子用于提供电磁场,以形成对振子的驱动力。大部分的振动马达是单一频率的马达。为了提供多个振动频率,一种具有多振子的谐振马达被提出。在该种马达中,多个振子被悬置在腔体中,每个振子都能够独立振动。然而,这种谐振马达在掉落时,很容易发生与壳体的碰撞以及振子之间的碰撞,从而造成谐振马达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谐振马达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谐振马达。该谐振马达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具有腔体,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限位块;设置在所述腔体内的振子组件,振子组件包括永磁体和配重部,所述永磁体与所述配重部连接在一起,所述永磁体与线圈相配合,所述振子组件为多个,多个所述振子组件并列设置,所述振子组件包括沿振动方向设置的第一侧壁和垂直于所述振动方向的第二侧壁,所述限位块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配合,以防止振子组件与壳体之间的碰撞以及相邻的振子组件之间的碰撞;以及

用于提供回复力的弹性元件,所述振子组件通过所述弹性元件悬置在所述腔体内。

可选地,所述限位块位于相邻的两个振子组件之间。

可选地,在所述振子组件的沿振动方向的端部设置有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连接以形成台阶区,所述台阶区与所述限位块相配合。

可选地,在所述振子组件的沿振动方向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所述台阶区,所述限位块为2个,2个所述限位块分别与所述台阶区相配合。

可选地,相邻的两个振子组件的台阶区相对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振子组件之间设置2个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沿所述振子组件的振动方向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振子组件为2个。

可选地,在所述限位块的靠近所述振子组件的一侧还设置有阻尼。

可选地,所述阻尼被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侧壁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中壳和下壳,所述上壳、所述中壳和所述下壳连接在一起,所述限位块被配置为由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中的任意之一向所述腔体内凸出而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外壳、主板以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谐振马达,所述主板和所述谐振马达被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容纳腔内,所述谐振马达与所述主板信号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在该谐振马达中设置有限位块。在振动马达跌落时,该限位块可以对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形成阻挡,从而限制振子组件的活动范围。有效地避免振子组件与壳体以及振子组件之间的碰撞。

此外,限位块的设置提高了振动马达的振动的稳定性。延长了振动马达的使用寿命。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谐振马达的分解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去除下壳和FPCB的谐振马达的仰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振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1:上壳;12:第一华司;13:第二华司;14:第一钨钢块;15:第二钨钢块;16:第一永磁体;17:第二永磁体;18:第一弹片;19:第二弹片;20:阻尼;21:线圈;22:第一侧壁;23:第二侧壁;27:FPCB;28:中壳;29:下壳;30:限位块;31:台阶区。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谐振马达,如图1和2所示,该谐振马达包括:壳体、振子组件和弹性元件。在壳体的内部具有腔体。线圈21位于腔体内。线圈21被设置在壳体上。在壳体上还设置有限位块30。限位块30用于限制振子组件的移动范围。限位块30凸出于腔体以对振子组件形成干涉。线圈21与外部电路信号连接。在一个优选的例子中,线圈21通过FPCB27与外部电路信号连接,FPCB27被固定在壳体上。这种方式可以使信号连接更稳固。当然,线圈21也可以通过线缆直接与外部电路信号连接。

振子组件设置在腔体内。振子组件包括永磁体和配重部。永磁体与配重部连接在一起。永磁体与线圈21相配合。具体地,永磁体用于形成匀强磁场。匀强磁场与通电线圈21相互作用产生磁场力。优选的是,匀强磁场的方向与振动方向垂直。永磁铁可以是但不局限于铁氧体磁铁和钕铁硼磁铁。配重部用于增加振子组件的质量,以增大振子组件的振幅。配重部可以是但不局限于钨钢块。可以通过改变钨钢块的质量来得到不同质量的振子组件。具有不同质量的多个振子组件可以提供多个频率的振动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3所示,多个振子组件并列设置。振子组件包括沿振动方向设置的第一侧壁22和垂直于振动方向的第二侧壁23。考虑到钨钢块的具有高的强度和韧性,第一侧壁22和第二侧壁23优选的是设置在钨钢块上。这样,碰撞发生在钨钢块与壳体之间、钨钢块之间或者钨钢块与限位块30之间,从而不会对永磁体造成损伤。限位块30被配置为与第一侧壁22和第二侧壁23相配合,以防止振子组件与壳体之间的碰撞以及相邻的振子组件之间的碰撞。

弹性元件用于提供回复力。振子组件通过弹性元件悬置在腔体内。弹性元件可以是但不局限于弹片。例如,在每个振子组件的沿振动方向的两个端部各设置一个弹片。

当谐振马达跌落时,惯性会使振子组件发生位移。该位移可能沿振动方向,也可以能垂直于振动方向,或者沿任意方向。限位块30可以对第一侧壁22和第二侧壁23的大范围的位移形成阻挡,其中,限位块30对第一侧壁22的阻挡可以限制振子组件沿垂直于振动方向的位移,限位块30对第二侧壁23的阻挡可以限制振子组件沿振动方向的位移。由此可见,限位块30相当于限制了振子组件在第一侧壁22和第二侧壁23所在的平面内的位移。故该限位块30可以有效的减少甚至避免振子组件与壳体以及振子组件之间的碰撞。此外,限位块的设置提高了振动马达的振动的稳定性。延长了振动马达的使用寿命。

为了使谐振马达的拆、装方便,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壳体包括上壳11、中壳28和下壳29。例如,采用扣合的方式将上壳11、中壳28和下壳29连接在一起,以在它们内部形成腔体。例如,采用粘结剂将上壳11、中壳28和下壳29固定连接。线圈21被固定在下壳29上。振子组件为2个,并且沿振动方向平行设置。振动方向即振子组件振动时的方向。

第一振子组件包括第一钨钢块14、第一永磁体16和第一华司12。例如,第一永磁体16被嵌设在第一钨钢块14中。第一华司12被设置在第一钨钢块14的远离线圈21的一侧。第一振子组件通过第一弹片18悬置在腔体中。第二振子组件包括第二钨钢块15、第二永磁体17和第二华司13。例如,第二永磁体17被嵌设在第二钨钢块15中。第二华司13被设置在第二钨钢块15的远离线圈21的一侧。第二振子组件通过第二弹片19悬置在腔体中。

限位块30的设置方式有多种。优选的是,限位块30被配置为由上壳11和下壳29中的任意之一向腔体内凸出而形成。在这种方式中,限位块30可以与上壳11或者下壳29一体加工成型。例如,上壳11和下壳29采用钣金加工的方式。在上壳11或者下壳29的设定位置冲压形成限位块30。一体成型的加工方式,省去了在壳体上通过粘接或者焊接等方式安装限位块30的工序。提高了谐振马达的生产效率。当然,也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将限位块30焊接到上壳11或者下壳29上。限位块30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方形、圆形或者梯形等。

在一个例子中,限位块30位于相邻的两个振子组件之间。两个振子组件可以共用一套限位块30。这样可以减少限位块30的用量,节约资源。

为了使振子组件制造方便,如图3所示,在振子组件的沿振动方向的端部设置有第一侧壁22和第二侧壁23。第一侧壁22和第二侧壁23相连接以形成台阶区31,台阶区31与限位块30相配合。在这种结构中,第一侧壁22和第二侧壁23可以随配重部一体成型。例如,采用注塑成型或者冲压成型的方式在配重部上形成台阶区31。并且,台阶区31设置在配重端部,可以占用较小的空间。

当然,第一侧壁22和第二侧壁23也可以设置在配重部的中部,只要能与限位块30形成干涉即可。

为了使限位块30对振子组件的活动范围的限制效果更显著,如图3所示,在振子组件的沿振动方向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台阶区31。在这种结构中,限位块30为2个,2个限位块30分别与台阶区31相配合。由此可见,限位块30不仅可以限制振子组件在沿振动的前、后方向上的位移,而且可以限制振子组件因发生扭转而相互碰撞。

进一步的,相邻的两个振子组件的台阶区31相对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振子组件之间设置2个限位块30。限位块30分别位于壳体的沿振子组件的振动方向的位置。在该结构中,两个振子组件可以共用两个限位块30。

为了避免因振子组件对限位块30碰撞速度过快而造成谐振马达的损坏,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限位块30的靠近振子组件的一侧还设置有阻尼20。阻尼20被配置为用于缓冲振子组件的撞击。阻尼20为弹性材料。例如可以是橡胶、泡棉、硅胶或者海绵等。由于振子组件在沿振动方向的活动范围较大,故对振子组件沿该方向的碰撞的缓冲尤为重要。在一个例子中,阻尼20被设置在靠近第二侧壁23的一侧。这种设置方式可以有效的减缓振子组件沿振动方向上的碰撞。

当然,在靠近第一侧壁22的一侧也可以设置阻尼20,以减缓振子组件垂直于振动方向上的碰撞。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可以是但不局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表等。该移动终端包括外壳、主板以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谐振马达。主板和谐振马达被设置在外壳的容纳腔内,谐振马达与主板信号连接。

该移动终端具有耐用性好的特点。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