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保护套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63697阅读:1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束保护套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线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线束保护套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快速进步,越来越多的汽车进入普通消费者家庭。汽车产业竞争相对比较激烈,消费者对汽车的可靠性要求更高,虽然现代汽车在整体的性能和配置上都不断提高,但在汽车小的部件上,对汽车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

汽车的电子元器件之间通过线束连接,一些线束甚至需要从车身外穿过钣金进入车身内部。然而钣金硬度较大,线束通过钣金过孔时往往会被割伤,并且钣金过孔同样会使得整车防水性能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束保护套及汽车,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线束穿过汽车钣金过孔容易被割伤,以及汽车钣金过孔造成整车防水性能降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线束保护套,包括:

线束保护套本体;

所述线束保护套本体具有供线束通过的线束通道;

所述线束通道的第一端为所述线束保护套本体的第一开口,第二端为所述线束保护套本体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口径小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口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口的口径不大于汽车车身钣金过孔的孔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开口的口径大于汽车车身钣金过孔的孔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开口上设置有线束固定部。

进一步地,所述线束固定部包括:多个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口连接,第二端向远离所述第一开口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柱的第二端设置有远离所述第二开口中心方向的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线束保护套本体的具有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的横截面为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线束保护套本体的具有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环形凸起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线束保护套本体的材质为三元乙丙橡胶。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具有过孔的汽车车身钣金,所述汽车还包括:如上所述的线束保护套,所述第二开口背向所述汽车车身钣金上的过孔,并覆盖所述过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上述技术方案,线束保护套本体具有供线束通过的线束通道,将线束保护套本体安装于汽车车身钣金过孔处,线束通过线束通道从汽车车身外部进入汽车车身内部,避免了汽车车身钣金过孔与线束直接接触,从而保护了线束不会被汽车车身钣金过孔割伤。线束通道的第二开口面向汽车车身钣金过孔,并且覆盖该汽车车身钣金过孔,提升了整车的防水性。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束保护套主视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束保护套第一侧视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束保护套第一侧视图;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束保护套应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线束通道;111、第一开口;112、第二开口;12、线束;13、线束固定部;131、凸起;14、环形凸起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束保护套,该线束保护套包括:线束保护套本体;

线束保护套本体具有供线束通过的线束通道11;

线束通道11的第一端为线束保护套本体的第一开口111,第二端为线束保护套本体的第二开口112,第一开口111的口径小于第二开口112的口径。

具体的,线束通道11两端开口,第一端开口也就是线束保护套本体的第一开口111,第二端开口也就是线束保护套本体的第二开口11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线束保护套本体安装于汽车车身钣金过孔处,线束通过线束通道11从汽车车身外部进入汽车车身内部,避免了汽车车身钣金过孔与线束直接接触,从而保护了线束不会被汽车车身钣金过孔割伤。线束通道11的第二开口112背向汽车车身钣金过孔,并且覆盖该汽车车身钣金过孔,提升了整车的防水性。

为了保证线束保护套本体的一端可以穿过汽车车身钣金过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11的口径不大于汽车车身钣金过孔的孔径。较佳的,第一开口111的口径等于汽车车身钣金过孔的孔径。

通常情况下汽车车身为供线束通过所开设的过孔为圆形,也就是说供线束通过的汽车车身钣金过孔为圆形,并且线束一般为柱状结构,所以为了与汽车车身钣金过孔以及线束更好的配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线束保护套本体的具有第一开口111的一端的横截面为圆形。较佳的,线束保护套本体的具有第一开口111的一端为空心的圆柱结构,并且设置有至少一个环形凸起结构14。

应当说明的是,该环形凸起结构14为防滑结构,用于将线束保护套安装于汽车车身钣金过孔时,方便安装人员握住线束保护套本体的具有第一开口111的一端,对线束保护套本体进行固定。较佳的,环形凸起结构14的数量为三个,既可以起到较好的防滑作用,同时又不至于过多的提升生产工艺的难度。

为了避免线束保护套本体与汽车车身钣金过孔之间产生空隙,进而影响整车的防水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开口112的口径大于汽车车身钣金过孔的孔径。

应当说明的是,线束保护套本体的两端分别位于汽车车身钣金过孔的内外两侧,也就是说线束保护套本体的一端位于汽车车身外部,另一端位于汽车车身内部。由于第二开口112的口径大于汽车车身钣金过孔的孔径,所以线束保护套本体的具有第二开口112的一端可以覆盖汽车车身钣金过孔,从而避免了线束保护套本体与汽车车身钣金过孔之间产生空隙,提升了整车的防水性。

线束保护套本体的具有第二开口112的一端可以是盘状结构、碗状结构或者喇叭口结构,不仅可以满足第二开口112具有更大的口径,同时也可以对第二开口进行很好的覆盖,保证线束保护套与汽车车身钣金过孔之间的密闭性。较佳的,线束保护套本体的具有第二开口112的一端为碗状结构。

为了避免线束与线束保护套本体之间进行相对滑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开口112上设置有线束固定部13。

应当说明的是,线束固定部13用于将穿过第二开口112的线束固定在线束保护套本体上,从而避免线束与线束保护套本体之间进行相对滑动。较佳的,线束固定部13包括:多个固定柱,固定柱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口112连接,第二端向远离第一开口111的方向延伸。

固定柱的数量越多,线束与线束保护套本体之间的固定就越牢固,为了合理的节约成本,固定柱的数量为两个,并且两个固定柱分别与第二开口112进行连接的连接处,与第二开口112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通过线绳将线束捆绑在多个固定柱之间,为了避免线绳从固定柱的第二端滑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柱的第二端设置有远离第二开口112中心方向的凸起131。

应当说明的是,固定柱为柱状结构,为避免线绳在固定柱上滑动,还可以在固定柱的表面设置防滑结构,该防滑结构可以是环形的凸起、凹槽或者锯齿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线束保护套本体用于保护线束不被汽车车身钣金过孔割伤,可以采用弹性材料,由于线束保护套本体的部分位于汽车车身内部,为了更好的适应汽车车身内部高温、易老化的环境,较佳的,线束保护套本体的材质为三元乙丙橡胶。三元乙丙橡胶具有优异的耐臭氧、耐热、耐候等耐老化性能。

继续参见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线束12穿过线束通道11,将线束保护套本体安装于汽车车身钣金过孔处,避免了线束12直接接触该汽车车身钣金过孔而被割伤。线束固定部13与线束12通过线绳的捆绑进行固定,避免了线束保护套本体与线束之间进行相对滑动。环形凸起结构14为防滑结构,安装该线束保护套本体时,安装人员握住该环形凸起结构14,方便固定线束保护套本体。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具有过孔的汽车车身钣金,该汽车还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线束保护套,第二开口112背向汽车车身钣金上的过孔,并覆盖过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中,线束保护套本体具有供线束通过的线束通道11,将线束保护套本体安装于汽车车身钣金过孔处,线束通过线束通道11从汽车车身外部进入汽车车身内部,避免了汽车车身钣金过孔与线束直接接触,从而保护了线束不会被汽车车身钣金过孔割伤。线束通道11的第二开口112面向汽车车身钣金过孔,并且覆盖该汽车车身钣金过孔,提升了整车的防水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