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屏蔽罩、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72016发布日期:2018-06-23 01:42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屏蔽罩、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屏蔽罩、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的功能模块越来越多,提供给用户更多的功能。

各功能模块同时工作,产生不同的信号(电磁波),并且,各功能模块间的间隙小,不同信号之间存在互相干扰,导致某些信号强度差、某些信号质量时好时差等现象频繁发生。

例如,在打电话时通话时断时续,在播放视频时偶尔花屏或画面卡顿,等等。

屏蔽罩作为移动终端内部的一种器件,如图1和图2所示,一般包括屏蔽盖101和屏蔽支架102,用于覆盖信号源103,防止有用的信号泄露,同时,隔离外界信号的干扰。

由于设计关系,屏蔽罩在某些部位高度较低,难以做出扣包结构,导致在这一部位屏蔽盖101仅仅是覆盖屏蔽支架102,两者之间存在缝隙。

并且,屏蔽盖101使用一段时间后,尤其经过拆卸,覆盖屏蔽支架102的部位会翘起,使得缝隙变大。

屏蔽罩内的信号沿图2中的箭头方向泄露,或者,其他信号如图2中的箭头方向对屏蔽罩内的信号造成干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屏蔽罩、移动终端,以解决屏蔽罩在高度较低时,屏蔽盖与屏蔽支架存在间隙,导致信号泄露与干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屏蔽罩,所述屏蔽罩设置在移动终端的主板上,所述屏蔽罩包括屏蔽支架与屏蔽盖;

所述屏蔽支架具有相连的内侧壁与内顶部,所述内顶部开设有通孔;

所述屏蔽盖具有外顶部,所述外顶部覆盖所述通孔;

所述屏蔽支架的高度小于或等于2.0毫米,在所述内侧壁、所述内顶部、所述外顶部中的至少一个部位设置有信号遮挡部,以遮挡信号通过所述通孔直线传播。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所述的屏蔽罩。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屏蔽支架具有相连的内侧壁与内顶部,内顶部开设有通孔,屏蔽盖具有外顶部,外顶部覆盖通孔,屏蔽支架的高度小于或等于2.0毫米,在内侧壁、内顶部、外顶部中的至少一个部位设置有信号遮挡部,以遮挡信号通过所述通孔直线传播,使得屏蔽盖使用一段时间后,尤其经过拆卸,覆盖屏蔽支架的部位减少翘起,阻止缝隙变大,保证屏蔽罩内信号源产生的信号不泄露出去、屏蔽罩外信号源产生的信号不对屏蔽罩内的信号造成干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屏蔽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屏蔽罩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屏蔽罩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屏蔽罩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信号遮挡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信号遮挡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信号遮挡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种信号遮挡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屏蔽罩的俯视图。

参照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屏蔽罩的剖视图。

如图3和图4所示,屏蔽罩设置在移动终端的主板304上并覆盖信号源303,例如,零中频电路、基带电路,等等。

信号源303可以产生信号,屏蔽罩可以防止信号源303产生的信号泄露出去,以免影响其他信号源产生的信号,同时,阻挡其他信号源产生的信号进入屏蔽罩内,对信号源303产生的信号造成干扰。

在本实用新型中,屏蔽罩包括屏蔽支架302与屏蔽盖301。

屏蔽支架302的材质一般为洋白铜C7521-OH、C7521-1/2H等等,屏蔽支架302具有相连的内侧壁3021与内顶部3022,通过连续模具在冲床上连续冲压-拉伸/折弯成型,内侧壁3021一般相互平行,沿竖直方向上直升。

内顶部3022开设有通孔30221,方便通过通孔30221对屏蔽罩内的信号源303进行拆卸、维修等处理。

屏蔽盖301的材质一般为不锈钢SUS 304 1/2H、304 3/4H等等,通过连续模具在冲床上连续冲压折弯成型,厚度一般为0.1mm至0.4mm。

屏蔽支架302一般通过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表面贴装技术)焊接工艺将其底面焊接固定在主板304上,厚度一般为0.15mm至0.4mm。

屏蔽盖301可以通过人工或机械手吸取等方式组装在屏蔽支架302上。

屏蔽盖301具有外顶部3011,在屏蔽盖301组装在屏蔽支架302上时,外顶部3011覆盖通孔30221。

需要说明的是,有时为了信号源303的散热和冷却,可以在屏蔽盖301上设置通气孔,直径为1.0mm至1.5mm,在保证屏蔽效果的情况下,加快气体流通。

此外,屏蔽盖301还具有与外顶部3011相连的外侧壁3012。

如图4虚直线的左侧,若屏蔽支架的高度大于预设的高度阈值(0.7毫米、2.0毫米),一方面,在该高度内的内侧壁3021设置有扣合孔30211,扣合孔30211的直径大小一般为0.4mm至0.6mm;另一方面,在该高度内的外侧壁3012设置有凸包30121,凸包30121的直径大小一般为0.4mm至0.6mm,高度一般为0.10mm至0.25mm。

凸包30121扣合在扣合孔30211中,形成扣包结构,使得屏蔽盖301可以扣紧在屏蔽支架302上。

由于信号一般为电磁波,电磁波沿直线传播,因此,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4虚直线的右侧,若屏蔽支架的高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高度阈值(0.7毫米、2.0毫米),则在高度内的内侧壁3021、内顶部3022、外顶部3011中的至少一个部位设置有信号遮挡部305(如图4虚线框中的部分),以遮挡信号通过通孔30221直线传播。

需要说明的是,该信号可以是信号源303产生的信号,也可以是其他信号源产生的信号,因此,信号遮挡部305可有效降低信号泄露或干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屏蔽支架具有相连的内侧壁与内顶部,内顶部开设有通孔,屏蔽盖具有外顶部,外顶部覆盖通孔,若屏蔽支架的高度小于预设的高度阈值,则在该高度范围内的内侧壁、内顶部、外顶部中的至少一个部位设置有信号遮挡部,以遮挡信号通过所述通孔直线传播,使得屏蔽盖使用一段时间后,尤其经过拆卸,覆盖屏蔽支架的部位减少翘起,阻止缝隙变大,保证屏蔽罩内信号源产生的信号不泄露出去、屏蔽罩外信号源产生的信号不对屏蔽罩内的信号造成干扰。

参照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信号遮挡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信号遮挡部包括第一折弯部3051与固定孔3052。

第一折弯部3051设置在外顶部3011的边缘。

固定孔3052设置在内侧壁3021中。

由于第一折弯部3051属于外顶部3011一部分结构的延伸,经过冲压折弯成型,第一折弯部3051的厚度与外顶部3011的厚度一致,一般为0.10mm至0.4mm,小于凸包的直径(一般为0.4mm至0.6mm),使得在屏蔽支架的高度小于预设的高度阈值时,在内侧壁3021中可以挖出适于定位部30512大小的固定孔3052。

第一折弯部3051可嵌入在固定孔3052中,使得外顶部3011可以扣紧内侧壁3021,防止外顶部3011使用一段时间后,尤其经过拆卸,某些部位会翘起,使得缝隙变大。

在具体实现中,第一折弯部3051包括相连的外延部30511与定位部30512,形成钩子结构。

其中,外延部30511覆盖在内侧壁3021外,定位部30512嵌入在固定孔3052中。

参照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信号遮挡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信号遮挡部包括第一凹凸部3053与第二凹凸部3054。

第一凹凸部3053设置在外顶部3011。

第二凹凸部3054设置在内顶部3022。

第一凹凸部3053具有凹凸结构,即相当于外顶部3011凹陷或凸起的结构。

第二凹凸部3054具有凹凸结构,即相当于内顶部3022凹陷或凸起的结构。

第二凹凸部3054的凹凸结构与第一凹凸部3053的凹凸结构大小相同或相似、数量相同、位置相对,使得第二凹凸部3054层叠在第一凹凸部3053下。

所谓层叠,即第二凹凸部3054中凹陷的结构与第一凹凸部3053中凹陷的结构重叠,第二凹凸部3054中凸起的结构与第一凹凸部3053中凸起的结构重叠,尽量减少第二凹凸部3054与第一凹凸部3053之间的缝隙。

由于第一凹凸部3053与第二凹凸部3054均具有凹凸结构,即便外顶部3011使用一段时间后,尤其经过拆卸,某些部位会翘起,第一凹凸部3053与第二凹凸部3054之间的缝隙变大,信号经过第一凹凸部3053与第二凹凸部3054之间时,会被第一凹凸部3053与第二凹凸部3054遮挡,产生折射、散射等现象,难以进行直线传播。

参照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信号遮挡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信号遮挡部包括第二折弯部3055,第二折弯部3055设置在内顶部3022的边缘,第二折弯部3055属于内顶部3022一部分结构的延伸,经过冲压折弯成型。

外顶部3011卡合在第二折弯部3055下,防止外顶部3011使用一段时间后,尤其经过拆卸,某些部位会翘起,使得缝隙变大。

在具体实现中,第二折弯部3055设置在通孔30221的外侧,第二折弯部3055包括相连的第一挡块30551、第一压合板30552。

外顶部3011位于至第一挡块30551外侧、且位于第一压合板30552之下,第一压合板30552可以盖合外顶部3011的同时,防止外顶部3011翘起。

参照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种信号遮挡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8所示,信号遮挡部包括第三折弯部3056,第三折弯部3056设置在外顶部3011的边缘,第三折弯部3056属于外顶部3011一部分结构的延伸,经过冲压折弯成型。

第三折弯部3056卡合在内顶部3022下,防止外顶部3011使用一段时间后,尤其经过拆卸,某些部位会翘起,使得缝隙变大。

在具体实现中,第三折弯部3056设置在通孔30221的内侧,第三折弯部3056包括相连的第二挡块30561、第二压合板30652。

内顶部3022位于第二挡块30561外侧、且位于第二压合板30562之上,内顶部3022可以盖合外顶部3011的同时,防止外顶部3011翘起。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