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面板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8339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光伏面板支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光伏面板的固定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光伏面板支架。



背景技术:

光伏面板是指利用半导体材料在光照条件下发生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器件,即将多个光伏电池放置在一个大面板上串联、并联或者混联起来,以吸收太阳能。

目前,由于光伏面板在安装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较为复杂的地形,尤其是在山地或沙漠中,存在如地面不够平坦等现象,因此,需要采用相应的装置对其进行固定,并对光伏面板的高度进行调整,以适应采光的需要。在现有技术中,如中国实用专利申请CN103165703U的说明书中就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安装倾角的光伏支架,如图1和图2所示,其装置结构包括光伏面板固定架1、固定机构和调节机构,其中,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横杆21和两个固定支架22,而调节机构主要由刻度杆31、调节杆33和贯穿调节杆33的丝杠34组成,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先旋转调节机构中的丝杠34,使调节杆33随之做直线运动,而调节杆33同时带动两个滑块32运动,以使得与滑块32铰链的支撑架38带动光伏面板固定架1转动至一定角度。并且,调节杆33一端装设有指针36。因此,工作人员需要观察指针36是否转到合适的刻度值,才能停止旋转丝杠34,以使得光伏面板处于合适的角度。

然而,这种装置存在如下缺陷,根据实际需要改变光伏板倾角时,工作人员仅能改变光伏面板与固定地面之间的夹角,而不能使光伏面板沿水平方向进行旋转,以至于无法将光伏面板调整到较佳的采光角度,从而无法对太阳光能的吸收量达到最大值,并且由于整个过程操作较为复杂,且操作时间较长,造成人工成本较高,因而当太阳光的照射角度发生改变后,需要及时的改变光伏面板的角度,但由于其操作极为不便,极易错过较佳的采光时间。

因此,如何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方便并及时的对光伏面板的采光角度进行调节,缩短调节时间,降低人工成本,是目前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方便并及时的对光伏面板的采光角度进行调节,缩短调节时间,降低人工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面板支架,包含光伏面板、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撑杆,且所述支撑杆至少有一端与所述光伏面板球形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光伏面板进行360度的旋转;

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光伏面板球形铰接的N个伸缩杆组件,用于带动所述光伏面板进行水平翻转或垂直翻转;其中,所述N为大于1的正整数,且所述光伏面板在各伸缩杆组件同步伸长或收缩时进行垂直翻转,而在其不同步伸长或收缩时进行水平翻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光伏面板支架中的支撑杆与光伏面板是球形铰接的,因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与支撑杆球形铰接的一端为支撑中心,实现光伏面板的360度旋转,并且由于光伏面板支架中还包含与光伏面板球形铰接的伸缩杆组件,因此可通过借助手动或电动等方式,方便工作人员对伸缩杆组件的伸缩进行控制,即利用各伸缩杆组件在同步伸长或收缩时,带动光伏面板进行垂直向上翻转或垂直向下翻转,而在不同步伸长或收缩时,可通过各伸缩杆组件之间的伸缩长度的差异,实现光伏面板的水平翻转,因而可方便工作人员对光伏面板的采光角度进行及时的调节,以利于光伏面板对太阳光的采集。并且,在整个调节的过程中,操作较为简单,因而可缩短调节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光伏面板球形铰接的一端位于所述光伏面板的中心,以便于工作人员对光伏面板的采光角度进行调整。

进一步的,所述N等于2,且各伸缩杆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光伏面板的相对两侧,且与所述支撑杆相互平行,并呈三角形分布。通过这种设置方式,有利于工作人员在使用最少的伸缩杆组件的情况下对光伏面板的水平翻转角度进行平稳的控制和调节,方便工作人员的操作,并借助三角形分布这种布局方式,实现各伸缩杆组件对光伏面板进行稳定的支撑。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工作人员对各伸缩杆组件的伸长或收缩进行控制,保证光伏面板的顺利翻转,各伸缩杆组件与所述支撑杆之间的距离相同。

进一步的,为了满足实际应用中的装配和设计需求,各伸缩杆包含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可旋转的套筒、插入所述套筒中可进行上下升降的丝杆、与所述丝杆相连的轴承套、与所述光伏面板铰接并通过所述轴承套与所述丝杆相连的固定杆。

进一步的,所述丝杆上开设有刻度线。以便于工作人员根据太阳光的照射角度,对各丝杆的上升或下降的高度进行精确的控制,以利于后续光伏面板的翻转角度进行准确的计算和控制。

进一步的,光伏面板支架还包含用于驱动套筒转动的驱动组件,其中,驱动组件包含:驱动电机、套设在驱动电机的主轴上并与套筒的传动齿轮啮合的锥形齿轮。通过驱动组件来带动套筒转动的方式,使得无需人工操作,即可实现丝杠的上下升降运动,进而带动光伏面板的翻转,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降低了人工成本。

进一步的,为了提升固定支架的稳定性,所述光伏面板支架还包含:M个设置在所述光伏面板上并与各伸缩杆组件相配合的轨道槽、滑动设置在各轨道槽中的支撑座、与各伸缩杆组件相连并与各自对应的支撑座球形铰接的球形接头;其中,所述M为正整数,且等于所述N。由此可知,借助轨道槽的作用使得各伸缩杆组件在伸缩的过程中,各伸缩杆组件对应的支撑座能够产生相应的滑移,以防止各伸缩杆组件在伸缩的过程中,与光伏面板球形铰接的部位出现卡死的现象。

进一步的,所述轨道槽为燕尾槽,且所述支撑座至少有部分为嵌入所述燕尾槽内的滑块。以在实现各支撑座在对应的轨道槽中平稳移动的情况下,防止支撑座从轨道槽中脱落。

进一步的,各轨道槽的中心线与对应的伸缩杆组件的中心轴位于同一平面。以保证各支撑座能够顺利在对应的轨道槽中进行滑移。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现有技术中光伏面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现有技术中光伏面板支架的侧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光伏面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光伏面板在倾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光伏面板在水平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光伏面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面板支架,主要包含:光伏面板2、底座3、设置在底座3上的支撑杆4,并且,该支撑杆4至少有一端与所述光伏面板2球形连接,并用于带动光伏面板2进行360度的旋转。

同时,上述光伏面板支架还包含多个设置在底座3上并与光伏面板2球形铰接,并用于带动光伏面板2进行水平翻转或垂直翻转的伸缩杆组件5。

其中,光伏面板2在各伸缩杆组件5同步伸长或收缩时进行垂直翻转,而在其不同步伸长或收缩时进行水平翻转。

通过上述内容可知,由于光伏面板支架中的支撑杆4与光伏面板2是球形铰接的,因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与支撑杆4球形铰接的一端为支撑中心,实现光伏面板2的360度旋转,并且由于光伏面板支架中还包含与光伏面板2球形铰接的伸缩杆组件5,因此可通过借助手动或电动等方式,方便工作人员对伸缩杆组件5的伸缩进行控制,即利用各伸缩杆组件5在同步伸长或收缩时,带动光伏面板2进行垂直向上翻转或垂直向下翻转,而在不同步伸长或收缩时,可通过各伸缩杆组件5之间的伸缩长度的差异,实现光伏面板2的水平翻转,因而可方便工作人员对光伏面板2的采光角度进行及时的调节,以利于光伏面板2对太阳光的采集。并且,在整个调节的过程中,操作较为简单,因而可缩短调节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作为优选的,上述支撑杆4与光伏面板2球形铰接的一端位于光伏面板2的中心,以便于工作人员对光伏面板2的采光角度进行调整。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的一种方式,光伏面板支架中伸缩杆组件5的个数为两个,并且在实际设置的过程中,使得两个伸缩杆组件5相互平行,并呈三角形分布。

由此可知,通过这种设置方式,有利于工作人员在使用最少的伸缩杆组件5的情况下对光伏面板2的水平翻转角度进行平稳的控制和调节,方便工作人员的操作,并借助三角形分布这种布局方式,实现各伸缩杆组件5对光伏面板2进行稳定的支撑。此外,通过这种布局方式还可对光伏面板2实现较好的固定作用,防止光伏面板2在调节到合适角度后,因风沙等原因而产生偏转,以保证光伏面板2始终位于较佳的采光角度。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工作人员对各伸缩杆组件5的伸长或收缩进行控制,保证光伏面板2的顺利翻转,各伸缩杆组件5与所述支撑杆4之间的距离相同。通过这种设置,可使得各伸缩杆组件5的伸长或收缩长度相同时,光伏面板2即可顺利的进行垂直翻转,而在其各伸缩杆组件5的伸长或收缩长度不同时,光伏面板2即可顺利的进行水平翻转,以利于工作人员对光伏面板2的翻转路径进行控制。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的,如图3所示,各伸缩杆组件5分布在光伏面板2的相对两侧,不仅可便于工作人员的装配,还可以使得上述三角形分布的范围较大,以利于光伏面板支架对光伏面板2的支撑。

另外,需要强调的时,在本实施例中,光伏面板支架中各伸缩杆组件5的个数还可以是两个、三个、四个等其他个数的,且每相邻的两个各伸缩杆组件5与支撑杆4之间形成稳定的三角分布,因此,本实施例对于光伏面板支架中各伸缩杆组件5的个数具体为多少不作具体的限定和说明。

另外,为了满足实际应用中的装配和设计需求,上述各伸缩杆组件5可以由设置在底座3上可旋转的套筒51、插入套筒51中可进行上下升降的丝杆(图中未标示)、与丝杆相连的轴承套52、与光伏面板2铰接并通过轴承套52与丝杆相连的固定杆53所构成。

由此可知,在实际运行时,工作人员可通过手动或电动的方式驱动套筒51的旋转,即可实现丝杆的螺栓上升或下降,并且通过轴承套52连接丝杆和固定杆53的方式,可使得丝杆在螺栓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借助轴承套52的空转作用,使得固定杆53跟随轴承套52进行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不会跟随丝杆发生转动,以保证光伏面板2的顺利翻转。

详细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轴承套52的外圈与丝杆相连,而其内圈与固定杆53相连,显然,上述轴承套52还可以通过外圈与固定杆53相连,而其内圈与丝杆相连的方式实现上述目的。

并且,为了使得上述丝杆在套筒51内平稳的进行上升或下降,作为优选的,可采用在上述套筒51的内壁上开设有内螺纹(图中未标示),而丝杆具有与内螺纹相配合的螺纹段(图中未标示)的方式,通过丝杆的螺纹段和套筒51的内螺纹之间的螺纹连接,确保丝杆能够平稳的进行螺旋上升或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伸缩杆组件5中的丝杠上还刻有刻度线(图中未标示),以便于工作人员根据太阳光的照射角度,对各丝杆的上升或下降的高度进行精确的控制,以利于后续光伏面板2的翻转角度进行准确的计算和控制。

另外,值得说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的,上述光伏面板支架还包含用于驱动上述套筒51转动的驱动组件。其中,驱动组件包含:驱动电机9、套设在驱动电机9的主轴上并与套筒51的传动齿轮啮合的锥形齿轮(图中未标示)。

由此可知,通过驱动组件来带动套筒51转动的方式,使得无需人工操作,即可实现丝杠的上下升降运动,进而带动光伏面板2的翻转,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降低了人工成本。

显然,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驱动组件除采用上述齿轮传动方式外,还可以采用皮带传送等方式进行传送,因此,本实施例对于上述驱动组件采用何种方式不作具体的限定和说明。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支撑杆4通过球形铰接件6实现与光伏面板2的球形铰接,其中,球形铰接件6包含:与光伏面板2相连的支撑座(图中未标示)、与支撑座球形铰接的球形接头(图中未标示),且球形接头至少有部分与支撑杆4固定连接。

另外,作为优选的,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光伏面板支架还可包含:多个分别设置在光伏面板2上并与各伸缩杆组件5相配合的轨道槽7、滑动设置在各轨道槽7中的支撑座、与各伸缩杆组件5相连并与支撑座8球形铰接的球形接头。其中,轨道槽7的个数与支撑座8的个数相同,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与上述伸缩杆组件5的个数相对应,轨道槽7和支撑座的个数优选为两个。

通过上述内容可知,由于光伏面板支架上设有多个轨道槽7,并且各轨道槽7中设有可滑动的支撑座8,同时由于支撑座8与各伸缩杆组件5上的球形接头(图中未标示)铰接,因此,可借助轨道槽7的作用使得各伸缩杆组件5在伸缩的过程中,各伸缩杆组件5对应的支撑座能够产生相应的滑移,以防止各伸缩杆组件5在伸缩的过程中,与光伏面板2球形铰接的部位出现卡死的现象。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各轨道槽7的中心线与对应的伸缩杆组件5的中心轴位于同一平面,以保证各支撑座能够顺利在对应的轨道槽7中进行滑移。

并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如图3所示,上述各轨道槽7分别设置在光伏面板2的相对两侧,且相互平行,同时,各轨道槽7的长度均大于光伏面板2一侧的长度,以便于工作人员对各伸缩杆组件5与光伏面板2进行装配,并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对各伸缩杆组件5的安装位置进行调节。

此外,值得一说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轨道槽7为燕尾槽(图中未标示),且支撑座8至少有部分为嵌入燕尾槽内的滑块,以在实现各支撑座8在对应的轨道槽7中进行平稳移动的情况下,防止支撑座8从轨道槽7中脱落。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面板支架,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伸缩杆组件5与支撑杆4为相互平行的,而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各伸缩杆组件5与支撑杆4之间呈一定的预设角度。

由此可知,通过这种设置方式,在实现光伏面板2进行翻转的情况下,还可以使得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的地形设置光伏面板2,尤其是凹凸不平的山地、沙漠等特殊地形中。

具体地,该预设角度可以为30度、45度、60度等,而在本实施例中,仅以45度为例作说明。并且,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本实施例中,各伸缩杆组件5之间相互平行。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定,仅仅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