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22620349发布日期:2020-10-23 19:25阅读:68来源:国知局
充电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可折叠电子设备逐渐开始应用。在可折叠电子设备中往往设置有多个电池,可折叠电子设备在充电时需要同时对多个电池进行充电。在电子设备中往往通过增大电子设备的充电功率来提高电子设备的充电效率。在增加电子设备的充电功率时,会导致电子设备充电过程中发热严重,导致电子设备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电路、充电电路的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进而至少一定程度上降低电子设备的成本,并减少电子设备的发热量。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包括:

第一电池;

第二电池,所述第二电池和所述第一电池并联,且所述第二电池的电容量小于所述第一电池的电容量;

充电接口,用于接收电源信号;

第一充电支路,所述第一充电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充电接口,所述第一充电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池的第一电极,所述第一充电支路用于在第一充电模式下向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充电;

第二充电支路,所述第二充电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充电接口,所述第二充电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池的第一电极,所述第二充电支路用于在第二充电模式下向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充电;

控制芯片,包括电流调节模块,所述电流调节模块连接所述第一电池的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池的第一电极、并连接所述第一电池的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池的第二电极,所述电流调节模块用于调节所述第二电池的充电电流;

其中,所述第二充电模式的充电功率小于所述第一充电模式的充电功率。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充电电路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当第二电池和第一电池的充电电流比大于预设阈值时,通过电流调节模块调小第二电池的充电电流,所述预设阈值等于所述第二电池和所述第一电池的电容量之比;

当所述充电电流比小于所述预设阈值时,通过所述电流调节模块调大所述第二电池的充电电流。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电路。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充电电路,在第一充电模式下通过第一充电支路向并联的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第二电池的电容量小于第一电池的电容量)供电,在第二模式下通过第二充电支路向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供电,并通过控制芯片中的电流调节模块调节第二电池的充电电流,从而实现了对第二电池的限流,进而保证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均可充满。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上分别串联限流开关),本申请的充电电路不再需要设置限流开关,不但降低了电子设备的成本,也减少了电子设备的发热量,从而使得该充电电路适用于并联电池的快充方案。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例,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的示意框图。

图2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电流调节模块的示意框图。

图3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的另一个示意框图。

图4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第一开关单元进入限流模式时电流流向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第二开关单元进入限流模式时电流流向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充电电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

图7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中:110、第一电池;111、第一电芯;112、第一保护板;120、第二电池;121、第二电芯;122、第二保护板;310、充电接口;410、第一充电支路;4100、直充开关;510、第二充电支路;5100、电源管理模块;610、控制芯片;611、电流调节模块;6111、第一开关单元;6112、检测控制单元;6113、第二开关单元;710、第一壳体;711、第一容置部;712、第一中框;713、第一后盖;720、第二壳体;721、第二容置部;722、第二中框;723、第二后盖;730、第一电路板;740、第二电路板;810、第一显示部;820、第二显示部;830、可弯折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例。然而,示例实施例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例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材料、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方法、装置、实现、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公开的各方面。

附图中所示的方框图仅仅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即,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软件硬化的模块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功能实体的一部分,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本公开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充电电路,如图1所示,该充电电路可包括第一电池110、第二电池120、充电接口310、第一充电支路410、第二充电支路510和控制芯片610,其中:

第一电池110和第二电池120并联,且第二电池120的电容量小于第一电池110的电容量;充电接口310用于接收电源信号;第一充电支路410的第一端可连接充电接口310、第二端可连接第一电池110的第一电极,第一充电支路410用于在第一充电模式下向第一电池110和第二电池120充电;第二充电支路510的第一端可连接充电接口310、第二端可连接第一电池110的第一电极,第二充电支路510用于在第二充电模式(第二充电模式的充电功率小于第一充电模式的充电功率)下向第一电池110和第二电池120充电;控制芯片610可包括电流调节模块611,电流调节模块611可连接第一电池110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池120的第一电极、并可连接第一电池110的第二电极和第二电池120的第二电极,电流调节模块611用于调节第二电池120的充电电流。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充电电路,在第一充电模式下通过第一充电支路410向并联的第一电池110和第二电池120(第二电池120的电容量小于第一电池110的电容量)供电,在第二模式下通过第二充电支路510向第一电池110和第二电池120供电,并通过控制芯片610中的电流调节模块611调节第二电池120的充电电流,从而实现对第二电池120的限流,进而保证第一电池110和第二电池120均可充满。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第一电池110和第二电池120上分别串联限流开关),本申请的充电电路不再需要设置限流开关,不但降低了电子设备的成本,也减少了电子设备的发热量,从而使得该充电电路适用于并联电池的快充方案。

下面将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的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第一电池110的第一电极(正极)通过控制芯片610连接第二电池120的第一电极(正极),第一电池110的第二电极(负极)通过控制芯片610连接第二电池120的第二电极(负极),且第一电池110的第二电极(负极)和第二电池120的第二电极(负极)形成接地极,此处不再详细介绍。

充电接口310用来连接充电电源,以实现第一电池110和第二电池120的充电。举例而言,充电接口310可以是micro-usb接口、type-c接口或触点式接口等,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第一充电支路410的第一端连接充电接口310、第二端连接第一电池110的第一电极(正极),用于在第一充电模式下向第一电池110和第二电池120充电;第二充电支路510的第一端连接充电接口310、第二端连接第一电池110的第一电极(正极),用于在第二充电模式下向第一电池110和第二电池120充电。

第二充电模式的充电功率小于第一充电模式的充电功率,示例的,第二充电支路510的充电电流小于第一充电支路410的充电电流。相应地,第一充电支路410可以是快充支路,第二充电支路510可以是预充电(预充电是指在锂离子电池等电池充电过程中,通常需要首先对电子设备进行预充电,避免直接进入快充模式影响电池使用寿命或者破坏电池)支路或普通充电支路。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第一充电支路410可包括直充开关4100,直充开关4100的第一端连接充电接口310,直充开关4100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池110的第一电极(正极),直充开关4100在第一充电模式下导通,用于将所述电源信号传输至第一电池110和第二电池120;第二充电支路510可包括电源管理模块5100,电源管理模块5100第一端连接充电接口310,电源管理模块5100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池110的第一电极,电源管理模块5100在第二充电模式下导通,用于将电源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电池110和所述第二电池120。

电源管理模块5100(比如,pmic2221)用于对第一电池110和第二电池120的充放电进行管理,电源管理模块5100中可以包括开关电路和管理电路,其中:

开关电路可以包括普充开关,普充开关可以响应第二充电信号而导通,使第一电池110和第二电池120可以通过第二充电支路510进行充电;管理电路用于控制第二充电支路510的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管理电路可以包括电压调节电路和电流调节电路,管理电路可以和电子设备内的处理器连接,电压调节电路和电流调节电路响应处理器发送的充放电管理信号而对第二充电支路510输出的充电信号或者放电信号进行控制。

在充电过程中和放电过程中,可通过电源管理模块5100的放电端向电子设备内的用电器件(比如显示装置、处理器、存储器、摄像模组和音频模组等)供电,此处不再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控制芯片610包括电流调节模块611,而电流调节模块611包括第一开关单元6111和检测控制单元6112,其中:

第一开关单元611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池110的第一电极,第一开关单元6111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池120的第一电极;第一开关单元6111的控制端连接检测控制单元6112;检测控制单元6112连接第二电池120,用于检测第二电池120的充电电流,并生成第二电池120的限流控制信号,再根据限流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开关单元6111调节第二电池120的充电电流。

具体而言,当第二电池120和第一电池110的充电电流比大于预设阈值(该预设阈值等于第二电池120和第一电池110的电容量之比,此处不再详细描述)时,检测控制单元6112生成第一限流控制信号,并根据第一限流控制信号调大第一开关单元6111的阻抗,以调小第二电池120的充电电流;当第二电池120和第一电池110的充电电流比小于上述预设阈值时,检测控制单元6112生成第二限流控制信号,并根据第一限流控制信号调小第一开关单元6111的阻抗,以调大所述第二电池120的充电电流。

示例的,当第一开关单元6111为mos管时,mos管的第一端可以是源极,mos管的第二端可以是漏极,mos管的控制端为栅极。或者mos管的第一端可以是漏极,mos管的第二端可以是源极,此处不作具体限定。第一开关单元6111可以是n型mos管或p型mos管,当第一开关单元6111为n型mos管时,第一开关单元6111的控制信号为是高电平信号;当第一开关单元6111为p型mos管时,第一开关单元6111的控制信号可以是低电平信号,此处不再详细描述。

另外,该电流调节模块611还包括第二开关单元6113,第二开关单元6113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池110的第二电极,第二开关单元6113第二端连接第二电池120的第二电极,第二开关单元6113的控制端连接检测控制单元6112,检测控制单元6112也能够根据限流控制信号控制第二开关单元6113调节第二电池120的充电电流,此处不作特殊限定。

需要注意的是,检测控制单元6112也能够检测第一电池110和第二电池120的电压,如图4和图5所示,可通过bat1p_sen/bat1n_sen引脚检测第一电池110的电压,并通过bat2p_sen/bat2n_sen检测第二电池120电压,此处不再详细描述。

在第一电池110和第二电池120扣合后放电时,如果第一电池110的电压和第二电池120的电压存在电压差、且电压差较大时,可通过检测控制单元6112使第一开关单元6111或第二开关单元6113进入限流模式,具体而言:

当所述第一电池110的电压高于第一电池110的电压,且第一电池110和第一电池110的电压差超过预设电压阈值时,检测控制单元6112生成第三限流控制信号,并根据第三限流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开关单元6111的电流由第二电池120流向第一电池110,此时,第一开关单元6111进入限流模式;

当第二电池120的电压高于第一电池110的电压、且第二电池120和第一电池110的电压差超过上述预设电压阈值时,检测控制单元6112生成第四限流控制信号,并根据第四限流控制信号控制第二开关单元6113的电流由第一电池110流向第二电池120,此时,第二开关单元6113进入限流模式。

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充电电路的控制方法,用于对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电路进行控制,如图6所示,该控制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10,当第二电池120和第一电池110的充电电流比大于预设阈值时,通过电流调节模块611调小第二电池120的充电电流,预设阈值等于第二电池120和第一电池110的电容量之比;

步骤s620,当充电电流比小于预设阈值时,通过电流调节模块611调大第二电池120的充电电流。

另外,第一开关单元6111和第二开关单元6113进入限流模式的操作步骤已在上文中详细介绍,此处也不再赘述。

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充电电路。

如图7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第一壳体710、第二壳体720、第一电路板730和第二电路板740,第一壳体710具有第一容置部711,第一电池110设于第一容置部711;第二壳体720具有第二容置部721,第二壳体720和第一壳体710连接,第二电池120设于第二容置,充电接口310设于第一壳体710远离第二壳体720的一侧。

第一电池110可以包括第一电芯111和第一保护板112,第一保护板112设于第一电芯111,第二电池120可以包括第二电芯121和第二保护板122,第二保护板122设于第二电芯121。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是可折叠电子设备,此时,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转轴,第一壳体710和第二壳体720通过转轴铰接。第一壳体710可以包括第一中框712和第一后盖713,第一中框712和第一后盖713形成第一容置部711,第一电路板730和第一电池110设于该第一容置部711。第二壳体720可以包括第二中框722和第二后盖723,第二中框722和第二后盖723形成第二容置部721,第二电路板740和第二电池120设于该第二容置部721。

其中,第一中框712和第二中框722可以是金属中框,当第一中框712为金属中框时,电子设备的天线辐射体可以设于该金属中框。或者第一中框712和第二中框722也可以是非金属中框,比如塑料中框和玻璃中框。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一中框712和第二中框722的材料也可以不同,比如第一中框712为金属中框,第二中框722为玻璃中框,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第一后盖713和第二后盖723可以是分体式结构或者一体化结构,当第一中框712和第二中框722为非金属中框时,第一后盖713和/或第二后盖723可以是金属后盖,电子设备的天线辐射体可以设于第一后盖713和/或第二后盖723。第一后盖713和第二后盖723可以是柔性后盖。

第一电池110的容量大于第二电池120的容量,因此第一电池110的体积大于第二电池120的体积。第一壳体710和第二壳体720的容置腔的体积相似,因此第一电路板730的面积小于第二电路板740的面积,第二电路板740可以是电子设备的主板。第一电路板730可以安装于第一中框712,第二电路板740可以安装于第二中框722。第一电路板730和第二电路板740均可以设置接地点。

第二电路板740上可以集成有马达、麦克风、扬声器、受话器、耳机接口、通用串行总线接口(usb接口)、摄像头、传感器模组、陀螺仪以及处理器等功能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

其中,传感器模组可以包括深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磁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指纹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及骨传导传感器等。处理器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signal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processing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处理器可以和直充开关4100以及电源管理模块5100连接,用以向直充开关4100以及电源管理模块5100提供相应的控制信号。

在中框远离后盖的一侧设置有显示屏,显示屏可以是可弯曲显示屏。如图8所示,可弯曲显示屏可以包括第一显示部810和第二显示部820。第一显示部810连接于第一中框712,也即是第一显示部810覆盖第一电池110。第二显示部820连接于第二中框722,也即是第二显示区覆盖第二电池120。第一显示部810和第二显示部820之间设置有可弯折部830,可弯折部830为柔性显示部,可弯折部830覆盖转轴。显示屏的第一显示部810和第二显示部820可以分屏显示也可以整屏显示。

显示屏可以是显示屏形成电子设备的显示面,用于显示图像、文本等信息。显示屏可以为液晶显示屏(liquidcrystaldisplay,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等类型的显示屏。

显示屏上可以设置有柔性盖板。其中,柔性盖板可以覆盖显示屏,以对显示屏进行保护,防止显示屏被刮伤或者被水损坏。显示屏可以包括显示区域以及非显示区域。其中,显示区域执行显示屏的显示功能,用于显示图像、文本等信息。非显示区域不显示信息。非显示区域可以用于设置摄像头、受话器、接近传感器等功能模块。在一些实施例中,非显示区域可以包括位于显示区域上部和下部的至少一个区域。

显示屏可以为全面屏。此时,显示屏可以全屏显示信息,从而电子设备具有较大的屏占比。显示屏只包括显示区域,而不包括非显示区域。此时,电子设备中的摄像头、接近传感器等功能模块可以隐藏在显示屏下方,而电子设备的指纹识别模组可以设置在电子设备的背面。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不将其应用限制到本说明书提出的部件的详细结构和布置方式。本公开能够具有其他实施方式,并且能够以多种方式实现并且执行。前述变形形式和修改形式落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应可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公开和限定的本公开延伸到文中和/或附图中提到或明显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特征的所有可替代组合。所有这些不同的组合构成本公开的多个可替代方面。本说明书所述的实施方式说明了已知用于实现本公开的最佳方式,并且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利用本公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