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片盘型绝缘子提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4036发布日期:2019-02-19 18:14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片盘型绝缘子提钩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架空输电线绝缘子维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单片盘型绝缘子提钩器。



背景技术:

盘型绝缘子是使用的最早和最普遍的一种线路绝缘子,其主要供高压架空输电线路中的绝缘和固定导线用。它由铁帽、绝缘件(瓷件或玻璃件)和钢脚用水泥胶合剂胶合而成。使用时一般均串接成不同的串,用于各种电压等级和不同地区的线路上。当前5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多采用球窝连接,球窝结构无方向性并具有装拆方便的优点。近年来,随着线路电压等级的不断升高,盘型绝缘子的吨位也越来越大,其自身重量也日益增长,大部分特高压瓷质绝缘子的自重在20kg左右,极端的单片盘型绝缘子自重可达到30kg。

因外部环境、产品自身老化等不可抗拒因素,单片盘型绝缘子发生零值或自爆,在线路停电检修时需对问题盘型绝缘子进行更换,然而目前还没有针对单片盘型绝缘子进行提钩进行更换的专用工具,现场往往通过铁丝进行缠绕绑扎,然后通过传递绳传递至高空、将绝缘子放入采具包然后传递至高空或者通过打死绳节等方式,这些方式都比较费时费力,而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了一种单片盘型绝缘子提钩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单片盘型绝缘子提钩器,包括套环、U型连接框架和钩环,所述套环设有开口而整体呈优弧形,即套环开口两端头之间的距离小于套环直径;所述U型连接框架包括并排设置的左U型连接杆和右U型连接杆,所述左U型连接杆和右U型连接杆的形状相同,所述左U型连接杆的一端与套环开口的一端头固定连接,左U型连接杆的另一端与钩环固定连接,右U型连接杆的一端与套环开口的另一端头固定连接,右U型连接杆的另一端与钩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套环直径大于盘型绝缘子钢脚头部的直径,将左U型连接杆和右U型连接杆之间的距离称为夹持间距,所述夹持间距等于套环开口两端头之间的距离,夹持间距小于盘型绝缘子钢脚头部的直径且大于盘型绝缘子钢脚颈部的直径。

优选的,在左U型连接杆和右U型连接杆之间固定有用于防止U型连接框架在使用时变形的横杆,所述横杆靠近钩环一端的底部设置。

优选的,所述左U型连接杆、右U型连接杆和套环一体成型制作;钩环与U型连接框架之间采用焊接或者一体成型连接。

优选的,所述左U型连接杆和右U型连接杆底部弯曲段的横截面呈矩形。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套环、U型连接框架和钩环的相互配合作用,实现了对单片盘型绝缘子的快速提升更换,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大大提高了单片盘型绝缘子的更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单片盘型绝缘子提钩器,包括套环2、U型连接框架6和钩环1,所述套环2设有开口3而整体呈优弧形,即套环2开口两端头之间的距离小于套环2直径;所述U型连接框架6包括并排设置的左U型连接杆5和右U型连接杆4,所述左U型连接杆5和右U型连接杆4的形状相同,所述左U型连接杆5的一端与套环2开口的一端头固定连接,左U型连接杆5的另一端与钩环1固定连接,右U型连接杆4的一端与套环2开口的另一端头固定连接,右U型连接杆4的另一端与钩环1固定连接。所述套环2直径大于盘型绝缘子钢脚头部的直径,将左U型连接杆5和右U型连接杆4之间的距离称为夹持间距,所述夹持间距等于套环开口3两端头之间的距离,夹持间距小于盘型绝缘子钢脚头部的直径且大于盘型绝缘子钢脚颈部的直径。

左U型连接杆5和右U型连接杆4之间固定有用于防止U型连接框架6在使用时变形的横杆7,所述横杆7靠近钩环1一端的底部设置;为了进一步增加整体的强度,所述左U型连接杆5、右U型连接杆4和套环2一体成型制作;钩环1与U型连接框架6之间采用焊接或者一体成型连接。

在使用过程中为了防止盘型绝缘子左右晃动,所述左U型连接杆5和右U型连接杆4底部弯曲段的横截面呈矩形。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一手握住钩环1让套环2套住盘型绝缘子钢脚头部并向下移动让套环2套在盘型绝缘子钢脚颈部上,然后提起钩环1,此时盘型绝缘子钢脚颈部沿着左U型连接杆5和右U型连接杆4之间的滑道移动到U型连接框架6底部弯曲段,最后在钩环1系拉绳从而快速地将单片盘型绝缘子提升进行更换,当提到更换位置处时,本实用新型只需反向动作即可快速从单片盘型绝缘子上取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