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的PTC电加热器及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8005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的PTC电加热器及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的PTC电加热器及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通常,人们在环境温度较低的日子启动空调器的制热模式,主要是利用空调室内机的电加热器辅助制热。现有的空调室内机的电加热器主要是采用PTC加热器,并且现有的PTC加热器仅包含一条发热条,而空调室内机的风道内的安装空间有限,导致发热条的长度相对较短;此外,由于发热条的壳体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或相对的顶板及底板呈内凹的弧状,无法在发热条的壳体内置更大容量的发热元件,从而导致电加热器的功率偏低,无法快速制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的PTC电加热器,旨在解决现有的空调室内机的PTC电加热器功率偏低,无法快速制热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室内机的PTC电加热器,包括:

多个发热条,包括长条状壳体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发热元件,多个所述发热条并排设置,且多个发热条之间并联;

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且呈外凸弧状的顶板及底板,以及位于所述顶板及底板之间的两侧板;

多个散热条,固定在所述发热条的两侧并与所述侧板的外壁面连接;所述散热条的顶面低于所述顶板,底面低于所述底板;

左基座,固定在所述发热条及散热条的左端;以及

右基座,固定在所述发热条及散热条的右端。

优选地,所述右基座具有与所述发热条及散热条的右端套装的右安装孔,所述右安装孔相对的两侧壁面分别设有与所述顶板及底板适配的右插槽;

所述左基座具有与所述发热条及散热条的左端套装的左安装孔,所述左安装孔相对的两侧壁面分别设有与所述顶板及底板适配的左插槽。

优选地,所述右基座包括端壁及自所述端壁的边缘向右延伸的顶壁、底壁以及位于所述顶壁及底壁之间两侧壁,所述端壁上设有多个供所述发热条的电连接线穿设的多个通槽。

优选地,所述PTC电加热器还包括熔断器,所述顶壁的朝向所述左基座的端面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熔断器的第一插孔。

优选地,所述PTC电加热器还包括温控器,所述顶壁的背离所述左基座的端面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温控器的第二插孔。

优选地,所述PTC电加热器还包括侧盖,所述侧盖扣合在所述右基座的背离所述左基座的一端。

优选地,相邻两所述发热条之间设有两条所述散热条,相邻两所述发热条之间的所述散热条的总宽度大于位于两侧边处所述散热条的宽度。

优选地,还包括支撑板及两挡板,所述支撑板设于相邻两所述散热条之间,各所述发热条及散热条均夹设于两所述挡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的厚度大于所述挡板的厚度,所述支撑板的厚度范围为:0.7mm~1mm,所述挡板的厚度范围为:0.5mm~0.7mm。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PTC电加热器,该PTC电加热器包括:

多个发热条,包括长条状壳体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发热元件,多个所述发热条并排设置,且多个发热条之间并联;

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且呈外凸弧状的顶板及底板,以及位于所述顶板及底板之间的两侧板;

多个散热条,固定在所述发热条的两侧并与所述侧板的外壁面连接;所述散热条的顶面低于所述顶板,底面低于所述底板;

左基座,固定在所述发热条及散热条的左端;以及

右基座,固定在所述发热条及散热条的右端。

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PTC电加热器通过并排设置多条发热条,并使各发热条并联;同时,通过将发热条的壳体进行改进,使相对设置的顶板与顶板呈外凸弧状,对置于壳体的发热元件的安装空间进行扩容,从而使PTC电加热器在满足充分散热的前提下,提高了发热条的总功率,进而可以达到快速制热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PTC电加热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的PTC电加热器部分简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空调室内机的PTC电加热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5中右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右基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3中空调室内机的PTC电加热器另一角度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9中右基座与电连接线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中发热条与散热条的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PTC电加热器的发热条与散热条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发热条与散热条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的PTC电加热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该空调室内机的PTC电加热器包括:

多个发热条(1,1'),包括长条状壳体及设于壳体内的发热元件,多个发热条(1,1')并排设置,且多个发热条(1,1')之间并联;

壳体包括相对设置且呈外凸弧状的顶板及底板,以及位于顶板及底板之间的两侧板;

多个散热条(2,2'),固定在发热条(1,1')的两侧并与侧板的外壁面连接;散热条(2,2')的顶面低于顶板,底面低于底板;

左基座3,固定在发热条(1,1')及散热条(2,2')的左端;以及

右基座4,固定在发热条(1,1')及散热条(2,2')的右端。

在本实施例中,发热条(1,1')的壳体以及散热条(2,2')的散热片一般均采用铝,因为铝质轻且易于加工。

参照图1、图2、图12及图13,散热条2散热片的顶面或底面的形状为沿发热条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波浪状,散热条(2,2')可以通过钎焊的方式与壳体固定连接。

或,参照图14及图15,散热条2'散热片的顶面或底面的形状为沿发热条1'的长度方向布置并向两侧延伸的铲片状。散热片通过铲削加工的方式与壳体一体设置。

安装时,PTC电加热器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左基座3和右基座4与空调室内机的风道的左右边板固定连接。左右基座4一般采用绝缘材质制成,例如塑料一体注塑。

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PTC电加热器通过并排设置多条发热条(1,1'),并使各发热条(1,1')并联;同时,通过将发热条(1,1')的壳体进行改进,使相对设置的顶板与顶板呈外凸弧状,对置于壳体的发热元件的安装空间进行扩容,从而使PTC电加热器在满足充分散热的前提下,提高了发热条(1,1')的总功率,进而可以达到快速制热的效果。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7至图10,在一实施例中,右基座4具有与发热条(1,1')及散热条(2,2')的右端套装的右安装孔41,右安装孔41相对的两侧壁46面分别设有与顶板及底板适配的右插槽42;

左基座3具有与发热条(1,1')及散热条(2,2')的左端套装的左安装孔31,左安装孔31相对的两侧壁46面分别设有与顶板及底板适配的左插槽32。

在本实施例中,PTC电加热器的左右两端分别套装左基座3与右基座4,可以在PTC电加热器的宽度方向上牢靠地紧束PTC电加热器的两端,使发热条(1,1')与散热条(2,2')保持良好地装配。同时,通过设置左插槽32与外凸弧状的顶板与底板配合、以及设置右插槽42与外凸弧状的顶板与底板配合,在装配左基座3和右基座4时可以起到导向定位作用。可以理解的是,左插槽32与右插槽42可以为方槽状,但是为了实现更好地密封,则需要使用硅胶填充左插槽32与右插槽42与壳体外壁面之间的空隙。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5至图7,在一实施例中,右基座4包括端壁及自端壁的边缘向右延伸的顶壁44、底壁45以及位于顶壁44及底壁45之间两侧壁46,端壁上设有多个供发热条(1,1')的电连接线穿设的多个通槽431。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有的发热条(1,1')的电连接线设于同一端,即右端,这样有利于简化装配。发热条(1,1')的电连接线的末端压制有接线端子公头,电连接线与接线端子公头的连接处套设有用于绝缘的热缩管,见图13。每个接线端子公头对应穿设一个通槽431,穿过该通槽431与跳线的接线端子母头,见图11,配合。

优选地,端壁的外壁面于相邻两通槽431之间凸设有隔挡片432。如此,可以进一步地阻隔每一组接线端子公头与母头,实现更好地绝缘性能。

为了进一步地防止左基座3和右基座4松脱,参照图3至图5,右基座4的一侧壁46,以及左基座3同侧的侧面设有用于固定散热条(2,2')的固定孔462。如此,可以采用螺钉旋入固定孔462,以分别固定左基座3与右基座4。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2、图5、图6、图10及图11,在一实施例中,PTC电加热器还包括熔断器5,顶壁44的朝向左基座3的端面开设有用于容置熔断器5的第一插孔441。

在本实施例中,在PTC电加热器的发热元件电流过高时,可利用熔断器5的熔断实现过热保护,并防止烧坏发热元件。

通常,熔断器5一般呈圆柱状,第一插孔441则为适配的圆孔。为了便于装卸熔断器5,第一插孔441优选地设置为贯通状。

顶壁44的外壁面邻近端壁处凸设有第一限位板443,第一限位板443上设有卡接连接熔断器5的电连接线的开口槽444。

设置第一限位板443可以方便右基座4与空调室内机风道的右边板定位固定,具体地,第一限位板443上朝向右边板的一面设有用于定位的台阶面。同时,通过将与熔断器5连接的电连接线卡入开口槽444,可以防止因该电连接线的的摆动导致熔断器5松脱。

为将PTC电加热器的固定至空调室内机风道的内,底壁45的外壁面邻近端壁处凸设有第二限位板451,第二限位板451上设有用以与空调室内机固定的通孔452。如此,可以通过螺钉等紧固件穿过该通孔452固定右基座4。

请一并参照图1、图3及图4,左基座3的背离右基座4的端面设有定位柱33。如此,在固定PTC电加热器时,可以先将定位柱33插入空调室内机风道左边板的定位孔以实现预定位,然后在使用螺钉穿过通孔452以固定右基座4。

进一步地,PTC电加热器还包括温控器6,顶壁44的背离左基座3的端面开设有用于容置温控器6的第二插孔442。

在本实施例中,同样,设置温控器6可以对PTC电加热器进行过热保护,将温控器6安装至右基座4可以方便温控器6与发热条(1,1')之间实现电连接。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图5及图10,PTC电加热器还包括侧盖7,侧盖7扣合在右基座4的背离左基座3的一端。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右基座4在设置插槽后,空气也可以通过该插槽进入右基座4内部,如此,一方面会导致发热元件的氧化,另一方面也会降低PTC电加热器的绝缘性。通过设置侧盖7,可以有效地起到密封作用。

具体地,侧壁46的外壁面邻近端壁处凸设有卡扣461,侧盖7上设有与卡扣461适配的卡孔71。为了实现侧盖7与右基座4之间的定位,侧盖7的侧面环设有定位凸缘73。优选地,为了方便电连接线的走线或整理,侧盖7背离右基座4的一面设有压线扣72。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图2、图12及图13,在一实施例中,相邻两发热条(1,1')之间设有两条散热条(2,2'),相邻两发热条(1,1')之间的散热条(2,2')的总宽度大于位于两侧边处散热条(2,2')的宽度。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若相邻两发热条(1,1')之间的散热条(2,2')的总宽度与位于两侧边处的散热条(2,2')的宽度相当,则相邻两发热条(1,1')之间的散热面积会偏小,难以实现均匀的散热,进而无法充分发挥相应发热条(1,1')的制热性能。

进一步地,还包括支撑板8及两挡板9,支撑板8设于相邻两散热条(2,2')之间,各发热条(1,1')及散热条(2,2')均夹设于两挡板9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相邻两发热条(1,1')之间设置多条散热条(2,2'),从而可以避免单条散热条(2,2')过宽而导致装配困难,或在采用波浪状散热片时,散热面积偏小。优选地,相邻两发热条(1,1')之间设置两条散热条(2,2'),各散热条(2,2')的宽度相等,如此,可以提高零部件的互换性。

进一步地,支撑板8的厚度大于挡板9的厚度,支撑板8的厚度范围为:0.7mm~1mm,挡板9的厚度范围为:0.5mm~0.7mm。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支撑板8进行加厚处理,可以增强相邻两发热条(1,1')之间的散热条(2,2')的支撑强度,防止在拆装的过程中,散热条(2,2')扭曲变形。优选地,挡板9设置有多个对流孔,以防止热气流与挡板9撞击而产生噪音。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PTC电加热器,该空调室内机的PTC电加热器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室内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