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电加热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39861发布日期:2019-08-03 16:07阅读:8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纳米电加热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加热领域,特别是一种纳米电加热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发热元件一般采用电阻丝包镁粉及金属管的形式,由于电阻丝为线丝发热元件,发热面积小,其与散热片接触的面积小,传热效果差,升温慢,在水加热使用过程中,导致电热管在水质较差的环境下极易产生水垢,从而导致金属电热管因结垢而炸管,没达到使用寿命就报废。另外,现在的发热管,在加热时,内外气压相差较大,使得发热管炸裂,并且发热管内导线在与外界导线接触过程中,由于受外界导线影响,发热管内导线移动,导致发热管内接触不良,发热管寿命缩短。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纳米电加热管,保持加热管内外气压平衡,牢固固定加热管内导线,防止加热管内导线移动,影响加热管内电接触,延长加热管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纳米电加热管,包括管体,管体具有开口端和封闭端,管体的内壁蒙砂或管体内外壁蒙砂,管体内壁喷镀有纳米电热膜,所述管体内设有与纳米电热膜连接的导电组件;所述管体开口端连接有用于密封管体开口端的密封组件,所述导电组件包括有两个分别穿过所述密封组件的引电导线,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套在管体开口端侧壁上的耐高温密封胶套以及插入密封耐高温胶套内的耐高温密封堵头,耐高温密封堵头上设有透气孔以及两个分别供对应引电导线穿过的过孔,每个过孔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齿状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齿状孔的直径依次变大,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比引电导线的直径略大,第二通孔内置有供引电导线穿过的耐高温胶塞,第三齿状孔内注入用于固定引电导线以避免引电导线摆动或转动的耐高温填缝胶。

优选地,所述导电组件包括两个弹性卡环以及两个分别与纳米电热膜的两极连接的银浆电极圈,每个银浆电极圈套在对应弹性卡环的外壁上,两个引电导线的一端分别与对应弹性卡环连接,两个引电导线的另一端都依次穿过对应过孔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连接接线端子。

更优选地,所述弹性卡环采用弹片弯折形成,引电导线的一端与弹片的一弯折端采用银片高温焊接。

优选地,所述耐高温密封堵头包括面板以及设置在面板一侧面的堵头座,堵头座上设有一对第一定位平台,所述耐高温密封胶套内形成供堵头座插入的容纳槽,容纳槽内设有一对分别与堵头座上第一定位平台相贴合用于防止堵头座在容纳槽内转动的第二定位平台。

优选地,所述纳米电加热管还包括套接在耐高温密封胶套上的法兰盘。

优选地,所述纳米电加热管还包括与法兰盘连接的罩体,罩体上设有用于供外部电源线与接线端子电连接的开口。

优选地,所述管体采用石英玻璃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纳米电加热管,整个加热管采用纳米电热膜加热方式,加热面积大,升温快;耐高温密封胶套和耐高温密封堵头进行密封管体开口端,通过透气孔保持管体内外气压平衡;在引电导线穿过过孔时,采用耐高温胶塞和耐高温填缝胶分别设置在第二通孔和第三齿状孔内固定引电导线以避免导线摆动或转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纳米电加热管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纳米电加热管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纳米电加热管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纳米电加热管的剖视图A-A;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纳米电加热管中耐高温密封胶套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纳米电加热管中耐高温密封堵头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纳米电加热管中耐高温密封堵头的剖视图B-B。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做具体说明。

图1至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纳米电加热管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7所示,该纳米电加热管包括管体10,管体10具有开口端11和封闭端12,管体10的内壁蒙砂或管体内外壁蒙砂,管体10内壁喷镀有纳米电热膜13,所述管体10内设有与纳米电热膜13连接的导电组件20;所述管体开口端11连接有用于密封管体开口端11的密封组件30,通过导电组件20与纳米电热膜13和外部电源线连接,密封组件30密封管体开口端11防止其他杂物进入管体内部。在管体10的内壁蒙砂或管体内外壁蒙砂,增大纳米电热膜13与管体内壁的接触面积。整个电加热管采用纳米电热膜加热方式,管体10为圆柱形结构,加热面积大,发热面均匀,纳米电热膜13的电热转换效率高,升温快。所述管体10采用是非金属的石英玻璃制成,非金属的石英玻璃在加热管的加热过程中,不易产生水垢,让纳米电加热管保持高效的电热转换效率,相比金属电加热管具有节能效果,并且延长使用寿命。

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导电组件20包括两个弹性卡环21、两个分别与纳米电热膜13的两极连接的银浆电极圈22以及两根引电导线23,每个银浆电极圈22套在对应弹性卡环21的外壁上,两个引电导线23的一端分别与对应弹性卡环21连接,两个引电导线23的另一端分别穿过密封组件30连接接线端子24,通过接线端子再与外部电源线连接。所述弹性卡环21采用铜制弹片弯折形成,每个引电导线23的一端与对应弹片的一弯折端采用银片高温焊接,形成牢固的焊接结构,避免在高温环境下引电导线23与弹性卡环21脱落。所述引电导线23为不锈钢线制成,不锈钢线具备有较好的导电性,不锈钢线的强度较大,电热管在外接电源线过程中不锈钢线不易折弯;另外,在生产加工工艺中,不锈钢线与接线端子片之间的焊接可以采用碰焊工艺焊接,快速加工。值得注意的是,在安装过程中,所述弹性卡环21进行变形直径变小,变形后的弹性卡环21置入管体10内部与对应银浆电极圈22套接,在自身弹力作用下张开,弹性卡环21的外壁紧贴银浆电极圈22,这样安装简单方便,也提高安装效率。

如图2至图7所示,所述密封组件30包括套在管体开口端侧壁上的耐高温密封胶套31以及插入密封耐高温胶套31内的耐高温密封堵头32,耐高温密封堵头32上设有透气孔321以及两个分别供对应引电导线23穿过的过孔322,所述透气孔321的直径在4mm以下,越小越好,透气孔321能保持管体内气体与管体外部的大气相通,避免电热管在加热时电热管内气体因温度的升高而产生膨胀,从而使管体内部空间压力增大,造成石英玻璃管体炸裂。

如图4和图7所示,每个过孔322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通孔3221、第二通孔3222和第三齿状孔3223,第一通孔3221靠近管体10的封闭端12,第三齿状孔3223靠近管体10的开口端,第一通孔3221、第二通孔3222和第三齿状孔3223的直径依次变大,所述第一通孔3221的直径比引电导线23的直径略大,第二通孔3222内置有供引电导线23穿过的耐高温胶塞33,第三齿状孔3223内注入用于固定引电导线23以避免引电导线23摆动或转动的耐高温填缝胶34,两个引电导线23的另一端都依次穿过对应过孔322的第一通孔3221、第二通孔3222内的耐高温胶塞33和第三齿状孔3223连接接线端子24,在第三齿状孔3223内注入耐高温填缝胶34,第三齿状孔3223的内部齿槽能增大耐高温填缝胶34的接触面积,固定引电导线23,让引电导线23接外线过程中避免引电导线23的摆动或转动,从耐避免弹性卡环21与对应银浆电极圈22之间的虚接触;耐高温胶塞33密封引电导线23与第一通孔3221、第二通孔3222之间的间隙,避免耐高温填缝胶34灌封时,耐高温填缝胶34流入到管体10内部。由于第一通孔3221、第二通孔3222和第三齿状孔3223的直径依次变大,第一通孔3221与第二通孔3222之间以及第二通孔3222和第三齿状孔3223之间都形成台阶,可防止耐高温填缝胶34流入到管体10;并且第一通孔3221的直径比引电导线23的直径略大,即第一通孔3221仅供引电导线23通过,也能起到防止耐高温填缝胶34流入到管体10的作用。

如图6所示,所述耐高温密封堵头32包括面板3201以及设置在面板一侧面的堵头座3202,堵头座3202上设有一对第一定位平台32021;如图5所示,所述耐高温密封胶套31内形成供堵头3202座插入的容纳槽311,容纳槽311内设有一对分别与堵头座3202上第一定位平台32021相贴合用于防止堵头座在容纳槽311内转动的第二定位平台3111,这样在耐高温密封堵头32与耐高温密封胶套31之间进行装配配合时,由于第一定位平台32021与第二定位平台3111进行贴合,耐高温密封堵头32在耐高温密封胶套31内不会产生旋转位移,从而避免了弹性卡环21与银浆电极圈22之间的接触面会有产生虚接或接触面不够的现象。

所述纳米电加热管还包括套接在耐高温密封胶套31上的法兰盘40以及与法兰盘40连接的罩体50,罩体50上设有用于供外部电源线与接线端子24电连接的开口51。法兰盘40为方形,方形法兰盘40上设有四个用安装的安装孔41,电热管在安装使用时只需上4颗螺丝拧紧即可,便于安装与维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充分有效的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功能原理都已经在实施例中得到充分的验证,能达到预期的功效及目的,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切在专利申请范围中所提到范围内的所有替换内容,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所作的等效变化,皆属本案申请的专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