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23786发布日期:2018-12-28 19:30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控制器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器。



背景技术:

永磁同步电机,它实际上是一种交流电机,其定子运行是三项的相差的交流电,而转子则是永磁体。但是这种电机最大的优势就是交流电能量由直流提供,这样就可以对电机进行精确的控制,而且解了电刷带来的寿命问题。因此,永磁同步电机是电动汽车的常用电机之一。永磁同步电机在工作时,大功率的电流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由于永磁同步电机的散热性能差,这样很可能会由于局部过热而导致电路损坏,使得永磁同步电机的供电装置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性能好,且可调节散热程度大小的一种电机控制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电机主体部分以及编码器部分,所述壳体外设有控制按钮,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设有圆孔,圆孔内安装有风扇,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设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扣合在圆孔处的进风罩一,所述进风罩一包括固定在壳体外表面上的环形凸缘部,和沿环形凸缘部圆周呈间隙分布的宽挡风条,相邻宽挡风条之间的间隙形成通风口一,所述进风罩一外罩设有进风罩二,所述进风罩二包括底环和沿底环圆周呈间隙分布的细挡风条,相邻细挡风条之间的间隙形成通风口二,所述通风口一的开口口径小于通风口二上的开口口径,所述环形凸缘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底环上设有与环形凹槽相适配的滑块,所述进风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形凹槽为燕尾槽的结构,所述滑块与燕尾槽的结构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尘盖由透明的橡胶材料制成,所述防尘盖的内壁上设有呈环状分布的橡胶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风扇的结构,使得控制器能及时散热,在风扇外罩设有进风罩一和进风罩二,可以对进风的流速和量进行调节,可以更加控制器在使用时的需求来进行不同程度的散热,大大提升控制器的散热性能和实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调节装置结构分解图。

1、壳体;10、圆孔; 2、风扇;3、调节装置;30、进风罩一;300、环形凸缘部;301、宽挡风条;302、通风口一;303、环形凹槽;31、进风罩二;310、底环;311、细挡风条;312、通风口二; 313、滑块;32、防尘盖;320、橡胶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器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器,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有电机主体部分以及编码器部分,所述壳体1外设有控制按钮,所述壳体1的外表面上设有圆孔10,圆孔10内安装有风扇2,所述壳体1的外表面上设有调节装置3,所述调节装置3包括扣合在圆孔10处的进风罩一30,所述进风罩一30包括固定在壳体1外表面上的环形凸缘部300,和沿环形凸缘部300圆周呈间隙分布的宽挡风条301,相邻宽挡风条301之间的间隙形成通风口一302,所述进风罩一30外罩设有进风罩二31,所述进风罩二31包括底环310和沿底环310圆周呈间隙分布的细挡风条311,相邻细挡风条311之间的间隙形成通风口二312,所述通风口一302的开口口径小于通风口二312上的开口口径,所述环形凸缘上设有环形凹槽303,所述底环310上设有与环形凹槽303相适配的滑块313,所述进风罩二31罩在进风罩一30上转动配合,所述进风罩二31外套设有防尘盖32。所述环形凹槽303为燕尾槽的结构,所述滑块313与燕尾槽的结构相适配。所述防尘盖32由透明的橡胶材料制成,所述防尘盖32的内壁上设有呈环状分布的橡胶凸起320。

控制器在未使用前,运输的过程中,防尘盖32罩设在进风罩二31上,可以起到避免灰尘由圆孔10处进入到壳体1内的作用,同时可以起到保护风扇2结构的作用,提升控制器的产品质量。防尘盖32的内壁上设有橡胶凸起320,可以提升防尘盖32罩设在进风罩二31上的牢固性,控制器在工作时,将防尘盖32打开便可,操作简便。

进风罩二31与进风罩一30转动配合,通过转动进风罩二31,调节细挡风条311的位置,进风罩二31在转动时,底环310的滑块313会在环形凸缘上的环形凹槽303内滑移,当细挡风条311移动到与宽挡风条301相重叠时,通风口一302与通风口二312相重合,此时进风的量为最大,可以最大程度的对控制器进行散热。通过逐渐转动进风罩二31,使细挡风条311移动到与进风口二相重叠的位置,宽挡风条301与进风口相重叠,可以使得进风量逐渐减少。在操作时,可以根据散热的需求,对进风量进行调节,使控制器保持高效的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