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及其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28092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及其壳体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壳体。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设备一体化设计的流行,移动终端的壳体越来越多的采用三段式的结构设计。三段式对接的壳体一般是通过头尾部的塑件和中间的铝合金件点胶对接而成。受壳体生产工艺的制约,三段式对接的壳体在材料的结合位置容易出现断差或者水波纹状凸凹不平,从而给用户造成产品壳体高低不平的刮手感,影响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一种能有效提升产品壳体对接处手感的移动终端及其壳体。

具体地,本公开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移动终端的壳体,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相对接,在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于二者的对接处设置有过渡部,所述过渡部具有一预设宽度。

所述过渡部在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形成间距,从而降低分段结构对接后视觉上的断差感。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本体包括第一基部及位于所述第一基部一端的第一对接部;所述第二本体包括第二基部及位于所述第二基部一端的第二对接部;所述第一对接部与所述第二对接部相适配;所述过渡部为设置于所述对接处的凹陷结构。所述过渡部可根据实际产品设计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或所述第二本体上,灵活度高适配性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对接部与所述第二对接部对接后形成一沉槽,所述沉槽包括第一竖直壁、第二竖直壁及底壁,所述底壁沿着所述第一竖直壁底端垂直延伸,形成所述凹陷结构,所述第二竖直壁为所述第二对接部的竖直壁面。所述沉槽既可以降低视觉上的断差感受,又增加了壳体的装饰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对接部与所述第二对接部对接后形成一沉槽,所述沉槽包括第一竖直壁、第二竖直壁及底壁,所述底壁沿着所述第二竖直壁垂直延伸。所述第一竖直壁为所述第一对接部的竖直壁面,所述第二竖直壁为所述第二对接部的竖直壁面,所述底壁沿所述第二对接部的设置方向自所述第二竖直壁底端垂直延伸,形成所述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增加了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对接后的立体感,具有一定的装饰性。

进一步的,所述沉槽的深度h为0.1~0.15毫米。沉槽深度若小于0.1mm产品壳体对接后可能仍然存在刮手感,沉槽深度若大于0.15mm则会带来新的视觉断差。

进一步的,所述沉槽的宽度w为0.5~0.9毫米。宽度在这个数值范围内能够较好的形成一个立体间隙,对壳体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同时也不会形成视觉上的断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竖直壁或所述第二竖直壁至少一个的顶端设置成圆角。

所述圆角的设计能够进一步减小刮手感。

进一步的,所述圆角的半径r小于所述沉槽的深度h。圆角的半径r小于沉槽的深度h使沉槽的结构过渡更加自然,不会影响移动终端壳体的美观。

进一步的,所述圆角的半径r小于0.1毫米。半径小于0.1毫米的圆角在减少刮手感的同时增加了产品视觉上的圆润感,抵消断差视觉感受。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三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分别与所述第二本体及所述第三本体相对接,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三本体的对接处设置有过渡部。

壳体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移动终端的壳体以及收容在所述壳体内的处理单元,存储单元和执行单元。

本公开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在壳体上的过渡部使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对接后二者之间形成一定的间距,所述间距使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形成一个立体的间隙,从而可以避免相关技术中三段式对接的壳体在材料的结合位置容易出现断差或者水波纹状凸凹不平的缺陷,在降低壳体刮手感的同时增加了装饰性,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的a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的过渡部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终端的壳体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处放大图;图3是图1中的过渡部侧面示意图。

如图1~3所述,一种移动终端的外壳,包括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所述第一本体11与所述第二本体12相对接,在所述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于二者的对接处设置有过渡部14,所述过渡部14具有一预设宽度,即过渡部14使所述第一本体11与所述第二本体12对接后二者之间具有一预设宽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本体11包括第一基部111及位于所述第一基部111一端的第一对接部112;所述第二本体12包括第二基部121及位于所述第二基部121一端的第二对接部122;所述第一对接部112与所述第二对接部122相适配;所述过渡部14为设置于所述第一对接部112的凹陷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接部112与所述第二对接部122对接后形成一沉槽,所述沉槽包括第一竖直壁141、第二竖直壁142及自所述第一竖直壁141或第二竖直壁142垂直延伸形成的底壁143。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竖直壁141为所述第一对接部112的竖直壁面,所述底壁143沿所述第一对接部112的设置方向自所述第一竖直壁141垂直延伸形成,所述第二竖直壁142为所述第二对接部122的竖直壁面。在本实施例中给出的一个实例性方案中,所述第一本体11上的所述第一竖直壁141和底壁143为l形设置。当所述第一本体11和所述第二本体12对接的时候,所述第二本体12上的所述第二竖直壁142能够配合所述第一竖直壁141和底壁143合围形成沉槽。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渡部14为设置于第二对接部122的凹陷结构,所述第一竖直壁141为所述第一对接部112的竖直壁面,所述第二竖直壁142为所述第二对接部122的竖直壁面,所述底壁143沿所述第二对接部122的设置方向自所述第二竖直壁142垂直延伸形成。所述第二本体12上的所述第二竖直壁142和所述底壁143为l形设置。当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对接的时候,所述第一本体11上的所述第一竖直壁141能够配合所述第二竖直壁142和底壁143合围形成沉槽。

综上所述,所述凹陷结构既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对接部112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二对接部122上。当所述第一对接部112和第二对接部122安装到位时,即可形成由所述第一对接部112和第二对接部122合围形成具有两侧壁一底壁的沉槽,在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对接处形成所述沉槽,既可以降低本体对接造成的断差感同时通过立体的沉槽增加了产品的装饰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沉槽的深度h为0.1~0.15毫米。所述沉槽的宽度w为0.5~0.9毫米。该范围的选择能够兼具美观和实用的功能,更重要的是不会产生新的手感差的问题。其中沉槽的深度和沉槽的宽度所指代的都是当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对接到位之后,沉槽的实际深度和宽度。优选地,所述沉槽的深度为0.12mm,沉槽的宽度为0.7m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竖直壁141或所述第二竖直壁142至少一个的顶端设置成圆角。圆角能够进一步的减少壳体对接处的刮手感。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三段式的移动终端壳体一般会选用两端塑胶材质,中间金属材质的设计。塑胶材质在生产的时候自然会形成相应的圆角,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选择在第二竖直壁142设置了圆角的顶端。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一竖直壁141上设置圆角或者第一竖直壁141和所述第二竖直壁142均设置圆角。

具体的圆角参数可以选择的范围为所述圆角的半径r小于所述沉槽的深度h。进一步的参数细化中,所述圆角的半径r小于0.1毫米。小于0.1毫米的圆角能够在有效减小刮手感的同时不影响产品的外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三本体13,所述第一本体11分别与所述第二本体12及所述第三本体13相对接,所述第一本体11与所述第三本体13的对接处设置有过渡部15。移动终端三段式的壳体通常两端壳体采用塑胶材料,中间壳体采用金属材料,这样能提升移动终端壳体的整体质感。

本公开还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壳体以及收容在所述壳体内的处理单元,存储单元和执行单元。

其中本申请中所给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本体11、所述第二本体12与所述第三本体的对接可以采用卡扣对接、背面抓胶对接、粘合对接或者其他可行的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