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子冲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29483发布日期:2019-06-05 22:55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子冲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零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子冲片。



背景技术:

冲片,顾名思义是一种利用冲床生产的零件,转子冲片即为在电动机中作为转子使用的一种硅钢片,其因为制造的规格不同,适用于不同功率的电动机。转子冲片通常很薄,厚度不到1mm,多片转子冲片相互叠加在一起,再在冲片的凹槽内绕入导线即形成一个转子。

授权公告号为CN20668599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转子冲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冲片本体,所述冲片本体具有圆环形的轭部和位于轭部内侧的轴孔,自所述轭部沿所述冲片本体的径向圆周方向延伸的若干个齿,相邻齿之间形成有用以缠绕转子线圈的绕线齿槽,且所述绕线齿槽均布于所述冲片本体周边上,所述齿径向外缘内凹形成有若干辅助槽,且每个齿外缘上的辅助槽数量为偶数,所述辅助槽具有两个侧壁及位于两个侧壁之间的内壁,所述辅助槽贯穿所述冲片本体的两个端面。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该类转子冲片共同叠加组成了电机内部的转子,嵌于转子冲片槽内的漆包线在转子旋转过程中会受到较大的离心力作用,并且与齿外缘处产生挤压力,而电机自身会出大量的热量,一方面,齿外缘会随着热胀冷缩的作用而造成宽度的变化,此时若受到转子冲片槽内全部漆包线的离心力作用,齿很容易发生错位,导致齿之间的导体脱离,最终影响电机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子冲片,其解决了现有的转座冲片在离心力作用下容易错位的问题,达到了限制导体从齿之间脱离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转子冲片,包括冲片本体和多个键槽,其特征是:所述键槽包括弧边、依次相对设置于所述弧边两侧的渐扩边、至少两个渐缩边和至少两个直边;所述渐扩边上并排设置有多个凸起部,所述渐缩边与所述直边间隔设置,且所述渐缩边与所述直边呈钝角设置。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渐缩边与直边组成多个连通的缩口,能够在将导体通过渐缩边和直边顺利的安装入键槽内,嵌入键槽内的导体就会被渐缩边层层卡在键槽内,避免导体受离心力影响从键槽内弹出;另外,渐扩边与弧边组成供导体安装的槽位,通过设置在渐扩边处的凸起部大大增强了冲片本体的弹性和柔韧性,保证了冲片本体在使用过程中被弯折程度的限制,使安装在键槽内的导体与凸起发生经常性摩擦而不容易暴裂的同时,还使得导体受到凸起部的抵接而避免导体受离心力影响从键槽内脱离。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凸起部包括靠近所述弧边的第一边、靠近所述渐缩边的第二边和连接两者的第三边;所述第三边与所述渐扩边重合。

采用上述方案,将凸起部设置为三角形,从而使得渐扩边与凸起部的外壁组成齿状结构,转子在高速转动过程中,导体由于离心力作用容易向外挪移,凸起部能够起到抵触作用,保证导体在键槽中的相对位置;同时凸起部与渐扩边一体成型,能够保证凸起部的连接强度,避免脱落或变形。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二边与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三边之间均呈锐角设置,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三边之间呈锐角或直角设置。

采用上述方案,使得凸起部呈倒齿状,导体安装时可以顺利地沿第二边滑入渐扩边之间,而当导体由于离心力作用容易向外挪移,凸起部能够起到抵触作用,保证导体在键槽中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渐缩边与所述直边的连接处设置有倒钩。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倒钩的设置,能够大大增强整个渐缩边与直边的限位效果,从而能够更加牢固的将导体锁入在键槽内。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倒钩包括连接所述渐缩边的第四边、连接所述直边的第五边和连接两者的半圆边;所述半圆边与所述第四边和所述第五边相切。

采用上述方案,在导向与半圆边相抵触时,能够避免挂钩划伤导体,有利于对导体进行保护,避免导体的损伤。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四边与所述渐缩边之间呈锐角或直角设置,所述第五边与所述直边呈钝角设置。

采用上述方案,倒钩的端部朝向弧边的方向倾斜,导体安装时可以顺利地沿第五边滑入渐缩边之间,而当导体由于离心力作用容易向外挪移,第四边能够起到抵触作用,保证倒钩对导体的抵接效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冲片本体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键槽一一对应,所述通孔内嵌合有由铁丝组成的填充物。

采用上述方案,当转子冲片的重心偏移,可朝对应的通孔内加入可调整重心的填充物,避免键槽间的错位。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填充物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环形槽,相邻两个所述环形槽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冲片本体的厚度。

采用上述方案,当需要去除转子上的部分冲片本体时,可通过断开环形缺口以分离冲片本体。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冲片本体的中心设置有内周孔,所述内周孔的内壁沿周向凹陷设置有若干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底面沿切向倾斜设置。

采用上述方案,内周孔用于转轴的插入,定位槽用于将转子固定在转轴上,承受其扭矩,使转子和转轴一起运动;定位槽的一侧朝向转子转动方向并承受转子转动时产生的扭矩,使转子转动时更加平稳,通过将底面倾斜设置,使定位槽的两侧壁存在斜边过渡,可以有效释放定位槽受到的应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渐缩边对嵌入键槽内的导体的层层卡紧,并辅以凸起部大大增强了冲片本体的弹性和柔韧性,使得导体受到凸起部和渐缩边的抵接而避免导体受离心力影响从键槽内脱离。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转子冲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填充物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的齿部与嵌槽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部的放大图、用于展示嵌槽、凸起部与倒钩之间的连接关系。

图中,1、冲片本体;2、齿部;3、内周孔;4、键槽;41、弧边;42、渐扩边;43、渐缩边;44、直边;5、定位槽;6、通孔;7、填充物;71、环形槽;8、凸起部;81、第一边;82、第二边;83、第三边;9、倒钩;91、第四边;92、第五边;93、半圆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转子冲片,如图1所示,包括冲片本体1、多个设置于冲片本体1的外周壁的齿部2、设置于冲片本体1中心的内周孔3。其中,齿部2之间形成键槽4,键槽4沿径向的截面包括弧边41、依次相对设置于弧边41两侧的渐扩边42、两个渐缩边43和两个直边44。

内周孔3的内壁沿周向凹陷设置有若干定位槽5,定位槽5的底面沿切向倾斜设置。内周孔3用于转轴的插入,定位槽5用于将转子固定在转轴上,承受其扭矩,使转子和转轴一起运动;定位槽5的一侧朝向转子转动方向并承受转子转动时产生的扭矩,使转子转动时更加平稳,通过将底面倾斜设置,使定位槽5的两侧壁存在斜边过渡,可以有效释放定位槽5受到的应力。

冲片本体1上设置有多个通孔6,通孔6与键槽4一一对应,通孔6内嵌合有由铁丝组成的填充物7。当转子冲片的重心偏移,可朝对应的通孔6内加入可调整重心的填充物7,避免键槽4间的错位。同时为便于从转子上取出部分冲片本体1,参照图2,在填充物7的外壁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环形槽71,相邻两个环形槽71之间的距离等于冲片本体1的厚度,可直接通过截断填充物7取出冲片本体1。

参照图3和图4,渐扩边42上并排设置有多个凸起部8。凸起部8包括靠近弧边41的第一边81、靠近渐缩边43的第二边82和连接两者的第三边83;第三边83与渐扩边42重合。第二边82与第一边81和第三边83之间均呈锐角设置,第一边81与第三边83之间呈锐角或直角设置。将凸起部8设置为倒齿状,从而使得渐扩边42与凸起部8的外壁组成齿状结构,转子在高速转动过程中,导体由于离心力作用容易向外挪移,凸起部8能够起到抵触作用,保证导体在键槽4中的相对位置;同时凸起部8与渐扩边42一体成型,能够保证凸起部8的连接强度,避免脱落或变形。

渐缩边43与直边44间隔设置,且渐缩边43与直边44呈钝角设置。渐缩边43与直边44的连接处设置有倒钩9。倒钩9包括连接渐缩边43的第四边91、连接直边44的第五边92和连接两者的半圆边93;半圆边93与第四边91和第五边92相切。第四边91与渐缩边43之间呈锐角或直角设置,第五边92与直边44呈钝角设置。倒钩9的端部朝向弧边41的方向倾斜,导体安装时可以顺利地沿第五边92滑入渐缩边43之间,而当导体由于离心力作用容易向外挪移,第四边91能够起到抵触作用,保证倒钩9对导体的抵接效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