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光调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05324阅读:7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调光调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光调速装置。
目前的超声遥控器由压电晶体片、选频放大器、双稳态触发器、可控硅及电源电路组成。其不足之处在于功能单一,只能简单控制电器的开与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超声遥控设备,它不仅可靠的应用于调光调速,并能实现多程序控制。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全电路有①控制头部份由压电晶体片、选频放大电路,抗干扰电路,单稳电路以及②功率输出调节电路由计数电路,张驰振荡电路,可控硅电路和③双电源电路由全电路供电电源,同步信号电源部分组成,电路中由压电晶体征接收的超声信号经选频放大后由二级管VD1的负端接有电阻R4,电容C3的电路进行抗干扰处理后从三级管VT3基极送入单稳电路中进行脉冲整形形成单次脉冲信号,由三极管VT4集电极输出,经电容C5送入计数电路进行数字处理,经二极管隔离、电阻降压,输出不同幅值的程控电压,用以改变张驰振荡器的振荡频率,调节可控硅的导通角,从而实现调光调速的目的。电路输出开、关由三极管VT5控制。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灵敏度高,抗干扰力强,能方便的实现调光调速目的。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电原理说明附

图1为本设备的电原理方柜图①为控制头电路;②为功率输出调节电路;③为双电源电路。
附图2,为本设备电原理图。附图2中,其控制头部分由压电片DY接收的超声信号,经三极管VT1、VT2,电阻R1,R2,电容C1,C2及电感B1所组成的选频电路进行选频放大,由三极管VT2集电极输出;输出信号再由二极管VD1,电容C3电阻R4组成的脉冲整形及抗干扰处理后送到三极管VT3的基极,控制由三极管VT3、VT4,电阻R3、R4、R5R6、R7、R8及电容C4、C5所组成的单稳电路,产生单次程控脉冲,经电容C5输出送到计数电路IC1;由计数电路IC1、二极管VD7、VD8、晶体三极管VT5,电阻R9组成循环计数器。其输出信号分别经VD2、VD3、VD4、VD5、VD6隔离,电阻R12、R13、R14、R15、R16降压,输出不同幅值的程控电压,送至单结晶体管VT6发射极并控制由单结晶体管VT6,电容C9及脉冲变压器B2所组成的张驰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信号经B2次级输出并控制可控硅VTR的导通角,从而改变负载RL的工作电压,达到调光调速之目的。电路工作开关由晶体二极管VD7、VD8,三极管VT5,电阻R9控制。
双电源电路由220V、50Hz交流电源,一组经电阻R20,电容C11限流降压后由二极管VD9、VD10、VD11、V12桥式整流,再经电容C6、C7,电阻R10、R11滤波为全电路工作电源;另一组经电容C10,电阻R19限流降压后由二极管VD13、VD14、VD15、VD16桥式整流后经电阻R17、R18限流,稳压管VD17削波,形成梯形电压,通过开关管VT7,给单结管供电使可控硅工作在过零点与电网频率同步。
本调光调速器供电电压110V-250V,本机直流工作电压12V,静态工作电流小于8MA,控制距离大于6M。
权利要求1.一种调光调速器由压电晶体片,选频放大器、抗干扰电路、单稳电路、计数电路,张驰振荡电路,可控硅电路,双电源电路顺序电连接组线;其特征是抗干扰电路中二极管VD1负端接有电阻R4,电容C3并与单稳电路中三极管VT3基极相连,由三极管VT4集电极经电容C5将整形的单次脉冲送入计数电路进行数字处理后,顺序的输送给隔离二级管VD2、VD3、VD4、VD5、VD6,又经降压电阻R12、R13、R14、R15、R16降压处理,形成不同幅值的程控电压,再送入单结晶体管VT6发射极控制张驰振荡器的频率;电路输出开、关由三极管VT5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调速器,其特征是隔离二级管VD2、VD3、VD4、VD5、VD6与降压电阻R12、R13、R14、R15、R16对应串联输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调速器,其特征是降压电阻R12、R13、R14、R15、R16输出端为公共连结并与单结晶体管VT6发射极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调速器,其特征是三极管VT5的集电极,发射极分别与脉冲变压器B2初级两端相连。
专利摘要本调光调速器,在已有的超声遥控开关基础上改进为采用控制头电路(1),功率输出调节电路(2)和双连电源电路(3)顺序电连结而成。在控制头电路中插入了二极管抗干扰电路和采用单稳电路进行脉冲整形及产生单次脉冲;在功率输出调节电路中,张驰整荡器的振荡频率,受数字电路的输出脉冲幅值控制并用以改变可控硅的导通角,单结晶体管VT6通过三极管VT7供电,使可控硅在过零点与电网同步。双电源提供了全电路工作电源和同步信号。
文档编号H02M5/02GK2266225SQ9421045
公开日1997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1994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1994年4月25日
发明者杨继良, 邱兆银 申请人:杨继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