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伺服电机动平衡校正减重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08640阅读:725来源:国知局
一种伺服电机动平衡校正减重治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辅助伺服电机动平衡校正减重的治具。



背景技术:

伺服电机遭受冲击、磨损、腐蚀等都会对转子系统造成不平衡故障,若不及时处理将会威胁到操作人员的安全,因此需要及时的进行动平衡校正。由于伺服电机上的孔通常形状复杂、不易加工,而且当使用钻孔设备在伺服电机的齿轮盘中心轴上钻孔进行校正时,经常会有铁屑飞出附着在一旁的感应开关磁头上,从而导致后续感应不良;此外,如只采用目测的方法很难保证孔位置的精度,所以在伺服电机动平衡校正过程中需要钻孔治具协助控制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辅助伺服电机动平衡校正减重的治具。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伺服电机动平衡校正减重治具,所述治具包括圆形的主体,在其主体内形成有用于与伺服电机齿轮盘中心轴套合的内圆孔,所述主体的上部外围凸出形成有一圈围挡边,所述围挡边高于所述内圆孔的上表面。

如前所述的一种伺服电机动平衡校正减重治具,所述主体包括内环部与外环部,所述内环部设置于外环部之中,内环部与外环部之间通过间隔均匀设置的支撑固定杆连接;其中,所述内圆孔形成于内环部中,所述围挡边形成于外环部上。

如前所述的一种伺服电机动平衡校正减重治具,所述支撑固定杆的数量为三条。

如前所述的一种伺服电机动平衡校正减重治具,所述外环部、内环部以及内圆孔的底面平齐。

实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治具可以在伺服电机的齿轮盘中心轴上准确定位打孔位置,并且有效的阻挡了打孔时铁屑对感应开关磁头的破坏。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组装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爆炸示意图;

图中标识说明如下:

1、治具;2、内圆孔;3、内环部;4、外环部;5、围挡边;6、支撑固定杆;7、齿轮盘;8、感应开关;100、伺服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的一种伺服电机动平衡校正减重治具1,所述治具1包括圆形的主体,即治具外周轮廓的横截面呈圆形,在其主体内形成有用于与伺服电机100齿轮盘7中心轴套合的内圆孔2,所述主体的上部外围凸出形成有一圈围挡边5,所述围挡边5高于所述内圆孔2的上表面。

结合附图3-5可看出,在伺服电机100动平衡校正减重的过程中,首先将治具1的内圆孔2刚好套合在齿轮盘7的中心轴尾端,内圆孔2所对应的位置即为打孔减重的部位,起到准确定位的作用;而凸出的围挡边5可以有效的阻挡铁屑飞溅或吸附至一旁感应开关8的磁头上,确保了感应开关8可以正常检测电机的实时转速。

主体包括内环部3与外环部4,所述内环部3设置于外环部4之中,内环部3与外环部4之间通过间隔均匀设置的支撑固定杆6连接;其中,所述内圆孔2形成于内环部3中,所述围挡边5形成于外环部4上。双环结构再通过支撑固定杆6连接固定,结构足够精简、减少耗材成本。

一般支撑固定杆6的数量为三条,内环部3、外环部4之间形成三个固定支撑点,在确保整体结构稳定的同时,还能有效的简化结构。外环部4、内环部3以及内圆孔2的底面平齐,在与齿轮盘7套合时,整体平齐的底面能使治具1摆放平衡,更加精准的确保伺服电机100动平衡校正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组合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