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组件安装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89040发布日期:2021-04-06 12:39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组件安装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组件(光伏瓦片、光伏面板)安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组件安装件。



背景技术:

光伏组件在建筑领域应用时,所使用的安装方式一般分为挂接和螺钉连接,不同的连接方式直接影响产品施工安装的成本和便捷程度,还会影响安装后的光伏组件的安全性(抗风揭)、防水性和外观平整性等。现有的安装方式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尚未有一种各方面较为均衡的安装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便捷、成本较低,且安装后的光伏组件安全性、防水性较佳,外观平整美观的光伏组件安装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光伏组件安装件,包括设置于光伏组件左侧边缘处的左边框、设置于所述光伏组件右侧边缘处的右边框;

所述左边框包括与所述光伏组件相连接的左连接部、与所述左连接部相连接并位于所述光伏组件左侧边缘外的落槽部,所述落槽部形成有位置低于所述光伏组件上表面的排水槽;

所述右边框包括与所述光伏组件相连接的右连接部、与所述右连接部相连接并位于所述光伏组件右侧边缘外的上盖部,所述上盖部形成有位置平齐于或高于所述光伏组件上表面的上盖。

所述左连接部包括形成开口向右的凹槽以供所述光伏组件嵌设其中的左连接板,所述左连接板包括贴合所述光伏组件的左侧表面的左底板;所述落槽部包括形成开口向上的所述排水槽的左槽板,所述左槽板包括右槽壁板,所述右槽壁板与所述左底板连接为一体;

所述右连接部包括形成开口向左的凹槽以供所述光伏组件嵌设其中的右连接板,所述右连接板包括贴合于所述光伏组件的上表面的上侧板,所述上盖与所述上侧板相连接。

所述左槽板包括形成所述排水槽的槽底的槽底板,所述槽底板上设置有沿所述左边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挡水筋。

所述左槽板包括与所述右槽壁板相对的左槽壁板,所述左槽壁板的顶端、所述右槽壁板的顶端均设置有落槽部凸起;所述上盖下方连接有两个分别对应所述左槽壁板和所述右槽壁板的左挡板、右挡板,所述左挡板的底端、所述右挡板的底端均设置有上盖部凸起,当所述左边框与所述右边框对接时,所述左挡板底端的所述上盖部凸起与所述左槽壁板上端的所述落槽部凸起卡接,所述右挡板底端的所述上盖部凸起与所述右槽壁板上端的所述落槽部凸起卡接。

所述右连接板包括贴合所述光伏组件的右侧表面的右底板,所述右底板与所述左挡板连接为一体。

所述槽底板上开设有用于设置螺钉的开孔,所述左边框通过设置于所述开孔中的螺钉与挂瓦条固定连接。

所述开孔包括内径大于所述螺钉的螺头直径的第一部分、内径小于所述螺钉的螺头直径的第二部分。

所述光伏组件与所述左边框之间、所述光伏组件与所述右边框之间均设置有柔性垫片。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拆装施工方便、成本较低,同时还能够克服安装后光伏组件的安全隐患,提高安装后的光伏组件安全性和防水性,外观也平整美观。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的板面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的横向剖视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上的左边框与传统瓦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上的左边框与右边框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上的右边框与传统瓦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安装件中的左边框的固定示意图。

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安装件中的左边框的开孔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光伏组件;2、左边框;3、右边框;4、左连接板;5、左底板;6、侧板;7、左槽板;8、左槽壁板;9、右槽壁板;10、槽底板;11、开孔;12、落槽部凸起;13、挡水筋;14、右连接板;15、上侧板;16、下侧板;17、右底板;18、上盖;19、左挡板;20、右挡板;21、上盖部凸起;22、螺钉;23、挂瓦条;24、传统瓦;25、柔性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如附图1、2所示,矩形的光伏组件1具有相对的左侧边缘和右侧边缘,对应于图中方向的左侧和右侧,光伏组件1包括用于实现其向建筑物上安装的光伏组件安装件。

如附图3至附图6所示,光伏组件安装件包括设置于光伏组件1左侧边缘处的左边框2和设置于光伏组件1右侧边缘处的右边框3。

左边框2包括左连接部和落槽部。左连接部与光伏组件1相连接,其包括左连接板4,左连接板4形成有开口向右的凹槽以供光伏组件1嵌设其中,因此左连接板4呈现开口向右的凹字形,其包括左底板5和分别位于左底板5两侧并与左底板5接近垂直设置的两块侧板6,其中左底板5贴合光伏组件1的左侧表面,而两侧版分别贴合光伏组件1的上下表面。落槽部与左连接部相连接,并位于光伏组件1左侧边缘外,落槽部形成有在垂直光伏组件1方向上位置低于光伏组件1上表面的排水槽。具体的,落槽部包括形成开口向上的排水槽的左槽板7,左槽板7包括左槽壁板8、右槽壁板9和槽底板10。槽底板10用于形成排水槽的槽底,槽底板10上还设置有沿左边框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挡水筋13。左槽壁板8和右槽壁板9分别设置在槽底板10的左右两侧并与其大致垂直,从而左槽板7包括与右槽壁板9相对,右槽壁板9与左连接部的左底板5连接为一体构成一块平板。

右边框3包括右连接部和上盖部。右连接部与光伏组件1相连接,其包括形成开口向左的凹槽以供光伏组件1嵌设其中的右连接板14,即右连接板14呈现开口向左的凹字形,其包括右底板17和分别位于右底板17两侧并与右底板17接近垂直设置的上侧板15和下侧板16。其中右连接板14贴合光伏组件1的右侧表面,而上侧板15和下侧板16则分别贴合光伏组件1的上下表面。上盖部与右连接部相连接,并位于光伏组件1右侧边缘外,上盖部形成有在垂直光伏组件1方向上位置平齐于或高于光伏组件1上表面的上盖18,上盖18通常和右连接部的上侧板15相连接并平齐。

在左边框2中,左槽壁板8的顶端、右槽壁板9的顶端均设置有落槽部凸起12,该落槽部凸起12可以朝向排水槽中心的方向。而在右边框3中,上盖18下方连接有两个分别对应左槽壁板8和右槽壁板9的左挡板19、右挡板20,右底板17可以与左挡板19连接为一体,并在左挡板19的底端、右挡板20的底端均设置有上盖部凸起21,该上盖部凸起21背向排水槽中心的方向。则当左边框2与右边框3对接时,左挡板19底端的上盖部凸起21与左槽壁板8上端的落槽部凸起12卡接,右挡板20底端的上盖部凸起21与右槽壁板9上端的落槽部凸起12卡接。

带有上述光伏组件安装件的光伏面板在安装时涉及三种安装场镜,分别如下:

如附图3所示,一组光伏组件1中,左侧边缘处的光伏组件1通过左边框2与其左侧的传统瓦24的边缘对接,此时,左边框2的左连接部与传统瓦24的侧边缘对应且二者接近平齐,而左边框2的落槽部则插入传统瓦24下方,与传统瓦24下表面的槽结构配合。

如附图4所示,一组光伏组件1中,中部的光伏组件1通过其左边框2与其左侧相邻的光伏组件1对接,还通过其右边框3与其右侧相邻的光伏组件1对接。图4中示出一组对接处结构,右边框3的上盖部对应位于右边框3的落槽部之上,二者卡接固定,且二者位于两个光伏组件1之间。

如附图5所示,一组光伏组件1中,右侧边缘处的光伏组件1通过右边框3与其右侧的传统瓦24的边缘对接,此时,右边框3的上盖部与传统瓦24的侧边缘的下凹处对应并位于上方,并与下凹处的槽结构配合,使得上盖部与传统瓦24的非下凹处接近平齐。

上述方案中,如附图7、8所示,左边框2的落槽部在适当位置的槽底板10上,还可设有开孔11,开孔11内可以穿设螺钉22,则左边框2通过设置于开孔11中的螺钉22与挂瓦条23固定连接。为了便于拆装,槽底板10上的开孔11包括沿左边框2长度方向分布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的内径大于螺钉22的螺头直径,第二部分的内径小于螺钉22的螺头直径,例如可以采用常见的钥匙孔的形式,则螺钉22可以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滑动。

此外,光伏组件1与左边框2之间、光伏组件1与右边框3之间还可以设置柔性垫片25。

综上,上述本方案在光伏产品安装完后使用通用的传统平板瓦完成收边收角部位。产品的左右边框3在结构和功能设计时除考虑了自身搭配防水之外,产品的左边框2与传统瓦24的右端部吻合搭配,产品的右边框3与传统瓦24的左端部吻合搭配。产品的左右边框3在细节设计时首先考虑搭接防水,即右边框3设计为上盖18结构,左边框2设计落槽结构,左右边框3扣合时可挡住大部分雨水,使其外流,少量雨水进入左边框2落槽中,由于屋面安装坡度的存在,雨水会在落槽内顺边框流出。同时在左边框2落槽里设计了挡水筋13减少雨水的浸入能力。另外左右边框3各设计了两处凸起,在安装搭配时左右边框3达到相互卡接固定的作用,如此由于左边框2使用螺钉22固定在挂瓦条23的上,右边框3即可借助左边框2的固定而达到借力固定的作用。相互卡接除了借力固定,还可以使安装后的产品上表面更加平整、美观。在左边框2上部适当位置钻出如图示的钥匙孔,安装时螺钉22在钥匙孔上端穿过钉入挂瓦条23。当需要拆除更换或者检修时,可将产品整体向上推移,使螺钉22的位置进入钥匙孔的底端大孔位置,此时产品向上抬起,即可使螺产品脱出螺钉22达到移除产品的目的,当更换的产品需要安装时,反向操作即可。如此,螺钉22固定既满足了产品安装的安全性能和抗风揭性能,又满足了产品的更换检修功能,产品安装便捷安全。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光伏产品在建筑领域安装使用时施工安装成本过高的缺点,克服了部分现有技术安装光伏屋面产品时无防风措施的安全隐患问题,克服了产品本身为了实现两种构造而增加产品成本的问题,克服了光伏产品与传统瓦24搭接匹配的问题,克服了产品安装表面不平整的问题。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