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电机转子通风结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564390阅读:来源:国知局
子绕组2轴向上形成所述通道10,所述通道10的进风口 11沿冷却风风向倾斜布置。
[0030]本实施例为最基本的实施方式,结构简单,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有效减小通道10进风口所受到的进风阻力,冷却气体从通道10进风口进入更顺畅,增大了冷却气体进入通道10的进风流速,同时使整个通道10的风速分布更均匀,以增大换热系数,从而达到了更好的气体冷却效果,转子通风结构整体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容易,通风冷却效果好的特点。
[0031]实施例2
[0032]参见图1和图3,一种发电机转子通风结构,包括槽底垫条1、转子绕组2、楔下垫条3、阻尼绕组4和转子槽楔5,转子绕组2由多个铜排6和匝间绝缘7构成,铜排6由多根铜导线8并排而成,所述槽底垫条1、转子绕组2、楔下垫条3、阻尼绕组4和转子槽楔5上均开有通风孔9,所述转子绕组2轴向上开有一个与通风孔9形成径向通风的通道10,任意两个相邻铜排6在转子绕组2轴向上形成所述通道10,所述通道10的进风口 11沿冷却风风向倾斜布置。
[0033]所述槽底垫条I与最下边冷却气体进入口的铜导线8对应布置。
[0034]本实施例为一较佳实施方式,槽底垫条I与最下边冷却气体进入口的铜导线8对应布置,能够进一步减小槽底垫条I对冷却风的阻碍,使冷却气体更易进入通道10,进一步增强冷却风流速,提高对铜排6的冷却效果。
[0035]实施例3
[0036]参见图4,一种发电机转子通风结构,包括槽底垫条1、转子绕组2、楔下垫条3、阻尼绕组4和转子槽楔5,转子绕组2由多个铜排6和匝间绝缘7构成,铜排6由多根铜导线8并排而成,所述槽底垫条1、转子绕组2、楔下垫条3、阻尼绕组4和转子槽楔5上均开有通风孔9,所述转子绕组2轴向上开有两个与通风孔9形成径向通风的通道10,任意两个相邻铜排6在转子绕组2轴向上形成所述通道10,所述通道10的进风口 11沿冷却风风向倾斜布置。
[0037]所述槽底垫条I与最下边冷却气体进入口的铜导线8对应布置。
[0038]本实施例为又一较佳实施方式,通道10为两个,加工较容易,增加了冷却气体的通过面积,使铜导线8的散热面积增加,从而提高了通风冷却效果。
[0039]实施例4
[0040]参见图5,一种发电机转子通风结构,包括槽底垫条1、转子绕组2、楔下垫条3、阻尼绕组4和转子槽楔5,转子绕组2由多个铜排6和匝间绝缘7构成,铜排6由多根铜导线8并排而成,所述槽底垫条1、转子绕组2、楔下垫条3、阻尼绕组4和转子槽楔5上均开有通风孔9,所述转子绕组2轴向上开有三个与通风孔9形成径向通风的通道10,三个通道10并排布置,任意两个相邻铜排6在转子绕组2轴向上形成所述通道10,所述通道10的进风口 11沿冷却风风向倾斜布置。
[0041]所述槽底垫条I与最下边冷却气体进入口的铜导线8对应布置。
[0042]本实施例为又一较佳实施方式,通道10为三个,三个通道10并排布置,进一步增加了冷却气体的通过面积,使铜导线8的散热面积大幅增加,从而使通风冷却效果更好。
[0043]实施例5
[0044]参见图6和图7,一种发电机转子通风结构,包括槽底垫条1、转子绕组2、楔下垫条3、阻尼绕组4和转子槽楔5,转子绕组2由多个铜排6和匝间绝缘7构成,铜排6由多根铜导线8并排而成,所述槽底垫条1、转子绕组2、楔下垫条3、阻尼绕组4和转子槽楔5上均开有通风孔9,所述转子绕组2轴向上开有四个与通风孔9形成径向通风的通道10,四个通道10并排布置,任意两个相邻铜排6在转子绕组2轴向上形成所述通道10,所述通道10的进风口 11沿冷却风风向倾斜布置。
[0045]所述槽底垫条I与最下边冷却气体进入口的铜导线8对应布置。
[0046]还包括副槽12,所述副槽12与所述通道10贯通。
[0047]本实施例为最佳实施方式,通道10为四个,四个通道10并排布置,进一步增加了冷却气体的通过面积,使铜导线8的散热面积大幅增加,从而使通风冷却效果达到最佳,还包括副槽12,所述副槽12与所述通道10贯通,冷却气体由副槽12进入后,能够直达通道10对铜导线8进行冷却。
[0048]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还可对本实用新型作出一些显而易见的改变,但这些改变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发电机转子通风结构,包括槽底垫条(I)、转子绕组(2)、楔下垫条(3)、阻尼绕组(4)和转子槽楔(5),转子绕组(2)由多个铜排(6)和匝间绝缘(7)构成,铜排(6)由多根铜导线(8)并排而成,所述槽底垫条(I)、转子绕组(2)、楔下垫条(3)、阻尼绕组(4)和转子槽楔(5)上均开有通风孔(9),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绕组(2)轴向上至少开有一个与通风孔(9)形成径向通风的通道(10),任意两个相邻铜排(6)在转子绕组(2)轴向上形成所述通道(10 ),所述通道(10 )的进风口( 11)沿冷却风风向倾斜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电机转子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底垫条(I)与最下边冷却气体进入口的铜导线(8)对应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发电机转子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10)为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发电机转子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10)为多个,多个通道(10)并排布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电机转子通风结构,包括槽底垫条、转子绕组、楔下垫条、阻尼绕组和转子槽楔,转子绕组由多个铜排和匝间绝缘构成,槽底垫条、转子绕组、楔下垫条、阻尼绕组和转子槽楔上均开有通风孔,转子绕组轴向上至少开有一个与通风孔形成径向通风的通道,任意两个相邻铜排在转子绕组轴向上形成所述通道,通道的进风口沿冷却风风向倾斜布置。本实用新型将通道的进风口沿冷却风风向倾斜布置,能够有效减小通道进风口所受到的进风阻力,增大了冷却气体进入通道的进风流速,同时使整个通道的风速分布更均匀,以增大换热系数,从而达到了更好的气体冷却效果,转子通风结构整体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容易,通风冷却效果好的特点。
【IPC分类】H02K1-32, H02K3-24
【公开号】CN204271782
【申请号】CN201420755775
【发明人】胡德剑, 王建立, 刘清, 刘雄
【申请人】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15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