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B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392406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子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cb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印刷电路板的制造过程中,需要通孔来实现内层电路板层间的电连接,通孔通常由钻机来钻设,其加工精度要求较高,钻机钻成通孔后,需要形成电连接的通孔,该通孔经电镀铜成导电层而实现电连接,再将所述通孔做塞孔保护。但对需要形成电连接的通孔进行电镀铜时,存在溅射现象,导致需绝缘的靶标孔被溅射一层厚薄不均的铜,影响电路可靠性,而且蚀刻后会有部分引线残留在电路板单元内;第二次蚀刻时由于线路铜面与基材位置存在高度差,贴膜无法完全覆着板面,蚀刻时药水易由贴膜边缘渗入咬蚀正常线路。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cb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提供一经过前处理的覆铜板;

步骤2:对所述覆铜板进行外层图形制作;

步骤3:整板沉铜;

步骤4:整板贴覆第一覆盖膜,并在所需位置开窗后进行第一次微蚀;

步骤5:在所述第一覆盖膜表面贴覆第二覆盖膜,所述第二覆盖膜单边覆盖开窗区域0.1-0.2mm;

步骤6:钻孔:覆铜板的预塞孔位置钻孔;电镀:将塞孔位的孔铜镀至满足要求

步骤7:撕除所述第一覆盖膜和第二覆盖膜后进行第二次微蚀;

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描述,铜板的厚度大于10um。

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描述,铜板表面非干膜区域印刷一层抗蚀油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无需单独制作引线,采用薄铜法制作薄铜层的设计,避免了制作引线时存在引线残留、影响线路板性能和蚀刻引线时药水咬蚀正常线路的问题,同时本方法简化了制作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提供了一种pcb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提供一经过前处理的覆铜板;

步骤2:对所述覆铜板进行外层图形制作;

步骤3:整板沉铜;

步骤4:整板贴覆第一覆盖膜,并在所需位置开窗后进行第一次微蚀;

步骤5:在所述第一覆盖膜表面贴覆第二覆盖膜,所述第二覆盖膜单边覆盖开窗区域0.1-0.2mm;

步骤6:钻孔:覆铜板的预塞孔位置钻孔;电镀:将塞孔位的孔铜镀至满足要求

步骤7:撕除所述第一覆盖膜和第二覆盖膜后进行第二次微蚀;

铜板的厚度大于10um。

铜板表面非干膜区域印刷一层抗蚀油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无需单独制作引线,采用薄铜法制作薄铜层的设计,避免了制作引线时存在引线残留、影响线路板性能和蚀刻引线时药水咬蚀正常线路的问题,同时本方法简化了制作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CB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提供一经过前处理的覆铜板;步骤2:对所述覆铜板进行外层图形制作;步骤3:整板沉铜;步骤4:整板贴覆第一覆盖膜,并在所需位置开窗后进行第一次微蚀;步骤5:在所述第一覆盖膜表面贴覆第二覆盖膜,所述第二覆盖膜单边覆盖开窗区域0.1‑0.2mm;步骤6:钻孔:覆铜板的预塞孔位置钻孔;步骤7:撕除所述第一覆盖膜和第二覆盖膜后进行第二次微蚀。本发明无需单独制作引线,采用薄铜法制作薄铜层的设计,避免了制作引线时存在引线残留、影响线路板性能和蚀刻引线时药水咬蚀正常线路的问题,同时本方法简化了制作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徐州九龙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2.06
技术公布日:2018.05.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