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电机外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2090发布日期:2018-09-18 22:54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电机外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发电机的外壳体一般起到对发电机内部定子、转子和其他器件的保作用,同时将控制电机运行的电气控制原件集成在外壳体上,现有的电气元器件与外壳体的连接结构较为松散,在发电机震动过程中容易与电机脱离,现有技术急需一种结构稳定,提高电机运行稳定性的发电机外壳体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稳定,提高电机运行稳定性的发电机外壳体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发电机外壳体结构,包括圆筒形的外壳体和设置在外壳体上端的电器元件连接板,所述电器元件连接板通过连接支脚与外壳体侧壁固定,所述连接支脚设置在电器元件连接板的四角,所述电器元件连接板外部还设置有电气箱罩体。

通过连接支脚将电器元件连接板和外壳体固定连接,给电器元件连接板提供了可靠牢固的固定基础,减少了运行时的电气箱震动,提高电机运行稳定性。

作为优选的,所述连接支脚包括 L形连接框和设置在L连接框侧面的三角连接板,所述 L形连接框包括一体成型的水平上连接板和竖直下连接板,所述水平上连接板和竖直下连接板的外端边缘向内弯折与外壳体侧壁焊接固定;所述电器元件连接板通过螺栓与四个连接支脚的水平上连接板可拆卸固定。这样的设计可以将连接支脚与外壳体牢固焊接,然后再通过螺栓将电器元件连接板固定在四个连接支脚的水平上连接板上,连接稳定,且便于维护修理。

作为优选的,所述电气箱罩体由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和上盖板拼接组成。这样的设计便于安装,且利于防水防雨。

作为优选的,所述前侧板包括前侧板主板体和设置在前侧板主板体内缘的前连接边,所述前侧板主板体的下缘设有与外壳体侧壁适配的弧形槽,所述前连接边设置在前侧板主板体的上缘和两侧边缘,所述前连接边与前侧板主板体垂直设置且一体成型;所述前侧板主板体下部与电器元件连接板的前边缘配合遮挡,所述前侧板主板体下部的两角分别与相邻的三角连接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前侧板两侧边缘的前连接边分别与相邻的竖直下连接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后侧板包括后侧板主板体和设置在后侧板主板体内缘的后连接边,所述后侧板主板体的下缘设有与外壳体侧壁适配的弧形槽,所述后连接边设置在后侧板主板体的上缘和两侧边缘,所述后连接边与后侧板主板体垂直设置且一体成型;所述后侧板主板体下部与电器元件连接板的后边缘配合遮挡,所述后侧板主板体下部的两角分别与相邻的三角连接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后侧板两侧边缘的后连接边分别与相邻的竖直下连接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这样的设计利于将前侧板和后侧板与连接支脚可拆卸连接,获得稳定的连接结构。

作为优选的,所述左侧板与前侧板主板体左侧的前连接边和后侧板主板体左侧的后连接边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右侧板与前侧板主板体右侧的前连接边和后侧板主板体右侧的后连接边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左侧板和后侧板上边缘均设置有上内翻边,所述左侧板和后侧板下边缘均设置有下内翻边;所述上盖板与前侧板主板体上缘的前连接边和后侧板主板体上缘的后连接边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这样的设计可以将左侧板、右侧板和上盖板与前侧板和后侧板可拆卸连接,实现对电器元件连接板进行包覆保护,放置漏水漏雨。

作为优选的,所述前侧板主板体和后侧板主板体的弧形槽与外壳体侧壁之间设置有弧形密封条;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下内翻边与外壳体侧壁之间设置有条形密封条。这样的设计使得电气箱罩体底部与外壳体接触的位置都通过密封条密封,进一步提高了防水等级。

作为优选的,所述电器元件连接板上安装有变压器、整流模块、接线柱,所述电器元件连接板上开设有出线孔,所述出线孔内设置有保护圈。这样的设计是对电器元件连接板安装具体电器元器件的优化。

作为优选的,所述前侧板上安装有防水插座。这样的设计进一步提高了防水等级。

作为优选的,所述后侧板或左侧板或右侧板或上盖板上设置有数字式电压表。这样的设计利于对电机运行情况进行监测。

作为优选的,所述外壳体底部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底板和设置在支撑底板两侧的支撑侧板,所述支撑侧板的上缘为弧形的焊接槽,所述焊接槽与外壳体底部焊接,所述支撑底板开设有两个支撑片,所述支撑片一端与支撑底板一体设置,另外一端向上弯曲与外壳体底部焊接。这样的设计利于对外壳体进行支撑,且结构轻便,将支撑底板上的板料开设出两块支撑片可以在不增加材料的情况下增加支撑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连接支脚将电器元件连接板和外壳体固定连接,给电器元件连接板提供了可靠牢固的固定基础,减少了运行时的电气箱震动,提高电机运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支脚与外壳体配合示意图;

图3为电气箱罩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连接支脚与电器元件连接板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支撑架结构示意图(不同视角)。

图中:1、外壳体;2、电器元件连接板;3、连接支脚;4、电气箱罩体;5、L形连接框;6、三角连接板;7、水平上连接板;8、竖直下连接板;9、前侧板;10、后侧板;11、左侧板;12、右侧板;13、上盖板;14、前侧板主板体;15、前连接边;16、弧形槽;17、螺栓;18、后侧板主板体 ;19、后连接边;20、上内翻边;21、下内翻边;22、弧形密封条;23、条形密封条;24、变压器;25、整流模块;26、接线柱;27、出线孔;28、保护圈;29、防水插座;30、数字式电压表;31、支撑底板;32、支撑侧板;33、弧形的焊接槽;34、支撑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6所示,一种发电机外壳体结构,包括圆筒形的外壳体1和设置在外壳体1上端的电器元件连接板2,所述电器元件连接板2通过连接支脚3与外壳体1侧壁固定,所述连接支脚3设置在电器元件连接板2的四角,所述电器元件连接板2外部还设置有电气箱罩体4。

所述连接支脚3包括 L形连接框5和设置在L连接框侧面的三角连接板6,所述 L形连接框5包括一体成型的水平上连接板7和竖直下连接板8,所述水平上连接板7和竖直下连接板8的外端边缘向内弯折与外壳体1侧壁焊接固定;所述电器元件连接板2通过螺栓17与四个连接支脚3的水平上连接板7可拆卸固定。

所述电气箱罩体4由前侧板9、后侧板10、左侧板11、右侧板12和上盖板13拼接组成。

所述前侧板9包括前侧板主板体14和设置在前侧板主板体14内缘的前连接边15,所述前侧板主板体14的下缘设有与外壳体1侧壁适配的弧形槽16,所述前连接边15设置在前侧板主板体14的上缘和两侧边缘,所述前连接边15与前侧板主板体14垂直设置且一体成型;所述前侧板主板体14下部与电器元件连接板2的前边缘配合遮挡,所述前侧板主板体14下部的两角分别与相邻的三角连接板6通过螺栓17固定连接,所述前侧板9两侧边缘的前连接边15分别与相邻的竖直下连接板8通过螺栓17固定连接;

所述后侧板10包括后侧板主板体18和设置在后侧板主板体18内缘的后连接边19,所述后侧板主板体18的下缘设有与外壳体1侧壁适配的弧形槽16,所述后连接边19设置在后侧板主板体18的上缘和两侧边缘,所述后连接边19与后侧板主板体18垂直设置且一体成型;所述后侧板主板体18下部与电器元件连接板2的后边缘配合遮挡,所述后侧板主板体18下部的两角分别与相邻的三角连接板6通过螺栓17固定连接,所述后侧板10两侧边缘的后连接边19分别与相邻的竖直下连接板8通过螺栓17固定连接。

所述左侧板11与前侧板主板体14左侧的前连接边15和后侧板主板体18左侧的后连接边19通过螺栓17固定连接;所述右侧板12与前侧板主板体14右侧的前连接边15和后侧板主板体18右侧的后连接边19通过螺栓17固定连接;所述左侧板11和后侧板10上边缘均设置有上内翻边20,所述左侧板11和后侧板10下边缘均设置有下内翻边21;所述上盖板13与前侧板主板体14上缘的前连接边15和后侧板主板体18上缘的后连接边19通过螺栓17固定连接。

所述前侧板主板体14和后侧板主板体18的弧形槽16与外壳体1侧壁之间设置有弧形密封条22;所述左侧板11和右侧板12的下内翻边21与外壳体1侧壁之间设置有条形密封条23。

所述电器元件连接板2上安装有变压器24、整流模块25、接线柱26,所述电器元件连接板2上开设有出线孔27,所述出线孔27内设置有保护圈28。

所述前侧板9上安装有防水插座29。

所述后侧板10或左侧板11或右侧板12或上盖板13上设置有数字式电压表30。

所述外壳体1底部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底板31和设置在支撑底板31两侧的支撑侧板32,所述支撑侧板32的上缘为弧形的焊接槽33,所述焊接槽与外壳体1底部焊接,所述支撑底板31开设有两个支撑片34,所述支撑片34一端与支撑底板31一体设置,另外一端向上弯曲与外壳体1底部焊接。

实施例1

一种发电机外壳体1结构,包括圆筒形的外壳体1和设置在外壳体1上端的电器元件连接板2,所述电器元件连接板2通过连接支脚3与外壳体1侧壁固定,所述连接支脚3设置在电器元件连接板2的四角,所述电器元件连接板2外部还设置有电气箱罩体4。

所述连接支脚3包括 L形连接框5和设置在L连接框侧面的三角连接板6,所述 L形连接框5包括一体成型的水平上连接板7和竖直下连接板8,所述水平上连接板7和竖直下连接板8的外端边缘向内弯折与外壳体1侧壁焊接固定;所述电器元件连接板2通过螺栓17与四个连接支脚3的水平上连接板7可拆卸固定。

所述电气箱罩体4由前侧板9、后侧板10、左侧板11、右侧板12和上盖板13拼接组成。

所述前侧板9包括前侧板主板体14和设置在前侧板主板体14内缘的前连接边15,所述前侧板主板体14的下缘设有与外壳体1侧壁适配的弧形槽16,所述前连接边15设置在前侧板主板体14的上缘和两侧边缘,所述前连接边15与前侧板主板体14垂直设置且一体成型;所述前侧板主板体14下部与电器元件连接板2的前边缘配合遮挡,所述前侧板主板体14下部的两角分别与相邻的三角连接板6通过螺栓17固定连接,所述前侧板9两侧边缘的前连接边15分别与相邻的竖直下连接板8通过螺栓17固定连接;

所述后侧板10包括后侧板主板体18和设置在后侧板主板体18内缘的后连接边19,所述后侧板主板体18的下缘设有与外壳体1侧壁适配的弧形槽16,所述后连接边19设置在后侧板主板体18的上缘和两侧边缘,所述后连接边19与后侧板主板体18垂直设置且一体成型;所述后侧板主板体18下部与电器元件连接板2的后边缘配合遮挡,所述后侧板主板体18下部的两角分别与相邻的三角连接板6通过螺栓17固定连接,所述后侧板10两侧边缘的后连接边19分别与相邻的竖直下连接板8通过螺栓17固定连接。

所述左侧板11与前侧板主板体14左侧的前连接边15和后侧板主板体18左侧的后连接边19通过螺栓17固定连接;所述右侧板12与前侧板主板体14右侧的前连接边15和后侧板主板体18右侧的后连接边19通过螺栓17固定连接;所述左侧板11和后侧板10上边缘均设置有上内翻边20,所述左侧板11和后侧板10下边缘均设置有下内翻边21;所述上盖板13与前侧板主板体14上缘的前连接边15和后侧板主板体18上缘的后连接边19通过螺栓17固定连接。

所述前侧板主板体14和后侧板主板体18的弧形槽16与外壳体1侧壁之间设置有弧形密封条22;所述左侧板11和右侧板12的下内翻边21与外壳体1侧壁之间设置有条形密封条23。

在使用时,首先,连接支脚3首先和外壳体1焊接,L形连接框5和三角连接板6一体成型且三角连接板6设置在L形连接框5的外侧面。L形连接框5的水平上连接板7和竖直下连接板8的外端边缘向内弯折与外壳体1侧壁焊接固定,由于连接支脚3设置在电器元件连接板2的四角,当连接支脚3与外壳体1焊接后,四个连接支脚3的水平上连接板7构成了与电器元件连接板2四角连接的四个连接点;

将电器元件连接板2与四个连接支脚3的水平上连接板7通过螺栓17连接固定,此时电器元件连接板2与外壳体1通过四个连接支脚3稳定连接固定;

将前侧板9的弧形槽16与外壳体1配合,且与电器元件连接板2的前边缘配合遮挡,位于电器元件连接板2前边缘两脚的两个连接支脚3与前侧板9配合连接;前侧板主板体14下部的两角分别与相邻的三角连接板6通过螺栓17固定连接,所述前侧板9两侧边缘的前连接边15分别与相邻的竖直下连接板8通过螺栓17固定连接,前侧板9与连接支脚3配合固定;

同理,将后侧板10的弧形槽16与外壳体1配合,且与电器元件连接板2的后边缘配合遮挡,位于电器元件连接板2后边缘两脚的两个连接支脚3与后侧板10配合连接;后侧板主板体18下部的两角分别与相邻的三角连接板6通过螺栓17固定连接,所述后侧板10两侧边缘的后连接边19分别与相邻的竖直下连接板8通过螺栓17固定连接,后侧板10与连接支脚3配合固定;

左侧板11与前侧板主板体14左侧的前连接边15和后侧板主板体18左侧的后连接边19通过螺栓17固定连接;所述右侧板12与前侧板主板体14右侧的前连接边15和后侧板主板体18右侧的后连接边19通过螺栓17固定连接;上盖板13与前侧板主板体14上缘的前连接边15和后侧板主板体18上缘的后连接边19通过螺栓17固定连接;至此可以实现电气箱罩体4的拼接组合,由于连接方式为焊接和螺栓17连接,连接稳定性较强。

实施例2

对实施例1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外壳体1底部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底板31和设置在支撑底板31两侧的支撑侧板32,所述支撑侧板32的上缘为弧形的焊接槽33,所述焊接槽与外壳体1底部焊接,所述支撑底板31开设有两个支撑片34,所述支撑片34一端与支撑底板31一体设置,另外一端向上弯曲与外壳体1底部焊接。这样的设计利于对外壳体1进行支撑,且结构轻便,将支撑底板31上的板料开设出两块支撑片34可以在不增加材料的情况下增加支撑稳定性。

实施例3

对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电器元件连接板2上安装有变压器24、整流模块25、接线柱26,所述电器元件连接板2上开设有出线孔27,所述出线孔27内设置有保护圈28。所述前侧板9上安装有防水插座29。所述后侧板10或左侧板11或右侧板12或上盖板13上设置有数字式电压表30。这样的设计是对电器元器件分布和安装位置的一种具体设计。保护圈28可以对线材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划伤。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