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管背板排热机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73705发布日期:2019-08-31 01:33阅读:6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管背板排热机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散热密度机房排热领域,涉及一种排热机柜,特别涉及一种热管背板排热机柜。



背景技术:

机房内机柜服务器集成密度越来越高,服务器的发热量越来越大,为了保证高散热密度机房内服务器工作在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下,作为机柜级散热的热管背板排热应用也越来越多。

热管背板安装在服务器机柜后门侧,使传统服务器机柜具备排热功能,从而形成热管背板排热机柜;通过更加靠近热源的方式,采用氟利昂类制冷剂作为工质,散热效率高、节能效果好,无水进入机房、系统安全性好。

热管背板中制冷剂液体的流入、制冷剂气体的排出,需要分别有液体连接管、气体连接管分别与系统分液管、系统集气管连通,从而保障循环。而热管背板作为排热机柜的后门,在机柜维护、使用过程中,会进行多次热管背板开关门操作,这就需要液体连接管、气体连接管为柔性连接管且充分考虑热管背板开关门对柔性连接管寿命的影响。另外,考虑柔性连接管随热管背板开关门顺畅情况从而保障柔性连接管寿命的同时,也要考虑布设柔性连接管所需空间要求、机柜底座高度允许布管空间、机柜内有效安装高度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热管背板排热机柜,液管软管在机柜框架底部盘绕后与制冷剂进口连接,通过较少占用机柜内部空间,可实现液管软管随热管背板开关摆动自如从而保障液管软管寿命的同时,降低安装时对机柜底座高度要求;气管软管不在机柜框架内盘绕,随热管背板开关而在热管背板与系统集气管之间摆动,无直接接触摩擦,可保障气管软管使用寿命的同时,不占用机柜高度方向安装空间,从而保障整台机柜高度方向的安装空间。本实用新型,综合考虑了保障软管使用寿命与加大机柜高度方向安装空间需求,适用性强,经济性、安全性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热管背板排热机柜,包括机柜框架、网孔前门、热管背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孔前门安装在所述机柜框架的进风侧;

所述热管背板安装在所述机柜框架的排风侧;

所述热管背板的门体上至少设有一热管换热器和若干个风机;

所述热管换热器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热管背板的门体相适配,其底部设有制冷剂进口、顶部设有制冷剂出口;

所述制冷剂进口通过一液管软管引入制冷剂液体,所述液管软管一端与所述制冷剂进口连通,另一端与设置在机柜外部的系统分液管连通,所述液管软管的主体盘绕在所述机柜框架的底部;

所述制冷剂出口通过一气管软管排出制冷剂气体,所述气管软管一端与所述制冷剂出口连通,另一端与设置在机柜外部的系统集气管连通,所述气管软管的长度可使其随所述热管背板的开闭而在所述热管背板与系统集气管之间摆动。

优选地,所述液管软管一端从所述机柜框架底部引入,在机柜框架底部盘绕且经一隔板隔离限位后,与制冷剂进口连接。通过较少占用机柜内部空间,可实现液管软管随热管背板开关摆动自如从而保障液管软管寿命的同时,降低安装时对机柜底座高度要求。

优选地,所述气管软管一端直接从所述热管背板顶部引出,不在所述机柜框架内盘绕。所述气管软管随所述热管背板的关闭而在所述热管背板与系统集气管之间摆动,无直接接触摩擦。

本实用新型的热管背板排热机柜,所述网孔前门、机柜框架、热管背板形成一台前进风、后排风的排热机柜,机房内温度较低的空气从所述网孔前门进入,经过所述机柜框架内的服务器加热后温度升高,温度较高的空气经过所述热管背板的回风侧,将热量传递给所述热管换热器内的制冷剂液体使得制冷剂液体变为制冷剂蒸气的同时,温度较高的空气得到冷却从而变成温度较低的空气,并通过所述风机排出机柜而排入机房。

优选地,各所述风机均为调速风机,进一步地,各所述风机均匀布置在所述热管换热器的外侧,均匀吸取经过所述热管换热器冷却后的空气并均匀排出机柜。

优选地,所述液管软管与系统分液管之间的连通管路上装有用于维护、检修的阀门。

优选地,所述气管软管与系统集气管之间的连通管路上安装有用于维护、检修的阀门。

优选地,所述液管软管的管路上设有制冷剂泵以驱动制冷剂液体流动,或不设制冷剂泵而依靠重力驱动制冷剂液体流动。

优选地,所述热管背板排热机柜进一步包括用于测量所述网孔前门进风温度、所述热管背板回风温度和送风温度的多个传感器,所述热管背板上设有控制器。

优选地,各所述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进行通讯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传感器探测的所述网孔前门进风温度、所述热管背板回风温度和送风温度控制所述风机的转速及动作。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热管背板排热机柜,液管软管一端从机柜框架底部引入,在机柜框架底部盘绕且经隔板隔离限位后,与制冷剂进口连接,通过较少占用机柜内部空间,可实现液管软管随热管背板开关摆动自如从而保障液管软管寿命的同时,降低安装时对机柜底座高度要求;气管软管不在机柜框架内盘绕,随热管背板开关门在热管背板与系统集气管之间摆动,无直接接触摩擦,可保障气管软管使用寿命的同时,不占用机柜高度方向安装空间,从而保障整台机柜高度方向的安装空间。本实用新型,综合考虑了保障软管使用寿命与加大机柜高度方向安装空间需求,适用性强,经济性、安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热管背板排热机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热管背板排热机柜中空气和制冷工质的流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热管背板排热机柜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热管背板排热机柜,为机房内高散热密度机架服务器提供排热,包括机柜框架1、网孔前门2和热管背板3,机柜框架1内设有服务器,其中,网孔前门2安装在机柜框架1的进风侧,热管背板3安装在机柜框架1的排风侧;热管背板3的门体上设有热管换热器3-1、风机3-2、控制器3-3;热管换热器3-1的形状和尺寸与热管背板3的门体相适配,其底部设有制冷剂进口3-1-1、顶部设有制冷剂出口3-1-2;制冷剂进口3-1-1通过液管软管4引入经过冷却后的制冷剂液体,液管软管4的一端从机柜框架1底部引入,在机柜框架1底部盘绕且经隔板1-1隔离限位后,与制冷剂进口3-1-1连接,液管软管4的另一端与设置在机柜外部的系统分液管7连通,且二者之间装有用于维护、检修的阀门8,液管软管4中制冷剂液体进入热管换热器3-1的动力,可依靠重力或制冷剂泵驱动,液管软管4的上述布置方式,通过较少占用机柜内部空间,可实现液管软管随热管背板开关摆动自如从而保障液管软管寿命的同时,降低安装时对机柜底座高度要求;制冷剂出口3-1-2通过气管软管5排出经过机柜内服务器加热后的制冷剂气体,气管软管5的一端直接从热管背板3顶部引出,不在机柜框架1内盘绕,气管软管5的另一端与设置在机柜外部的系统集气管6连通,且二者之间安装有用于维护、检修的阀门9,气管软管5具有一定长度,可使其随热管背板3的开闭而在热管背板3顶部与系统集气管6之间摆动,无直接接触摩擦;风机3-2为调速风机,且均匀布置在热管换热器3-1的外侧,均匀吸取经过热管换热器3-1冷却后的空气并均匀排出机柜。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热管背板排热机柜在工作时,网孔前门2、机柜框架1、热管背板3形成一台前进风、后排风的热管背板排热机柜,机房内温度较低的空气从网孔前门2进入,经过机柜框架1内的服务器加热后温度升高,温度较高的空气经过热管背板3的回风侧,将热量传递给热管换热器3-1内的制冷剂液体使得制冷剂液体变为制冷剂蒸气的同时,温度较高的空气得到冷却从而变成温度较低的空气,并通过风机3-2排出机柜而排入机房;制冷剂液体从系统分液管7依次进入阀门8、液管软管4并通过制冷剂进口3-1-1进入热管换热器3-1,在热管换热器3-1内蒸发为制冷剂蒸气后,再经制冷剂出口3-1-2通过气管软管5、阀门9、系统集气管6排出机房;空气流动如图中箭头A方向所示;制冷剂流动如图中箭头B方向所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