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炉支撑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5208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机械领域,具体为一种过炉支撑治具。



背景技术:

印制电路板(PCB线路板、PCB板),又称印刷电路板,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提供者。其种类较多,按照线路板层数可分为单面板、双面板、四层板、六层板以及其他多层线路板。

在PCB板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多种治具,以满足固定PCB板在生产时的安装固定等要求。现有的固定装置,仅仅是利用简单的固定块直接压紧在PCB板上,这种固定方式通常需要在治具上设置固定孔,再通过螺丝或螺栓以安装固定块。这样会产生沾锡等问题,而且使用寿命有限。

同时,在PCB板锡炉加工时,PCB板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发生形变等现象,因此需要对PCB板的边角进行压紧,以防止PCB板起翘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过炉支撑治具,解决现有技术一种或以上的技术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过炉支撑治具,设有一收容槽,该收容槽用于放置PCB板,所述过炉支撑治具上还设有多个压块,所述压块设于所述收容槽的槽边;所述过炉支撑治具上还设有至少一压紧支撑组件,所述压紧支撑组件翻转式的组装于所述收容槽的边角处。

所述压紧支撑组件包括

一转动件,安装于所述过炉支撑治具上;

一连接件,一端连接于所述转动件上;

至少一弹性压件,安装于所述连接件的下表面,且所述弹性压件位于所述收容槽的槽边;

一支撑件,安装于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

所述转动件为一合页,所述合页包括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所述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之间通过转轴连接,所述第一叶片安装于所述过炉支撑治具上,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叶片上。

所述合页上设有一弹性件,设于所述转轴处,所述弹性件用于为所述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提供弹性恢复力。

所述连接件为“L”形。

所述弹性压件包括一压杆,所述压杆组装于所述连接件上,所述压杆的下端连接有一压块,所述压杆上套接有一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压块和所述连接件之间。

所述压块通过一铆钉铆接于所述收容槽的上表面。

所述收容槽为长方形。

所述压紧支撑组件设有两个,分别设于长方形的所述收容槽的一组对角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过炉支撑治具,通过压紧支撑组件的设置,有利于PCB板的加工,防止PCB板在锡炉加工时发生形变起翘等现象,通过减少治具上预设螺孔,减少了压块的安装时间,同时减少了治具背面因螺孔而产生沾锡现象和和解决了压块安装费时的问题,在保证使用寿命的前提下,进一步满足了生产工艺的要求,方便PCB板的加工操作,提高了加工效率,减少了次品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解释。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炉支撑治具结构示意图。

其中,

1 收容槽;2压块;

3铆钉;41转动件;

42连接件;43弹性压件;

44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实用新型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过炉支撑治具,设有一收容槽1,该收容槽1用于放置PCB板,所述过炉支撑治具上还设有多个压块2,所述压块2设于所述收容槽1的槽边。

其中,压块2通过一铆钉3铆接于所述收容槽1的上表面。通过这种方法,使得过炉支撑治具背面为一无孔的平面。能够有效的减少沾锡。

过炉支撑治具上还设有至少一压紧支撑组件,所述压紧支撑组件翻转式的组装于所述收容槽1的边角处。

该收容槽1为长方形,所述压紧支撑组件设有两个,分别设于长方形的所述收容槽1的一组对角处。对角的设置,使安装于收容槽1中的PCB板受力平衡。

所述压紧支撑组件包括一转动件41、一连接件42、至少一弹性压件43、一支撑件44。

其中,转动件41为一合页,合页包括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第一叶片和第二压片通过一转轴连接,同时,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连接处设有一弹性件,该弹性件用于为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提供一弹性恢复力,同时该弹性件也起到限位的作用,以限制第二叶片绕转轴转动的角度。第一叶片水平方向安装于所述过炉支撑治具上,第二叶片也水平方向设置。

连接件42为一“L”形的连接件42,该连接件42的一端连接于合页的第二叶片上。

至少一弹性压件43安装于所述连接件42的下表面,且所述弹性压件43位于所述收容槽1的槽边。弹性压件43包括一压杆,所述压杆组装于所述连接件42上,所述压杆的下端连接有一压块2,所述压杆上套接有一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压块2和所述连接件42之间。

支撑件44安装于连接件42的另一端。

当更换PCB板时,连接件42以绕转轴转动,支撑件44以及弹性压件43在连接件42的带动下向上转动,此时,弹性件为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提供一恢复原状的趋向力。当外部力撤走后,第二叶片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恢复原状。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