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开关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54817发布日期:2019-06-19 00:22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源开关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开关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负载都需要开关来控制负载与电源之间的连接状态。现有的开关基本都是本地手动控制的开关,例如翘板式机械开关或拉线开关。

但是,现有技术的开关非常不方便,尤其对于记性不好的用户,经常出门后才发现忘记断开家中负载与电源的连接,却无法立即断开家中负载与电源的连接,造成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开关电路,以实现遥控继电器的闭合或断开来控制负载与电源的通断,无需像现有技术中用户必须走到机械开关处通过操控机械开关来控制负载与电源的通断。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开关电路,包括射频电路、取电电路和至少一个继电器;

取电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火线电连接,取电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零线电连接,取电电路的电压输出端与射频电路的电源输入端以及继电器的第一控制端电连接,取电电路用于将火线和零线之间的电压转换为射频电路和继电器的工作电压;

射频电路的继电器控制信号输出端与继电器的第二控制端电连接,射频电路在接收到开关控制信号时,通过继电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向继电器的第二控制端输入继电器控制信号,以控制继电器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短接或断开;

继电器的第一输入端与火线电连接,继电器的第二输入端与负载的一端电连接,负载的另一端与零线电连接。

进一步地,射频电路通过三极管控制继电器,三极管的基极与射频电路的继电器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继电器的第二控制端电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进一步地,电源开关电路还可以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

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射频电路的继电器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进一步地,电源开关电路还可以包括继电器保护电路,继电器保护电路包括第三电阻和第一电容;

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继电器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第三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

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进一步地,电源开关电路还可以包括续流二极管;续流二极管的正极与继电器的第二控制端电连接,续流二极管的负极与继电器的第一控制端电连接。

进一步地,电源开关电路还可以包括机械开关电路,机械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射频电路的机械开关信号接收端电连接,其中,当机械开关电路中的机械开关闭合时,射频电路控制继电器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短接,当机械开关电路中的机械开关断开时,射频电路控制继电器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断开。

进一步地,机械开关电路包括一个机械开关,机械开关的第一端与射频电路的机械开关信号接收端电连接,机械开关的第二端接地,机械开关闭合时,射频电路通过继电器控制所有负载工作。

进一步地,电源开关电路包括N个继电器,机械开关电路包括N个输出端,射频电路包括N个机械开关信号接收端以及N个继电器控制信号输出端;

机械开关电路的N个输出端分别与射频电路的N个机械开关信号接收端一一对应电连接,射频电路的N个继电器控制信号输出端分别与N个继电器的第二控制端一一对应电连接,当机械开关电路的第M个输出端所对应的机械开关闭合时,射频电路控制第M个继电器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短接;其中,N为正整数,M为小于等于N的正整数。

进一步地,电源开关电路还可以包括指示灯电路,指示灯电路的输入端与射频电路的指示灯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其中,当继电器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短接时,指示灯亮,当继电器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断开时,指示灯灭。

进一步地,取电电路包括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和直流-直流转换电路;

交流-直流转换电路的电压输出端分别与继电器的第一控制输入端以及直流-直流转换电路的电压输入端电连接,直流-直流转换电路的电压输出端与射频电路的电源输入端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射频电路根据接收到的开关控制信号控制继电器闭合或断开,进而实现负载与电源之间通断,解决现有技术中必须走到机械开关处通过操控机械开关来控制负载与电源的通断问题,实现遥控负载与电源通断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开关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源开关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取电电路的电路元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开关电路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电源开关电路包括射频电路110、取电电路120和继电器130。取电电路120的第一输入端与火线L电连接,取电电路120的第二输入端与零线N电连接,取电电路120的电压输出端与射频电路110的电源输入端以及继电器130的第一控制端电连接;射频电路110的继电器控制信号输出端与继电器130的第二控制端电连接,继电器130的第一输入端与火线L电连接,继电器130的第二输入端与负载的一端电连接,负载的另一端与零线N电连接。

示例性的,射频电路110在接收到开关控制信号时,通过继电器控制信号输出端向继电器130的第二控制端输入继电器控制信号,以控制继电器130的第一输入端和继电器130的第二输入端短接或断开;当继电器130的第一输入端和继电器130的第二输入端短接时,负载、零线N和火线L形成回路,当继电器130的第一输入端和继电器130的第二输入端断开时,负载、零线N和火线L不能形成回路。在上述过程中,取电电路120用于将火线L和零线N之间的电压转换为射频电路110和继电器130的工作电压,为射频电路110和继电器130提供工作电源。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射频电路110根据接收到的开关控制信号控制继电器130闭合或断开,进而控制负载、零线N和火线L是否形成回路,解决现有技术中必须走到机械开关处通过操控机械开关进行负载与电源的通断问题,实现遥控电源开关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图1仅示例性地示出电源开关电路包括一个继电器130和一个负载,但并非对本申请电源开关电路的限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将电源开关电路设置为一个继电器130同时控制多个负载,也可以对电源开关电路设置为包括多个继电器130和多个负载,一个继电器130控制一个负载,可以理解的是射频电路110需要相应设置多个继电器控制信号输出端。

继续参见图1,电源开关电路还可以包括指示灯电路140和机械开关电路150。机械开关电路150的输出端与射频电路110的机械开关信号接收端电连接,指示灯电路140的输入端与射频电路110的指示灯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机械开关电路150的电源输入端和指示灯电路140的电源输入端均与取电电路120的电压输出端电连接。

示例性的,当机械开关电路150中的机械开关闭合时,射频电路110控制继电器130的第一输入端和继电器130的第二输入端短接,负载、零线N和火线L形成的回路,同时指示灯电路140中的指示灯亮;当机械开关电路150中的机械开关断开时,射频电路110控制继电器130的第一输入端和继电器130的第二输入端断开,同时指示灯电路140中的指示灯灭。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射频电路110不仅可以接收无线开关控制信号,根据无线开关信号控制继电器130的通断,还可以接收电开关控制信号,根据机械开关电路150中机械开关的通断控制继电器130的通断,使得用户既可以遥控开关电源又可以通过机械开关来开关电源,为用户提供多种选择。

可选的,机械开关电路150包括一个机械开关(图1未示出),机械开关的第一端与射频电路110的机械开关信号接收端电连接,机械开关的第二端接地,机械开关闭合时,射频电路110通过继电器130控制所有负载工作。相应地,指示灯电路140包括一个指示灯(图1未示出),当机械开关闭合(即所有负载接入电源)时,指示灯亮。这样设置使得用户可以同时控制多个负载是否接入电源。

可选的,电源开关电路包括N个继电器(图1未示出),机械开关电路150包括N个输出端,射频电路110包括N个机械开关信号接收端以及N个继电器控制信号输出端;机械开关电路150的N个输出端分别与射频电路110的N个机械开关信号接收端一一对应电连接,射频电路110的N个继电器控制信号输出端分别与N个继电器的第二控制端一一对应电连接,当机械开关电路150的第M个输出端所对应的机械开关闭合时,射频电路110控制第M个继电器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短接;其中,N为正整数,M为小于等于N的正整数,M和N的具体值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相应地,指示灯电路140包括N个指示灯(图1未示出),N个指示灯与N个负载一一对应指示,即第M个负载工作时,第M个指示灯亮。这样设置使得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性地控制某些负载是否接入电源。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源开关电路结构示意图。示例性的,参照图2,射频电路110包括射频模组RF,图2仅示出射频模组RF与电源开关电路相关的引脚,射频模组RF的引脚VCC1和VCC2均与取电电路120的第二电压输出端VCC-2电连接,射频模组RF的引脚VCC1和VCC2均与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GND;射频模组RF的引脚GND1、GND2和GND3接地GND;射频模组RF的引脚SCK、SOA和RST为射频模组RF的烧录口,用于将软件程序烧录入射频模组RF;射频模组RF的引脚P17、引脚P16、引脚P15和引脚P14分别为射频电路110的第一指示灯控制信号输出端、第二指示灯控制信号输出端、第三指示灯控制信号输出端和第四指示灯控制信号输出端,对应与指示灯电路150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以及第四输入端电连接;射频模组RF的引脚P04、引脚P05、引脚P06和引脚P07分别为射频电路110的第一机械开关信号接收端、第二机械开关信号接收端、第三机械开关信号接收端和第四机械开关信号接收端,对应与机械开关电路150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第三输出端以及第四输出端电连接;射频模组RF的引脚P11、引脚P10和引脚P03分别为射频电路110的第一继电器控制信号输出端、第二继电器控制信号输出端和第三继电器控制信号输出端,对应与第一继电器K1的第二控制输入端、第二继电器K2的第二控制输入端以及第三继电器K3的第二控制输入端电连接,第一继电器K1、第二继电器K2和第三继电器K3均与取电电路120的第一电压输出端VCC-1电连接。

可选的,电源开关电路还可以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和第三三极管Q3。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射频模组RF的引脚P11(第一继电器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第一继电器K1的第二控制端电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射频模组RF的引脚P10(第二继电器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第二继电器K2的第二控制端电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与射频模组RF的引脚P03(第三继电器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三继电器K3的第二控制端电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

这样设置使得第一继电器K1与射频模组RF的引脚P11隔离开来,虽然流过第一继电器K1的电流较大,但是流过第一三极管Q1基极的电流较小,因而不会由于流过第一继电器K1的电流较大导致射频模组RF的引脚P11烧坏。第二三极管Q2和第三三极管Q3在电源开关电路中所起的作用与第一三极管Q1在电源开关电路中所起的作用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电源开关电路还可以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十九电阻R19、第二十电阻R20、第二十二电阻R22和第二十三电阻R23。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电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射频模组RF的引脚P11(第一继电器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接地;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一端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二端与射频模组RF的引脚P10(第二继电器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第二十电阻R20的第一端与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十电阻R20的第二端接地;第二十二电阻R22的第一端与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电连接,第二十二电阻R22的第二端与射频模组RF的引脚P03(第三继电器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第二十三电阻R23的第一端与第二十二电阻R22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十三电阻R23的第二端接地。

其中,第一电阻R1起到限流的作用,同时将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射频模组RF的引脚P11隔离开来,防止射频模组RF的引脚P11输出高电平时,由于电流过大烧坏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第二电阻R2起到防止噪声的作用,当射频模组RF第一次通电时,射频模组RF的引脚P11有可能输出高电平,也有可能输出低电平,很不稳定,当引脚P11输出一个尖峰脉冲电压时,该尖峰脉冲电压由于持续时间较短,会被第二电阻R2拉低,第一三极管Q1不会导通;当引脚P11输出一个稳定的高电平时,该稳定高电平不会被第二电阻R2拉低,第一三极管Q1导通。第十九电阻R19和第二十电阻R20在电源开关电路中所起的作用以及第二十二电阻R22和第二十三电阻R23在电源开关电路中所起的作用与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在电源开关电路中所起的作用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电源开关电路还可以包括继电器保护电路160,继电器保护电路160包括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1、第十一电容C11、第二十一电阻R21、第十二电容C12和第二十四电阻R24。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与第一继电器K1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零线N电连接;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一端与第二继电器K2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二端与第二十一电阻R21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十一电阻R21的第二端与零线N电连接;第十二电容C12的第一端与第三继电器K3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第十二电容C12的第二端与第二十四电阻R22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十四电阻R24的第二端与零线N电连接。

其中,第一继电器K1在打开或关闭的瞬间会产生电火花,若没有第三电阻R3和第一电容C1,电火花会加在第一继电器K1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一继电器K1的第二输入端之间,很容易造成第一继电器K1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一继电器K1的第二输入端不能根据第一继电器K1的第一控制输入端和第二控制输入端的电压差实现短接或断开(即继电器打不开或关不断),在第三电阻R3和第一电容C1的作用下,电火花通过第一电容C1和第三电阻R3流向零线N,而不会加在第一继电器K1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一继电器K1的第二输入端之间,从而减小对第一继电器K1的损耗。第十一电容C11和第二十一电阻R21在电源开关电路中所起的作用以及第十二电容C12和第二十四电阻R24在电源开关电路中所起的作用与第三电阻R3和第一电容C1在电源开关电路中所起的作用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电源开关电路还可以包括续流第一二极管FD1、第二续流二极管FD2和第三续流二极管FD3。第一续流二极管FD1的正极与第一继电器K1的第二控制端电连接,第一续流二极管FD1的负极与第一继电器K1的第一控制端电连接;第二续流二极管FD2的正极与第二继电器K2的第二控制端电连接,第二续流二极管FD2的负极与第二继电器K2的第一控制端电连接;第三续流二极管FD3的正极与第三继电器K3的第二控制端电连接,第三续流二极管FD3的负极与第三继电器K3的第一控制端电连接。

其中,第一续流二极管FD1起到续流的作用,第一继电器K1的第一控制输入端和第二控制输入端之间连接有线圈,当第一控制输入端的电压大于第二控制输入端的电压时,线圈中有电流流过;当第一控制输入端的电压小于等于第二控制输入端的电压时,由于线圈可以存储能量,此时线圈两端会产生很大的电压,这可能使线圈损坏并且可能将与第二控制输入端连接的器件击穿。而在线圈两端电连接第一续流二极管D1,线圈和第一续流二极管FD1会形成一个回路,使线圈中存储的能量可以释放出去,从而保护达到保护继电器的效果。第二续流二极管FD2和第三续流二极管FD3在电源开关电路中所起的作用与第一续流二极管FD1在电源开关电路中所起的作用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指示灯电路140包括第四电阻R4、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第十六电阻R16、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第十七电阻R17、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第十八电阻R18和第四发光二极管LED4。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与取电电路120的第二电压输出端VCC-2电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与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电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与射频模组RF的引脚P17(第一指示灯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一端与取电电路120的第二电压输出端VCC-2电连接,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二端与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极电连接,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的负极与射频模组RF的引脚P16(第二指示灯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一端与取电电路120的第二电压输出端VCC-2电连接,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二端与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的正极电连接,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的负极与射频模组RF的引脚P15(第三指示灯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机械开关电路150包括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第四开关S4、第五开关S5、第六开关S6、第五电阻R5、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和第十五电阻R15。第一开关S1的第一端分别与射频模组RF的引脚P04(第一机械开关信号输入端)以及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取电电路120的第二电压输出端VCC-2电连接,第二开关S2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S1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开关S1的第二端和第二开关S2的第二端均接地GND;第三开关S3的第一端分别与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二端以及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二端电连接,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一端与射频模组RF的引脚P04(第一机械开关信号输入端)电连接,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一端分别与射频模组RF的引脚P05(第二机械开关信号输入端)以及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端电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与取电电路120的第二电压输出端VCC-2电连接,第四开关S4的第一端与第三开关S3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三开关S3和第二端和第四开关S4的第二端均接地GND;第五开关S5的第一端分别与射频模组RF的引脚P06(第三机械开关信号输入端)以及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二端电连接,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一端与取电电路120的第二电压输出端VCC-2电连接,第六开关S6的第一端与第五开关S5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五开关S5和第二端和第六开关S6的第二端均接地GND。

其中,第一开关S1和第二开关S2并联,这样设置使得当其中一个开关断路时,另一个开关可以备用;第三开关S3和第四开关S4并联,第五开关S5和第六开关S6并联同理,此处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第一开关S1和第二开关S2通过射频模组RF控制第一继电器K1的短接或断开,第三开关S3和第四开关S4通过射频模组RF控制第二继电器K2的短接或断开,第五开关S5和第六开关S6通过射频模组RF控制第三继电器K3的短接或断开。根据射频模组RF接收到的电开关控制信号分别控制第一继电器K1、第二继电器K2和第三继电器K3的工作过程如下:当第一开关S1(或第二开关S2)闭合,机械开关电路150的第一输出端向射频模组RF的引脚P04输入一个低电平时,射频模组RF的引脚P11会输出一个高电平,第一三极管Q1导通,第一继电器K1的第二控制输入端输入低电平,第一继电器K1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一继电器K1的第二输入端短接,负载1、零线N和火线L形成回路,同时,射频模组RF的引脚P17会输出一个低电平控制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亮,且射频模组RF将第一继电器K1闭合的信息发送到与射频模组通讯的控制终端(如手机),以便用户及时获知负载1的开关情况。当第一开关S1(或第二开关S2)断开,机械开关电路150的第一输出端向射频模组RF的引脚P04输入一个高电平时,射频模组RF的引脚P11会输出一个低电平,第一三极管Q1截止,第一继电器K1的第二控制输入端电压与第一控制输入端电压相等,第一继电器K1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一继电器K1的第二输入端断开,负载1、零线N和火线L不能形成回路,同时,射频模组RF的引脚P17会输出一个高电平控制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灭,且射频模组RF将第一继电器K1断开的信息发送到与射频模组通讯的控制终端。第三开关S3(或第四开关S4)断开和闭合时电源开关电路的工作过程以及第五开关S6(或第六开关S6)断开和闭合时电源开关电路的工作过程均与第一开关S1(或第二开关S2)断开和闭合时电源开关电路的工作过程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根据射频模组RF接收到的无线开关控制信号分别控制第一继电器K1、第二继电器K2和第三继电器K3的工作过程如下:当射频模组接收到第Y负载打开(Y=1、2或3)控制信号时,相应地,射频模组RF的引脚Py1(Py1=P11、P10或P03)会输出一个高电平,第Y三极管QY导通,第Y继电器KY的第二控制输入端输入低电平,第Y继电器KY的第一输入端和第Y继电器KY的第二输入端短接,负载Y、零线N和火线L形成回路,同时,相应地,射频模组RF的引脚Py2(Py2=P17、P16或P15)会输出一个低电平控制第Y发光二极管LEDY亮。当射频模组接收到第Y负载断开(Y=1、2或3)控制信号时,射频模组RF的引脚Py(Py=P11、P10或P03)会输出一个低电平,第Y三极管QY截止,第Y继电器KY的第一控制输入端电压和第二控制输入端电压相等,第Y继电器KY的第一输入端和第Y继电器KY的第二输入端断开,负载Y、零线N和火线L不能形成回路,同时,射频模组RF的引脚Py2会输出一个低电平控制第Y发光二极管LEDY灭。

可选的,指示灯电路140还可以包括第十八电阻R18和第四发光二极管LED4,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一端与取电电路120的第二电压输出端VCC-2电连接,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二端与第四发光二极管LED4的正极电连接,第四发光二极管LED4的负极与射频模组RF的引脚P14(第四指示灯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可选的,机械开关电路150还可以包括第七开关S7,第七开关的第一端与射频模组RF的引脚P07(第四机械开关信号输入端)电连接,第七开关S7的第二端接地GND。

示例性的,使用第七开关S7同时控制第一继电器K1、第二继电器K2和第三继电器K3的工作过程如下:当第七开关S7闭合,机械开关电路150的第四输出端向射频模组RF的引脚P07输入一个低电平时,射频模组RF的引脚P11、引脚P10和引脚P03均会输出一个高电平,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以及第三三极管Q3导通,第一继电器K1的第二控制输入端、第二继电器K2的第二控制输入端和第三继电器K3的第二控制输入端均输入一个低电平,第一继电器K1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一继电器K1的第二输入端短接、第二继电器K2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继电器K2的第二输入端短接以及第三继电器K3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三继电器K3的第二输入端短接,负载1、零线N和火线L形成回路、负载2、零线N和火线L形成回路以及负载3、零线N和火线L形成回路,同时,射频模组RF的引脚P14会输出一个低电平控制第四发光二极管LED4亮,且射频模组RF将第一继电器K1、第二继电器K2以及第三继电器K3闭合的信息发送到与射频模组RF通讯的控制终端,以便用户及时获知负载的开关情况。当第七开关S7断开,机械开关电路150的输出端向射频模组RF的引脚P07输入一个高电平时,射频模组RF的引脚P11、引脚P10和引脚P03均会输出一个低电平,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以及第三三极管Q3截止,第一继电器K1的第一控制输入端电压和第二控制输入端电压相等、第二继电器K2的第一控制输入端电压和第二控制输入端电压相等以及第三继电器K3的第一控制输入端电压和第二控制输入端电压相等,第一继电器K1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一继电器K1的第二输入端断开、第二继电器K2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继电器K2的第二输入端断开以及第三继电器K3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三继电器K3的第二输入端断开,负载1、零线N和火线L不能形成回路、负载2、零线N和火线L不能形成回路以及负载3、零线N和火线L不能形成回路,同时,射频模组RF的引脚P14会输出一个高电平控制第四发光二极管LED4灭,且射频模组RF将第一继电器K1、第二继电器K2以及第三继电器K3断开的信息发送到与射频模组RF通讯的控制终端。

示例性的,根据射频模组RF接收到的无线开关控制信号同时控制第一继电器K1、第二继电器K2和第三继电器K3的工作过程如下:当射频模组RF接收到打开控制信号时,射频模组RF的引脚P11、引脚P10和引脚P03均会输出一个高电平,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和第三三极管Q3导通,第一继电器K1的第二控制输入端、第二继电器K2的第二控制输入端和第三继电器K3的第二控制输入端均输入一个低电平,第一继电器K1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一继电器K1的第二输入端短接、第二继电器K2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继电器K2的第二输入端短接以及第三继电器K3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三继电器K3的第二输入端短接,负载1、零线N和火线L形成回路、负载2、零线N和火线L形成回路以及负载3、零线N和火线L形成回路,同时,射频模组RF的引脚P14会输出一个低电平控制第四发光二极管LED4亮。当射频模组RF接收到关闭控制信号时,射频模组RF的引脚P11、引脚P10和引脚P03均会输出一个低电平,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和第三三极管Q3截止,第一继电器K1的第一控制输入端电压和第二控制输入端电压相等、第二继电器K2的第一控制输入端电压和第二控制输入端电压相等以及第三继电器K3的第一控制输入端电压和第二控制输入端电压相等,第一继电器K1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一继电器K1的第二输入端断开、第二继电器K2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继电器K2的第二输入端断开以及第三继电器K3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三继电器K3的第二输入端断开,负载1、零线N和火线L不能形成回路、负载2、零线N和火线L不能形成回路以及负载3、零线N和火线L不能形成回路,同时,射频模组RF的引脚P14会输出一个高电平控制第四发光二极管LED4灭。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射频电路110、指示灯电路140、机械开关电路150的具体实现方法有多种,上述仅就典型示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取电电路的电路元件图。可选的,取电电路120包括交流-直流转换电路121和直流-直流转换电路122;交流-直流转换电路121的电压输出端分别与继电器(图3未示出)的第一控制输入端以及直流-直流转换电路122的电压输入端电连接,直流-直流转换电路122的电压输出端与射频电路110的电源输入端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交流-直流转换电路121和直流-直流转换电路122的具体实现方法有多种,下面仅就典型示例进行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示例性的,继续参照图3,交流-直流转换电路121包括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变压器T和电源管理芯片LNK623DG。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与火线L电连接,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以及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电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与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电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分别与零线N以及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电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分别与第五二极管的负极D5以及第三电容C3的正极电连接,第三电容C3的负极与第三三极管D3的正极电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以及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以及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电连接,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与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电连接;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与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电连接;电源管理芯片LNK623DG的引脚S1、引脚S2、引脚S3和引脚S4均与第三电容C3的负极电连接,引脚BP与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与第三电容C3的负极电连接,引脚FP分别与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以及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电连接,引脚D分别与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以及变压器T主线圈的第二端电连接;变压器T主线圈的第一端与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电连接,变压器T副线圈的第一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电连接,变压器T副线圈的第二端与第六电容C6的负极电连接,变压器T副线圈的第三端与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与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电连接,变压器T副线圈的第四端分别与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以及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电连接;第六电容C6的正极分别与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以及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电连接,第六电容C6的负极和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均接地。其中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即为交流-直流转换电路121的电压输出端VCC-1,也就是取电电路120的第一电压输出端VCC-1,用于为继电器供电。

直流-直流转换电路122包括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和低压降稳压器AMS1117-3.3。低压降稳压器AMS1117-3.3的引脚VIN分别与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交流-直流转换电路121的电压输出端VCC-1)、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以及第八电容C8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七电容C7的第二端和第八电容C8的第二端接地;低压降稳压器AMS1117-3.3的引脚gnd接地GND;低压降稳压器AMS1117-3.3的引脚PAD分别与低压降稳压器AMS1117-3.3的引脚VOUT、第九电容C9的第一端以及第十电容C10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九电容C9的第二端和第十电容C10的第二端接地。其中,低压降稳压器AMS1117-3.3的引脚VOUT即为直流-直流转换电路122的电压输出端VCC-2,也就是取电电路120的第二电压输出端,用于为射频电路、机械开关电路和指示灯电路供电。

示例性的,从火线输出的220V交流电经过交流-直流转换电路121后变为8V直流电,交流-直流转换电路121输出的8V直流电经过直流-直流转换电路122后变为3.3V直流电。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