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定子线圈活动绕线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4415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维修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定子线圈活动绕线模。



背景技术:

在闭口线圈电机的制造过程中,线圈涨形前需要绕制成梭形,线圈的绕制通常会用到绕线模具,现有常用的绕线模具为通过螺杆固定在绕线机上的U型槽,由于不同规格的电机需要的线圈长度有差异,因此需要将绕线模具调整成相应距离后固定在绕线机上,在每次绕线结束后,需要将整个绕线模具拆卸才能将绕制完成的线圈取下,因此,需要一种操作便捷,能够满足现有的绕线需求的线圈绕线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问题,提供了一种电机定子线圈活动绕线模。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机定子线圈活动绕线模,包括操作台,操作台下设有控制箱,操作台中间设有条形通孔,穿过条形通孔设有两个竖直设置的下支臂,下支臂与控制箱内控制机构固定连接,控制机构可分别控制两个下支臂在条形通孔内左右移动,下支臂顶面为水平面和楔形面,在水平面和楔形面相接处设有转轴,上支臂通过转轴与下支臂可转动连接,两个下支臂的楔形面设于下支臂的相邻侧,下支臂与上支臂外侧面为同一平面时,由固定销固定,上支臂顶面设有底座,底座上通过螺杆和螺母固定设有绕线模具。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支臂的宽度与条形通孔的宽度相同,以便下支臂在条形通孔内左右活动。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楔形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0-35°,当将固定销打开时,由于绕线模具的重力作用,上支臂向内倾斜。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机构为可实现在一定范围内做往返运动装置;所述两个下支臂分别设有相应的控制开关。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绕线模具叠置排列呈梯形;所述绕线模具为一体式结构或有多组绕线槽叠置组成。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定子线圈活动绕线模可根据使用需求整体安装在相应位置。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条形通孔外的控制箱面上设有刻度。

在使用时,通过计算得出线圈所需规格后,控制控制开关,将两个下支臂移动到相应位置,通过绕线模具进行绕制,绕制完成后,控制两个下支臂相向运动,打开固定销,将绕制完成的线圈取下即可。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控制下支臂左右移动到相应位置,即可完成相应规格线圈的绕制,在线圈绕制完成后,无需将绕线模具拆除,控制两个下支臂相向移动后,打开固定销,即可将绕制完成的线圈取出,省去了每次绕线完成后需要将绕线模具拆除和安装的繁琐操作,通过刻度标识,能够准确控制下支臂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中所示,一种电机定子线圈活动绕线模,包括操作台1,操作台1下设有控制箱12,操作台12中间设有条形通孔2,穿过条形通孔2设有两个竖直设置的下支臂3,下支臂3与控制箱12内控制机构固定连接,控制机构可分别控制两个下支臂3在条形通孔2内左右移动,下支臂3顶面为水平面和楔形面31,在水平面和楔形面31相接处设有转轴5,上支臂4通过转轴5与下支臂3可转动连接,两个下支臂3的楔形面31设于下支臂3的相邻侧,下支臂3与上支臂4外侧面为同一平面时,由固定销6固定,上支臂4顶面设有底座7,底座7上通过螺杆9和螺母10固定设有绕线模具8。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支臂3的宽度与条形通孔2的宽度相同,以便下支臂3在条形通孔2内左右活动。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楔形面3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0-35°,当将固定销6打开时,由于绕线模具8的重力作用,上支臂4向内倾斜。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机构为可实现在一定范围内做往返运动装置;所述两个下支臂3分别设有相应的控制开关。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绕线模具8叠置排列呈梯形;所述绕线模具8为一体式结构或有多组绕线槽叠置组成。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定子线圈活动绕线模可根据使用需求整体安装在相应位置。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条形通孔2外的控制箱12面上设有刻度11。

在使用时,通过计算得出线圈所需规格后,控制控制开关,将两个下支臂3移动到相应位置,通过绕线模具8进行绕制,绕制完成后,控制两个下支臂3相向运动,打开固定销6,将绕制完成的线圈取下即可。

其中固定销的作用为当上支臂4和下支臂3上水平面贴合时将上支臂4和下支臂3固定,其结构为常规结构,在此处只是标出使用位置。

控制下支臂3左右移动到相应位置11,即可完成相应规格线圈的绕制,在线圈绕制完成后,无需将绕线模具8拆除,控制两个下支臂3相向移动后,打开固定销6,即可将绕制完成的线圈取出,省去了每次绕线完成后需要将绕线模具8拆除和安装的繁琐操作,通过刻度11标识,能够准确控制下支臂3的位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