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5211阅读:522来源:国知局
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领域,具体地讲,是涉及电动汽车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逐渐在普及,相比于传统汽车拥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例如,无污染,噪音小。但是电动汽车蓄电池的充电问题一直是困扰工程师的难题之一,现有的蓄电池充电电路复杂,器件繁多,会导致充电过程中充电电路的损坏,从而使得电动汽车无法实现充电。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计巧妙、结构简单的电动汽车充电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包括供电电源、充电电路和电动汽车蓄电池,所述供电电源连接所述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连接所述电动汽车蓄电池,所述充电电路包括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第一输入端input1、第二输入端input2、第一输出端output1和第二输出端output2;所述电阻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所述电容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所述二极管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二极管D3;所述三极管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和第三三极管Q3;所述供电电源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端input1和第二输入端input2;所述第一输出端output1和第二输出端output2分别连接所述电动汽车的蓄电池;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端input1,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input2;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并联在一起的第五电阻R5和第一电容C1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output2;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还通过第三电容C3连接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到所述第一输入端input1,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端input1,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第六电阻R6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还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output2;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还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output2,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通过第二电阻R2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output1;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容C4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output2;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output1,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第四电阻R4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output2;所述第一输出端output1和第二输出端output2之间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

具体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和第三三极管Q3均为NPN管。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电阻R1的阻值为1.8K欧姆、第二电阻R2的阻值为500欧姆、第三电阻R3的阻值为3.8K欧姆、第四电阻R4的阻值为20K欧姆、第五电阻R5的阻值为3.2K欧姆、第六电阻R6的阻值为5K欧姆。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电容C1为50uF、第二电容C2为100uF、第三电容C3为47uF、第四电容C4为0.01uF。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其中充电电路以三极管为核心器件,通过添加少量的电阻、电容等器件实现了充电功能。并且器件少,调试和维护方便,即使在出故障的情况下,也容易查找问题所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充电电路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至图2所示,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包括供电电源、充电电路和电动汽车蓄电池,所述供电电源连接所述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连接所述电动汽车蓄电池,所述充电电路包括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第一输入端input1、第二输入端input2、第一输出端output1和第二输出端output2;所述电阻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所述电容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所述二极管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二极管D3;所述三极管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和第三三极管Q3;所述供电电源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端input1和第二输入端input2;所述第一输出端output1和第二输出端output2分别连接所述电动汽车的蓄电池;

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端input1,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input2;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并联在一起的第五电阻R5和第一电容C1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output2;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还通过第三电容C3连接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到所述第一输入端input1,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端input1,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第六电阻R6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还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output2;

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还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output2,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通过第二电阻R2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output1;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容C4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output2;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output1,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第四电阻R4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output2;所述第一输出端output1和第二输出端output2之间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

具体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和第三三极管Q3均为NPN管。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电阻R1的阻值为1.8K欧姆、第二电阻R2的阻值为500欧姆、第三电阻R3的阻值为3.8K欧姆、第四电阻R4的阻值为20K欧姆、第五电阻R5的阻值为3.2K欧姆、第六电阻R6的阻值为5K欧姆。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电容C1为50uF、第二电容C2为100uF、第三电容C3为47uF、第四电容C4为0.01uF。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其中充电电路以三极管为核心器件,通过添加少量的电阻、电容等器件实现了充电功能。并且器件少,调试和维护方便,即使在出故障的情况下,也容易查找问题所在。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非创造性劳动而作出的变化,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