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电动千斤顶的升降压电源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6778发布日期:2019-08-13 21:11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用电动千斤顶的升降压电源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用电动千斤顶的升降压电源电路。



背景技术:

在以蓄电池为电力能源的电动工具中,由于蓄电池的输出特性偏软,输出电压不稳,需要在蓄电池与控制器之间增加一个DC/DC变换器。DC/DC变换器在蓄电池电动工具中主要起以下作用:(1)电压变换:通过DC/DC变换器对蓄电池的输出电压进行变换后再提供给控制器。(2)稳定电压:蓄电池的输出电压不稳,通过DC/DC变换器闭环控制系统对其进行稳压。但是现有的稳压电路存在电路复杂,元器件多,升压或降压工作状态单一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电动千斤顶的升降压电源电路,其目的是解决蓄电池作为电源带来的受温度影响与负载影响造成的电压不稳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车用电动千斤顶的升降压电源电路,包括直流变换芯片U2,二极管D1、D2、D3,三极管Q2,电阻R7、R8、R11、R14、R15,电感L1,电容C7,二极管D1的正极与电源输入端Vin电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电阻R7的一端和直流变换芯片U2的6脚电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三极管 Q2的发射极和直流变换芯片U2的7脚电连接,电阻R8的两端分别与三极管 Q2的发射极和基极电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串联电阻R11后与直流变换芯片U2的8脚电连接,直流变换芯片U2的3脚串联电容C7后接地,三极管 Q2的集电极串联电感L1后与直流变换芯片U2的1脚电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反向串联二极管D3后接地,直流变换芯片U2的1脚正向串联二极管 D2后引出电源输出端Vout,直流变换芯片U2的2脚和4脚接地,直流变换芯片U2的5脚串联电阻R14后与二极管D2的负极电连接,直流变换芯片 U2的5脚串联电阻R15后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车用电动千斤顶的升降压电源电路,其中,车用电动千斤顶的升降压电源电路还包括电容C21和电容C6,电容C6的正极与二极管D1 的负极电连接,电容C6的负极接地,电容C21与电容C6并联。

本实用新型的车用电动千斤顶的升降压电源电路,其中,车用电动千斤顶的升降压电源电路还包括电容C5和电容C1,电容C5的正极与二极管D2 的负极电连接,电容C5的负极接地,电容C1与电容C5并联。

本实用新型的车用电动千斤顶的升降压电源电路,其中,直流变换芯片 U2的型号为MC34063。

本实用新型的车用电动千斤顶的升降压电源电路,其中,二极管D1的型号为M7。

本实用新型的车用电动千斤顶的升降压电源电路,其中,二极管D2和二极管D3的型号均为SS16。

本实用新型的车用电动千斤顶的升降压电源电路,其中,三极管Q2的型号为B772。

本实用新型利用开关的高频通断与电感的储能进行稳压,有效解决了稳压电路存在电路复杂,受温度影响较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的车用电动千斤顶的升降压电源电路,包括直流变换芯片U2,二极管D1、D2、D3,三极管Q2,电阻R7、R8、R11、R14、R15,电感L1,电容C7,二极管D1的正极与电源输入端Vin电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电阻R7的一端和直流变换芯片U2的6脚电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三极管 Q2的发射极和直流变换芯片U2的7脚电连接,电阻R8的两端分别与三极管 Q2的发射极和基极电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串联电阻R11后与直流变换芯片U2的8脚电连接,直流变换芯片U2的3脚串联电容C7后接地,三极管 Q2的集电极串联电感L1后与直流变换芯片U2的1脚电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反向串联二极管D3后接地,直流变换芯片U2的1脚正向串联二极管 D2后引出电源输出端Vout,直流变换芯片U2的2脚和4脚接地,直流变换芯片U2的5脚串联电阻R14后与二极管D2的负极电连接,直流变换芯片 U2的5脚串联电阻R15后接地,车用电动千斤顶的升降压电源电路还包括电容C21和电容C6,电容C6的正极与二极管D1的负极电连接,电容C6的负极接地,电容C21与电容C6并联,车用电动千斤顶的升降压电源电路还包括电容C5和电容C1,电容C5的正极与二极管D2的负极电连接,电容C5的负极接地,电容C1与电容C5并联,直流变换芯片U2的型号为MC34063,二极管D1的型号为M7,二极管D2和二极管D3的型号均为SS16,三极管 Q2的型号为B772。

如图1所示,其为车用电动千斤顶的升降压电源电路的原理图,Vin用于与蓄电池的正极电连接,Vout=1.25V/R15*(R14+R15),其用于输出负载需要的稳定电压,Q1为直流变换芯片U2的1脚处的内置三极管,三极管Q1打开则直流变换芯片U2的1脚与直流变换芯片U2的4脚连通。

当Vin>Vout时,三极管Q1始终断开,三极管Q2以一定的时间间隔重复地接通和断开,在三极管Q2接通时,Vin通过三极管Q2向负载提供能量,在整个三极管Q2接通期间,蓄电池向负载提供能量并将一部份能量由电感 L1储存起来;当三极管Q2断开时,蓄电池便中断了能量的提供,储存在电感L1中的能量通过二极管D3释放给负载,使负载得到连续而稳定的能量。

当Vin<Vout时,三极管Q2始终接通三极管Q1,三极管Q1以一定的时间间隔重复地接通和断开,在三极管Q1接通时,利用Vin通过三极管Q2直接与直流变换芯片U2的4脚连通,产生大电流给电感L1储存较大能量,在三极管Q1断开时,储存在电感L1中的能量和Vin向负载提供的能量一起通过二极管D3释放给负载,使负载得到连续而稳定的能量。

负载的电压平均值Eout可用下式表示:Eout=TON/T*Vin,式中TON为三极管Q1每次接通的时间,T为三极管Q1通断的工作周期(即开关接通时间 TON和关断时间TOFF之和)。由式可知,改变三极管Q1接通时间和工作周期的比例,负载电压的平均值也随之改变,因此,随着负载及蓄电池电压的变化自动调整TON和T的比例便能使Vout维持不变。从而利用简单的电路实现了稳压,有效的避免了受温度影响大的问题。

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