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4762阅读:2009来源:国知局
PCB外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器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PCB外壳。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电力设备与人们的生活、工作的关系日益密切,而电子设备都离不开可靠的电源。开关电源是利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控制开关开通和关断的时间比率,维持稳定输出电压的一种电源。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开关电源技术也在不断地创新。

通常的开关电源包括PCB和外壳,PCB通过螺母与外壳内设置的安装部连接,为了让PCB与外壳之间保持一定安全间距,同时为了达到绝缘效果,通常安装PCB时会在PCB与外壳安装部之间加设塑料垫圈,塑料垫圈由于高度一致性差,因此当精度要求高时,需要经过筛选后才能使用,同时当灌胶时还需要套塑料垫圈,工序复杂,且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CB外壳,其能够解决加设塑料垫圈的高度性很难一致的问题,同时也能简化灌胶时的工序,减少生产成本,使用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PCB外壳,可用于封装开关电源的PCB,所述PCB外壳包括顶部开口的壳体和支撑部,支撑部设置于壳体内,支撑部与壳体一体成型,壳体包括底板,底板上设有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第四侧壁以及底板,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第四侧壁均与底板连接,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相对设置,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相对设置,第一侧壁与第三侧壁结合处形成第一转角,第一侧壁与第四侧壁结合处形成第二转角,第四侧壁与第二侧壁结合处形成第三转角,第三侧壁与第二侧壁结合处形成第四转角。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包括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以及第四安装孔,底板靠近第一转角设有第一凸起部,第一安装孔开设于第一凸起部,底板靠近第二转角设有第二凸起部,第二安装孔开设于第二凸起部,底板靠近第三转角设有第三凸起部,第三安装孔开设于第三凸起部,底板靠近第四转角设有第四凸起部,第四安装孔开设于第四凸起部。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第三支撑部和第四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部包括第二支撑面,第三支撑部包括第三支撑面,第四支撑部包括第四支撑面,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第三支撑面以及第四支撑面均与底板平行,底板与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第三支撑面以及第四支撑面的垂直距离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部与第一凸起部间隔设置、第二支撑部与第二凸起部间隔设置、第三支撑部与第三凸起部间隔设置、第四支撑部与第四凸起部间隔设置,第一支撑部由第一转角内表面向壳体的中心延伸,第一支撑面分别与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相交,第一支撑部与第一安装孔错开;第二支撑部由第二转角内表面向壳体的中心延伸,第二支撑面分别与第一侧壁和第四侧壁相交,第二支撑部与第二安装孔错开;第三支撑部由第三转角内表面向壳体的中心延伸,第三支撑面分别与第四侧壁和第二侧壁相交,第三支撑部与第三安装孔错开;第四支撑部由第四转角内表面向壳体的中心延伸,第四支撑面分别与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相交,第四支撑部与第四安装孔错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部也可以从第一侧壁向壳体的中心延伸,第二支撑部从第二侧壁向壳体的中心延伸,第三支撑部从第三侧壁向壳体中心延伸,第四支撑部由第四侧壁向壳体中心延伸,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第三支撑部和第四支撑部均与底板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部还可以是设置于第一凸起部上的第一凸台,第一凸台设置于第一安装孔与第一转角之间,与第一安装孔错开;第二支撑部为设置于第二凸起部上的第二凸台,第二凸台设置于第二安装孔与第二转角之间,与第二安装孔错开;第三支撑部为设置于第三凸起部上的第三凸台,第三凸台设置于第三安装孔与第三转角之间,与第三安装孔错开;第四支撑部为设置于第四凸起部上的第四凸台,第四凸台设置于第四安装孔与第四转角之间,与第四安装孔错开。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设有多个向壳体的顶部开口方向凸起的散热部,散热部与PCB板上的安装的元件位置对应,散热部可贴合PCB板上安装的元件的封装表面,提高散热效果。

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PCB外壳,包括顶部开口的壳体和支撑部,支撑部与壳体一体成型,壳体的底板设有安装孔。如此,可以将PCB放置在支撑部上,并将PCB与底板上的安装孔固定连接,支撑部可以使PCB板面与底板保持平行,不用加设塑料垫圈,因而降低了成本,灌胶时省掉了套塑料垫圈的工序,使得操作更加方便。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CB外壳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CB外壳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CB外壳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CB外壳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CB外壳的平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CB外壳的立体图。

主要符号说明:

壳体1,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第三侧壁13,第四侧壁14,底板15,第一转角21,第二转角22,第三转角23,第四转角24,第一安装孔31,第二安装孔32,第三安装孔33,第四安装孔34,散热部4。

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51,第二支撑部52,第三支撑部53,第四支撑部54,第一支撑面511,第二支撑面521,第三支撑面531,第四支撑面541,第一凸起部61,第二凸起部62,第三凸起部63,第四凸起部64;

第二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71,第二支撑部72,第三支撑部73,第四支撑部74,第一支撑面711,第二支撑面721,第三支撑面731,第四支撑面741;

第三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81,第二支撑部82,第三支撑部83,第四支撑部8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平行”、“垂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PCB外壳100,其包括壳体1和支撑部,支撑部设置于壳体1内部,支撑部与壳体1一体成型。

壳体1包括底板15、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第三侧壁13、第四侧壁14,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第三侧壁13、第四侧壁14均与底板15连接,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12相对设置,第三侧壁13和第四侧壁14相对设置,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第三侧壁13、第四侧壁14和底板15构成顶部开口的壳体1。

第一侧壁11与第三侧壁13的结合处形成壳体1的第一转角21,第一侧壁11与第四侧壁14的结合处形成壳体1的第二转角22,第四侧壁14与第二侧壁12的结合处形成壳体1的第三转角23,第三侧壁13与第二侧壁12的结合处形成壳体1的第四转角24。壳体1的底板15上开设有安装孔,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孔可以为盲孔。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5靠近第一转角21的一端设有向壳体1的顶部开口凸出的第一凸起部61,第一凸起部61开设第一安装孔31,底板15靠近第二转角22的一端设有向壳体1的顶部开口凸出的第二凸起部62,第二凸起部62开设第二安装孔32,底板15靠近第三转角23的一端设有向壳体1的顶部开口凸出的第三凸起部63,第三凸起部63开设第三安装孔33,底板15靠近第四转角24的一端设有向壳体1的顶部开口凸出的第四凸起部64,第四凸起部64设有第四安装孔34。由于底板15很薄,因此通过在底板15加设凸起部以实现开设安装孔,PCB通过螺钉与安装孔配合,实现将PCB固定于PCB封装壳内。

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部51、第二支撑部52、第三支撑部53和第四支撑部54。第一支撑部51包括第一支撑面511,第二支撑部52包括第二支撑面521,第三支撑部53包括第三支撑面531,第四支撑部54包括第四支撑面541,第一支撑面511、第二支撑面521、第三支撑面531和第四支撑面541均与底板15平行,且第一支撑面511到底板15的距离与第二支撑面521到底板15的距离相等、第二支撑面521到底板15的距离与第三支撑面531到底板15的距离相等,第三支撑面531到底板15的距离和第四支撑面541到底板15的距离相等,以保证PCB安装于PCB外壳后板面能相对于底板15水平。

第一支撑部51由第一转角21内表面向壳体1的中心延伸,第一支撑面511的面积根据与PCB边缘绝缘面接触的面积设置,第二支撑部52由第二转角22内表面向壳体1的中心延伸,第二支撑面521的面积根据与PCB边缘绝缘面接触的面积设置,第三支撑部53由第三转角23内表面向壳体1的中心延伸,第三支撑面531的面积根据与PCB边缘绝缘面接触的面积设置,第四支撑部54由第四转角24内表面向壳体1的中心延伸,第四支撑面541的面积根据与PCB边缘绝缘面接触的面积设置,同时第一支撑部51与第一安装孔31错开,第二支撑部52与第二安装孔32错开,第三支撑部53与第三安装孔33错开,第四支撑部54与第四安装孔34错开,错开设置是为了防止支撑部对安装孔的阻挡,妨碍PCB的安装。

PCB外壳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底板15上设有多个向壳体1顶部开口方向凸起的散热部4,散热部4与PCB上安装的电子器件封装壳顶面贴合设置,散热部4的大小和位置根据PCB上安装的电子元器件封装壳顶面的位置和大小确定,散热部4利用金属的散热性,通过与电子元器件封装壳顶面的接触帮助PCB散热。

本实施例中壳体1开口面设有凹陷卡槽(图未标),PCB封装壳也还包括一个上盖(图未示),上盖与底板15相对设置,上盖设有与凹陷卡槽相配合的卡件,使上盖完成对外壳的封闭。

利用本实施例的PCB外壳100对PCB进行封装的原理是:把PCB放置在壳体1内,并将PCB的四个角分别对齐放在第一支撑面511、第二支撑面521、第三支撑面531和第四支撑面541上,用螺母将PCB四角分别与底板15上的第一安装孔31、第二安装孔32、第三安装孔33和第四安装孔34连接,完成对PCB的安装,保证了PCB板面相对于底板15的水平,散热部4与PCB上安装的电子器件封装外壳顶面的贴合也提高了PCB的散热,不用加设塑料垫圈,因而降低了成本,灌胶时省掉了套塑料垫圈的工序,使得操作更加方便。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3和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PCB外壳200,其与第一实施例PCB外壳100大致相同,二者区别在于PCB外壳200的第一支撑部71为设置于第一凸起部61上的弧形凸台,同时第一支撑部71设置于第一转角21和第一安装孔31之间;第二支撑部72为设置于第二凸起部62上的弧形凸台,同时第二支撑部72设置于第二转角22和第二安装孔32之间;第三支撑部73为设置于第三凸起部63上的弧形凸台,同时第三支撑部73设置于第三转角23和第三安装孔33之间,第四支撑部74为设置于第四凸起部64上的弧形凸台,同时第四支撑部74设置于第四转角24和第四安装孔34之间。通常PCB板面边缘为绝缘面,支撑部设于安装孔与转角之间可确保支撑部与PCB的接触面是绝缘的,以保障PCB工作时的安全。

利用本实施例的PCB外壳200对PCB进行封装的原理是:把PCB放置在壳体1内,并将PCB的四个角分别对齐放在第一支撑面711、第二支撑面721、第三支撑面731和第四支撑面741上,用螺母将PCB四角分别与底板15上的第一安装孔31、第二安装孔32、第三安装孔33和第四安装孔34连接,完成对PCB的封装,保证了PCB板面相对于底板15的平行,散热部4与PCB上安装的电子器件封装外壳顶面的贴合也提高了PCB的散热,不用加设塑料垫圈,因而降低了成本,灌胶时省掉了套塑料垫圈的工序,使得操作更加方便。

第三实施例

请参照图5和图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PCB外壳300,其与第一实施例的PCB外壳100大致相同,二者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PCB外壳300的第一支撑部81是设置于第一侧壁11并向壳体1的中心延伸,第一支撑部81的面积根据与PCB边缘绝缘面接触的面积决定;第二支撑部82为设置于第二侧壁12并向壳体1的中心延伸,第二支撑部82的面积根据与PCB边缘绝缘面接触的面积决定;第三支撑部83设置于第三侧壁13并向壳体1的中心延伸,第三支撑部83的面积根据与PCB边缘绝缘面接触的面积决定;第四支撑部84是设置于第四侧壁14并向壳体1的中心延伸,第四支撑部84的面积根据与PCB边缘绝缘面接触的面积决定,这样可以保障PCB工作时的安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保证了PCB板面相对于底板的平行,不用再加设塑料垫圈,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也省去了灌胶时套塑料垫圈的工序,使操作更加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