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照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81458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照明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LED照明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LED是最受世界瞩目的新一代光源,其具有高亮度、低热量、长寿命、无毒、可再回收等有点,是现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绿色照明光源。因此,对于这种新能源的发展我们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进一步开发这种能源,实现能耗的降低,使之能进一步的普及。

虽然LED具有诸多的优点,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在资源应用上的问题。在一些场合,譬如人流量较少的车库,偏远道路,空旷房间等,LED不宜长期点亮,不仅不能做到物尽其用,而且还会影响到LED的使用寿命,使得资源产生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在人流量较少空间LED长期点亮,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PWM的只能照明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照明系统,包括恒流驱动模块、电源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热释电传感器模块、LED模块和感光开关模块,所述单片机控制模块与恒流驱动模块、感光开关模块和热释电传感器模块连接,所述恒流驱动模块与LED模块连接,所述LED模块与恒流驱动模块连接,所述电源模块与单片机控制模块、热释电传感器模块、感光开关模块和恒流驱动模块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恒流驱动模块中,单片机U1的SN端口与二极管D5正极和电感L1一端连接,电感L1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ED负极连接,单片机U1的CSN端口与电子R1一端和发光二极管LED正极连接,单片机U1的VIN端口与二极管D5负极和电子R1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正极与电流传感器VAC接口2和二极管D3负极连接,二极管D2正极与电流传感器VAC接口1和二极管D4负极连接,二极管D3正极、二极管D4正极、电容C1一端、电容C2一端和单片机U1的GND端口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感光开关模块中,排针P1接口1与电子R3一端连接,排针P1的接口2与滑动变阻器RP1接口3和电阻R2一端连接,电阻R2与三极管Q1基极连接,三极管Q1集电极与继电器K1一端和二极管D6正极连接,滑动变阻器接口2、二极管D6负极和继电器另一端与电源VCC连接,电阻R3另一端和三极管Q1发射极接地,继电器K1接口1与排针P2接口1连接,继电器K1接口3与排针P2接口2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热释电传感器模块中,传感器U2接口3与电容C3一端和单片机U3接口1连接,传感器U2接口2与电阻R4一端、电容C4一端和单片机U4接口2连接,传感器U2接口4与滑动变阻器RP2一端连接,传感器U2接口5与滑动变阻器RP2另一端连接,滑动变阻器U2接口6接地;单片机阿U3与电容C3另一端连接并接地,电容C4另一端接地,电阻R5一端与极性电容C5正极、单片机U4接口6和接口7连接,极性电容C5负极接地,单片机U4接口1接地,单片机U4接口5与电容C6一端连接,电容C6另一端接地,单片机U4接口3与电阻R9一端和电阻R10一端连接,单片机U4接口4与电阻R6一端和三极管Q2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2基极与电阻R8一端、滑动变阻器RP3一端和三极管Q3集电极连接,电阻R8另一端与光敏电阻R7一端连接,三极管Q2发射极、滑动变阻器RP3另一端和三极管Q3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3基极与电阻R10另一端连接,电阻R9另一端和三极管Q4基极连接,三极管Q4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4集电极与二极管D7正极和继电器K2接口2连接,极性电容C7负极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单片机控制模块中,单片机U5的RST端口连接有复位电路,其中,极性电容C8负极、电阻R11一端和电阻R12一端与RST端口连接,极性电容C8正极接VCC,电阻R11另一端与按键S一端连接,电阻R12另一端接地;单片机U5的XTAL1端口和XTAL2端口连接晶振电路,其中,晶振Y接口1与XTAL1端口连接,晶振Y接口2与端口XTAL2连接,电容C9一端与晶振Y接口2连接,电容C10一端与晶振Y接口1连接,电容C9另一端和电容C10另一端接地。

更进一步的,具体连接方式为:所述恒流驱动模块中二极管D1负极、二极管D2负极、电容C1一端、电容C2一端、电阻R1一端和单片机U1的VIN端口与所述单片机控制模块中单片机U1的P2.0端口连接;所述感光开关模块中滑动变阻器RP1接口1与单片机控制模块中单片机U1接口2.1连接;所述热释电传感器模块中极性电容C7正极、继电器K2接口1、二极管D7负极、光敏电阻R7一端、电阻R6一端、单片机U4接口8、电阻R5一端、电阻R4一端和单片机U3接口3与单片机控制模块中单片机U1的P2.2端口连接。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资源浪费的问题,提高度资源的利用程度,并能满足人们对照明的需求,电路结构简洁,制作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系统结构图;

图2是单片机控制模块电路图;

图3是恒流驱动模块电路图;

图4是感光开关模块电路图;

图5是热释电传感器模块电路图;

图中标记:1-单片机控制模块,2-恒流驱动模块,3-感光开关模块,4-热释电传感器模块,5-电源模块,6-LED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下面结合图1、图2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图。其中,包括恒流驱动模块2、电源模块5、单片机控制模块1、热释电传感器模块4、LED模块和感光开关模块3,单片机控制模块1与恒流驱动模块2、感光开关模块3和热释电传感器模块4连接,恒流驱动模块2与LED模块连接,LED模块与恒流驱动模块2连接,电源模块5与单片机控制模块1、热释电传感器模块4、感光开关模块3和恒流驱动模块2连接。

本系统采用稳压源为系统供电,通过热释电红外检测器采集数据,并采用大功率LED恒流驱动方案,并使用可调节芯片对LED等实时进行调节。本系统主要采用STC89C51作为主控制芯片。采用恒流驱动方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LED的独特特性,在LED端电压超过正向导通电压后,较小的电压波动都会导致工作电流的剧烈变化,并会影响到LED的正常工作。在恒流驱动模块2中,采用高性能BP1360恒流芯片驱动,该芯片能将支流电压直接转换为稳定的恒流输出,并具有过温、过压、过流、LED开路保护等多种功能。感光开关模块3的主要功能是用于在有人出入时控制LED灯。

如图2所示,在单片机控制模块1中,单片机U5的RST端口连接有复位电路,其中,极性电容C8负极、电阻R11一端和电阻R12一端与RST端口连接,极性电容C8正极接VCC,电阻R11另一端与按键S一端连接,电阻R12另一端接地;单片机U5的XTAL1端口和XTAL2端口连接晶振电路,其中,晶振Y接口1与XTAL1端口连接,晶振Y接口2与端口XTAL2连接,电容C9一端与晶振Y接口2连接,电容C10一端与晶振Y接口1连接,电容C9另一端和电容C10另一端接地。

如图3所示,在恒流驱动模块2中,单片机U1的SN端口与二极管D5正极和电感L1一端连接,电感L1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ED负极连接,单片机U1的CSN端口与电子R1一端和发光二极管LED正极连接,单片机U1的VIN端口与二极管D5负极和电子R1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正极与电流传感器VAC接口2和二极管D3负极连接,二极管D2正极与电流传感器VAC接口1和二极管D4负极连接,二极管D3正极、二极管D4正极、电容C1一端、电容C2一端和单片机U1的GND端口接地。

如图4所示,在感光开关模块3中,排针P1接口1与电子R3一端连接,排针P1的接口2与滑动变阻器RP1接口3和电阻R2一端连接,电阻R2与三极管Q1基极连接,三极管Q1集电极与继电器K1一端和二极管D6正极连接,滑动变阻器接口2、二极管D6负极和继电器另一端与电源VCC连接,电阻R3另一端和三极管Q1发射极接地,继电器K1接口1与排针P2接口1连接,继电器K1接口3与排针P2接口2连接。

如图5所示,在热释电传感器模块4中,传感器U2接口3与电容C3一端和单片机U3接口1连接,传感器U2接口2与电阻R4一端、电容C4一端和单片机U4接口2连接,传感器U2接口4与滑动变阻器RP2一端连接,传感器U2接口5与滑动变阻器RP2另一端连接,滑动变阻器U2接口6接地;单片机阿U3与电容C3另一端连接并接地,电容C4另一端接地,电阻R5一端与极性电容C5正极、单片机U4接口6和接口7连接,极性电容C5负极接地,单片机U4接口1接地,单片机U4接口5与电容C6一端连接,电容C6另一端接地,单片机U4接口3与电阻R9一端和电阻R10一端连接,单片机U4接口4与电阻R6一端和三极管Q2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2基极与电阻R8一端、滑动变阻器RP3一端和三极管Q3集电极连接,电阻R8另一端与光敏电阻R7一端连接,三极管Q2发射极、滑动变阻器RP3另一端和三极管Q3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3基极与电阻R10另一端连接,电阻R9另一端和三极管Q4基极连接,三极管Q4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4集电极与二极管D7正极和继电器K2接口2连接,极性电容C7负极接地。

在最后,各模块间具体连接方式为:恒流驱动模块2中二极管D1负极、二极管D2负极、电容C1一端、电容C2一端、电阻R1一端和单片机U1的VIN端口与单片机控制模块1中单片机U1的P2.0端口连接;感光开关模块3中滑动变阻器RP1接口1与单片机控制模块1中单片机U1接口2.1连接;热释电传感器模块4中极性电容C7正极、继电器K2接口1、二极管D7负极、光敏电阻R7一端、电阻R6一端、单片机U4接口8、电阻R5一端、电阻R4一端和单片机U3接口3与单片机控制模块1中单片机U1的P2.2端口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