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盘及电磁烹饪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81446阅读:637来源:国知局
线圈盘及电磁烹饪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线圈盘及一种电磁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在常规IH产品里,线圈盘的通电线圈与支架为分体部件,在组装过程中,一般将线圈与支架通过胶水粘结固定,或者通过热熔支架形成凸筋对线圈固定,以达到对线圈进行装固的目的,但经实践发现,该线圈盘存在线圈牢固性不足、容易松动的问题,造成工作过程中出现高频噪音的不良影响,从而影响到产品工作性能及用户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圈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线圈盘的电磁烹饪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圈盘,包括:线圈;磁条;绝缘隔离片,间隔在所述线圈和所述磁条之间;线盘支架,所述线圈、所述磁条及所述绝缘隔离片作为镶件与所述线盘支架模内注塑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圈盘,设置线圈、磁条及绝缘隔离片作为镶件与线盘支架模内注塑一体成型,这样既能保证线圈、绝缘隔离片和线盘支架的固定牢固性,防止线圈松动、脱落的问题,且避免了对线圈及磁条与线盘支架单独装固等繁琐的工装操作,提高产品的加工效率,此外,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绝缘隔离片间隔在线圈和磁条之间,可以增加磁条与线圈之间的绝缘性,同时,可以防止一体注塑过程中由于注塑压力导致线圈被磁条刮破而引起放电隐患,提高产品良品率和安全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线圈盘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绝缘隔离片与所述线圈相连。

在本方案中,设置绝缘隔离片与线圈相连,这样可以实现在进行模内注塑之前对绝缘隔离片和线圈预固定,以防止注塑过程中线圈和绝缘隔离片之间出现相对错动,确保绝缘隔离片能够有效将磁条和线圈隔开,从而保证绝缘隔离片对线圈的隔离防护效果,避免线圈被磁条刮破而引起放电隐患。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绝缘隔离片通过粘接层与所述线圈粘接相连。

在本方案中,设置绝缘隔离片通过粘接层(例如为胶水层或双面胶层等)与线圈粘接相连,粘接结构既能够对线圈和绝缘隔离片进行可靠固定,确保对线圈与绝缘隔离片的限位效果,且具有操作方便的优点,可以保证对产品的加工效率。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求设置线圈与绝缘片之间通过绑扎等结构实现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绝缘片与线圈的固定形式有多种,此处不再一一列举,但均属于本设计的保护范围。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绝缘隔离片被构造呈环状,其中,所述绝缘隔离片的外环宽度A1不小于所述线圈的外环宽度B1,和/或所述绝缘隔离片的内环宽度A2不大于所述线圈的内环宽度B2。

在本方案中,将绝缘隔离片构造呈环状,以使之与环状的线圈在形状上大致一致,其中,设置绝缘隔离片的外环宽度A1不小于线圈的外环宽度B1,这样可以避免线圈的外环部位向外凸出绝缘隔离片,从而防止线圈的外环部位与磁条接触,设置绝缘隔离片的内环宽度A2不大于线圈的内环宽度B2,这样可以避免线圈的内环部位向内凸出绝缘隔离片,从而防止线圈的内环部位与磁条接触,提高对线圈的防护效果和绝缘隔离效果。

当然,线圈也可被构造呈方形环、矩形环等,绝缘隔离片可相应地被构造呈方形环、矩形环等,当然,也可单一将线圈的中心孔构造呈圆孔、方孔或矩形孔,其轮廓外形不限制,并相应将绝缘隔离片的中心孔构造呈圆孔、方孔或矩形孔,其轮廓外形不限制。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绝缘隔离片与所述线圈同轴设置,其中,(A1-B1)/2的结果为大于0的第一预设值,和/或(B2-A2)/2的结果为大于0的第二预设值。

在本方案中,可以理解的是,在使线圈、绝缘隔离片及磁条作为镶件与线盘支架模内注塑成型时,存在对线圈定位困难的问题,而线圈的定位精度不足会造成加热区域偏心,严重降低线圈盘的加热效率,影响产品能效,基于此,本设计中设置绝缘隔离片与模具型腔之间形成定位配合,并精确控制绝缘隔离片与线圈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实现线圈的准确定位,具体地,将绝缘隔离片与线圈同轴设置,且设置(A1-B1)/2的结果为大于0的第一预设值,这样可以确保绝缘隔离片有效将磁条与线圈隔开,且可以利用绝缘隔离片的外沿作为线圈与之装配的定位参照,例如,在组装过程中,控制绝缘隔离片的外沿各处与线圈的外沿在径向上均保持第一预设值的间隔,通过对该间隙尺寸控制以作为是否满足绝缘隔离片与线圈之间的定位要求的参照,确保绝缘隔离片与线圈准确对中;或将绝缘隔离片与线圈同轴设置,且设置(B2-A2)/2的结果为大于0的第二预设值,这样可以确保绝缘隔离片有效将磁条与线圈隔开,且可以利用绝缘隔离片的内沿作为线圈与之装配的定位参照,例如,在组装过程中,控制绝缘隔离片的内沿各处与线圈的内沿在径向上均保持第二预设值的间隔,通过对该间隙尺寸控制以作为是否满足绝缘隔离片与线圈之间的定位要求的参照,确保绝缘隔离片与线圈准确对中,当然,也可设计A1、B1、A2及B2满足:(A1-B1)/2的结果为大于0的第一预设值,且(B2-A2)/2的结果为大于0的第二预设值,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预设值与第二预设值可以相等也可不相等,这样可以确保绝缘隔离片有效将磁条与线圈隔开,且可以利用绝缘隔离片的中心孔与其外沿作为线圈的定位参照,即控制绝缘隔离片的内沿各处与线圈的内沿在径向上均保持第二预设值的间隔,且控制绝缘隔离片的外沿各处与线圈的外沿在径向上均保持第一预设值的间隔,以进一步提高绝缘隔离片与线圈的同轴度,确保满足对线圈组装精度要求。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A1与所述B1满足:0.5mm≤(A1-B1)/2≤2mm;和/或所述A2与所述B2满足:0.5mm≤(B2-A2)/2≤2mm。

在本方案中,将绝缘隔离片与线圈同轴设置,且设置绝缘隔离片的外环宽度A1与线圈的外环宽度B1满足0.5mm≤(A1-B1)/2≤2mm,这样可以确保绝缘隔离片有效将磁条与线圈隔开,且可以利用绝缘隔离片的外沿作为线圈与之装配的定位参照,例如,在组装过程中,控制绝缘隔离片的外沿各处与线圈的外沿在径向上均保持0.5mm~2mm的间隔,通过对该间隙尺寸控制以作为是否满足绝缘隔离片与线圈之间的定位要求的参照,确保绝缘隔离片与线圈准确对中,且该间隙数值的限定可以将绝缘隔离片与线圈的对中偏差至少控制在0.5mm~2mm以内,大大降低由于线圈位置偏差造成产品能效削弱的概率,同时,可以降低产品的装配难度,保证产品组装效率;或将绝缘隔离片与线圈同轴设置,且设置绝缘隔离片的内环宽度A2与线圈的内环宽度B2满足0.5mm≤(B2-A2)/2≤2mm,这样可以确保绝缘隔离片有效将磁条与线圈隔开,且可以利用绝缘隔离片的内沿作为线圈与之装配的定位参照,例如,在组装过程中,控制绝缘隔离片的内沿各处与线圈的内沿在径向上均保持0.5mm~2mm的间隔,通过对该间隙尺寸控制以作为是否满足绝缘隔离片与线圈之间的定位要求的参照,确保绝缘隔离片与线圈准确对中,且该间隙数值的限定可以将绝缘隔离片与线圈的对中偏差至少控制在0.5mm~2mm以内,大大降低由于线圈位置偏差造成产品能效削弱的概率,同时,可以降低产品的装配难度,保证产品组装效率,当然,也可设计A1、B1、A2及B2满足:0.5mm≤(A1-B1)/2≤2mm及0.5mm≤(B2-A2)/2≤2mm,这样可以确保绝缘隔离片有效将磁条与线圈隔开,且可以利用绝缘隔离片的中心孔与其外沿作为线圈的定位参照,即控制绝缘隔离片的内沿各处与线圈的内沿在径向上均保持0.5mm~2mm的间隔,且控制绝缘隔离片的外沿各处与线圈的外沿在径向上均保持0.5mm~2mm的间隔,以进一步提高绝缘隔离片与线圈的同轴度,确保满足对线圈组装精度要求。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绝缘隔离片的厚度小于或等于2mm。

在本方案中,设置绝缘隔离片的厚度小于或等于2mm,优选设计绝缘隔离片的厚度为0.5mm,这样可以实现控制产品成本并有效满足磁条与线圈的绝缘性能,又能满足产品最佳的工作能效,即使产品的能耗达到最低化,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基于线圈和磁条的具体尺寸设计,为保证绝缘隔离片的强度、刚度要求,也可设计绝缘隔离片的厚度在大于2mm的范围中适当微调,此处就不再一一列举了,但在不脱离本设计构思的前提下均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磁条上形成有凹槽,所述线圈及所述绝缘隔离片的部分位于所述凹槽中,其中,所述线圈与所述凹槽为间隙配合。

在本方案中,设置线圈与凹槽为间隙配合,这样可以避免线圈与磁条直接接触,防止一体注塑过程中由于注塑压力导致线圈被磁条刮破而引起放电隐患,提高产品良品率和安全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绝缘隔离片与所述凹槽相适配或为间隙配合。

在本方案中,设置绝缘隔离片与凹槽相适配或为间隙配合,优选绝缘隔离片与凹槽为间隙配合,可以方便磁条与绝缘隔离片装配,且可当进行模内注塑时,使熔融塑料充分填充磁条与绝缘隔离片之间的缝隙,使磁条与绝缘隔离片形成良好的一体连接结构,起到强化连接性能的效果。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绝缘隔离片为云母片。

在本方案中,云母片具有优异的绝缘性,可以减少对线圈非工作侧的电磁干扰,并降低产品的工作能耗,此外,云母片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可以避免模拟注塑过程中或线圈工作过程中的高温环境致其变形或损坏,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磁烹饪设备,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线圈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烹饪设备,因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线圈盘,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线圈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线圈盘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线圈盘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所示线圈盘剖视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线圈与绝缘隔离片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线圈与绝缘隔离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线圈与绝缘隔离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7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线圈,20磁条,21凹槽,30绝缘隔离片,40线盘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线圈盘。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线圈盘,包括:线圈10、磁条20、绝缘隔离片30和线盘支架40,具体地,绝缘隔离片30间隔在线圈10和磁条20之间;线圈10、磁条20及绝缘隔离片30作为镶件与线盘支架40模内注塑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圈盘,设置线圈10、磁条20及绝缘隔离片30作为镶件与线盘支架40模内注塑一体成型,即使线圈10、磁条20及绝缘隔离片30一体镶固在线盘支架40上,这样既能保证线圈10、绝缘隔离片30和线盘支架40的固定牢固性,防止线圈10松动、脱落的问题,且避免了对线圈10及磁条20与线盘支架40单独装固等繁琐操作,提高产品的加工效率,此外,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绝缘隔离片30间隔在线圈10和磁条20之间,可以增加磁条20与线圈10之间的绝缘性,同时,可以防止一体注塑过程中由于注塑压力导致线圈10被磁条20刮破而引起放电隐患,提高产品良品率和安全性。

可以理解的是,线圈10可以为密绕线圈或疏绕线圈,具体地,疏绕线圈为将多股线置于有放线槽的绕线支架中,多股线与多股线之间使用绕线支架的挡筋隔开,本方案中绕线支架为成型在线盘支架40上的一体式结构;如图1至图7所示,本方案中的密绕线圈的线圈盘产品为将多股线进行同心圆绕制成“线饼”状态,再将“线饼”作为镶件与线盘支架40通过模内注塑一体成型,密绕线圈中多股线与多股线之间无绕线支架的挡筋进行间隔,即多股线与多股线紧密排布在一起。

更具体而言,现有的无论疏绕线圈还是密绕线圈的线圈盘产品,都是由多股线、支架和磁条组成,各零部件都为分体部件,其工艺过程也可分为首先线盘支架注塑成型,然后将多股线绕线在线盘支架上或将密绕线圈与线盘支架固定,最后支架与磁条进行固定安装才完成线圈盘的制作,其工艺流程长且繁琐,生产效率低,而本方案中,将已绕好的多股线的线圈10、绝缘隔离片30和磁条20置于型腔中,使线圈10、绝缘隔离片30与磁条20全部注塑在线盘支架40的塑料包围内,此时线圈10、绝缘隔离片30、磁条20与线盘支架40形成一个塑胶整体,即四者全部合为一个整体线圈盘,相对于传统线圈盘工序,本方案免去线盘支架40与线圈10的固定安装、线盘支架40与磁条20的固定安装工序,将此两工序全部合并在线盘支架40注塑工序中完成,生产工序减少,工艺路线简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由于各零部件形成整体结构,减少了各零部件由于固定安装而老化失效带来的线圈盘可靠性降低,同时,在磁条20与线圈10之间由于有绝缘隔离片30的隔离作用,增加了磁条20与线圈10之间的绝缘性,并防止在注塑过程中由于注塑压力导致线圈10被磁条20刮破而存在放电风险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绝缘隔离片30与线圈10相连。

在本方案中,设置绝缘隔离片30与线圈10相连,这样可以实现在进行模内注塑之前对绝缘隔离片30和线圈10预固定,以防止注塑过程中线圈10和绝缘隔离片30之间出现相对错动,确保绝缘隔离片30能够有效将磁条20和线圈10隔开,从而保证绝缘隔离片30对线圈10的隔离防护效果,避免线圈10被磁条20刮破而引起放电隐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绝缘隔离片30通过粘接层(图中未示出)与线圈10粘接相连,具体组装方案为:采用工装将多股线进行绕制得到密绕的线圈10,再将线圈10粘附在绝缘隔离片30上,在线盘支架40注塑成型前,将磁条20与附有绝缘隔离片30的线圈10按要求排列置于注塑型腔中,再进行注塑使磁条20与线圈10在线盘支架40成型时就结合在一起,磁条20、线圈10、绝缘隔离片30与线盘支架40四者形成一个整体结构。

在本方案中,设置绝缘隔离片30通过粘接层(例如为胶水层或双面胶层等)与线圈10粘接相连,粘接结构既能够对线圈10和绝缘隔离片30进行可靠固定,确保对线圈10与绝缘隔离片30的限位效果,且具有操作方便的优点,可以保证对产品的加工效率。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求设置线圈10与绝缘片之间通过绑扎等结构实现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绝缘片与线圈10的固定形式有多种,此处不再一一列举,但均属于本设计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7所示,绝缘隔离片30被构造呈环状,优选构造呈圆环,其中,绝缘隔离片30的外环宽度A1不小于线圈10的外环宽度B1,和/或绝缘隔离片30的内环宽度A2不大于线圈10的内环宽度B2。

在本方案中,将绝缘隔离片30构造呈环状,以使之与环状的线圈10在形状上大致一致,其中,设置绝缘隔离片30的外环宽度A1不小于线圈10的外环宽度B1,这样可以避免线圈10的外环部位向外凸出绝缘隔离片30,从而防止线圈10的外环部位与磁条20接触,设置绝缘隔离片30的内环宽度A2不大于线圈10的内环宽度B2,这样可以避免线圈10的内环部位向内凸出绝缘隔离片30,从而防止线圈10的内环部位与磁条20接触,提高对线圈10的防护效果和绝缘隔离效果。

当然,线圈10也可被构造呈方形环、矩形环等,绝缘隔离片30可相应地被构造呈方形环、矩形环等,当然,也可单一将线圈10的中心孔构造呈圆孔、方孔或矩形孔,其轮廓外形不限制,并相应将绝缘隔离片30的中心孔构造呈圆孔、方孔或矩形孔,其轮廓外形不限制。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绝缘隔离片30与线圈10同轴设置,其中,(A1-B1)/2的结果为大于0的第一预设值C1,和/或(B2-A2)/2的结果为大于0的第二预设值C2。

在本方案中,可以理解的是,在使线圈10、绝缘隔离片30及磁条20作为镶件与线盘支架40模内注塑成型时,存在对线圈10定位困难的问题,而线圈10的定位精度不足会造成加热区域偏心,严重降低线圈盘的加热效率,影响产品能效,基于此,本设计中设置绝缘隔离片30与模具型腔之间形成定位配合,并精确控制绝缘隔离片30与线圈10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实现线圈10的准确定位,具体地,将绝缘隔离片30与线圈10同轴设置,且设置(A1-B1)/2的结果为大于0的第一预设值C1,这样可以确保绝缘隔离片30有效将磁条20与线圈10隔开,且可以利用绝缘隔离片30的外沿作为线圈10与之装配的定位参照,例如,在组装过程中,控制绝缘隔离片30的外沿各处与线圈10的外沿在径向上均保持第一预设值C1的间隔,通过对该间隙尺寸控制以作为是否满足绝缘隔离片30与线圈10之间的定位要求的参照,确保绝缘隔离片30与线圈10准确对中;或将绝缘隔离片30与线圈10同轴设置,且设置(B2-A2)/2的结果为大于0的第二预设值C2,这样可以确保绝缘隔离片30有效将磁条20与线圈10隔开,且可以利用绝缘隔离片30的内沿作为线圈10与之装配的定位参照,例如,在组装过程中,控制绝缘隔离片30的内沿各处与线圈10的内沿在径向上均保持第二预设值C2的间隔,通过对该间隙尺寸控制以作为是否满足绝缘隔离片30与线圈10之间的定位要求的参照,确保绝缘隔离片30与线圈10准确对中,当然,也可设计A1、B1、A2及B2满足:(A1-B1)/2的结果为大于0的第一预设值C1,且(B2-A2)/2的结果为大于0的第二预设值C2,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预设值C1与第二预设值C2可以相等也可不相等,如此设计可以确保绝缘隔离片30有效将磁条20与线圈10隔开,且可以利用绝缘隔离片30的中心孔与其外沿作为线圈10的定位参照,即控制绝缘隔离片30的内沿各处与线圈10的内沿在径向上均保持第二预设值C2的间隔,且控制绝缘隔离片30的外沿各处与线圈10的外沿在径向上均保持第一预设值C1的间隔,以进一步提高绝缘隔离片30与线圈10的同轴度,确保满足对线圈10组装精度要求。

更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A1与B1满足:0.5mm≤(A1-B1)/2≤2m,即C1为0.5mm~2mm;和/或A2与B2满足:0.5mm≤(B2-A2)/2≤2mm,即C2为0.5mm~2mm。

在本方案中,将绝缘隔离片30与线圈10同轴设置,且设置绝缘隔离片30的外环宽度A1与线圈10的外环宽度B1满足0.5mm≤(A1-B1)/2≤2mm,这样可以确保绝缘隔离片30有效将磁条20与线圈10隔开,且可以利用绝缘隔离片30的外沿作为线圈10与之装配的定位参照,例如,在组装过程中,控制绝缘隔离片30的外沿各处与线圈10的外沿在径向上均保持0.5mm~2mm的间隔,通过对该间隙尺寸控制以作为是否满足绝缘隔离片30与线圈10之间的定位要求的参照,确保绝缘隔离片30与线圈10准确对中,且该间隙数值的限定可以将绝缘隔离片30与线圈10的对中偏差至少控制在0.5mm~2mm以内,大大降低由于线圈10位置偏差造成产品能效削弱的概率,同时,可以降低产品的装配难度,保证产品组装效率;或将绝缘隔离片30与线圈10同轴设置,且设置绝缘隔离片30的内环宽度A2与线圈10的内环宽度B2满足0.5mm≤(B2-A2)/2≤2mm,这样可以确保绝缘隔离片30有效将磁条20与线圈10隔开,且可以利用绝缘隔离片30的内沿作为线圈10与之装配的定位参照,例如,在组装过程中,控制绝缘隔离片30的内沿各处与线圈10的内沿在径向上均保持0.5mm~2mm的间隔,通过对该间隙尺寸控制以作为是否满足绝缘隔离片30与线圈10之间的定位要求的参照,确保绝缘隔离片30与线圈10准确对中,且该间隙数值的限定可以将绝缘隔离片30与线圈10的对中偏差至少控制在0.5mm~2mm以内,大大降低由于线圈10位置偏差造成产品能效削弱的概率,同时,可以降低产品的装配难度,保证产品组装效率,当然,也可设计A1、B1、A2及B2满足:0.5mm≤(A1-B1)/2≤2mm及0.5mm≤(B2-A2)/2≤2mm,这样可以确保绝缘隔离片30有效将磁条20与线圈10隔开,且可以利用绝缘隔离片30的中心孔与其外沿作为线圈10的定位参照,即控制绝缘隔离片30的内沿各处与线圈10的内沿在径向上均保持0.5mm~2mm的间隔,且控制绝缘隔离片30的外沿各处与线圈10的外沿在径向上均保持0.5mm~2mm的间隔,以进一步提高绝缘隔离片30与线圈10的同轴度,确保满足对线圈10组装精度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绝缘隔离片30的厚度小于或等于2mm,其中,进一步优选设计绝缘隔离片30的厚度为0.5mm,这样可以实现控制产品成本并有效满足磁条20与线圈10的绝缘性能,又能满足产品最佳的工作能效,即使产品的能耗达到最低化,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基于线圈10和磁条20的具体尺寸设计,为保证绝缘隔离片30的强度、刚度要求,也可设计绝缘隔离片30的厚度在大于2mm的范围中适当微调,此处就不再一一列举了,但在不脱离本设计构思的前提下均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磁条20上形成有凹槽21,线圈10及绝缘隔离片30的部分位于凹槽21中,其中,线圈10与凹槽21为间隙配合。

在本方案中,设置线圈10与凹槽21为间隙配合,这样可以避免线圈10与磁条20直接接触,防止一体注塑过程中由于注塑压力导致线圈10被磁条20刮破而引起放电隐患,提高产品良品率和安全性。

进一步地,绝缘隔离片30与凹槽21相适配或为间隙配合。

在本方案中,设置绝缘隔离片30与凹槽21相适配或为间隙配合,其中,如图4所示,优选绝缘隔离片30与凹槽21为间隙配合,即绝缘隔离片30内环与磁条20内端的距离D2>0mm,且绝缘隔离片30外环与磁条20外端的距离D1>0mm,这样可以方便磁条20与绝缘隔离片30装配,且可当进行模内注塑时,使熔融塑料充分填充磁条20与绝缘隔离片30之间的缝隙,使磁条20与绝缘隔离片30形成良好的一体连接结构,起到强化连接性能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绝缘隔离片30为云母片,可以减少对线圈10非工作侧的电磁干扰,并降低产品的工作能耗,此外,云母片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可以避免模拟注塑过程中或线圈10工作过程中的高温环境致其变形或损坏,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线圈10、云母片、线盘支架40与磁条20都是一体注塑而成,云母片为圆环形,为保证产品(IH加热产品)最佳工作性能,云母片的厚度大于0mm且小于或等于2mm,最佳厚度为0.5mm;此最佳厚度能满足磁条20与线圈10的绝缘性能,又能良好地满足产品工作能效(能耗损耗最低)性能,云母片的内环直径为A2;云母片的外环直径为A1;线圈10制作为圆环状,其中心孔直径为B2,外环直径为B1;线圈10与云母片紧密相靠,云母片的中心与线圈10的中心重合,为了保证线圈10正中心对位,避免线圈10偏心造成的加热范围偏心,云母片中心孔直径A2与线圈10中心孔直径B2关系为:A2<B2;其中,C2=(B2-A2)/2,且C2>0,最佳取值为0.5mm<C2<2mm;另外,云母片外环直径A1与线圈10的外环直径B1关系为:A1>B1,其中,C1=(A1-B1)/2,且C1>0,最佳取值为0.5mm<C1<2mm;在注塑一体化线圈盘时,为了满足线圈10中心定位,模具注塑时,以云母片中心孔及云母片外径作定位,以达到线圈10中心定位的精确;另外,为了避免线圈10与磁条20接触,线圈10与磁条20之间采用云母片隔离;另外,磁条20上的磁条本体与其内、外端的凸台构造出凹槽21,云母片及线圈10的部分位于凹槽21内,其中,为了避免线圈10内环与磁条20内端的凸台接触,线圈10外环与磁条20外端的凸台接触,也要满足A2<B2,A1>B1,使在模具注塑,把磁条20装配在模具内腔时,由于云母片的隔离(D1>0,D2>0),使磁条20内、外端的凸台都不能接触线圈10。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磁烹饪设备(图中未示出),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线圈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烹饪设备,因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线圈盘,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电磁烹饪设备为电磁炉、电磁饭煲或电磁压力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圈盘及电磁烹饪设备,设置线圈、磁条及绝缘隔离片作为镶件与线盘支架模内注塑一体成型,这样既能保证线圈、绝缘隔离片和线盘支架的固定牢固性,防止线圈松动、脱落的问题,且避免了对线圈及磁条与线盘支架单独装固等繁琐的工装操作,提高产品的加工效率,此外,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绝缘隔离片间隔在线圈和磁条之间,可以增加磁条与线圈之间的绝缘性,同时,可以防止一体注塑过程中由于注塑压力导致线圈被磁条刮破而引起放电隐患,提高产品良品率和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