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式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5178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水冷式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尤指一种水冷式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业蓬勃发展,电子产品内如中央处理器等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日益增加,导致一般散热器无法达到发热元件的散热需求,而必须利用具有液冷循环功效的水冷式散热器,才能有效地对发热元件进行散热。

传统水冷式散热器包含有相互连通的一水冷头、一水冷排及一水泵,水冷头内部、水冷排内部、及水泵构成一循环回路,此循环回路内填充水等工作流体,水冷头接触发热元件并利用工作流体将热量带走,水冷排将热量发散至外部以冷却工作流体,水泵再驱动工作流体于循环回路中循环流动。

然而,长期使用下水冷式散热器内的工作流体会减少,所以如何让水冷式散热器具有补水功效,并补水过程中具有方便补水及不易弄湿其它元件,是水冷式散热器需要改善的重点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冷式散热装置,其利用储水箱由透明材质所构成并内部设有储水腔,水泵设置在水冷头与储水箱之间,使补水过程中水泵能避免被弄湿或发生积水情形,以达到水冷式散热装置具有补水、方便观察水位及便利补水作业的功效。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冷式散热装置,包括:一水冷头,内部设有一容水室;一储水箱,叠置于该水冷头上,该储水箱由透明材质所构成并内部设有一储水腔,该储水箱具有配置在该储水腔上、下两侧的一顶板及一底板,该顶板设有连通于该储水腔的一补水口,该底板朝内部凹设有一容泵槽,该容水室、该储水腔与该容泵槽相互连通;以及一水泵,容置于该容泵槽并设置在该水冷头与该储水箱之间。

其中,该容泵槽具有一内壁,该储水箱具有配置在该储水腔左、右两侧的一左侧板及一右侧板,该储水箱具有设置在该左侧板及该右侧板之间的一第一隔板及一第二隔板,该第一隔板两端分别自该顶板及该内壁延伸成型,该第二隔板两端分别自该顶板及该底板延伸成型,该储水腔被该第一隔板与该第二隔板依序分隔出一第一水腔、一第二水腔及一第三水腔。

其中,该顶板设有连通于该第二水腔的一入水流道及连通于该第三水腔的一出水流道,该水冷头与该底板共同设有连通于该容水室与该第一水腔的一第一通道及连通于该容水室与该第三水腔的一第二通道,该内壁设有连通于该容泵槽与该第一水腔的一第一流道口及连通于该容泵槽与该第二水腔的一第二流道口。

其中,该水冷头包含相互组接的一座体及一导热板,该座体夹置在该底板与该导热板之间,该第一通道及该第二通道自该座体上开设,该水泵设置在该座体与该储水箱之间,该容水室自该座体上开设,该导热板罩盖于该容水室且连接有容置在该容水室内部的一散热件。

其中,该水冷头设有连通于该容泵槽的一入水流道及连通于该容水室的一出水流道,该水冷头与该底板共同设有连通于该容水室与该储水腔的一第一通道及一第二通道,该第一通道邻近该入水流道配置,该第二通道贯穿并联通于该出水流道,该水冷头设有连通于该容水室与该容泵槽的一导流道,该导流道设置在该第一通道与该第二通道之间。

其中,该水冷头包含相互组接的一第一座体、一第二座体及一导热板,该第一座体夹置在该底板与该第二座体之间,该第二座体夹置在该第一座体与该导热板之间,该水泵设置在该第一座体与该储水箱之间,该入水流道自该第一座体开设并与该底板呈平行配置,该第一通道及该第二通道自该第一座体、该第二座体与该底板上共同开设,该导流道自该第一座体与该第二座体上共同开设,该容水室自该第二座体上开设,该导热板罩盖于该容水室且连接有容置在该容水室内部的一散热件。

其中,该储水箱设有连通于该储水腔的一入水流道及连通于该储水腔与该容泵槽的一第一通道,该水冷头设有连通于该容水室的一出水流道及连通于该容水室与该容泵槽的一第二通道。

其中,该水冷头包含相互组接的一座体及一导热板,该座体夹置在该底板与该导热板之间,该容水室包含自该座体上开设的一第一容室、一第二容室及连通于该第一容室与该第二容室的一引流道,该第二通道连通于该第一容室与该容泵槽,该出水流道连通于该第二容室,该导热板罩盖于该第二容室且连接有容置在该第二容室内部的一散热件。

其中,该座体包含相互组接的一本体及一夹板,该本体夹置在该夹板与该导热板之间,该夹板夹置在该本体与该底板之间,该本体具有一顶面及一底面,该第一容室自该顶面向内开设,该第二容室自该底面向内开设,该引流道自该本体内部开设,该第二通道自该夹板上开设。

其中,该水泵具有一打水端,该水泵设置在该底板与该夹板之间,该打水端穿设于该夹板且容置在该第一容室。

本实用新型的水冷式散热装置,其利用储水箱由透明材质所构成并内部设有储水腔,水泵设置在水冷头与储水箱之间,使补水过程中水泵能避免被弄湿或发生积水情形,以达到水冷式散热装置具有补水、方便观察水位及便利补水作业的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冷式散热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冷式散热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水冷式散热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水冷式散热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水冷式散热装置

1:水冷头

11:容水室

12:座体

121:第一容室

122:第二容室

123:引流道

124:本体

125:夹板

126:顶面

127:底面

13:导热板

131:散热件

14:导流道

15:第一座体

16:第二座体

2:储水箱

21:储水腔

211:第一水腔

212:第二水腔

213:第三水腔

22:顶板

221:补水口

23:底板

231:容泵槽

232:内壁

24:左侧板

25:右侧板

26:第一隔板

27:第二隔板

3:水泵

31:打水端

4、4’、4”:入水流道

5、5’、5”:出水流道

6、6’、6”:第一通道

7、7’、7”:第二通道

8:第一流道口

9:第二流道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将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作为说明用途,并非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

请参考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冷式散热装置,此水冷式散热装置10主要包括一水冷头1及一储水箱2。

水冷头1内部设有一容水室11,详细说明如下,水冷头1包含相互组接的一座体12及一导热板13,容水室11自座体12上开设,导热板13罩盖于容水室11且连接有容置在容水室11内部的一散热件131。其中,散热件131为一导热块、一均温板、一热管或多个鳍片。

储水箱2叠置于水冷头11上,储水箱2由透明材质所构成并内部设有一储水腔21,储水箱2具有配置在储水腔21上、下两侧的一顶板22及一底板23,顶板22设有连通于储水腔21的一补水口221,底板23朝内部凹设有一容泵槽231,容水室11、储水腔21与容泵槽231相互连通。

进一步说明如下,容泵槽231具有一内壁232,储水箱2具有配置在储水腔21左、右两侧的一左侧板24及一右侧板25,储水箱2具有设置在左侧板24及右侧板25之间的一第一隔板26及一第二隔板27,第一隔板26两端分别自顶板22及内壁232延伸成型,第二隔板27两端分别自顶板22及底板23延伸成型,储水腔21被第一隔板26与第二隔板27依序分隔出一第一水腔211、一第二水腔212及一第三水腔213。

另外,顶板22设有连通于第二水腔212的一入水流道4及连通于第三水腔213的一出水流道5,水冷头1与底板23共同设有连通于容水室11与第一水腔211的一第一通道6及连通于容水室11与第三水腔213的一第二通道7,内壁232设有连通于容泵槽231与第一水腔211的一第一流道口8及连通于容泵槽231与第二水腔212的一第二流道口9。其中,座体12夹置在底板23与导热板13之间,第一通道6及第二通道7自座体12上开设

此外,水冷式散热装置10会利用一水冷排(图未标示)分别连通入水流道4与出水流道5,而令水冷排(图未标示)、入水流道4、第二水腔212、第二 流道口9、容泵槽231、第一流道口8、第一水腔211、第一通道6、容水室11、第二通道7、第三水腔213及出水流道5依序连通,最后出水流道5再连通水冷排(图未标示)而形成一循环回路。

水泵3容置于容泵槽231并设置在水冷头1与储水箱2之间,详细说明如下,水泵3设置在座体12与储水箱2之间,将工作流体填充于循环回路,水泵3用以导引工作流体重复流动于循环回路。

本实用新型水冷式散热装置10的组合,其利用水冷头1内部设有容水室11;储水箱2叠置于水冷头11上,储水箱2由透明材质所构成并内部设有储水腔21,储水箱2具有配置在储水腔21上、下两侧的顶板22及底板23,顶板22设有连通于储水腔21的补水口221,底板23朝内部凹设有容泵槽231,容水室11、储水腔21与容泵槽231相互连通;水泵3容置于容泵槽231并设置在水冷头1与储水箱2之间。借此,以达到水冷式散热装置10具有补水、方便观察水位及便利补水作业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水冷式散热装置10的使用状态如下,当工作流体进入容水室11时,因水冷头1对应发热元件热贴接,故工作流体可吸收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并将热量带走;当工作流体再流入水冷排(图未标示)时,水冷排可将工作流体的热量发散至外部以冷却工作流体,进而有效地对发热元件进行散热。

另外,储水箱2由透明材质所构成并内部设有储水腔21,使水冷式散热装置10具有补水及方便观察水位的特点。

再者,水泵3与容泵槽231设置在水冷头1与储水箱2之间,让水泵3与容泵槽231埋设在储水箱2内部,并因补水口221设置在储水箱2的顶板22,使补水过程中,水泵3不会被弄湿,容泵槽231也不会发生积水情形,进而能防止容泵槽231的积水流至外部电子元件的情况发生,以达到水冷式散热装置10具有便利补水作业的功效。

请参考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水冷式散热装置10的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但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水冷头1与储水箱2结构不同。

进一步说明如下,水冷头1设有连通于容泵槽231的一入水流道4’及连通于容水室11的一出水流道5’,水冷头1与底板23共同设有连通于容水室11与储水腔21的一第一通道6’及一第二通道7’,第一通道6’邻近入水流 道4’配置,第二通道7’贯穿并联通于出水流道5’,水冷头1设有连通于容水室11与容泵槽231的一导流道14,导流道14设置在第一通道6’与第二通道7’之间。

水冷头1包含相互组接的一第一座体15、一第二座体16及一导热板13,第一座体15夹置在底板23与第二座体16之间,第二座体16夹置在第一座体15与导热板13之间,水泵3设置在第一座体15与储水箱2之间,入水流道4’自第一座体15开设并与底板23呈平行配置,第一通道6’及第二通道7’自第一座体15、第二座体16与底板23上共同开设,导流道14自第一座体15与第二座体16上共同开设。

借此,水冷式散热装置10会利用一水冷排(图未标示)分别连通入水流道4’与出水流道5’,而令水冷排(图未标示)、入水流道4’、容水室11、第一通道6’、储水腔21、第二通道7’及出水流道5’依序连通,最后出水流道5’再连通水冷排(图未标示)而形成其一循环回路;并令水冷排(图未标示)、入水流道4’、容水室11、导流道14、容泵槽231及出水流道5’依序连通,最后出水流道5’再连通水冷排(图未标示)而形成另一循环回路;再令水冷排(图未标示)、入水流道4’、容水室11、第二通道7’及出水流道5’依序连通,最后出水流道5’再连通水冷排(图未标示)而形成再一循环回路,以达到相同于第一实施利的功能及功效。

请参考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水冷式散热装置10的第三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但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水冷头1与储水箱2结构不同。

详细说明如下,储水箱2设有连通于储水腔21的一入水流道4”及连通于储水腔21与容泵槽231的一第一通道6”,水冷头1设有连通于容水室11的一出水流道5”及连通于容水室11与容泵槽231的一第二通道7”。

另外,水冷头1包含相互组接的座体12及导热板13,座体12夹置在底板23与导热板13之间,容水室11包含自座体12上开设的一第一容室121、一第二容室122及连通于第一容室121与第二容室122的一引流道123,第二通道7”连通于第一容室121与容泵槽231,出水流道5”连通于第二容室122,导热板13罩盖于第二容室122且连接有容置在第二容室122内部的散热件131。

再者,座体12包含相互组接的一本体124及一夹板125,本体124夹置在 夹板125与导热板13之间,夹板125夹置在本体124与底板23之间,本体124具有一顶面126及一底面127,第一容室121自顶面126向内开设,第二容室122自底面127向内开设,引流道123自本体124内部开设,第二通道7”自夹板125上开设。

又,水泵3具有一打水端31,水泵3设置在底板23与夹板125之间,打水端31穿设于夹板125且容置在第一容室121内。

借此,水冷式散热装置10会利用一水冷排(图未标示)分别连通入水流道4”与出水流道5”,而令水冷排(图未标示)、入水流道4”、储水腔21、第一通道6”、容泵槽231、第二通道7”、第一容室121、引流道123、第二容室122及出水流道5”依序连通,最后出水流道5”再连通水冷排(图未标示)而形成其一循环回路,以达到相同于第一实施利的功能及功效。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