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子冲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1882发布日期:2018-11-07 21:33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子冲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子冲片。



背景技术:

电机是由转子和定子两部分组成,而转子是电机中的旋转部分,包括套接在转轴上的若干转子冲片。

目前,公告号为CN20550968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机转子冲片,它包括圆形的冲片本体,沿所述冲片本体周边均匀设置有线圈槽、通风孔。通风孔之间设置有连接凸起,冲片本体背离连接凸块端面一般开设有用于与连接凸起配合的连接槽。冲片本体叠成转子时,通过连接凸起与连接槽的配合,以实现相邻冲片本体的固定连接,当冲片本体沿连接槽长度方向受力较大时,连接凸起可能沿连接槽产生滑动,冲片本体容易产生形变,并从相邻冲片本体上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转子冲片,其能够减少冲片本体从相邻冲片本体脱落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转子冲片,包括圆形的冲片本体,所述冲片本体上穿设有用于供转轴穿过的传动槽,所述冲片本体的周边均匀穿设有用于缠绕线圈的齿槽,所述冲片本体上开设有第一槽、第二槽,所述第一槽绕冲片本体的中心延伸,所述第二槽沿背离冲片本体中心一侧延伸,所述冲片本体背离第二槽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块,第二块,所述第一块位于第一槽的正下方,用于与相邻转子冲片的第一槽插接;所述第二块位于第二槽的正下方,用于与相邻转子冲片的第二槽插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冲片本体叠成转子时,通过第一槽与第一块的配合、第二槽与第二块的配合,以实现相邻冲片本体的固定连接,当冲片本体沿第一槽长度方向受力较大时,第二块可以与第二槽的内槽壁抵接,承受一部分压力,减少冲片本体产生形变的可能,进而减少冲片本体从相邻冲片本体脱落的可能。

优选的,所述齿槽包括第一线圈槽、与第一线圈槽相连通的第二线圈槽,所述第二线圈槽背离第一线圈槽一侧贯穿于冲片本体的外周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齿槽与冲片本体的外周边相连通,齿槽的漏抗较小,有利于增大电机的启动转矩,改善启动性能。

优选的,所述传动槽的槽口边沿穿设有用于与转轴键连接的键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冲片本体套接在转轴上时,转轴穿过传动槽并与传动槽过盈配合,转轴上的健与键槽配合,可以进一步限制冲片本体相对转轴转动。

优选的,所述传动槽为圆形槽,所述键槽数目为2个以上,沿传动槽的槽口边沿均匀分布。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上述转子冲片构成的转子转动时,多个键槽相互平衡,转子抖动较小。

优选的,所述冲片本体上穿设有圆形的定位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冲片本体叠成转子时,工人可以将工作台上预先放置定位柱,然后依次将冲片本体套在定位柱上,有利于保证所有的齿槽对齐。另外,定位槽减少了冲片本体的质量,进而减少转子转动时的能量消耗。

优选的,所述定位槽数目为两个以上,绕冲片本体的中心均匀分布。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上述转子冲片构成的转子转动时,多个定位槽相互平衡,转子抖动较小。

优选的,所述冲片本体上开设有扇环状的工艺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上述冲片本体叠成转子后,机械手可以夹持工艺槽,以将上述转子进行搬运,较为便利。另外,工艺槽减少了冲片本体的质量,进而减少转子转动时的能量消耗。

优选的,所述第一线圈槽的槽宽为11~12mm,所述第二线圈槽的槽宽为2~3mm。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齿槽长度一定的情况下,齿槽的槽面积相对较小,转子电阻大,启动转矩较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上述转子冲片构成转子后,受力形变的可能较小,转子冲片不易从相邻转子冲片上托落;上座转子冲片动平衡性较好,构成转子后,转子转动时的抖动较小。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顶面一侧结构示意图,用于重点展示实施例的外部结构;

图2为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用于重点展示齿槽;

图3为实施例的底面一侧结构示意图,用于重点展示第一块、第二块。

附图标记:1、冲片本体;2、传动槽;3、齿槽;31、第一线圈槽;32、第二线圈槽;4、第一槽;5、第二槽;6、第一块;7、第二块;8、定位槽;9、工艺槽;10、键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和图2,一种转子冲片,包括圆形的冲片本体1,冲片本体1上穿设有齿槽3、传动槽2、定位槽8、工艺槽9。

传动槽2位于冲片本体1的定位中心,为圆形槽;转轴可以插入传动槽2并与传动槽2过盈配合,传动槽2的槽口边沿设置有四个键槽10,键槽10沿传动槽2的槽口边沿均匀分布,以实现冲片本体1的动平衡。键槽10可以与转轴键连接,进一步限制冲片本体1相对转轴周向滑动。

定位槽8为圆形槽,数目为四个,绕冲片本体1的中心均匀分布在冲片本体1的顶面,所有定位槽8的中心到冲片本体1的中心相等。工艺槽9为扇环形槽,数目为四个,分别位于两个定位槽8之间,所有工艺槽9的中心到冲片本体1中心的距离相等,工艺槽9的槽宽沿背离冲片本体1中心一侧逐渐增大。当上述冲片本体1叠成转子后,机械手可以夹持工艺槽9,以将上述转子进行搬运,较为便利。另外,工艺槽9、定位槽8均减少了冲片本体1的质量,使得转子转动时的能量消耗减少。

齿槽3数目为6个以上,沿冲片本体1的外圆周边均匀分布,齿槽3一侧贯穿于冲片本体1的外周边,使得齿槽3的漏抗较小,有利于增大电机的启动转矩,改善启动性能。

齿槽3包括第一线圈槽31、第二线圈槽32,第一线圈槽31位于第二线圈槽32靠近传动槽2一侧,并与第二线圈槽32相连通,第二线圈槽32贯穿于冲片本体1的外周边。第一线圈槽31的槽宽最大值为11~12mm,第二线圈槽32的槽宽为2~3mm。第一线圈槽31靠近传动槽2一侧的内槽壁为圆弧面,第一线圈槽31靠近第二线圈槽32的内槽壁也为圆弧面。在齿槽3长度一定的情况下,齿槽3的槽面积相对较小,转子电阻大,启动转矩较高。

冲片本体1上开设有第一槽4、第二槽5,第一槽4、第二槽5均位于齿槽3与传动槽2之间,第一槽4沿背离传动槽2一侧延伸,传动槽2与定位槽8中心的连线穿过第一槽4的中心,第一槽4数目为4个,绕冲片本体1的中心均匀分布在冲片本体1的顶面;第二槽5绕冲片本体1的中心周向延伸,第二槽5数目为4个,绕传动槽2的中心均匀分布在冲片本体1的顶面,传动槽2与工艺槽9中心的连线穿过第二槽5的中心。

参见图2和图3,冲片本体1的底面固定有第一块6、第二块7,第一块6、第二块7分别位于第一槽4、第二槽5的正下方。当冲片本体1叠成转子时,通过第一槽4与第一块6的配合、第二槽5与第二块7的配合,以实现相邻冲片本体1的固定连接,当冲片本体1沿第一槽4长度方向受力较大时,第二块7可以与第二槽5的内槽壁抵接,承受一部分压力,减少冲片本体1产生形变的可能,进而减少冲片本体1从相邻冲片本体1脱落的可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