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系统及其太阳能电池组件降温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716839阅读:来源:国知局
体具有一定的速度,因此,会加快太阳能电池组件I周围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而可以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I与周围气体之间的换热效率,进而可以降低太阳能电池组件I的温度,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I的转换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气体由支气管的出口吹出,加快了太阳能电池组件I周围空气的流动速度,进而可以提高太阳能组件与外界环境间的换热效率,从而可以降低太阳能电池组件I自身的温度,提高太阳能组件的转换率。
[003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气体供应装置优选地为鼓风机,当然也不排除采用其他的装置,如风频繁且风力较大的地区,可以采用口袋型收集风的装置或具有风扇的装置。
[0031]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主供气管2的型号和管材以及支气管的型号和管材等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进行选择,两者可以为统一的型号和管材,也可以为不同的,如主供气管可以为金属材质的,支气管为塑料材质的,或者两者的材质相同,但主供气管的直径大于支气管的直径。
[0032]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主供气管2和支气管均为圆形管,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方形管等管路形状。同时,支气管和主供气管之间可以通过弧形接头进行连接,也可以采用方形接头等形状的接头进行连接。
[0033]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支气管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支气管3和第二支气管4,其中,第一支气管3的一端与主供气管2相连通,另一端为封闭端,第一支气管3的出气口为第一出气口,第一出气口朝向太阳能电池组件I的受光面开设。第二支气管4的出气口为第二出气口,第二出气口朝向太阳能电池组件I的背板开设。如此设置,通过设置第一支气管3和第二支气管4,进入第一支气管3的气体会经由第一出气口流出,由于第一出气口朝向太阳能电池组件I的受光面开设,因此,经由第一出气口流出的气体会增大太阳能电池组件I的受光面周围气体的扰动,进而可以使得太阳能电池组件I的受光面的温度降低;同理,第二支气管4的气体会经由第二出气口吹出,其会增大太阳能电池组件I的背板周围空气的扰动,进而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I的背板与气体之间的换热效率,从而可以降低太阳能电池组件I的背板的温度。如此,通过设置第一支气管3和第二支气管4,可以对太阳能电池组件I的受光面和背板进行降温,以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太阳电池板的转换率。
[003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区分,对两个支气管进行了再命名,其命名不能作为影响本申请保护范围的依据。
[0035]此外,为了进一步实现对太阳能电池组件I进行降温,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包括两个第一支气管3,其中这两个第一支气管3分别设置于太阳能电池组件I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由此通过设置两个支气管,可以增大气体对太阳能电池组件I的受光面周围空气的扰动程度,进而可以进一步增大太阳电池组件的降温程度。同时,还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支气管4,第二支气管4的两个端部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气管3相连通,第二支气管4沿着太阳能电池组件I的长度方向设置。
[003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气管4的两个端部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气管3相连通,当然,也不排除采用其他的设置方式。
[0037]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分别位于两个第一支气管3的第一出气口的连线与太阳能电池组件I的对角线相重合,如此,分别由两个第一出气口吹出的气体沿着太阳能电池组件I的对角线流动,从而可以增大气体的流动路径,扩大气体与太阳能电池组件I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可以确保太阳能组件降温后温度的均匀性,避免出现局部温度过高的现象发生。当然,也不排除采用其他的设置方式,如每个第一支气管均设置有两个第一出气口,四个第一出气口分别位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四个端部,形成对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四角进行吹气,或者沿着第一支气管的长度方向均匀地设置有至少四个第一出气口,由此可以增大第一支气管的气体排出量。
[0038]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设置的第二支气管4相互平行设置,由于第二支气管4的两个端部分别与第一支气管3相连通,由此,第二支气管4的长度延伸方向与太阳能电池组件I的长度延伸方向相一致,从而可以保证经由第二支气管4的第二出气口吹出的气体能够沿着太阳能电池组件I的长度方向延伸,从而增大气体与太阳能电池组件I的接触面积,增大太阳能电池组件I的降温量。当然,也不排除采用其他的设置方式,如可以将第二支气管进行分组设置,或者将第二支气管设置为曲折的支气管,使得第二支气管沿着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背板的表面曲折延伸设置。
[0039]在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太阳能电池组件I包括多块叠加设置的太阳能电池板,每个太阳能电池板均有与之对应的第一支气管3和第二支气管4,为了便于安装同时节省管材,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气管3沿着太阳电池组件中太阳能电池板的叠加方向的延伸方向进行设置的,并且在相应的位置处开设有与其对应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受光面相对应的第一出气口,第一出气口的具体设置数量与太阳能电池组件中太阳能电池板的个数相一致,其具体的数值是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进行选择的,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同时,每个太阳能电池板的背板均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支气管4,每个第二支气管4均设置有多个第二出气口,如图2所示。图2为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太阳能电池组件降温装置的气体管路俯视图的示意图,在该图中,太阳能电池组件I包括五个太阳能电池板(在图中未标示出太阳能电池板),故每个第一支气管3均开设有五个第一出气口,每个太阳能电池板的背板均有与之对应的第二支气管4。
[0040]此外,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一支气管3分别设置于太阳能电池组件I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当然,也不排除根据实际的情况将两个或多个第一支气管设置于太阳能电池组件宽度方向上的两侧。
[0041]在进一步的方案中,为了便于气体经由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吹出,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吹气毛细管5和第二吹气毛细管6,其中第一吹气毛细管5与第一出气口——对应相连通,第二吹气毛细管6与第二出气口——对应相连通,如此,由于吹气毛细管的管径较小,可以避免在太阳能电池组件I上形成较大的阴影,从而影响太阳能电池组件I的受光面积,进而可以保证太阳能电池组件I的转换率。
[0042]此外,为了避免经由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吹出的气体集中在一点而造成太阳能电池组件I损伤(如使得太阳能电池板发生破裂),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吹气毛细管5和第二吹气毛细管6均为喇叭状吹气毛细管,第一吹气毛细管5的直径较小的端部与第一出气口相连接,其直径较大的端部朝向太阳能电池组件I的受光面;同理,第二吹气毛细管6的直径较小的端部与第二出气口相连接,第二吹气毛细管6的直径较大的端部朝向太阳能电池组件I的背板开设。
[0043]如此,将第一吹气毛细管5和第二吹气毛细管6均设置为喇叭状吹气毛细管,可以保证气体经由喇叭状毛细管的直径较大的端部吹出,进而可以扩大第一吹气毛细管5的出口和第二吹气毛细管6的出口与太阳能电池组件I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避免吹出的气体集中于一点,进而从而可以降低对太阳能电池板的损伤。
[0044]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吹气毛细管5和第二吹气毛细管6与太阳能电池板之间的设置角度是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进行设定的,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吹气毛细管6与太阳能电池组件I的背板之间的夹角优选地为30°,当然,也不排除采用其他的设置角度。
[0045]同时,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组件1,还包括如上文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降温装置,在上文中对太阳能电池组件降温装置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在本文中不再赘述。在下文中将对光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