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封网专用三眼滑车用安装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68097发布日期:2018-07-31 23:04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架,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封网专用三眼滑车用安装支架。



背景技术:

封网专用三眼滑车,主要用于输电线路跨越封网施工,而支架是三眼滑车必不可少的部分,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因为支架上的滚轮需要卡在电缆上,这就需要整体结构安装拆卸需要具有便捷性、可操作性,然而现有的滑车支架大多为一体成型结构,翻转灵活度比较低,安装拆卸比较麻烦。另外,对于支架,其刚性和安全性能也要得到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以优化封网施工系统,提高封网施工效率和安全性能的一种新型封网专用三眼滑车用安装支架。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封网专用三眼滑车用安装支架,包括底部的安装板,安装板上设有安装孔,安装板与上方的连接板相连,连接板的左右两侧设有挂耳,连接板的上方通过前后两片斜板分别与前片固定板、后片固定板相连,前片固定板、后片固定板上中下部设有通孔,前片固定板顶端设有第一安装筒,后片固定板顶端设有第二安装筒,第二安装筒与第二衔接筒通过固定旋转轴相连,第二衔接筒设于第二横板上,第二横板的左右两端通过轴承与一对滚轮相连,第二横板对侧的一对滚轮外边缘设有第一横板,第一横板上设有第一衔接筒,第一衔接筒与第一安装筒通过插销轴匹配连接,插销轴末端设有防松懈R销。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第二横板与安装在第二横板上的滚轮以固定旋转轴为中心,围绕第二安装筒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滚轮内的轴承的两端与螺母相连。

有益效果:

该装置全高347mm,安装滚轮后重量约2.2kg,重量轻结构合理;前片固定板、后片固定板上中下部设有通孔,便于安装下滚轮,第二横板的左右两端通过轴承连接的一对滚轮,设于前片固定板、后片固定板上中下部之间的滚轮上方,三个滚轮构成三角形结构,总体结构重心位于结构中下部,能够避免倾翻;第二横板与安装在第二横板上的滚轮以固定旋转轴为中心,围绕第二安装筒旋转,第一衔接筒与第一安装筒通过插销轴匹配连接,安装拆卸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插销轴末端设有防松懈R销,方便安装拆卸,增加了整体的可靠性,提高了施工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打开状态的右侧视图;

其中,1-安装板;2-安装孔;3-连接板;4-挂耳;5-斜板;6-前片固定板;7-后片固定板;8-第一安装筒;9-第二安装筒;10-第二衔接筒;11-固定旋转轴;12-第二横板;13-轴承;14-第一横板;15-第一衔接筒;16-插销轴;17-防松懈R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如图1-3,一种新型封网专用三眼滑车用安装支架,包括底部的安装板1,安装板1上设有安装孔2,安装板1与上方的连接板3相连,连接板3的左右两侧设有挂耳4,连接板3的上方通过前后两片斜板5分别与前片固定板6、后片固定板7相连,前片固定板6、后片固定板7上设有通孔18,前片固定板6顶端设有第一安装筒8,后片固定板7顶端设有第二安装筒9,第二安装筒9与第二衔接筒10通过固定旋转轴11相连,第二衔接筒10设于第二横板12上,第二横板12的左右两端通过轴承13与一对滚轮相连,第二横板12对侧的一对滚轮外边缘设有第一横板14,第一横板14上设有第一衔接筒15,第一衔接筒15与第一安装筒8通过插销轴16匹配连接,插销轴16末端设有防松懈R销17。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第二横板12与安装在第二横板12上的滚轮以固定旋转轴11为中心,围绕第二安装筒9旋转,如图3。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滚轮内的轴承13的两端与螺母相连,安装拆卸方便,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重量轻结构合理,前片固定板6、后片固定板7上中下部设有通孔18,便于安装下滚轮,第二横板12的左右两端通过轴承13连接的一对滚轮,设于前片固定板6、后片固定板7上中下部之间的滚轮上方,三个滚轮构成三角形结构,总体结构重心位于结构中下部,能够避免倾翻;第二横板12与安装在第二横板12上的滚轮以固定旋转轴11为中心,围绕第二安装筒9旋转,第一衔接筒15与第一安装筒8通过插销轴16匹配连接,与一体式的结构相比,安装拆卸更加的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插销轴16末端设有防松懈R销17,方便安装拆卸,增加了整体的可靠性,提高了施工的效率。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和结构特征,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相关人士能够据以实施,但以上内容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任何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