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式电缆施工辅助放线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65675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式电缆施工辅助放线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缆线安装配件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式电缆施工辅助放线架,保护电缆线施工时拖拉作业的安全,降低对电缆线的摩擦,同时能及时的进行快速的收/放作业,且提高使用的安全性且电缆线上/下安装便捷,能够依据需要进行高度调整。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电力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中国电网也得到迅速发展,电网系统运行电压等级不断提高,网络规模也不断扩大,全国已经形成了东北电网、华北电网、华中电网、华东电网、西北电网和南方电网6个跨省的大型区域电网,并基本形成了完整的长距离输电电网网架。2006年中国电网建设保持较高规模,全国电网建设完成投资2,155.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近38%。2006年随着一批西电东送工程投产,中国西电东送三大通道累计已形成3,400万千瓦的输送能力。2007年,全国电网建设投资2451.40亿元,同比增加16.41%。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4.15万公里。截至2007年底,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达到32.71万公里,同比增长14.20%。到2008年底,电力装机容量达到7.9253亿千瓦,发电量达到34334亿千瓦时。变电容量达到22亿千伏安,是2002年的4.2倍,年均增长17.26%。

“十一五”时期,是中国电网建设继往开来的重要5年,一大批重大输电工程开工建设,其中,海南联网、呼辽直流、新疆与西北联网以及特高压交、直流等一批高等级、长距离、大容量的输电工程已建成投产,开启了中国大电网时代,促进了跨区电力交换能力的增强。2009年底全国跨区电力交换能力超过2500万千瓦,全年跨区交易电量达到1213亿千瓦时,比2005年增长51.1%。中国电网规模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到2015年底,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总长度达到43万公里,变电容量19.6亿千伏安,分别是“十五”末的1.7倍和2.4倍,电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2011年前三季度,全国电网工程完成投资2201亿元,电网建设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12817万千伏安、线路长度22507千米。2011年1-9月,全国跨区送电量完成12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6%;全国跨省输出电量47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3%。

综上所述,我国电网线路发展较快,在输电线路施工工程中,需要提提供一种结构辅助电缆线的收/放作业,解决现有施工作业时不便放线及放线现场混乱、及打死结的现象。但是,现有用于电缆施工作业的放线架,其结构复杂且电缆线上/下料安装效率低,安装时也无法依据需要进行高度调整(如需要放线的电缆线较多,而底板的空间较小无法进行上料时等),也不能实现智能式管控的目的,已不能满足现有电缆施工的高标准使用要求,而这是当前所亟待解决的。

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式电缆施工辅助放线架。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式电缆施工辅助放线架,整体结构如左放线组件、右放线组件等均为冷轧钢板或合金不锈钢结构,使用寿命长、无需常检修工作效率高,放线作业时,监控组件通过刹车组件对第一滚轮、第二滚轮进行减速作业,防止电缆线出现脱落的现象,同时也提高了电缆线的上、下料装配效率和整体结构的实用性,省时、省力且整体结构稳定,适用范围广。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式电缆施工辅助放线架,由底座,及设置在底座底部四角的滚轮定位板、滚轮定位轴和移动轮,及设置在底座上的左放线组件、右放线组件,及设置在底座侧壁上的l形支撑架,及设置在l形支撑架上的监控组件,及与左放线组件、右放线组件相配合使用的电缆线放线杆,及设置在电缆线放线杆内部的转速传感器,及分别与左放线组件、右放线组件相配合使用的刹车组件组成;所述左放线组件,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第一定位支撑柱、第一气缸支撑板,及设置在第一定位支撑柱上的第一定位支撑套,及设置在第一定位支撑套内的第一限位圈板,及与第一定位支撑套相配合使用的第一支撑柱,及设置在第一支撑柱上的第一定位板,及设置在第一定位板上的第一滚轮定位板,及设置在第一滚轮定位板上的一组第一滚轮,及用于安装第一滚轮定位板、第一滚轮的一组第一定位销轴,及设置在第一定位板一侧的第一连接卡板,及用于连接第一定位板、第一连接卡板的第一定位螺杆,及设置在气缸支撑板上且与第一连接卡板相配合使用的第一气缸;所述右放线组件,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第二定位支撑柱、第二气缸支撑板,及设置在第二定位支撑柱上的第二定位支撑套,及设置在第二定位支撑套内的第二限位圈板,及与第二定位支撑套相配合使用的第二支撑柱,及设置在第二支撑柱上的第二定位板,及设置在第二定位板上的第二滚轮定位板,及设置在第二滚轮定位板上的一组第二滚轮,及用于安装第二滚轮定位板、第二滚轮的一组第二定位销轴,及设置在第二定位板一侧的第二连接卡板,及用于连接第二定位板、第二连接卡板的第二定位螺杆,及设置在第二气缸支撑板上且与第二连接卡板相配合使用的第二气缸;所述刹车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上的一组辅助气缸,及分别与辅助气缸连接的半圆形刹车槽;所述监控组件,包括单片机、数据信息收/发模块和预警模块组成,其中,第一气缸、第二气缸、转速传感器、辅助气缸、数据信息收/发模块和预警模块分别与单片机连接。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智能式电缆施工辅助放线架,还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定位支撑套、第二定位支撑套内且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的第一弹簧、第二弹簧。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智能式电缆施工辅助放线架,还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端部的第一半圆形辅助支撑套、第二半圆形辅助支撑套,其中,第一半圆形辅助支撑套、第二半圆形辅助支撑套分别为柔性垫块。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智能式电缆施工辅助放线架,还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卡板、第二连接卡板上且与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相配合使用的第一凹形限位槽、第二凹形限位槽。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智能式电缆施工辅助放线架,还包括设置在半圆形刹车槽内的柔性定位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智能式电缆施工辅助放线架的有益效果在于:整体结构如左放线组件、右放线组件等均为冷轧钢板或合金不锈钢结构,使用寿命长、无需常检修工作效率高,放线作业时,监控组件通过刹车组件对第一滚轮、第二滚轮进行减速作业,防止电缆线出现脱落的现象,同时也提高了电缆线的上、下料装配效率和整体结构的实用性,省时、省力且整体结构稳定,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智能式电缆施工辅助放线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智能式电缆施工辅助放线架的支撑滚轮的左视或右视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智能式电缆施工辅助放线架的刹车组件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序号标注如下:1-底座、2-滚轮定位板、3-移动轮、4-滚轮定位轴、5-第一定位支撑柱、6-第一气缸支撑板、7-第一定位支撑套、8-第一限位圈板、9-第一支撑柱、10-第一弹簧、11-第一定位板、12-第一滚轮定位板、13-第一滚轮、14-第一定位销轴、15-第一连接卡板、16-第一定位螺杆、17-第一气缸、18-第一半圆形辅助支撑套、19-第一凹形限位槽、20-第二定位支撑柱、21-第二气缸支撑板、22-第二定位支撑套、23-第二限位圈板、24-第二支撑柱、25-第二弹簧、26-第二定位板、27-第二滚轮定位板、28-第二滚轮、29-第二定位销轴、30-第二连接卡板、31-第二定位螺杆、32-第二气缸、33-第二半圆形辅助支撑套、34-第二凹形限位槽、35-电缆线放线杆、36-转速传感器、37-l形支撑架、38-监控组件、39-辅助气缸、40-半圆形刹车槽、41-柔性定位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

实施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智能式电缆施工辅助放线架,由底座1,及设置在底座1底部四角的滚轮定位板2、滚轮定位轴4和移动轮3,及设置在底座1上的左放线组件、右放线组件,及设置在底座1侧壁上的l形支撑架37,及设置在l形支撑架37上的监控组件38,及与左放线组件、右放线组件相配合使用的电缆线放线杆35,及设置在电缆线放线杆35内部的转速传感器36,及分别与左放线组件、右放线组件相配合使用的刹车组件组成;左放线组件,包括设置在底座1上的第一定位支撑柱5、第一气缸支撑板6,及设置在第一定位支撑柱5上的第一定位支撑套7,及设置在第一定位支撑套7内的第一限位圈板8,及与第一定位支撑套7相配合使用的第一支撑柱9,及设置在第一支撑柱9上的第一定位板11,及设置在第一定位板11上的第一滚轮定位板12,及设置在第一滚轮定位板12上的一组第一滚轮13,及用于安装第一滚轮定位板12、第一滚轮13的一组第一定位销轴14,及设置在第一定位板11一侧的第一连接卡板15,及用于连接第一定位板11、第一连接卡板15的第一定位螺杆16,及设置在气缸支撑板6上且与第一连接卡板15相配合使用的第一气缸17;右放线组件,包括设置在底座1上的第二定位支撑柱20、第二气缸支撑板21,及设置在第二定位支撑柱20上的第二定位支撑套22,及设置在第二定位支撑套22内的第二限位圈板23,及与第二定位支撑套22相配合使用的第二支撑柱24,及设置在第二支撑柱24上的第二定位板26,及设置在第二定位板26上的第二滚轮定位板27,及设置在第二滚轮定位板27上的一组第二滚轮28,及用于安装第二滚轮定位板27、第二滚轮28的一组第二定位销轴29,及设置在第二定位板26一侧的第二连接卡板30,及用于连接第二定位板26、第二连接卡板30的第二定位螺杆31,及设置在第二气缸支撑板21上且与第二连接卡板30相配合使用的第二气缸32;刹车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定位板11、第二定位板26上的一组辅助气缸39,及分别与辅助气缸39连接的半圆形刹车槽40;监控组件38,包括单片机、数据信息收/发模块和预警模块组成,其中,第一气缸17、第二气缸32、转速传感器36、辅助气缸39、数据信息收/发模块和预警模块分别与单片机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智能式电缆施工辅助放线架,还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定位支撑套7、第二定位支撑套22内且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支撑柱9、第二支撑柱24的第一弹簧10、第二弹簧25,第一弹簧10、第二弹簧25分别对第一支撑柱9、第二支撑柱24形成向下的拉力,放线作业完成后使得第一支撑柱9、第二支撑柱24能够及时的复位且保证第一支撑柱9、第二支撑柱24的安全;及智能式电缆施工辅助放线架,还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气缸17、第二气缸32端部的第一半圆形辅助支撑套18、第二半圆形辅助支撑套33,其中,第一半圆形辅助支撑套18、第二半圆形辅助支撑套33分别为柔性垫块,及智能式电缆施工辅助放线架,还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卡板15、第二连接卡板30上且与第一气缸17、第二气缸32相配合使用的第一凹形限位槽19、第二凹形限位槽34,进行升起作业时,第一半圆形辅助支撑套18、第二半圆形辅助支撑套33分别与第一凹形限位槽19、第二凹形限位槽34进行相配合的限位作业,保证升起作业时无晃动的现象,保证第一气缸17、第二气缸32对第一定位板11、第二定位板26进行精准、稳定的顶起,保证放线作业的安全;及智能式电缆施工辅助放线架,还包括设置在半圆形刹车槽40内的柔性定位模块41,保证对第一滚轮13、第二滚轮28进行精准、稳定的减速作业。

具体为,依据需要进行升起作业时,通过监控组件38利用第一气缸17、第二气缸32对第一定位板11、第二定位板26进行升起动作,放线过程中,监控组件38单片机接收电缆线放线杆35内转速传感器36所反馈的转速信息,单片机依据预设的信息与电缆线放线杆35的转速进行对比处理,当符合放线转速要求时(无脱落隐患),通过预警模块进行提示(频闪灯),当不符合放线转速要求时(有脱落隐患),通过预警模块进行提示(频闪灯),同时控制辅助气缸39、半圆形刹车槽40、柔性定位模块41对第一滚轮13、第二滚轮28进行减速或停止作业,保证电缆线放线作业的安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