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线圈盘组件及电磁烹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6309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电磁线圈盘组件及电磁烹饪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烹饪装置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电磁线圈盘组件及电磁烹饪装置。
背景技术
:电磁烹饪装置利用线圈盘上的线圈绕组通电时,能够产生高频交变电磁场,通过该高频交变电磁场将电能转化为锅具的热能来烹饪食物。目前,市场上的电磁烹饪装置通常只有一个线圈盘以及设置在该线圈盘的底部上的温度传感器,通过该温度感应器检测锅具的温度并反馈到电控板,由电控板控制线圈盘工作,如此,使得电磁加热烹饪装置仅能检测锅具的底壁的温度,而不能检测锅具的侧部上的温度,从而无法根据锅具中烹饪的食物数量,对锅具的侧部进行加热,烹饪效果较差。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电磁线圈盘组件,旨在实现对锅具的侧部进行加热。为到达上述之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线圈盘组件,所述电磁线圈盘组件包括:线圈盘,所述线圈盘包括设有第一线圈绕组的侧部;第一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线圈盘的侧部;电控板,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线圈绕组以及第一温度传感器,并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以对应控制所述第一线圈绕组工作,用以加热电磁烹饪装置的锅具的侧部。优选地,线圈盘包括设有第二线圈绕组的底部,以及安装于所述线圈盘的底部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电控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线圈绕组以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并根据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以对应控制所述第二线圈绕组的工作,用以加热电磁烹饪装置的锅具的底部。优选地,所述线圈盘包括底部线圈盘以及设于所述底部线圈盘上的侧部线圈盘,其中,所述底部线圈盘包括底部线圈盘座以及所述第二线圈绕组,所述底部线圈盘座包括所述底部线圈盘座底部,以及自所述底部线圈盘座底部朝上延伸的底部线圈盘座侧部;所述侧部线圈盘,与所述底部线圈盘座侧部共同形成所述线圈盘的侧部,包括上下两端呈开口设置的侧部线圈盘座,以及所述第一线圈绕组,所述侧部线圈盘座设于所述底部线圈盘座侧部的上方,且与所述底部线圈盘座共同围设形成一容腔。优选地,所述底部线圈盘座底部及所述底部线圈盘座侧部均绕设有所述第二线圈绕组。优选地,所述侧部线圈盘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侧部线圈盘呈上下向层叠设置。优选地,多个所述侧部线圈盘的侧部线圈盘座上均安装有与每个所述第一线圈绕组对应的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电控板根据每个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控制对应的所述第一线圈绕组工作。优选地,所述侧部线圈盘座的外表面设有用以安装所述第一线圈绕组的绕线槽,所述绕线槽沿所述侧部线圈盘座的周向延伸,且所述绕线槽的槽口呈水平设置。优选地,所述底部线圈盘座与所述侧部线圈盘座的外表面均安装有磁条。优选地,所述底部线圈盘座与所述侧部线圈盘座上设有相互对应的连接结构。优选地,所述连接结构为设于所述底部线圈盘座与所述侧部线圈盘座之间的卡扣结构、螺接结构及插销结构中任意一种。优选地,所述侧部线圈盘座的壁面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并凸出于所述侧部的内壁面设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磁烹饪装置,所述电磁烹饪装置包括电磁线圈盘组件及锅具,所述电磁线圈盘组件包括线圈盘、第一温度传感器,以及电控板,所述线圈盘包括设有第一线圈绕组的侧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线圈盘的侧部;所述电控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线圈绕组以及第一温度传感器,并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以对应控制所述第一线圈绕组工作,用以加热电磁烹饪装置的锅具的侧部,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所述锅具的外壁面抵接。优选地,所述锅具的外壁面与所述线圈盘的侧部之间等间距设置。优选地,所述锅具设有对应于最大盛放量的最高刻度线,所述第一线圈绕组的最上端不低于所述最高刻度线。优选地,所述电磁加热烹饪装置为电磁电饭煲、电磁压力锅或电磁炉。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所述线圈盘的侧部设置第一线圈绕组以及第一温度传感器,利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锅具的侧部的侧部温度,通过所述电控板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侧部温度值,以对应控制所述第一线圈绕组的工作,进而通过合理设置所述线圈盘的侧部的高度,可使所述第一线圈绕组能够对锅具的侧部的较高位置处的壁面进行加热。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线圈盘组件的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为图1中电磁线圈盘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中线圈盘及锅具的剖视图图4为图3中线圈盘及锅具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5为图3中底部线圈盘及锅具的剖视图;图6为图3中线圈盘及锅具的剖视图;图7为图6中A区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图1中锅具中盛放的食物位于锅具的最低刻度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1中锅具中盛放的食物位于锅具的中间刻度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1中锅具中盛放的食物位于锅具的最高刻度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线圈盘32第一线圈绕组20底部线圈盘32a第一引线端21底部线圈盘座40第二温度传感器21a底部线圈盘座底部50第一温度传感器21b底部线圈盘座侧部60电控板22第二线圈绕组70锅具22a第二引线端80绕线槽30侧部线圈盘90磁条31侧部线圈盘座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线圈盘组件,所述电磁线圈盘组件安装于电磁烹饪装置中,用以对电磁烹饪装置的锅具进行加热。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中y轴的正方向为上,y轴的负方向为下。所述电磁线圈盘组件包括线圈盘10、第一温度传感器50,以及电控板60,其中,所述线圈盘10包括具有第一线圈绕组32的侧部,如图5至图7所示;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50安装于所述线圈盘10的侧部;所述电控板60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线圈绕组32,以及第一温度传感器50,所述电控板60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50检测的温度值,以对应控制所述第一线圈绕组32工作。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盘10的侧部呈筒状设置,其在其内侧形成一容腔,所述空腔用以供电磁烹饪装置的锅具70放置,所述第二线圈绕组22及所述第一线圈绕组32通电时,能够产生高频交变电磁场,处于高频交变电磁场中的锅具70(例如金属锅)切割磁力线而在其内部产生涡旋电流,所述涡旋电流的焦耳热效应使锅具70升温,从而将电能转化为锅具70的热能来烹饪食物。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所述线圈盘10的侧部设置第一线圈绕组32以及第一温度传感器50,利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50检测锅具70的侧部的侧部温度,通过所述电控板60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50检测的侧部温度值,以对应控制所述第一线圈绕组32的工作,进而通过合理设置所述线圈盘10的侧部的高度,可使所述第一线圈绕组32能够对锅具70的侧部的较高位置处的壁面进行加热。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盘10包括设有第二线圈绕组22的底部,以及安装于所述线圈盘10的底部的第二温度传感器40,所述电控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线圈绕组22以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40,并根据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40检测的温度值,以对应控制所述第二线圈绕组22的工作,用以加热电磁烹饪装置的锅具70的底部。利用电控板60根据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40及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50检测温度值,以对应控制所述第二线圈绕组22及所述第一线圈绕组32工作的原理为:当把食物加入到锅具70中进行烹饪时,电磁烹饪装置开始工作,所述第二线圈绕组22及所述第一线圈绕组32开始对锅具70进行加热,所述第一温度感应器40及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50开始检验锅具70的温度;由于空气的导热率低于食物的导热率,所述锅具70中与食物接触的壁面所产生的热量,被快速传递给食物,从而使得所述锅具70中没有与食物接触的壁面的温度,将会高于所述锅具70中与食物接触的壁面的温度,进而检测出所述锅具70中食物的数量。因此,可在所述锅具的侧壁上沿其高度方向设置对应食物数量的刻度,在所述锅具70中的食物(例如米水混合物)的数量较小时,食物仅与所述锅具70的底壁或者较靠近其底壁的侧壁接触,即食物位于所述锅具70的最低刻度时,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50检测到的温度值高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40检测到的温度值,所述第一温度感应器及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50将各自检测到的温度值反馈给所述电控板60,所述电控板60根据所述温度值,控制所述第二线圈绕组22工作而所述第一线圈绕组32不工作,以此可节省耗电量;在所述锅具70中的食物的数量较多时,食物能够与所述锅具70的较远离其底壁的侧壁接触,即食物位于所述锅具70的中间刻度或中间刻度以上时,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50检测到的温度值等于或接近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40检测到的温度值,所述第一温度感应器及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50将各自检测到的温度值反馈给所述电控板60,所述电控板60根据所述温度值,控制所述第二线圈绕组22及所述第一线圈绕组32均工作,以此可对锅具70中的食物均匀加热。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线圈盘组件能够分别对锅具70不同高度壁面进行加热。请参阅图3和图4,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盘10的底部及侧部可以为一体成型设置,或者所述底部与侧部为分体设置,即所述侧部为安装于所述侧部上的独立结构,具体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设置。考虑到若所述线圈盘10的底部与侧部为一体成型,其成型工艺难度较大,且所述线圈盘10整体占用空间也较大,不易于将所述电磁线圈盘组件安装至电磁烹饪装置的壳体内,因此,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盘10的底部与侧部为分体设置。具体的,所述线圈盘10包括底部线圈盘20以及设于所述底部线圈盘20上的侧部线圈盘30,其中,所述底部线圈盘20包括底部线圈盘座21以及所述第二线圈绕组22,所述底部线圈盘座21包括所述底部线圈盘座底部21a,以及自所述底部线圈盘座底部21a朝上延伸的底部线圈盘座侧部21b,如图5所示;所述侧部线圈盘30,与所述底部线圈盘座侧部21b共同形成所述线圈盘10的侧部,所述侧部线圈盘30包括上下两端呈开口设置的侧部线圈盘座31,以及所述第一线圈绕组32,所述侧部线圈盘座31设于所述底部线圈盘座侧部21b的上方,所述侧部线圈盘座31与所述底部线圈盘座21共同围设形成所述容腔,如图6和图7所示。进一步的,所述底部线圈盘座侧部21b自所述底部线圈盘座底部21a的周缘朝上延伸出,且所述底部线圈盘座侧部21b与所述底部线圈盘座底部21a之间采用圆弧过渡衔接,以与所述锅具70的底部相适配。所述底部线圈盘座底部21a及所述底部线圈盘座侧部21b均绕设有所述第二线圈绕组22,绕设于所述底部线圈盘座底部21a上的第二线圈绕组22、与绕设于所述底部线圈盘座侧部21b上的第二线圈绕组22,可以分别与电控板60(未图示)连接,并在所述底部线圈盘座底部21a和所述底部线圈盘座侧部21b均安装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40,所述电控板60根据每个第二温度传感器40,控制对应的所述第二线圈绕组22的工作;或者绕设于所述底部线圈盘座底部21a上的第二线圈绕组22、与绕设于所述底部线圈盘座侧部21b上的第二线圈绕组22串联连接,串联后与所述电控板60连接,仅在所述底部线圈盘座底部21a或所述底部线圈盘座侧部21b上设置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40,以受所述电控板60的控制而同时工作。考虑到无论所述锅具70烹饪的食物的数量如何,均需要对锅具70的底壁及靠近其底壁的侧壁进行加热,以及尽可能的减少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40使用量,因此,优选地,绕设于所述底部线圈盘座底部21a上的第二线圈绕组22与绕设于所述底部线圈盘座侧部21b上的第二线圈绕组22通过串联连接,串联后形成有一对第二引线端22a,通过所述第二引线端22a与所述电控板60连接,仅在所述底部线圈盘座底部21a上设置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40,以受所述电控板60的控制而同时工作,从而可同时对所述锅具70的底壁及靠近其底壁的侧壁同时进行加热。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底部线圈盘座21与所述侧部线圈盘座31上设有相互对应的连接结构(未图示),以使所述侧部线圈盘座31固定于所述底部线圈盘座21上,不轻易发生移位。所述连接结构为设于所述底部线圈盘座21与所述侧部线圈盘座31上的卡扣结构、螺接结构及插销结构中任意一种,具体没有限定,只要能够将所述底部线圈盘座21与所述侧部线圈盘座31连接固定即可。显然,所述连接结构并不是必须的,由于所述电磁线圈盘组件是安装于电磁烹饪装置的壳体内的,因此,所述侧部线圈盘座31可直接对应放置于所述底部线圈盘20的底部线圈盘座侧部21b上方,通过电磁烹饪装置的壳体的上壳面及其下壳面压紧亦可。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部线圈盘座21上与所述侧部线圈盘座31上的外表面均设有绕线槽80,所述绕线槽80的槽口呈水平设置,或呈竖向设置,所述第二线圈绕组22与所述第一线圈绕组32分别沿所述底部线圈盘座21、所述侧部线圈盘座31上的绕线槽80绕设。具体的,对于所述底部线圈盘座底部21a的绕线槽80,其槽口呈竖向设置;对于所述底部线圈盘座侧部21b的绕线槽80,其槽口呈水平设置;对于所述侧部线圈盘座31的绕线槽80,该绕线槽80设于所述侧部线圈盘30的外表面,沿所述侧部线圈盘座31的周向延伸,且该绕线槽80的槽口呈水平设置,以便于绕设所述第一线圈绕组32。显然,所述绕线槽80亦可以设置于所述底部线圈盘座21上与所述侧部线圈盘座31的内表面。优选地,可通过合理设置所述绕线槽80的大小,使所述绕线槽80的侧槽壁呈夹持所述第一线圈绕组32设置,以将所述第一线圈绕组32限位固定于所述绕线槽80内。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50的安装方式没有限定,优选地,在所述侧部线圈盘座31的壁面上设置安装孔(未图示),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50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并凸出于所述侧部线圈盘座31的内壁面设置,以便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50检测所述锅具70壁面的温度。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侧部线圈盘30的数量没有限定,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具体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设置。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侧部线圈盘3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侧部线圈盘30呈上下向层叠设置。优选地,在相邻的两个所述侧部线圈盘30的侧部线圈盘座31之间亦设有相互对应的卡扣结构,或者螺接结构,亦或者插销结构,使多个所述侧部线圈盘座31可拆卸连接,以方便拆卸或安装。当然,多个所述侧部线圈盘座31之间也可以不设置上述的连接结构,具体可参照上述所述底部线圈盘座21与所述侧部线圈盘座31的设置方式,即将多个所述侧部线圈盘座31直接呈上下层叠,通过电磁烹饪装置的壳体的上壳面及其下壳面压紧即可。多个所述侧部线圈盘30上的第一线圈绕组32可以串联连接,串联后与所述电控板60连接,仅在其中一个所述侧部线圈盘30上设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50,所述电控板60根据该第一温度传感器50,同时控制多个所述侧部线圈盘30的第二线圈绕组22同时工作;或者多个所述侧部线圈盘30上的第一线圈绕组32分别与电控板60连接,并在多个所述侧部线圈盘30上均安装有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50,所述电控板60根据每个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50,控制对应的所述第一线圈绕组32的工作。考虑到所述锅具70烹饪的食物的数量通常是不确定的,为了达到对锅具70不同高度的壁面更好的加热效果,多个所述侧部线圈盘30上的第一线圈绕组32采用上述的后一种设置方式,即:多个所述侧部线圈盘30上的第一线圈绕组32分别与电控板60连接,并在多个所述侧部线圈盘30上均安装有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50,由于多个所述侧部线圈盘30呈上下层叠设置,使得多个所述侧部线圈盘30上的第一温度传感器50能够分别对应检测所述锅具70的不同高度的壁面温度,从而所述电控板60根据每个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50,控制对应的所述第一线圈绕组32工作的数量,以实现对所述锅具70的不同高度的壁面进行加热。具体的,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侧部线圈盘3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侧部线圈盘30分别与所述锅具70设置的中间刻度及最高刻度相对应,如图9和图10,两个所述侧部线圈盘30上的第一线圈绕组32均设有一对第一引线端32a,并通过各自对应的第一引线端32a与所述电控板60连接。为提高所述第二线圈绕组22及第一线圈绕组32对锅具70的加热效果,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部线圈盘座21与所述侧部线圈盘座31上均安装有磁条90,所述磁条90用以聚集磁力线以加强所述第二线圈绕组22及第一线圈绕组32通电时形成的高频交变电磁场,以此提高所述第二线圈绕组22及第一线圈绕组32对锅具70的加热效果。其中,所述底部线圈盘座21上安装磁条90的设置方式属于较现有的技术,在此不一一赘述;所述侧部线圈盘座31的磁条(未图示),安装于所述侧部线圈盘座31的外表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磁烹饪装置,所述电磁烹饪装置包括所述电磁线圈盘组件及锅具70,所述电磁线圈盘组件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所述电磁线圈盘组件的第一温度传感器50与所述锅具70的外壁面抵接,由于本电磁烹饪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于本实施例中,所述锅具70的侧壁与所述侧部线圈盘30之间等间距设置,以此设置,使得所述侧部线圈盘30上的第一线圈绕组32对所述锅具70的加热效果较为均匀,对食物的烹饪效果更好。进一步的,所述锅具70设有对应于最大盛放量的最高刻度线,所述第一线圈绕组32的最上端不低于所述最高刻度线,以此保证,即使在所述锅具70中烹饪最大量的食物时,所述第一线圈绕组32亦能对位于所述锅具70的最高处的食物进行加热,减小食物加热不均匀的情况发生。优选地,所述电磁烹饪装置为电磁炉、电磁电饭煲以及电磁压力锅。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其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