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61067发布日期:2019-11-16 01:22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柔性显示器具有以下构成:将电气光学元件与驱动该电气光学元件的其他电路等一起由支承这些电路的支承体和各种功能层夹入。

柔性显示器能够使显示部分柔软变形,能够用作轻薄且能够弯折的折叠式显示装置。

作为上述电气光学元件,例如能够举出使用发光材料的电场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器;以下记为“el”)的光学元件即el元件等。使用el元件的el显示装置与液晶显示装置相比作为响应速度快且视野角宽的显示装置而受到关注。

这样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其在表面形成有阻挡层的由聚酰亚胺等构成的树脂层(树脂膜基板)上设有tft、有机el元件等光学元件及覆盖该光学元件的密封层;以及偏光膜或覆盖膜等功能性膜,其设置在该显示面板的表面(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3-109869号公报(2013年6月6日公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阻挡层及密封层防止水分或氧渗入光学元件。但是,这些阻挡层、密封层及光学元件是针对外力脆弱的脆弱层,在使显示装置弯折时,需要尽可能避免上述脆弱层承受应力。

在显示装置的厚度中心附近具有在使显示装置弯折时既不伸长也不收缩的中立面。需要说明的是,中立面由层叠的层的顺序、杨氏模量、厚度决定。

在使显示装置弯折时,在厚度方向上,与上述中立面相比位于外侧的层承受拉伸应力,在厚度方向上与上述中立面相比位于内侧的层承受压缩应力。

上述功能性膜的厚度远大于作为支承体的上述树脂膜基板,仅设置在显示面板的一个面。在上述树脂膜基板的两个面设有上述功能性膜的显示装置无法弯折。另一方面,在上述功能性膜仅设置在上述树脂膜的一个面上的显示装置中,容易在上述的防湿层等脆弱层作用应力。例如,在上述功能性膜仅设置在上述树脂膜的一个面上的情况下,在使上述树脂膜位于内侧并使显示装置弯折的情况下,上述阻挡层在厚度方向上位于中立层的外侧,因此容易承受拉伸应力。

并且,上述阻挡层例如若承受拉伸应力而断裂(膜断裂)而使水分透过,则发生上述光学元件的点灯缺陷。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小弯折部所受的应力而避免弯折导致弯折部处的层断裂并防止点灯缺陷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一方案的显示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弯折部,该显示装置包括:支承体,其具有阻挡层;多个光学元件,其设置在上述支承体上;密封膜,其包含相互重叠配置的多层无机层和夹持在上述多层无机层之间的至少一层有机层,并密封上述多个光学元件;粘接剂层,其设置在上述密封膜上;以及覆盖层,其设置在上述粘接剂层上,包含功能性膜层,上述粘接剂层及上述覆盖层在俯视观察时避开上述弯折部处的至少与上述光学元件邻接的区域设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发明一方案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中,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支承体,其具有阻挡层;多个光学元件,其设置在上述支承体上;密封膜,其包含相互重叠配置的多层无机层和夹持在上述多层无机层之间的至少一层有机层,并密封上述多个光学元件;粘接剂层,其设置在上述密封膜上;以及覆盖层,其设置在上述粘接剂层上,包含功能性膜层,所述显示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弯折部,所述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为,在俯视观察时,避开上述弯折部处的至少与上述光学元件邻接的区域,形成上述粘接剂层及上述覆盖层。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案,能够提供能够减小弯折部所受的应力而避免弯折导致弯折部处的层断裂并防止点灯缺陷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的弯折部周围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的布线构造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的端子部周围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

图6的(a)~(c)是按照工序顺序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的要部的制造工序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的弯折部周围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的布线构造的俯视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的弯折部周围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的弯折部周围的概略构成的端面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的折叠部周围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中使用的导光体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中使用的导光体的其他例的剖视图。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中使用的导光体的另一其他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基于图1~图6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如下。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以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显示装置)是作为发光元件(光学元件)具有包含被称为有机el元件的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元件的oled层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柔性显示器的概略构成>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的弯折部周围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的概略构成的额剖视图。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的布线构造的俯视图。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的端子部12t周围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与图4所示的柔性显示器1的a-a线向视图相当。图5与图4所示的柔性显示器1的b-b线向视图相当。

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是以折叠(屈曲)及展开(伸展)自如的方式设置的折叠式可挠性图像显示装置(可折叠显示器)。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展开状态表示将柔性显示器1以180°展开的状态,即,通过将柔性显示器1打开而使之平坦的所谓全平面的状态。

以下以上述柔性显示器1是对折的矩形状显示器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上述柔性显示器1如图1、图3~图5所示,在俯视观察时具有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5和作为包围显示区域5周围的周边区域的框状的框缘区域6。在图4中,为了图示方便,将框缘区域6相对于显示区域5的比率以远大于实际比率的方式示出。

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如图1、图2、图5所示,具有在oled面板2上从oled面板2侧起依次设有由粘接剂层40a、40b构成的粘接剂层40及由覆盖层50a、50b构成的覆盖层50的构成。

上述柔性显示器1如图1~图4所示,设有具有槽部7的弯折部。

弯折部(槽部7)如图3及图4所示,以将柔性显示器1的沿长尺寸方向的各边分别在各边的中央部分割为二(即二等分)的方式,使柔性显示器1的沿长尺寸方向的各边的中央部连结,沿短尺寸方向设有一个。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及图4中,将弯折部的弯折中心以单点划线作为弯折线fl示出。

槽部7在俯视观察时,通过在粘接剂层40a、40b间及覆盖层50a、50b间设置间隙而形成。

oled面板2具有在tft(thinfilm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基板10上从tft基板10侧起依次设有构成有机el元件24(oled元件)的oled层20及密封膜30的构成。以下进一步详细说明。

(tft基板10)

tft基板10包括绝缘性的支承体11和在支承体11上设置的tft层12。

(支承体11)

支承体11如图1及图2所示,是具有可挠性的层叠膜,包括树脂层11b、在树脂层11b上设置的阻挡层11c(防湿层)以及在脂层11b中的与阻挡层11c为相反面一侧隔着未图示的粘接层设置的下表面膜11a。

作为上述树脂层11b使用的树脂,例如能够举出聚酰亚胺、聚乙烯、聚酰胺等。

阻挡层11c是防止水分或杂质到达在支承体11上形成的tft层12及oled层20的层,例如能够由氧化硅(siox)膜、氮化硅(sinx)膜或它们的层叠膜等形成。

阻挡层11c以树脂层11b的表面不露出的方式,设置在树脂层11b的一个面的整个面内。由此,作为树脂层11b,例如即使在使用聚酰亚胺等药液不耐受的树脂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由药液引起的上述树脂的溶出及工艺污染。

下表面膜11a通过粘贴在将oled面板2制造使用的玻璃基板等载体基板剥离后的树脂层11b的下表面,从而用于制造在树脂层11b非常薄的情况下也具有足够强度的柔性显示器1。下表面膜11a例如使用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环烯烃聚合物、聚酰亚胺、聚碳酸酯、聚乙烯、芳纶等具有可挠性的树脂构成的塑料膜。

(tft层12)

tft层12如图1及图2所示,包含:半导体层13,其形成为多个岛状;栅极绝缘膜14,其以覆盖这些半导体层13的方式形成在支承体11上;第一金属层,其形成在栅极绝缘膜14上并包含栅极电极g;无机绝缘膜15(第一钝化膜),其覆盖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其形成在无机绝缘膜15上并包含电容电极c;无机绝缘膜16(第二钝化膜),其以覆盖第二金属层的方式形成在无机绝缘膜15上;第三金属层,其形成在无机绝缘膜16上,包含源极电极s、漏极电极d、布线w;有机绝缘膜17,其包含平坦化膜;以及端子部12t,其设有各布线的端子tm(端子电极)。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上述第三金属层上作为第三钝化膜设有未图示的无机绝缘膜。

半导体层13、栅极电极g、无机绝缘膜15、16、源极电极s及漏极电极d构成tft18。tft的构成是公知的,因此省略详细说明,但各tft18中的栅极电极g连接有由第一金属层构成的栅极布线gl1、gl2、…、gln-1、gln(n为任意整数,以下将这些栅极布线总称为“栅极布线gl”)中的某一个。在各tft18中的源极电极s连接有源极布线sl1、sl2、…、slm-1、slm(m为任意整数,以下将这些源极布线总称为“源极布线sl”)中的某一个。漏极电极d经由贯通有机绝缘膜17的接触孔与第一电极21连接。栅极布线gl和源极布线sl在俯视观察时以相互正交的方式相交叉。

由栅极布线gl和源极布线sl以格子状包围的区域是副像素3,由各色副像素3的像素集形成一个像素4。在图2及图4所示的例子中,作为副像素3设有红色副像素3r、绿色副像素3g、蓝色副像素3b,一个像素4由这些红色副像素3r、绿色副像素3g、蓝色副像素3b形成。在各副像素3分别设有tft18。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以tft18具有以半导体层13为沟道的顶栅构造的情况为例进行了图示,但tft18也可以具有底栅构造。

如图3~图5所示,在oled面板2的面对边缘部的框缘区域6的一部分设有端子部12t和未图示的fpc(柔性印刷电路)基板的安装区域,其中,该端子部12t设有上述栅极布线gl、源极布线sl、布线w等各布线的端子tm。设有多个端子tm的端子部12t与fpc基板利用未图示的acf(anisotropicconductivefilm:各向异性导电膜)贴合。

经由引出布线向端子部12t输入从未图示的显示控制电路供给的各信号或基准电位,由此控制tft18的驱动。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显示控制电路可以搭载于经由fpc基板连接的控制基板,也可以设置在fpc基板上。需要说明的是,栅极驱动器及源极驱动器可以设置在上述fpc基板上,也可以设置在oled面板2的框缘区域6。

如图3所示,上述栅极布线gl横跨弯折部而形成。端子部12t如图3所示,在俯视观察时,在上述显示区域5与tft基板10的缘部(换言之,oled面板2的缘部)之间的框缘区域6以不与弯折部(槽部7)重合的方式设置。

上述栅极布线gl、源极布线sl、布线w等布线以及tft18由作为平坦化膜发挥作用的有机绝缘膜17的一部分覆盖。

有机绝缘膜17如图1、图4、图5所示,由在同一平面上设置的多个有机绝缘膜图案部构成。有机绝缘膜17包含:第一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a,其从显示区域5形成到框缘区域6;第二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b,其在框缘区域6中,以包围第一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a的方式,与第一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a分离而形成为框状;第三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c,其以包围第二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b的方式,与第二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b分离而形成为框状;以及端子部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t,其覆盖端子tm的边缘部。

第一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a覆盖无机绝缘膜16及在该无机绝缘膜16上形成的第三金属层。由此,第一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a使显示区域5内中的tft18及第三金属层上的层差平坦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a设有tft18及有机el元件24,而在第二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b及第三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c未设置tft18及有机el元件24。

另外,在覆盖端子tm边缘部的端子部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t设有使端子tm露出的开口部。

端子tm中的未由端子部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t覆盖的部分经由acf等与例如柔性膜线缆或fpc基板、ic等外部电路电连接。

(oled层20)

如图1、图4、图5所示,oled层20包含第一电极21(下部电极)、形成在第一电极21上并由至少包含发光层的有机层构成的有机el层22、形成在有机el层22上的第二电极23(上部电极)和隔堤bk(壁体、堤岸)。

第一电极21、有机el层22和第二电极23构成有机el元件24(oled元件、发光元件),该有机el元件24(oled元件、发光元件)构成各副像素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电极21与第二电极23之间的层总称为有机el层22。

上述第一电极21、有机el层22、第二电极23、隔堤bk分别隔着弯折线fl设为相同的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第二电极23上形成进行光学调整的未图示的光学调整层或保护第二电极23并阻止氧或水分从外部渗入有机el元件24内的保护层。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在各副像素3形成的有机el层22、夹持有机el层22的一对电极层(第一电极21及第二电极23)以及根据需要形成的未图示的光学调整层或保护层叠并称为有机el元件24。

第一电极21形成在各显示区域5中的各第一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a上。第一电极21向有机el层22注入(供给)空穴,第二电极23向有机el层22注入电子。注入有机el层22的空穴和电子通过在有机el层22中再结合而形成激子。所形成的激子在从激发态失活为基态时放出光,该放出的光从有机el元件24射出到外部。

第一电极21经由在有机绝缘膜17形成的接触孔与tft18电连接。

第一电极21是针对每个副像素3以岛状形成图案的图案电极,在作为平坦化膜的第一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a上形成为例如矩阵状。另一方面,第二电极23是例如在各副像素3上公共设置的整面状的公共电极,横跨上述弯折部形成。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定于此,第二电极23也可以是针对每个副像素3以岛状形成的图案电极,具有以岛状图案化的各第二电极23通过未图示的辅助布线等相互连接的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虽未图示,但在显示区域5的外侧具体来说是显示区域5的两组成对的边中的一组成对的边的外侧分别沿着相对的边设有第二电极连接部,该第二电极连接部设有与第二电极23连接的未图示的第二电极连接电极。

隔堤bk包括在显示区域5内配置的隔堤bk1和在框缘区域6配置的隔堤bk2~bk5。

隔堤bk1形成在显示区域5中的有机绝缘膜17上(即显示区域5内的第一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a上)。

隔堤bk1以覆盖第一电极21的周缘部(即各边缘)的方式,设为在俯视观察时呈例如格子状。隔堤bk1在第一电极21的周缘部作为边缘罩发挥作用,防止电极集中或有机el层22变薄而与第二电极23短路,并且,作为使副像素3分离以避免电流漏到邻接的副像素3中的副像素分离层发挥作用。

隔堤bk1针对每个副像素3设有开口部bk1a。由该开口部bk1a形成的第一电极21的露出部成为各副像素3的发光区域。

在有机el元件24的有机el层22以针对每个副像素3射出不同颜色光的方式区分涂覆的情况下,有机el层22如图1、图2及图4所示,形成在由隔堤bk1包围的每个区域(副像素3)。

有机el层22例如从第一电极21侧起依次层叠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而构成。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层也可以具有多个功能。另外,也可以在各层之间适当地设有载流子阻挡层。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层叠顺序是以第一电极21为阳极并以第二电极23为阴极的情况的例子,在以第一电极21为阴极并以第二电极23为阳极的情况下,构成有机el层22的各层的顺序反转。

在柔性显示器1为从支承体11的背面侧放出光的底部发光型的情况下,优选由反射电极形成第二电极23,由ito(氧化铟锡)等透明电极或由au(金)等金属薄膜构成的半透明透光性电极形成第一电极21。

另一方面,在柔性显示器1为从密封膜30侧放出光的顶部发光型的情况下,优选由反射性电极材料形成第一电极21,由透明或半透明的透光性电极材料形成第二电极23。

第一电极21及第二电极23可以均为单层,也可以具有层叠构造。例如,在有机el元件24为顶部发光型有机el元件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第一电极21成为反射电极与透明电极的层叠构造。

隔堤bk2在框缘区域6中的第一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a上以包围显示区域5的方式形成为框状。也就是说,在第一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a上设有格子状的隔堤bk1,在以格子状形成的隔堤bk1的外侧设有以包围以格子状形成的隔堤bk1的方式形成为框状的隔堤bk2。

如图4及图5所示,隔堤bk2具有使相互分开设置的多个点状隔堤bk2a分别配置为间断框状多列,并且以相邻列的点状隔堤bk2a互不相同的方式以交错状规律配置的构成。

隔堤bk3在第二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b上以包围隔堤bk2的方式形成为框状。

如图4及图5所示,隔堤bk3具有使相互分开设置的多个点状隔堤bk3a分别配置为间断框状多列,并且相邻列的点状隔堤bk3a彼此在俯视观察时以交错状规律配置的构成。

隔堤bk2、bk3作为间隔件发挥作用,以使有机el层22等成膜使用的掩模不与进行上述成膜的被成膜基板的表面接触的方式,将该掩模以与上述被成膜基板分开的状态支承。

另外,隔堤bk2、bk3在密封膜30中的有机层32的成膜时,使作为有机层32的材料的液状有机绝缘材料(墨)的流动速度分级降低,限制有机绝缘材料的润湿扩散。

特别是,通过使用点状隔堤bk2a、bk3a作为隔堤bk2、bk3,从而点状隔堤bk2a、bk3a在有机层32使用的液状有机材料通过喷墨法等涂布后,使润湿扩散的上述液状有机材料的缘部对齐,并抑制润湿扩散的上述液状有机材料的流动,使上述液状有机材料的缘部与接近直线的形状一致。

上述液状有机材料通过隔堤bk2、bk3而润湿扩散,从而隔堤bk2、bk3作为阻挡发挥作用。因此,上述液状有机材料通过隔堤bk2、bk3,从而润湿扩散的速度降低。根据本实施方式,如上所述,相对于隔堤bk4在显示区域5侧设置隔堤bk2、bk3,从而能够抑制液状有机材料的流动。

另外,设有隔堤bk3的第二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b通过使该第二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b与第一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a分离,从而作为防止水分渗入第一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a内的tft18及有机el元件24的第一堤坝部dm1使用。通过按照这种方式将有机绝缘膜17分断而将水分浸透路径截断,从而能够提高柔性显示器1的可靠性。

另外,虽未图示,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极23以覆盖隔堤bk2的方式形成,该隔堤bk2沿第一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a中的设有第二电极连接部的边形成。

因此,隔堤bk2由多个点状隔堤bk2a构成,从而第二电极23越过点状隔堤bk2a的层差而形成,并且还形成在点状隔堤bk2a间的间隙的平坦部。按照这种方式,隔堤bk2由多个点状隔堤bk2a构成,从而能够可靠地使第二电极23与第二电极连接部导通。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及图5中,示出隔堤bk2是由配置为间断框状的两列点状隔堤bk2a构成的二重框状的隔堤,隔堤bk3是由配置为间断框状的三列点状隔堤bk3a构成的三重框状的隔堤的例子。但是,点状隔堤bk2a、bk3a只要分别形成为二重框以上的多重框状即可。

另外,在图4中,示出点状隔堤bk2a、bk3a在俯视观察时具有三角形状的情况。但本实施方式不限定于此,点状隔堤bk2a、bk3a可以是平面形状为圆形的半球形状或圆柱状,也可以是平面形状为椭圆形的半椭圆球形状或椭圆柱状。另外,点状隔堤bk2a、bk3a也可以是平面形状为长方形的四棱柱状。

另外,隔堤bk2、bk3也可以分别形成为连续的线状。在该情况下,隔堤bk2、bk3均无需形成为多重框状。

隔堤bk4形成在框缘区域6中的无机绝缘膜15上。隔堤bk4是通过拦截有机层32使用的液状有机材料(换言之,拦截有机层32)而限定有机层32的边缘的有机层止挡部(第一有机层止挡部、主有机层止挡部)。隔堤bk4形成为由连续的线而非点状构成的框状,在第二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b的外侧包围第二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b和设有显示区域5的第一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a。

隔堤bk4通过与第一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a及第二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b分离,作为第二堤坝部dm2使用,防止水分渗入第一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a内的tft18及有机el元件24。

隔堤bk5是拦截有机层32的预备有机层止挡部(第二有机层止挡部、预备有机层止挡部)。隔堤bk5以隔堤bk5的上表面(顶面)的高度高于隔堤bk4的上表面(顶面)的高度的方式,设置于在框缘区域6设置的框状的第三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c。

设有隔堤bk5的第三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c在无法由隔堤bk4拦截有机层32的情况下拦截构成有机层32的有机绝缘材料,并通过使第三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c与第一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a、隔堤bk4及第二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b分离,作为防止水分渗入第一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a内的tft18及有机el元件24的第三堤坝部dm3使用。

隔堤bk5在第三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c上沿该第三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c设置。由此,隔堤bk5在形成为框状的隔堤bk4的外侧以包围该隔堤bk4的方式,形成为由具有固定宽度的连续的线构成的框状。

如上所述,隔堤bk4、bk5是拦截有机层32的有机层止挡部,有机层32的边缘与隔堤bk4、bk5中的某一方(优选为隔堤bk4)重合。在图4及图5所示的例子中,有机层32的边缘与隔堤bk4的上表面(顶面)重合。因此,在框状的隔堤bk4的外侧没有有机层32。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俯视观察时,在以横跨弯折部(弯折线fl)设置的格子状隔堤bk1的外侧,框状的隔堤bk2、框状的隔堤bk3、框状的隔堤bk4、框状的隔堤bk5以包围该格子状隔堤bk1的方式,依次以格子状的隔堤bk1为中心从内侧向外侧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在此,上述格子状的隔堤bk1可以说是显示区域5或有机el元件24组。

隔堤bk1~bk5由有机绝缘材料构成。隔堤bk1~bk5由例如丙烯酸树脂或聚酰亚胺树脂等感光性树脂形成。隔堤bk1~bk5例如能够由同一工序形成。

(密封膜30)

密封膜30包括从tft基板10侧依次层叠的第一无机层31(下层无机密封层、第一无机密封层)、有机层32(有机密封层)和第二无机层33(上层无机密封层、第二无机密封层)。

第一无机层31及第二无机层33具有防止水分渗入的防湿功能,作为防止水分或氧使得有机el元件24劣化的阻挡层发挥作用。

有机层32作为缓冲层(应力缓和层)使用而实现膜应力大的第一无机层31及第二无机层33的应力缓和,通过填埋显示区域5中的oled层20表面的层差部或异物而实现平坦化、针孔填埋,以及通过使第二无机层33基底平坦化而在第二无机层33的层叠时抑制在第二无机层33产生裂纹。

第一无机层31及第二无机层33分别能够由例如通过cvd形成的氧化硅膜、氮化硅膜或酸氮化硅膜或这些膜的层叠膜构成。

有机层32是比第一无机层31及第二无机层33厚的透光性有机绝缘膜。有机层32例如通过喷墨法等将液状有机材料涂布在显示区域5中的第一无机层31上,通过使该液状有机材料硬化而形成。作为上述有机材料,例如能够举出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硅酮树脂等感光性树脂。有机层32能够在将作为液状有机材料例如含有这样的感光性树脂的墨喷墨涂布在上述第一无机层31上之后进行uv(紫外线)硬化而形成。

第一无机层31在支承体11上,以在俯视观察时覆盖第二电极23、除了端子部12t的一部分以外的有机绝缘膜17(具体来说是第一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a、第二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b、第三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c以及端子部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t中的第三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c侧的缘部)、无机绝缘膜15、未由第二电极23覆盖的隔堤bk(隔堤bk2的一部分及隔堤bk3~bk5)的方式,形成在除了端子tm以外的显示区域5及框缘区域6的整个面内。

有机层32隔着第一无机层31覆盖在第一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a及第二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b、有机el元件24、隔堤bk1~bk3上,并且覆盖隔堤bk4中的隔堤bk3侧的端面及上表面的一部分。有机层32设置在由隔堤bk4包围的区域中。

第二无机层33以与第一无机层31重叠的方式形成。第一无机层31及第二无机层33以有机层32不露出在外部的方式将有机层32夹入而形成。

第二无机层33隔着第一无机层31及有机层32中的至少第一无机层31,覆盖上述除了端子部12t的一部分以外的有机绝缘膜17(具体来说是第一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a、第二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b、第三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c以及端子部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t中的第三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c侧的缘部)、有机el元件24、无机绝缘膜15、隔堤bk1~bk5。

(粘接剂层40a、40b及覆盖层50a、50b)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图4所示,粘接剂层40分割为粘接剂层40a和粘接剂层40b,并且覆盖层50分割为覆盖层50a和覆盖层50b。

覆盖层50a隔着粘接剂层40a设置在密封膜30上。覆盖层50b隔着粘接剂层40b设置在密封膜30上。

粘接剂层40a和粘接剂层40b以在柔性显示器1的沿长尺寸方向的各边的中央部,彼此的端面沿短尺寸方向相对的方式,彼此分离地设为岛状。

同样地,覆盖层50a、50b以在柔性显示器1的沿长尺寸方向的各边的中央部,彼此的端面沿短尺寸方向相对的方式,彼此分离地以岛状设置。

因此,在上述柔性显示器1上形成有槽部7,其以由粘接剂层40a及覆盖层50a构成的层叠体、由粘接剂层40b及覆盖层50b构成的层叠体中的彼此的端面为内壁,以层叠了这些层叠体的基底层即密封膜30为底壁。

未形成有粘接剂层40a、40b及覆盖层50a、50b的上述槽部7,厚度比层叠有粘接剂层40a、40b及覆盖层50a、50b的区域薄,作为弯折部使用。

在此,将夹着弯折部(弯折线fl)相邻的粘接剂层40a与粘接剂层40b之间的俯视观察时的间隙设为g1,将夹着弯折部(弯折线fl)相邻的覆盖层50a与覆盖层50b之间的俯视观察时的间隙设为g2,g1和g2可以如图1及图2所示相同,也可以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g1、g2根据柔性显示器1的曲率适当设定即可,并无特别限定。作为一例,在粘接剂层40a、40b的厚度是20μm、覆盖层50a、50b的厚度是50μm的情况下,g1、g2分别优选设定为200μm以上。

粘接剂层40a、40b及覆盖层50a、50b如图2及图4所示,覆盖oled面板2中的至少除了弯折部以外的显示区域5,并以使端子tm露出的方式层叠在密封膜30上。换言之,粘接剂层40a、40b及覆盖层50a、50b避开弯折部及端子tm设置。

作为粘接剂层40a、40b使用的粘接剂,例如能够举出丙烯酸系、硅酮系、氨基甲酸酯系粘接剂。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粘接剂层40a、40b可以是由能够剥离的粘接剂(也称为粘合剂)构成的粘接剂层(粘合剂层),也可以是硬化固定型粘接剂。

覆盖层50a、50b是具有保护功能、光学补偿功能、触摸传感器功能中的至少一个的功能层。

覆盖层50a、50b例如是由功能性膜构成的功能性膜层,例如,可以是作为在将玻璃基板等载体基板剥离时的支承体发挥作用的保护膜等覆盖膜,也可以是硬涂层膜等硬涂层,或是偏光膜、触摸传感器膜等。

<柔性显示器1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主要参照图1、图4、图5、图6的(a)~(c)说明上述柔性显示器1的制造方法。

图6的(a)~(c)是按照工序顺序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的要部的制造工序的剖视图。

首先,如图1、图4、图5、图6的(a)所示,在玻璃基板等载体基板100上形成树脂层11b,在其上形成阻挡层11c的膜。

树脂层11b例如能够将前述的树脂或其前驱体溶解在溶剂中而形成液体状,通过狭缝涂布或旋涂法等涂布在载体基板100上并使之硬化而形成。树脂层11b的厚度例如是2~20μm。

阻挡层11c例如由前述的无机绝缘膜构成,能够通过cvd形成。阻挡层11c的厚度例如是50~1500nm。

接下来,在上述阻挡层11c上通过公知的方法(公知的tft工序)形成:半导体层13;栅极绝缘膜14,其以覆盖这些半导体层13的方式形成在支承体11上;第一金属层,其形成在栅极绝缘膜14上并包含栅极电极g;无机绝缘膜15,其覆盖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其形成在无机绝缘膜15上并包含电容电极c;无机绝缘膜16,其以覆盖第二金属层的方式形成在无机绝缘膜15上;第三金属层,其形成在无机绝缘膜16上,包含源极电极s、漏极电极d、布线w;以及端子部12t,其具有端子tm。

半导体层13例如使用非晶硅、低温多晶硅(lpts)或氧化物半导体。栅极绝缘膜14例如使用氧化硅(siox)或氮化硅(sinx)或它们的层叠膜。栅极绝缘膜14例如以400nm的厚度形成。

包含栅极电极g的第一金属层、包含电容电极c的第二金属层、包含源极电极s、漏极电极d、布线w的第三金属层、端子tm例如使用铝(al)、钨(w)、钼(mo)、钽(ta)、铬(cr)、钛(ti)、铜(cu)等金属的单层膜或层叠膜。这些金属层例如以1μm~30μm的厚度形成。

无机绝缘膜15、16例如使用氧化硅(siox)或氮化硅(sinx)。无机绝缘膜15、16例如以300nm的厚度形成。

接下来,通过以覆盖上述第三金属层的方式涂布丙烯酸树脂或聚酰亚胺树脂等感光性树脂,并通过光刻等进行图案化,从而以公知的方法(公知的tft工序)形成有机绝缘膜17。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有机绝缘膜17,形成具有第一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a、第二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b、第三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c、端子部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t的有机绝缘膜17。有机绝缘膜17只要能够补偿由tft18形成的层差即可,其厚度并无特别限定,例如是1~3μm。以上第一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a、第二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b、第三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c、端子部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t以夹着弯折部并与弯折部分离的方式设置。另外,第一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a、第二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b及第三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c以第二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b及第三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c将第一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a以框状包围的方式,以第一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a为中心从内侧向外侧设置。由此形成tft基板10。

接下来以溅射法等公知的方法(公知的tft工序),以矩阵状图案形成第一电极21。此时,借助在有机绝缘膜17上形成的接触孔,第一电极21与漏极电极d连接。第一电极21以例如100nm的厚度成膜。

接下来,以覆盖上述第一电极21、有机绝缘膜17及无机绝缘膜15、16覆盖的方式,形成由丙烯酸树脂或聚酰亚胺树脂等例如正型感光性树脂等构成的未图示的有机膜。

接下来,通过光刻等形成由上述有机膜构成的隔堤bk1~bk5的图案。隔堤bk1~bk5能够使用掩模,由相同材料以相同的工序形成图案。但也可以使用互不相同的掩模或材料通过其他工序形成隔堤bk1~bk5。隔堤bk1~bk5例如形成为2μm~5μm的高度。

其后,将有机el层22以各色的发光层覆盖由隔堤bk1包围的区域(即开口部bk1a)覆盖的方式,分别对应于副像素3r、3g、3b而区分涂覆蒸镀。需要说明的是,有机el层22的成膜也可以使用涂布法、喷墨法、印刷法等除了蒸镀法以外的方法。

为了进行全彩色显示,作为一例,发光层如上所述能够通过按发光色区分涂覆蒸镀形成图案。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定于此,为了进行全彩色显示,也可以使用发光色为白(w)色的发光层的白色发光的有机el元件24与未图示的彩色滤光片(cf)层组合以选择各副像素3中的发光色的方式。另外,也可以采用通过使用发光色为w色的发光层并在各副像素3中采用微腔构造而实现全彩色图像显示的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以cf层或微腔构造等方法变更各副像素3的发光色的情况下,无需针对每个副像素3区分涂覆发光层。有机el层22例如以250nm以下的厚度成膜。

接下来,以覆盖有机el层22及隔堤bk1、bk2的方式,将第二电极23形成在上述tft基板10中的显示区域5的整个面上,并且与第二电极连接部的第二电极连接电极电连接,以使除此以外的区域露出的方式,通过使用例如蒸镀掩模的蒸镀法形成图案。第二电极23形成为例如25nm的厚度。

由此,能够在tft基板10上形成由第一电极21、有机el层22及第二电极23构成的有机el元件24。

接下来,在形成有有机el元件24的tft基板10上形成密封膜30。具体来说,首先,在形成有有机el元件24的tft基板10上,以在俯视观察时覆盖第二电极23、除了端子部12t的一部分以外的有机绝缘膜17、无机绝缘膜15、未由第二电极23覆盖的隔堤bk(隔堤bk2的一部分、隔堤bk3~bk5)的方式,通过cvd等在除了端子tm以外的显示区域5及框缘区域6的整个面内形成由氮化硅或氧化硅等构成的第一无机层31。第一无机层31的厚度是例如500~1500nm。

接下来,通过例如喷墨法等在显示区域5的整个面内涂布含有感光性树脂的液状有机材料(例如墨)。上述液状有机材料由作为有机层止挡部的例如隔堤bk4拦截。

接下来,使在由隔堤bk4包围的区域内润湿扩散的上述液状有机绝缘材料硬化。由此形成沿着隔堤bk4的缘部膜厚均匀的有机层32。有机层32的厚度是例如4~12μm。

其后,在有机层32及第一无机层31上通过cvd等形成由氮化硅或氧化硅等构成的无机绝缘膜,从而在除了端子tm以外的显示区域5及框缘区域6的整个面内形成第二无机层33。第二无机层33的厚度是例如500~1500nm。由此,形成由第一无机层31、有机层32、第二无机层33构成的密封膜30。

其后,在上述密封膜30上粘贴设有未图示的粘合剂且粘着力小的临时贴膜101。临时贴膜101作为将层叠了阻挡层11c、tft层12、oled层20、密封膜30的树脂层11b从载体基板100剥离时的支承体发挥作用。

接下来,通过从载体基板100的背面侧(即,与tft层12的形成面为相反面一侧)向载体基板100与树脂层11b的界面照射激光而进行剥蚀,从而如图6的(b)所示,在上述界面处使载体基板100剥离。其后如图1、图4、图5、图6的(a)所示,在上述树脂层11b中的载体基板100的剥离面作为下表面膜11a粘贴例如透明的塑料膜。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tft工序中,在作为载体基板100使用由大型玻璃基板等构成的母板的情况下,通过在上述工序后将所获得的层叠体切断来进行oled面板2的单片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切断能够使用激光器或金属刃等。

其后将临时贴膜101剥离,在上述密封膜30上如图6的(c)所示,例如将设有粘接剂层40a的保护膜51a及设有粘接剂层40b的保护膜51b粘贴在上述密封膜30上。由此,隔着上述粘接剂层40a、40b,作为覆盖层50a、50b将例如保护膜51a、51b粘贴在上述密封膜30上。此时,上述覆盖层50a、50b也可以是偏光膜及触摸传感器膜等功能性膜等。由此制造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

需要说明的是,粘接剂层40a、40b的厚度是例如15~100μm,覆盖层50a、50b的厚度根据覆盖层50a、50b的种类而不同,在覆盖层50a、50b由例如偏光膜及触摸传感器膜构成的情况下是例如50~150μm,在覆盖层50a、50b是例如保护膜51a、51b的情况下,其厚度也可以比小于50~150μm。

<效果>

如以上所示,在上述柔性显示器1上作为弯折部形成没有设置粘接剂层40a、40b及覆盖层50a、50b而使得弯折部的厚度非常薄的槽部7。因此,上述柔性显示器1由于上述槽部7能够容易地弯折。

另外,通过使上述粘接剂层40a、40b及覆盖层50a、50b避开弯折部设置,从而与在弯折部设有上述粘接剂层40a、40b及覆盖层50a、50b的情况相比,阻挡层11c及有机el元件24在厚度方向上位于更接近中立面的位置,且弯折部的厚度薄,从而不仅能够减小上述阻挡层11c及有机el元件24的应力,还能够减小上述密封膜30受到的应力。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能够通过上述阻挡层11c和密封膜30的层叠来确保防湿性能,且即使使上述柔性显示器弯折,上述阻挡层11c也基本不受拉伸应力。因此,上述柔性显示器1在使该柔性显示器1弯折时,在弯折部不会产生上述阻挡层11c等的膜断裂,能够防止发生上述有机el元件24的点灯缺陷。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能够同时实现弯曲容易性和可靠性的柔性显示器1及其制造方法。

<第一变形例>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柔性显示器1如图3及图4所示,以对折的矩形状的显示器,以作为弯折部的槽部7将粘接剂层40a、40b及覆盖层50a、50b分割为二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施方式不限定于此。

上述柔性显示器1也可以是将由槽部7构成的弯折部以将柔性显示器1的沿长尺寸方向的各边三等分的方式沿短尺寸方向设置两个,由上述槽部7将显示区域5分割为三部分的三折显示器。另外,上述柔性显示器1也可以是四折以上的多重折叠显示器。

<第二变形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一例,以作为发光元件包含有机el元件24(oled元件)的柔性显示器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只要是设有具有柔软性而能够弯曲的光学元件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即可,并无特别限定。作为上述光学元件,例如,能够举出利用电流控制亮度或透过率的电气光学元件、利用电压控制亮度或透过率的电气光学元件等。

作为具有电流控制的电气光学元件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例如能够举出具有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元件的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元件)显示器、具有无机发光二极管元件(无机el元件)的无机el显示器等el显示器、具有qled(quantum-dotlightemittingdiode: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元件的qled显示器等。另外,作为电压控制的电气光学元件,例如能够举出液晶显示元件等。

<第三变形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密封膜30由第一无机层31(无机密封层)、第二无机层33(无机密封层)和在上述第一无机层31与第二无机层33之间设置的有机层32(有机密封层)构成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

但本实施方式不限定于此。密封膜30也可以包含相互重叠配置的三层以上的多层无机层(无机密封层)和分别夹持在这些无机层(无机密封层)之间的多层有机层(有机密封层)。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及后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第一无机层31及第二无机层33能够替换为相互重叠配置的多层无机层(无机密封层)。另外,有机层32能够替换为夹持在多个无机密封层之间的至少一层有机层(有机密封层)。

〔第二实施方式〕

主要基于图7~图10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如下。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对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件相同功能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进行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变形。

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的弯折部周围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图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图9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的布线构造的俯视图。图1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

需要说明的是,图7与图10所示的柔性显示器1的c-c线向视图相当。在图10中,为了图示方便,将框缘区域6相对于显示区域5的比率以远大于实际比率的方式示出。

另外,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的端子部12t周围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与图5相同。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的端子部12t周围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除了以下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相同。

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如图7~图10所示,tft18及有机el元件24避开作为弯折部的形成有俯视观察时的槽部7的区域设置。

另外,弯折部的无机层由密封膜30中的无机层(第一无机层31及第二无机层33)及阻挡层11c构成,在弯折部没有设置其他无机层。也就是说,覆盖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第三金属层及这些金属层(换言之是由这些金属层构成的布线)的包含无机绝缘膜15、16在内的钝化膜避开弯折部设置。

因此,上述柔性显示器1如图9及图10所示,在俯视观察时夹着弯折部(槽部7)设有两个显示区域5,并且在各显示区域5设有粘接剂层40a、40b及覆盖层50a、50。上述两个显示区域5构成对开的两个画面。在上述两个显示区域5之间设有作为非显示区域的框缘区域6。

需要说明的是,弯折部处的这些tft18、有机el元件24、各种布线及钝化膜能够通过光刻、蚀刻等容易地去除。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在tft层12的形成工序及oled层20的形成工序、更具体来说是tft18的形成工序、有机el元件24的形成工序、布线形成工序、钝化膜形成工序中,以在弯折部不形成这些tft18、有机el元件24、各种布线及钝化膜的方式形成这些各层。

另外,在上述柔性显示器1中,布线在弯折部分离,在上述弯折部没有设置布线。换言之,上述柔性显示器1的布线避开上述弯折部设置。各布线的端子部12t如图9及图10所示,在各显示区域5与tft基板10的缘部(换言之是oled面板2的缘部)之间,以不与上述弯折部重合的方式夹着弯折部分为两部分设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俯视观察时使各副像素3分离的两个格子状的隔堤bk1夹着弯折部(弯折线fl)相互分开设置,在这两个格子状的隔堤bk1的外侧,框状的隔堤bk2、框状的隔堤bk3、框状的隔堤bk4、框状的隔堤bk5分别以上述两个格子状的隔堤bk1为中心,以包围这两个格子状的隔堤bk1的方式,横跨弯折部而从内侧向外侧依次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格子状的隔堤bk1也可以说是显示区域5或有机el元件24组。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一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a夹着弯折部(弯折线fl)相互分开设置,以包围这两个第一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a的方式,设有框状的隔堤bk3的第二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b、框状的隔堤bk4、设有框状的隔堤bk5的第三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c从内侧向外侧依次设置。

因此,上述柔性显示器1如图7、图8及图10所示,弯折部构成为,包括:支承体11,其由下表面膜11a、树脂层11b及阻挡层11c构成;第二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b,其设置在该支承体11的显示区域5的外侧,设有框状的隔堤bk3;第三有机绝缘膜图案部17c,其设有框状的隔堤bk4及框状的隔堤bk5;以及密封膜30,其由第一无机层31、有机层32及第二无机层构成,其他层没有设置在弯折部。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粘接剂层40及覆盖层50的基础上,tft层12也夹着弯折部分割为tft层12a、12b两部分,各tft层12a、12b在俯视观察时相互分离。

<效果>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容易在弯折部弯折,而且,能够通过上述阻挡层11c与密封膜30的层叠确保防湿性能。另外,上述柔性显示器1即使使上述柔性显示器1弯折,上述阻挡层11c也基本不受拉伸应力。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上述弯折的无机层是构成密封膜30的第一无机层31及第二无机层33以及阻挡层11c,在上述弯折部没有设置其他无机层,另外也没有设置有机el元件24。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在维持防湿性能的状态使弯折部的厚度更薄,能够进一步减小使柔性显示器1弯折时的弯折部受到的应力。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防止由上述柔性显示器1的弯折导致的弯折部的有机el元件24、布线、钝化膜的断裂。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框状的隔堤bk2~bk5特别是作为有机层止挡部的框状的隔堤bk4、bk5没有设置在两个显示区域5之间,而是以包围两个显示区域5的方式分别横跨弯折部设置,从而能够减小两个显示区域5间的非显示区域(框缘区域6)的宽度(实现狭框缘化)。

〔第三实施方式〕

主要基于图11及图12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其他实施方式如下。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区别,对具有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件相同功能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进行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变形。

图1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的弯折部周围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图1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

需要说明的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的布线构造的俯视图与图9相同。另外,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与图10相同,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的端子部12t周围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与图5相同。图11与图10所示的柔性显示器1的c-c线向视图相当。

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在如图11及图12所示作为弯折部的形成有俯视观察时为槽部7的区域,除了没有设置阻挡层11c以外,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相同。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而言,弯折部的无机层由密封膜30中的无机层(第一无机层31及第二无机层33)构成,在弯折部没有设置其他无机层。

需要说明的是,弯折部处的阻挡层11c与弯折部处的tft18、有机el元件24、各种布线及钝化膜同样地,能够通过光刻、蚀刻等容易地去除。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支承体11的形成工序、tft层12的形成工序及oled层20的形成工序,更具体来说是阻挡层11c的形成工序、tft18的形成工序、有机el元件24的形成工序、布线形成工序、钝化膜形成工序中,以在弯折部没有形成这些阻挡层11c、tft18、有机el元件24、各种布线及钝化膜的方式形成这些各层。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粘接剂层40、覆盖层50、tft层12的基础上,阻挡层11c也夹着弯折部分割为两个阻挡层11c1、11c2,各阻挡层11c1、11c2在俯视观察时相互分离。因此,阻挡层11c1与阻挡层11c2以在柔性显示器1的沿长尺寸方向的各边的中央部,彼此的端面沿短尺寸方向相对的方式,彼此分离地以岛状设置。

<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上述弯折部设有密封膜30,并在上述弯折部以外的区域设有上述阻挡层11c1、11c2,从而能够在确保防湿性能的状态下进一步减小弯折部的厚度,能够进一步减小使柔性显示器1弯折时的弯折部受到的应力。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另外,根据本实施形方式,如上所述在弯折部没有设置阻挡层11c1、11c2(换言之阻挡层11c1、11c2避开弯折部避开设置),从而阻挡层11不会由于上述柔性显示器1的弯折而断裂,能够进一步提高可靠性。

〔第四实施方式〕

主要基于图13及图14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其他实施方式如下。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与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的区别,对具有与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件相同功能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进行与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变形。

图1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另外,图1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的弯折部周围的概略构成的端面图。

需要说明的是,图14与图13所示的柔性显示器1的d-d线向视图相当。在图13中,为了图示方便,框缘区域6相对于显示区域5的比率以远大于实际比率的方式示出。

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如图13及图14所示,覆盖层50在弯折部处在俯视观察时与有机el元件24邻接的区域具有开口部50a,并且,粘接剂层40在俯视观察时设有上述开口部50a的区域(即,在弯折部处在俯视观察时与有机el元件24邻接的区域)具有开口部40a,这一点与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3及图14中,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取代粘接剂层40a、40b及覆盖层50a、50b,设有具有上述开口部40a的粘接剂层40及具有上述开口部50a的覆盖层50的例子。

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定于此,当然也可以在第二实施方式或第三实施方式中取代粘接剂层40a、40b及覆盖层50a、50b,设有具有上述开口部40a的粘接剂层40及具有上述开口部50a的覆盖层50。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3及图14所示的例子(即第一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中,作为弯折部处在俯视观察时与有机el元件24邻接的区域,示出弯折部处在俯视观察时与显示区域5对应的区域。另外,在第二、第三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中,作为弯折部处在俯视观察时与有机el元件24邻接的区域,示出弯折部处在俯视观察时与显示区域5邻接的区域(即相邻的显示区域5间的框缘区域6)。

另外,在图13及图14中,示出了仅在弯折部处的在俯视观察时与有机el元件24邻接的区域设有开口部40a、50a的例子,但本实施方式不限定于此。

开口部40a、50a设置在弯折部处在俯视观察时至少与有机el元件24邻接的区域即可。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粘接剂层40及覆盖层50避开弯折部处的在俯视观察时与有机el元件24邻接的区域设置,粘接剂层40及覆盖层50在弯折部的两端部相连。

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在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在粘接剂层40及覆盖层50的形成工序中,作为覆盖层50准备具有开口部50a并在其一面设有粘接剂层40的功能性膜,能够通过使该覆盖层50与密封膜30贴合而容易地制造。

<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弯折部设有由上述开口部40a、50a形成的槽部7,从而能够以上述槽部7容易地使柔性显示器1弯折。另外,能够减小上述开口部40a、50a的形成区域中的构成上述弯折部的各层受到的应力,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避免在使上述柔性显示器1弯折时在上述弯折部特别是在上述开口部40a、50a的形成区域发生上述阻挡层11c等的膜断裂,能够防止发生上述有机el元件24的点灯缺陷。

〔第五实施方式〕

主要基于图15~图18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其他实施方式如下。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与第一~第四实施方式区别,对具有与在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件相同功能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进行与第一~第四实施方式相同的变形。

图1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的弯折部周围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针对第二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的变形例的例子,对于第一、第三、第四实施方式当然也可以进行以下变形。

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为了尽可能减小槽部7即相邻的显示区域5间的非显示区域(框缘区域6)的宽度,如图15所示,在oled面板2的显示面上,将从显示区域5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向相邻的显示区域5间的未形成有机el元件24(换言之副像素3)的区域(发光元件非形成区域、框缘区域6)引导,从而在上述发光元件非形成区域设置显示上述显示区域5的图像的一部分的导光体53a、53b。

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如图15所示,作为覆盖层50a包括偏光膜52a和在该偏光膜52a上设置的导光体53a,并且,作为覆盖层50b包括偏光膜52b和在该偏光膜52b上设置的导光体53b,除了这一点与例如第二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偏光膜52a、52b与导光体53a、53b使用未图示的粘接剂层贴合。

图1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中使用的导光体53a、53b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16所示的柔性显示器1作为导光体53a、53b具有由薄板状的层叠体构成的功能性膜层,将导光层54和反射层55在其厚度方向(即与光的传播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反复层叠而成。上述导光层54与反射层55例如使用未图示的粘接层贴合。

上述导光层54能够使用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丙烯酸树脂、环烯烃树脂等透明树脂构成的透光层。另外,上述反射层55能够使用例如银、铝等金属层。

在该情况下,上述导光体53a、53b的导光部由上述导光层54、反射层55及使上述导光层54与反射层55贴合的未图示的粘接层构成。这些层(换言之导光部)相对于上述柔性显示器1的显示面不沿法线方向延伸,而是以相对于法线方向倾斜延伸的方式形成。

因此,上述导光体53a、53b的构成导光部的各层的边界面相对于射入从各显示区域5中的有机el元件24射出的光的上述导光体53a、53b的射入面及射出该光的射出面倾斜设置。

该情况下,从上述导光层54的一个端面射入上述导光体53a、53b的光,由上述反射层55反射并在上述导光层54内传播,从该导光层54的另一端面射出。

上述导光体53a、53b通过如上所述相对于上述柔性显示器1的显示面倾斜设置的导光部,将从各显示区域5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向相邻的显示区域5间的框缘区域6引导,从而在从上述导光体53a、53b的上方观察上述柔性显示器1时,使上述框缘区域6显示(平移)各显示区域5的图像的一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导光体53a、53b不限定于上述构成,也可以是两种以上的折射率不同的透光层相互平行层叠的层叠体。

即,上述导光体53a、53b作为导光层54具有由透明树脂构成的透光层,另一方面,作为反射层55,也可以具有由折射率低于导光层54的透明树脂构成的透光层。

在该情况下,上述导光层54与反射层55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在其间设有粘接层。

在该情况下,作为上述导光层54的透光层的折射率高于作为上述反射层55的透光层的折射率,因此从有机el元件24射入上述导光层54的光,在上述导光层54与反射层55的界面处全反射并在上述导光层54内传播。

因此,在该情况下,从上述导光层54的一个端面射入上述导光体53a、53b的光,还由与作为上述反射层55发挥作用的透光层间的界面反射而在上述导光层54内传播,从该导光层54的另一端面射出。

图1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中使用的导光体53a、53b的其他例的剖视图。

导光体53a、53b可以设置在各显示区域5的整个面上,也可以如图10所示,仅设置在上述框缘区域6和与该框缘区域6相邻的显示区域5的部分区域。

图17所示的导光体53a、53b形成为从有机el元件24射出的光的射入面与柔性显示器1的显示面平行而从导光体53a、53b射出的光的射出面相对于柔性显示器1的显示面倾斜的三棱柱状,除了这一点与图16所示的导光体53a、53b相同。

图17所示的柔性显示器1的覆盖层50a包括偏光膜52a、在该偏光膜52a上设置的导光体53a以及覆盖层叠有该导光体53a的显示区域5和该导光体53a的射出面的透光性包覆片材56a。另外,图17所示的柔性显示器1的覆盖层50b包括偏光膜52b、在该偏光膜52b上设置的导光体53b以及覆盖层叠有该导光体53b的显示区域5和该导光体53b的射出面的透光性包覆片材56b。

需要说明的是,导光体53a、53b与透光性包覆片材56a、56b可以使用粘接剂层贴合,也可以隔着空气层固定。透光性包覆片材56a、56b用于柔性显示器1的表面保护及平坦化。因此,透光性包覆片材56a、56b并非必需。

在该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将从各显示区域5射出的光的一部分由上述导光体53a、53b向相邻的显示区域5间的框缘区域6上引导,从而在从上述导光体53a、53b的上方观察上述柔性显示器1时,使上述框缘区域6显示(平移)各显示区域5的图像的一部分。

但是,在如图17所示使用三棱柱状导光体53a、53b的情况下,根据副像素3的位置,显示图像的平移量不同。因此,需要改变与各导光体53a、53b的射入面中的从各显示区域5侧的端部到与该显示区域5相反一侧的端部间的距离对应的显示图像的平移量。需要说明的是,平移量可以使用与上述显示区域5的像素位置建立了对应的lut(查找表)变更,也可以每次计算副像素3的各位置的平移量。

图1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器1中使用的导光体53a、53b的另一其他例的剖视图。

图18所示的柔性显示器1在上述框缘区域6和与该框缘区域6相邻的显示区域5的部分区域,作为导光体53a、53b例如具有柱面透镜57a、57b。

柱面透镜57a、57b的射出面具有曲面,成为相对于显示区域5倾斜的形状。因此,从设有柱面透镜57a、57b的显示区域5射出的光在通过柱面透镜57a、57b时折射,在从上述导光体53a、53b的上方观察上述柔性显示器1时,各显示区域5的图像的一部分显示(平移)在上述框缘区域6。

根据本实施方式,如以上所示,能够将分别从夹着弯折部相邻的显示区域5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引导至夹着弯折部相邻的显示区域5间的发光元件非形成区域(框缘区域6)。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使分别在夹着弯折部相邻的显示区域5显示的图像的一部分,显示(平移)在夹着弯折部相邻的显示区域5间的上述框缘区域6。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实质上减小相邻显示区域5间的非显示区域的宽度。

〔总结〕

本发明第一方案的显示装置(柔性显示器1)具有至少一个弯折部,包括:支承体(tft基板10),其具有阻挡层(阻挡层11c、阻挡层11c1、11c2);多个光学元件(例如有机el元件24),其设置在上述支承体上;密封膜30,其包含相互重叠配置的多层无机层(第一无机层31、第二无机层33)和夹持在上述多层无机层之间的至少一层有机层(有机层32),密封上述多个光学元件;粘接剂层40(粘接剂层40、粘接剂层40a、40b),其设置在上述密封膜30上;以及覆盖层(覆盖层50、覆盖层50a、50b),其设置在上述粘接剂层上,包含功能性膜层,上述粘接剂层及上述覆盖层避开上述弯折部处的在俯视观察时至少与上述光学元件邻接的区域设置。

本发明第二方案的显示装置也可以是,在上述第一方案的基础上,上述粘接剂层及上述覆盖层在俯视观察时分别分割为多个岛状设置,分割为岛状的上述粘接剂层(粘接剂层40a、40b)及分割为岛状的上述覆盖层(覆盖层50a、50b)分别夹着上述弯折部在俯视观察时相互分开设置。

本发明第三方案的显示装置也可以是,在上述第一方案的基础上,上述粘接剂层及上述覆盖层分别在上述弯折部处的在俯视观察时与上述光学元件邻接的区域具有开口部(开口部40a、50a)。

本发明第四方案的显示装置也可以是,在上述第一~第三中某一方案的基础上,上述光学元件包括第一电极21、第二电极23和在上述第一电极21与上述第二电极23之间设置的功能层(有机el层22),上述第二电极23横跨上述弯折部设置。

本发明第五方案的显示装置也可以是,在上述第一~第四中某一方案的基础上,具有横跨上述弯折部的布线(栅极布线gl),并且,形成有包含上述布线的布线的端子tm的端子部12t以不与上述弯折部重合的方式,设置在上述支承体的缘部与设有上述多个光学元件的显示区域5之间。

本发明第六方案的显示装置也可以是,在上述第一~第三中某一方案的基础上,上述多个光学元件避开上述弯折部设置,设有上述多个光学元件的多个显示区域5夹着上述弯折部设置。

本发明第七方案的显示装置也可以是,在上述第六方案的基础上,在上述弯折部设置的无机层是构成上述阻挡层以及上述密封膜30的上述无机层。

本发明第八方案的显示装置也可以是,在上述第六方案的基础上,上述阻挡层在俯视观察时分割为多个岛状设置,分割为岛状的上述阻挡层(阻挡层11c1、11c2)在俯视观察时分别夹着上述弯折部相互分开设置,在上述弯折部设置的无机层是构成上述密封膜30的上述无机层。

本发明第九方案的显示装置也可以是,在上述第六~第八中某一方案的基础上,与上述有机层的边缘重合的框状的隔堤(隔堤bk4)以包围上述多个显示区域5的方式,横跨上述弯折部设置。

本发明第十方案的显示装置也可以是,在上述第六~第九中某一方案的基础上,在上述弯折部设有分离的多根布线,形成有上述多根布线的各端子tm的端子部12t分别以不与上述弯折部重合的方式设置在上述支承体的缘部与各显示区域5之间。

本发明第十一方案的显示装置也可以是,在上述第一~第十中某一方案的基础上,上述密封膜30作为上述多层无机层包括第一无机层31及第二无机层33,且作为至少一层上述有机层包括上述第一无机层31和在上述第二无机层33之间设置的一层有机层32。

本发明第十二方案的显示装置也可以是,在上述第一~第十一中某一方案的基础上,具有导光体(导光体53a、53b、柱面透镜57a、57b),其将从在俯视观察时夹着上述弯折部相邻的光学元件分别射出放入光的一部分引导至夹着上述弯折部相邻的光学元件间的区域。

本发明第十三方案的显示装置(柔性显示器1)的制造方法为,其显示装置包括:支承体(tft基板10),其具有阻挡层(阻挡层11c、阻挡层11c1、11c2);多个光学元件(例如有机el元件24),其设置在上述支承体上;密封膜30,其包含相互重叠配置的多层无机层(第一无机层31、第二无机层33)和夹持在上述多层无机层之间的至少一层有机层(有机层32),密封上述多个光学元件;粘接剂层(粘接剂层40、粘接剂层40a、40b),其设置在上述密封膜30上;以及覆盖层(覆盖层50、覆盖层50a、50b),其设置在上述粘接剂层上,包含功能性膜层,上述显示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弯折部,在该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中,避开上述弯折部处的在俯视观察时至少与上述光学元件邻接的区域,形成上述粘接剂层及上述覆盖层。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表示的范围内进行多种变更,将不同实施方式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适当组合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此外,能够通过组合各实施方式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形成新的技术特征。

附图标记说明

1柔性显示器(显示装置)

2oled面板

3副像素

4像素

5显示区域

6框缘区域

7槽部

10tft基板(支承体)

11支承体

11a下表面膜

11b树脂层

11c、11c1、11c2阻挡层

12、12a、12btft层

12t端子部

13半导体层

14栅极绝缘膜

15、16无机绝缘膜

17有机绝缘膜

17a第一有机绝缘膜图案部

17b第二有机绝缘膜图案部

17c第三有机绝缘膜图案部

17t端子部有机绝缘膜图案部

18tft

20oled层

21第一电极

22有机el层

23第二电极

24有机el元件(光学元件)

30密封膜

31第一无机层

32有机层

33第二无机层

40、40a、40b粘接剂层

40a、50a开口部

50、50a、50b覆盖层

51a、51b保护膜

52a、52b偏光膜

53a、53b导光体

54导光层

55反射层

56透光性包覆片材

57柱面透镜(导光体)

bk、bk1、bk2、bk3、bk4、bk5隔堤

bk2a、bk3a点状隔堤

gl栅极布线(布线)

sl源极布线

w布线

tm端子

fl弯折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