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数控设备用应用线束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0546发布日期:2019-05-24 20:55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数控设备用应用线束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数控设备用应用线束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电气设备是在电力系统中对发电机、变压器、电力线路、断路器等设备的统称,电力在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其带给我们极大的便利,成为我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能源,电厂中能够让电力正常运行和输送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便是电气设备。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智能数控设备用应用线束连接结构没有设置将装置依据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将线束板连接在一起的设备,当使用者安装较多数量的线束时,线束安装顺序会发生杂乱,使用者需要检修时,增加使用者的检修难度,降低使用者的检修效率,没有设置便于固定不同规格线束的设备,只能对固定规格的线束进行固定,降低装置的使用范围,使用者需要购买不同规格的装置,增加使用成本,没有设置便于将装置进行拆卸的设备,当使用者需要拆卸装置时,需要拆卸大量螺栓,增加装置的拆卸难度,降低装置的拆卸效率,没有设置便于将装置进行运输的设备,当使用者需要输送大量装置时,需要通过绳索等物体将装置捆扎在一起,增加装置的运输难度,降低装置的运输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数控设备用应用线束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线束安装顺序会发生杂乱、使用者需要购买不同规格的装置,增加使用成本、需要拆卸大量螺栓,增加装置的拆卸难度,降低装置的拆卸效率和增加装置的运输难度,降低装置运输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数控设备用应用线束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线束板,所述第一线束板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卡头,另一侧安装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内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头,所述第二卡头相对于第一线束板的一侧安装有第二线束板,所述第二线束板相对于第二卡头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卡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线束板相邻于第一卡头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相对于第一线束板的一端安装有第一固定头,所述第一固定头上套设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靠近第一固定头的一侧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固定槽。

优选的,所述第二线束板相邻于第二卡槽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相对于第二线束板的一端安装有第二固定头,所述第二固定头上套设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靠近第二固定头的一侧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固定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线束板的内部开设有两个第一凹槽,两个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均安装有第一线束,两个所述第一线束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一卡杆,所述第一卡杆相对于第一线束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相对于第一卡杆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弹簧。

优选的,所述第二线束板的内部开设有两个第二凹槽,两个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均安装有第二线束,两个所述第二线束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二卡杆,所述第二卡杆相对于第二线束的一端安装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相对于第二卡杆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弹簧。

优选的,所述第一线束板相对于第一固定杆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相对于第一线束板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转头,所述第一转头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线束板相邻于第一转杆的两侧位置处均转动连接有连接杆。

优选的,所述第二线束板相对于第二固定杆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相对于第二线束板的一端安装有第二转头,所述第二转头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二线束板相邻于第二转杆的两侧位置处均转动连接有插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第二卡头、第一卡槽、第一卡头和第二卡槽,将第二线束板的第二卡头与第一线束板的第一卡槽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连接,再将第一线束板的第一卡头与另一个第二线束板的第二卡槽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连接,从而将所有的第一线束板和第二线束板进行连接,让使用者安装较多数量的线束时,避免线束安装顺序发生杂乱,让使用者需要检修时,降低使用者的检修难度,提高使用者的检修效率。

(2)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第一卡杆、第一连接板、第一弹簧、第二卡杆、第二连接板和第二弹簧,将第一卡杆分别往两侧进行推动,第一卡杆带动第一连接板移动,第一连接板挤压第一弹簧移动,将第一线束放置于两个第一卡杆之间,松开第一卡杆,第一卡杆在第一弹簧的作用力下移动回原位,从而将第一线束夹紧,将第二卡杆分别往两侧进行推动,第二卡杆带动第二连接板移动,第二连接板挤压第二弹簧移动,将第二线束放置于两个第二卡杆之间,松开第二卡杆,第二卡杆在第二弹簧的作用力下移动回原位,从而将第二线束夹紧,可以对不同规格的线束进行固定,提高装置的使用范围,让使用者无需购买不同规格的装置,降低使用成本。

(3)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第一固定头、第二固定头、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当使用者需要拆卸第一线束板和第二线束板时,将第一线束板和第二线束板进行滑动,第一线束板和第二线束板滑动带动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进行滑动,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滑动带动第一固定头和第二固定头进行滑动,从而与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进行分离,完成拆卸,当使用者需要拆卸装置时,无需拆卸大量螺栓,降低装置的拆卸难度,提高装置的拆卸效率。

(4)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插杆和连接杆,当使用者需要运输第一线束板和第二线束板时,将连接杆绕着第一线束板转动至与第一线束板垂直的角度,将插杆绕着第二线束板转动至与第二线束板垂直的角度,将插杆插入连接杆,从而将第一线束板和第二线束板横向连接,让使用者无需通过其他物体固定第一线束板和第二线束板,降低装置的运输难度,提高装置的运输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A区域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B区域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卸下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固定板的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固定板的侧视图;

图中:1-第一转头;2-第一卡杆;3-第一卡头;4-连接杆;5-第一凹槽;6-第一线束板;7-第一线束;8-第一限位杆;9-第一卡槽;10-第二限位杆;11-第二线束板;12-第二凹槽;13-第二卡槽;14-第二线束;15-第二转头;16-第二卡杆;17-第二卡头;18-第一固定板;19-第一固定杆;20-第二固定板;21-第二固定杆;22-第二转杆;23-第一转杆;24-第一连接板;25-第一弹簧;26-第二连接板;27-第二弹簧;28-插杆;29-第一固定头;30-第二固定头;31-第一固定槽;32-第二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数控设备用应用线束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线束板6,第一线束板6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卡头3,另一侧安装有第一卡槽9,第一卡槽9的内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头17,第二卡头17相对于第一线束板6的一侧安装有第二线束板11,第二线束板11相对于第二卡头17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卡槽13,当使用者将第一线束7和第二线束14分别与所有的第一线束板6和第二线束板11连接后,将第二线束板11的第二卡头17与第一线束板6的第一卡槽9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连接,再将第一线束板6的第一卡头3与另一个第二线束板11的第二卡槽13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连接,从而将所有的第一线束板6和第二线束板11进行连接。

优选的,第一线束板6相邻于第一卡头3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固定杆19,第一固定杆19相对于第一线束板6的一端安装有第一固定头29,第一固定头29上套设有第一固定板18,第一固定板18靠近第一固定头29的一侧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固定槽31,当使用者需要将第一线束板6和第二线束板11进行固定时,将所有的第一固定板18和第二固定板20依照实际需求与物体通过螺栓进行固定,第一固定板18和第二固定板20固定完毕后,将第一固定杆19和第二固定杆21分别对准第一固定板18的第一固定槽31和第二固定板20的第二固定槽32,将第一线束板6和第二线束板11进行滑动,第一线束板6和第二线束板11滑动带动第一固定杆19和第二固定杆21进行滑动,第一固定杆19和第二固定杆21滑动带动第一固定头29和第二固定头30进行滑动,从而与第一固定槽31和第二固定槽32进行卡合,当使用者需要拆卸第一线束板6和第二线束板11时,将第一线束板6和第二线束板11进行滑动,第一线束板6和第二线束板11滑动带动第一固定杆19和第二固定杆21进行滑动,第一固定杆19和第二固定杆21滑动带动第一固定头29和第二固定头30进行滑动,从而与第一固定槽31和第二固定槽32进行分离,完成拆卸。

优选的,第二线束板11相邻于第二卡槽13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固定杆21,第二固定杆21相对于第二线束板11的一端安装有第二固定头30,第二固定头30上套设有第二固定板20,第二固定板20靠近第二固定头30的一侧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固定槽32。

优选的,第一线束板6的内部开设有两个第一凹槽5,两个第一凹槽5的内部均安装有第一线束7,两个第一线束7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一卡杆2,第一卡杆2相对于第一线束7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连接板24,第一连接板24相对于第一卡杆2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弹簧25,当使用者需要安装第一线束7和第二线束14时,将第一卡杆2分别往两侧进行推动,第一卡杆2带动第一连接板24进行移动,第一连接板24挤压第一弹簧25进行移动,将第一线束7放置于两个第一卡杆2之间,松开第一卡杆2,第一卡杆2在第一弹簧25的作用力下移动回原位,从而将第一线束7夹紧,将第二卡杆16分别往两侧进行推动,第二卡杆16带动第二连接板26进行移动,第二连接板26挤压第二弹簧27进行移动,将第二线束14放置于两个第二卡杆16之间,松开第二卡杆16,第二卡杆16在第二弹簧27的作用力下移动回原位,从而将第二线束14夹紧,将第一转头1和第二转头15进行转动,第一转头1和第二转头15带动第一限位杆8和第二限位杆10进行转动,第一限位杆8和第二限位杆10将第一线束7和第二线束14进行阻挡。

优选的,第二线束板11的内部开设有两个第二凹槽12,两个第二凹槽12的内部均安装有第二线束14,两个第二线束14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二卡杆16,第二卡杆16相对于第二线束14的一端安装有第二连接板26,第二连接板26相对于第二卡杆16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弹簧27。

优选的,第一线束板6相对于第一固定杆19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23,第一转杆23相对于第一线束板6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转头1,第一转头1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一限位杆8,第一线束板6相邻于第一转杆23的两侧位置处均转动连接有连接杆4,当使用者需要运输第一线束板6和第二线束板11时,将连接杆4绕着第一线束板6转动至与第一线束板6垂直的角度,将插杆28绕着第二线束板11转动至与第二线束板11垂直的角度,将插杆28插入连接杆4,从而将第一线束板6和第二线束板11横向连接,让使用者无需通过其他物体固定第一线束板6和第二线束板11。

优选的,第二线束板11相对于第二固定杆2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22,第二转杆22相对于第二线束板11的一端安装有第二转头15,第二转头15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二限位杆10,第二线束板11相邻于第二转杆22的两侧位置处均转动连接有插杆28。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当使用者需要运输第一线束板6和第二线束板11时,将连接杆4绕着第一线束板6转动至与第一线束板6垂直的角度,将插杆28绕着第二线束板11转动至与第二线束板11垂直的角度,将插杆28插入连接杆4,从而将第一线束板6和第二线束板11横向连接,让使用者无需通过其他物体固定第一线束板6和第二线束板11,当使用者需要安装第一线束7和第二线束14时,将第一卡杆2分别往两侧进行推动,第一卡杆2带动第一连接板24进行移动,第一连接板24挤压第一弹簧25进行移动,将第一线束7放置于两个第一卡杆2之间,松开第一卡杆2,第一卡杆2在第一弹簧25的作用力下移动回原位,从而将第一线束7夹紧,将第二卡杆16分别往两侧进行推动,第二卡杆16带动第二连接板26进行移动,第二连接板26挤压第二弹簧27进行移动,将第二线束14放置于两个第二卡杆16之间,松开第二卡杆16,第二卡杆16在第二弹簧27的作用力下移动回原位,从而将第二线束14夹紧,将第一转头1和第二转头15进行转动,第一转头1和第二转头15带动第一限位杆8和第二限位杆10进行转动,第一限位杆8和第二限位杆10将第一线束7和第二线束14进行阻挡,第一线束7和第二线束14安装完毕后,当使用者将第一线束7和第二线束14分别与所有的第一线束板6和第二线束板11连接后,将第二线束板11的第二卡头17与第一线束板6的第一卡槽9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连接,再将第一线束板6的第一卡头3与另一个第二线束板11的第二卡槽13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连接,从而将所有的第一线束板6和第二线束板11进行连接,当使用者需要将第一线束板6和第二线束板11进行固定时,将所有的第一固定板18和第二固定板20依照实际需求与物体通过螺栓进行固定,第一固定板18和第二固定板20固定完毕后,将第一固定杆19和第二固定杆21分别对准第一固定板18的第一固定槽31和第二固定板20的第二固定槽32,将第一线束板6和第二线束板11进行滑动,第一线束板6和第二线束板11滑动带动第一固定杆19和第二固定杆21进行滑动,第一固定杆19和第二固定杆21滑动带动第一固定头29和第二固定头30进行滑动,从而与第一固定槽31和第二固定槽32进行卡合,当使用者需要拆卸第一线束板6和第二线束板11时,将第一线束板6和第二线束板11进行滑动,第一线束板6和第二线束板11滑动带动第一固定杆19和第二固定杆21进行滑动,第一固定杆19和第二固定杆21滑动带动第一固定头29和第二固定头30进行滑动,从而与第一固定槽31和第二固定槽32进行分离,完成拆卸。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