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9937175发布日期:2020-02-14 22:43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终端产品充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带无线充电的移动终端都存在无线充电快充的安全问题。由于结构问题,无线充电线圈都位于移动终端电池背面电芯位置的上方。在无线充电时,电池后面的无线充电线圈严重发热,热量都传导到电池上而由于空间有限导致热量散不出去长时间导致电池鼓包将前面板撑开。因此,无线充电发热问题已经成为限制无线充电发展的一大障碍,而如何解决无线充电发热带来的安全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能有效解决无线充电快充的发热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充电方式;

当检测到充电方式是无线充电时,判断系统有无应用在运行;

根据判断结果确定无线充电电流值;

依据所确定的无线充电电流值,对移动终端的电池的进行无线充电。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根据判断结果确定无线充电电流值,包括:

当判断结果为系统无应用在运行时,

获取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电池中心的温度;

当检测到温度值未超过第一预设温度阀值时,确定以第一无线充电电流值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当检测到温度值超过第一预设温度阀值时,确定以第二无线充电电流值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其中,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电流值小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电流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根据判断结果确定无线充电电流值,包括:

当判断结果为系统有应用在运行时,

确定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是否高于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且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是否高于第二预设温度阀值,其中,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电池中心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靠近电池保护板上电池边缘的温度;

如果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高于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且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高于第二预设温度阀值,则确定以第三无线充电电流值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否则,确定以第四无线充电电流值对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充电同时给系统供电;其中,所述第三无线充电电流值小于所述第四无线充电电流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确定以第三无线充电电流值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是否高于第三预设温度阀值;

如果高于第三预设温度阀值,则确定停止对所述电池的充电,只给系统供电;

如果低于第三预设温度阀值,则确定持续以第三无线充电电流值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充电方式是有线充电时,获取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

基于所述温度值确定有线充电电流值;

依据所确定的有线充电电流值,对移动终端的电池的进行有线充电。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充电方式;

判断模块,用于当检测到充电方式是无线充电时,判断系统有无应用在运行;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判断结果确定无线充电电流值;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依据所确定的无线充电电流值,对移动终端的电池的进行无线充电。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

当判断结果为系统无应用在运行时,

获取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电池中心的温度;

当检测到温度值未超过第一预设温度阀值时,确定以第一无线充电电流值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当检测到温度值超过第一预设温度阀值时,确定以第二无线充电电流值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其中,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电流值小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电流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

当判断结果为系统有应用在运行时,

确定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是否高于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且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是否高于第二预设温度阀值,其中,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电池中心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靠近电池保护板上电池边缘的温度;

如果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高于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且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高于第二预设温度阀值,则确定以第三无线充电电流值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否则,确定以第四无线充电电流值对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充电同时给系统供电;其中,所述第三无线充电电流值小于所述第四无线充电电流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当确定以第三无线充电电流值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时,检测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是否高于第三预设温度阀值;

如果高于第三预设温度阀值,则确定停止对所述电池的充电,只给系统供电;

如果低于第三预设温度阀值,则确定持续以第三无线充电电流值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当检测到充电方式是有线充电时,获取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基于所述温度值确定有线充电电流值;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依据所确定的有线充电电流值,对移动终端的电池的进行有线充电。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无线充电线圈,

电池,位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下方;

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电池中心的温度;

第二温度传感器,位于电池保护板上方,用于检测电池边缘的温度;

充电控制装置,用于检测充电方式是有线充电还是无线充电,基于充电方式确定充电电流值,依据所确定的充电电流值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电池上方,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位于电池保护板上方。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充电控制装置为上文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检测充电方式是有线充电还是无线充电;当检测到是无线充电时,判断系统有无应用在运行;根据判断结果确定无线充电电流值;依据所确定的无线充电电流值,对移动终端的电池的进行无线充电,如此,在无线充电过程中,不再以恒定不变的无线充电电流值进行充电,而是结合系统当前有无应用在运行确定更合适的无线充电电流值,适时调整无线充电电流值,从而减少无线充电发热,降低电池电芯的温度,解决因检测电池保护板上温度传感器检测值低于因无线充电线圈发热导致电芯中央发热温度而导致的充电温控没有及时作用进而引起电池鼓包问题解决无线充电快充时发热严重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移动终端无线充电线圈在整机的位置示意图;

图2为无线充电器表面温度示意图;

图3为整机后壳表面温度示意图;

图4为整机液晶显示器上表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充电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无应用运行情况下的充电控制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有应用运行情况下的充电控制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充电控制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温度传感器在无线充电线圈放置位置及和主板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发明,下面,先介绍一下目前的充电技术。

小功率无线充电(接收端功率小于5w)由于充电速率缓慢,用户体验较差,目前已经逐渐退出市场。无线充电标准(qi)的最新标准推出接收端功率大于5w小于15w的中等功率无线充电,而这种功率的增加在实际应用中会伴随着严重的发热问题。

在研究5至15w的无线充电产品时发现,因为无线充电终端只有在无线充电盘中心点位置时充电效率较高,充电效率在70%左右,发热量相对较小,对于偏移中心点较大的位置,为保证接收端输入功率不变,发送端往往以较大功率发送,此时充电效率小于50%,大电流通过发送端线圈引起大量发热。

在研究5w以下的无线充电产品时也发现,当输出电流较大时发热非常严重,由于结构问题,如图1所示无线充电线圈在整机正面(也称top面)的位置示意图,图1中,11表示后壳,12表示电池,13表示无线充电线圈。目前所有带无线充电的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线圈都在移动终端电池背面电芯位置的上方。测试中无线充电器表面和手机接触表面已经可以达到55度以上。如图2至图4所示,当输出电流为1a时,一小时左右查看电池负温度系数(ntc,negativetemperaturecoefficient)温度(电池ntc在电池保护板上)已经达到50度,而无线充电器线圈表面已经到56度,而电池就在无线充电器线圈下面,也就是说此时电芯的温度实际上比电池保护板上ntc的温度要高,所以长时间充电可能引起电池鼓包,影响电池寿命等问题,目前很多产品存在因为无线充电问题引起的电池鼓包导致前面板被撑开的问题,同时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无线充电发热问题已经成为限制无线充电发展的一大障碍,而如何解决无线充电发热带来的安全问题,是目前终端研究的重点。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以解决无线充电发热带来的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阐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如图5所示,所述方法主要包括:

步骤501:检测充电方式是有线充电还是无线充电。

其中,所述有线充电可以理解为通过usb线对移动终端进行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既支持有线充电,又支持无线充电。

步骤502:当检测到是无线充电时,判断系统有无应用在运行。

也就是说,当对移动终端充电时,系统可能有应用在运行,也可能没有应用在运行。

本实施例中,针对系统有无应用在运行采取不同的控制策略,从而有助于确定更合适的无线充电电流值,便于后续适时调整无线充电电流值。

步骤503:根据判断结果确定无线充电电流值。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判断结果确定无线充电电流值,包括:

当判断结果为系统无应用在运行时,

获取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其中,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电池中心的温度;

当检测到温度值未超过第一预设温度阀值时,确定以第一无线充电电流值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当检测到温度值超过第一预设温度阀值时,确定以第二无线充电电流值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其中,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电池中心的温度,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电流值小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电流值。

具体地,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无线充电线圈上电池电芯的温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位于无线充电线圈上负面(也称bot面)中央位置并贴着电池电芯位置放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来检测无线充电时电池电芯的温度。

这里,第一预设温度阀值是无线充电过程中系统无应用在运行情况下,无线充电线圈发热传导到电池上有电池鼓包风险的温度。

这里,所述第一预设温度阀值可根据电池型号和/或种类进行设定或调整。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判断结果确定无线充电电流值,包括:

当判断结果为系统有应用在运行时,

确定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是否高于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且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是否高于第二预设温度阀值,其中,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电池边缘的温度;

如果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高于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且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高于第二预设温度阀值,则确定以第三无线充电电流值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否则,确定以第四无线充电电流值对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充电同时给应用供电;其中,所述第三无线充电电流值小于所述第四无线充电电流值。

其中,第二温度传感器位于电池保护板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靠近电池保护板的电池边缘的温度。

这里,第二预设温度阀值是电池保护板上启动电池预设算法如jeita算法的温度值。

这里,所述第二预设温度阀值也可根据电池型号和/或种类进行设定或调整。

进一步地,确定以第三无线充电电流值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是否高于第三预设温度阀值;

如果高于第三预设温度阀值,则确定停止对所述电池的充电,只给系统供电;

如果低于第三预设温度阀值,则确定持续以第三无线充电电流值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这里,第三预设温度阀值是无线充电过程中系统有应用在运行情况下,无线充电线圈发热传导到电池上有电池鼓包风险的温度。

这里,所述第三预设温度阀值也可根据电池型号和/或种类进行设定或调整。

步骤504:依据所确定的无线充电电流值,对移动终端的电池的进行无线充电。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是有线充电时,获取由电池保护板上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

基于所述温度值确定有线充电电流值;

依据所确定的有线充电电流值,对移动终端的电池的进行有线充电。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温度值确定有线充电电流值,包括:

当检测到温度值未超过第二预设温度阀值时,确定以第一有线充电电流值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当检测到温度值超过第二预设温度阀值时,确定以第二有线充电电流值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其中,所述第二有线充电电流值小于所述第一有线充电电流值。

这里,第二预设温度阀值是电池保护板上启动电池预设算法如jeita算法的温度值。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在无线充电过程中,不再以恒定不变的无线充电电流值进行充电,而是结合系统当前有无应用在运行来确定更合适的无线充电电流值,适时调整无线充电电流值,从而减少无线充电发热,降低电池电芯的温度,解决因检测电池保护板上温度传感器检测值低于因无线充电线圈发热导致电芯中央发热温度而导致的充电温控没有及时作用进而引起电池鼓包问题解决无线充电快充时发热严重的问题,并尽可能的增大给系统的无线供电电流。在有线充电过程中,不再以恒定不变的有线充电电流值进行充电,而是结合电池保护板上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确定更合适的有线充电电流值,适时调整有线充电电流值,降低和避免有线充电过程中线圈发热导致的电池中电芯温度升温过快导致的电池鼓包问题。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无应用运行情况下的充电控制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流程包括:

步骤601:系统检测到预对移动终端进行充电,执行步骤602;

步骤602:系统检测当前充电方式是否是无线充电,如果是,执行步骤603,否则,执行步骤607;

步骤603:先以第一充电电流值对移动终端电池无线充电,并实时检测无线充电线圈上温度传感器b的温度值,然后执行步骤604;

步骤604:判断温度值是否超过预设温度阈值,如果是,执行步骤605;如果否,执行步骤606;

步骤605:以小于第一充电电流值的第二充电电流值对移动终端电池进行充电;

比如,第一充电电流值为400ma,第二充电电流值为300ma。

步骤606:对移动终端始终以第一充电电流值进行充电;

步骤607:通过检测电池保护板上的温度传感器a的温度值,对充电电流进行调整与控制。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有应用运行情况下的充电控制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流程包括:

步骤701:系统检测到预对移动终端进行充电,执行步骤702;

步骤702:系统检测当前充电方式是否是无线充电,如果是,执行步骤703,否则,执行步骤708;

步骤703:检测系统是否有应用在运行,并实时检测电池保护板上温度传感器a和无线充电线圈上温度传感器b的值;如果无应用在运行,执行步骤709,如果有应用在运行,执行步骤704;

步骤704:检测温度传感器b的值是否高于温度传感器a的值且温度传感器a是否高于阈值a1,如果是,则执行步骤705;如果没有,执行步骤710;

其中,阈值a1是电池保护板上启动电池jeita算法的温度值。

步骤705:以小于第一充电电流值的第二电流值(如小400ma)对移动终端电池无线充电,然后执行步骤706;

步骤706:检测温度传感器b的值是否高于阈值b1,如果高于阈值b1,执行步骤707;如果低于阈值b1,返回步骤705;

其中,阈值b1是实际测试过程中无线充电线圈发热传导到电池上有电池鼓包风险的温度。

步骤707:只给系统供电,停止对电池的充电;

步骤708:通过检测电池保护板上的温度传感器a的温度值,对充电电流进行调整与控制;

步骤709:按照无应用运行情况下的充电控制策略进行充电控制;

具体地,按照无应用运行情况下的充电控制策略进行充电控制,可依照图6中步骤603到步骤607所示流程操作。

步骤710:对移动终端始终以第一充电电流值进行充电。

上文所述无线充电动态电流调整方案,用于保护在进行无线充电时电池的充电安全,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纯无线充电无应用操作温控保护,具体操作过程请参考图6;第二种是当系统有应用在运行时,无线充电对系统供电及电池充电的温控如图7所示。

上文所述无线充电动态电流调整方案,可以降低和避免目前无线充电过程中线圈发热导致的电池电芯温度升温过快导致的电池鼓包问题,并尽可能的增大给系统的无线供电电流。本实施例所述无线充电动态电流调整方案,能降低无线充电快充时发热严重的问题;改善线圈移位引起的不充电问题。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充电控制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所述充电控制装置应用于移动终端,如图8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10,用于检测充电方式是有线充电还是无线充电;

判断模块20,用于当检测到是无线充电时,判断系统有无应用在运行;

第一确定模块30,用于根据判断结果确定无线充电电流值;

第一控制模块40,用于依据所确定的无线充电电流值,对移动终端的电池的进行无线充电。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30,还用于:

当判断结果为系统无应用在运行时,

获取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电池中心的温度;

当检测到温度值未超过第一预设温度阀值时,确定以第一无线充电电流值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当检测到温度值超过第一预设温度阀值时,确定以第二无线充电电流值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其中,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电流值小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电流值。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30,还用于:

当判断结果为系统有应用在运行时,

确定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是否高于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且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是否高于第二预设温度阀值;其中,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电池中心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电池边缘的温度;

如果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高于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且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高于第二预设温度阀值,则确定以第三无线充电电流值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否则,确定以第四无线充电电流值对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充电同时给应用供电;其中,所述第三无线充电电流值小于所述第四无线充电电流值。

进一步地,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30,还用于当确定以第三无线充电电流值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时,检测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是否高于第三预设温度阀值;

如果高于第三预设温度阀值,则确定停止对所述电池的充电,只给系统供电;

如果低于第三预设温度阀值,则确定持续以第三无线充电电流值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50,用于当检测到是有线充电时,获取由电池保护板上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基于所述温度值确定有线充电电流值;

第二控制模块60,用于依据所确定的有线充电电流值,对移动终端的电池的进行有线充电。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检测模块10、所述判断模块20、所述第一确定模块30、所述第一控制模块40、所述第二确定模块50、所述第二控制模块60,均可由位于所述充电控制装置中的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processingunit)、微处理器(mpu,microprocessorunit)、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signalprocessor)、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等实现。

本实施例所述充电控制装置,能降低和避免无线充电过程中线圈发热导致的电池电芯温度升温过快导致的电池鼓包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上文的充电控制装置。所述充电控制装置,用于检测充电方式是有线充电还是无线充电,基于充电方式确定充电电流值,依据所确定的充电电流值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控制。

具体地,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无线充电线圈;电池,位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下方;第一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电池中央上方,用于检测电池中心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位于电池保护板上方,用于检测靠近电池保护板的电池边缘的温度。

优选地,所述电池位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中心位置下方。

本申请所述技术方案,可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

图9示出了温度传感器在无线充电线圈放置位置及和主板连接示意图,图9中,91表示主板,92表示电池保护板,93表示电池,94表示无线充电线圈,a表示温度传感器a,b表示温度传感器b,95表示地弹片,96表示电源输入弹片,97表示温度信号检测弹片。温度传感器b在无线充电线圈下方中央位置放置,贴着电池电芯。移动终端无线充电线圈上负面(也称bot面)中央位置并贴着电池电芯位置放置的温度传感器b,该温度传感器b用来检测无线充电是电池电芯的温度;该温度传感器b通过柔性电路板(fpc,flexibleprintedcircuit)及主板上弹片与主板上温度检测信号连接。

具体地,在移动终端接收端的无线充电线圈中心位置下方电池电芯中央上方加一个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通过fpc与主板上的信号通过弹片相连接在一起,当检测到使用无线充电时,用来检测无线充电时电芯的温度,当处理器检测到该温度超过一定的阈值时,降低无线充电的电流,从而减少无线充电发热,降低电池电芯的温度,解决因检测电池保护板上温度传感器检测值低于因无线充电线圈发热导致电芯中央发热温度而导致的充电温控没有及时作用进而引起电池鼓包问题。而在有线充电时依然通过检测电池保护板上的温度传感器来控制充电电流的大小。

上述通过在无线充电线圈中心位置下方电池电芯中央上方加一个温度传感器,配合合适的软件温控算法的方法,能解决无线充电过程中线圈发热导致的电池电芯温度升温过快导致的电池鼓包问题,相比于其它技术实现更简单,节约成本。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之后,能够实现前述任意一项或多项的充电控制方法。

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为各种类型的存储介质,在本实施例中可优选为非瞬间存储介质。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施例的存储介质中各程序的功能,可参照实施例所述的应用于发送方的充电控制方法的相关描述而理解。

本发明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之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可以降低和避免目前无线充电过程中线圈发热导致的电池中电芯温度升温过快导致的电池鼓包问题,并尽可能的增大给系统的无线供电电流;

2、在现有无线充电温控方案的基础上,硬件上通过在移动终端无线充电线圈中心位置下方电池中电芯中央上方加一个温度传感器,配合合适的软件温控算法解决无线充电过程中线圈发热导致的电池电芯温度升温过快导致的电池鼓包问题,相比于其它技术实现更简单,节约成本。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和智能设备,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第二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